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 (9)分析标题

分享:杨老师 12-19 现代文阅读Ⅱ 下载支付:1.00点

考情简述

关于散文标题分析类题目在高考中频频出现,有的是对标题的艺术及作用的分析,有的是对标题内涵的理解,有的是对标题意蕴的分析或探究,有的是对标题优劣的比较。

标题是散文的眼睛,是散文内容、思想主旨的高度概括。分析好高考散文标题的内涵是做好标题内涵类题型,乃至理解好整篇散文的关键。

设问方式

如:(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标题××××包含了哪些涵义。

(2)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3)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4)本文题目××××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1.审清题干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探究”等作答的动词和“意蕴”“标题”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答题角度

(1)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2)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

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解答时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解答时,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在这些题目中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对象的主体特征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

(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有些题目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

(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

3.规范答题

交代xxx(时间、地点、环境),是xxx线索,为塑造和突出xxx人物形象服务,暗示xxx情节的发展(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对xxx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为xxx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典型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间赶路

李修文

我的祖父曾经告诉我,他一辈子经历过很多不幸,其中最大的一桩,就是直到晚年才迎来真正的五谷丰登。相比年轻时的兵荒马乱,来日无多的人间光阴才是最要命的东西。我大致理解他:在他的朋友中,有人牙齿坏了才第一次吃上苹果,有人眼睛看不见了儿孙才买来电视机——这世上让人绝望的,总是漫无边际的好东西。

这庸常的人间,在我祖父眼中,不酒醉后的太虚幻境。每次前来武汉,如果没有照相机跟随,他就不愿意出门。

在红楼门前,在长江二桥上,在宝通禅寺的银杏树底下,这城市的无数个地方都留下过他并不显苍老的身影,每一张照片中的他都笑着,笑容热烈得与年龄不甚相称,恰与站在他身边的我形成鲜明对比。他告诫我,不要愁眉苦脸,看看他,去年还写出“大呼江水变春酒”的句子,他认为,即使放在李白的诗集里也几可乱真;他还告诫我,要向阿拉法特学习,即使死到临头也要若无其事——看,我亲爱的祖父,仅仅通过一台电视机,便对这世界了解得比我多得多。就在几天前,在东湖的一座山丘上,他郑重地告诉我:“《超级女声》的评选有内幕!”

这一次,他是负气出门,原因是我父亲不让他做胃镜检查,于是他要来武汉找他的长孙。不料,我也向他表达了和父亲一样的反对,并且一再向他解释:对他这样一个年过九旬的老人来说,每顿饭只喝半斤酒是正常的,他不可能再像八十岁时那样一喝就是八两,而所有做过胃镜检查的人事后回忆起来,无不心有余悸。他当然不信,只差说我是不肖子孙了。

这欲说还休的一个星期,我的祖父每天都要对我施以小小的折磨,比如他居然要看到电视上出现雪花才肯睡觉,比如每天天一亮就要把我从床上拽起来,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很明显,他是在和我赌气。终有一日,趁着我出门,他楼上楼下地跑了一下午,问遍所有的邻居,这才确信他这个岁数的人的确不宜做胃镜检查。到了这时候,他还在和我赌气,竟然要拉着我去东湖爬山。

小时候,我每天出门上学时,他都要对我大吼一声:“跑起来呀!”于是我就忙不迭地跑了起来;这么多年之后,爬山的时候,我怎么拦都拦不住,看着他远远地跑到了我的前面,又转身对我吼了一声:“跑起来呀!”但是,毕竟体力不支,喊了一半他就喊不出声来了,想了又想,只能坐在台阶上喘气,害羞地看着我。

我走上前去,和他坐到一起,两个人都气喘吁吁。小小的战争宣告结束,我们迎来了温情脉脉的时刻。不知道从何时起,他变成了个听话的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我身边,似乎满腹委屈,但他已经不用申冤,刹那之间,我全都了如指掌:无论怎么变着法子和我赌气,他其实都是在寻找生机,他只有弄出声响,身边的人才会注意到他的存在,只要他觉得有人注意到他,他就是快乐的;写诗也好,熬夜看电视也罢,这些都是他喝下的药——这么说吧,因为近在眼前的死亡,我亲爱的祖父,正在认真而手忙脚乱地生。

与此同时,这些天,我在寻找一个失踪了的朋友。正是他在八年前告诉我:如果人生非得有一个目标,那么,他的目标就是彻底的失败。

他说到做到。这些年,他辞掉了工作,一直没有结婚,偶现江湖也是一闪即逝。半个月之前,他当年的女友在江苏的某条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时候,突然泪流满面,打电话给我,拜托我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他。

这下子好了,为了找到他,我一个星期打了比往常一个月还多的电话,参加了好几个形迹可疑的聚会。不断有人宣称知道他的消息,但是,每次当我喝得酩酊大醉地从酒吧里出来,他仍然作为一个问题悬在我眼前。应该是在长江边的一间酒吧里吧,我突然有一种错觉:我怀疑我的朋友并未真正离开,说不定,他就躲在离酒吧不远处打量着我们,就像村上老师的名言,“死并非在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向如此更新的世界告别是心酸的,”米沃什说,“他羡慕着,并为自己的怀疑羞愧。”我相信,对于米沃什的话,我的祖父一定深有同感;但是在我的朋友那里,这句话应该反着说,至少应该把“心酸”换作“无谓”二字。这么多年,他像一个生活在魏晋或者唐朝的人,我当然不至于将他看作这个时代的嵇康与孟浩然,但他的确已经将生活看作一个玩笑,然后,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在许多时候成为一个笑料,所谓“梦中做梦最怡情,蝴蝶引人入胜”。是啊,当我们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进入——进入酒吧,进入电视和报纸——另有一个人,他的目标为什么不能是离开,接连不断地离开呢?

言归正传。

好说歹说都没用,昨晚,在火车站,祖父拒绝了我的护送,一个人坐上了回去的火车。归途中,我突然想起海子的诗,也想起了我连日来遍寻不见的朋友,正是他当初借给我海子的诗集。苍茫夜色中,我的祖父和朋友都在人间赶路,上升的上升,下降的下降,坐车的坐车,徒步的徒步。

一如海子所说: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对不起,亲爱的祖父,我可以将你说成一株青稞吗——你听我说,今夜的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有删改

【注】①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②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本文以在人间赶路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统摄全文:无论祖父还是朋友,都是“在人间赶路”;②暗示主旨:祖父和朋友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但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短暂一生;③以此为题,生动形象,激发读者兴趣又能引人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①统摄全文:“在人间赶路”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讲述了祖父和朋友在人生旅程中的不同经历。祖父的“赶路”体现为在生命暮年,他从家乡来到武汉,与“我”相处过程中有赌气、爬山等情节,最后又独自坐火车回去。他在有限的时间里积极地体验生活,与衰老和死亡抗争,努力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快乐。朋友的“赶路”则是一种游离于常规生活之外的状态,他辞掉工作、不结婚,四处漂泊,以离开的姿态面对生活,“我”为寻找他而四处奔波也成为他“赶路”的一种侧面体现。无论祖父还是朋友,都是“在人间赶路”。

②暗示主旨:“在人间赶路”揭示了不同人对人生的不同理解和态度。祖父代表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尽管来日无多,但他依然充满热情,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享受生活,如拍照、写诗、看电视、爬山等,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努力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丰富多彩。而朋友则代表了一种消极避世或者说是超脱世俗的态度,他把生活当作一场游戏,以追求“彻底的失败”为目标,不断地离开,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在人间前行,体现出对传统生活观念的反叛。这种对比展现了人生百态和多样的价值观。祖父和朋友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但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短暂一生。

③以此为题,营造出一种人生如旅途,充满了奔波和变化的氛围。“赶路”这个词让人联想到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匆匆前行,生命不停歇地流逝,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带有一种紧迫感和宿命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读者在看到这个标题后会思考自己在人间的旅程是怎样的,应该以何种方式“赶路”。是像祖父一样在有限的时光里积极进取,还是像朋友一样以一种看似消极的方式寻找别样的自由,或者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第三条道路,这些都激发读者兴趣又能引人思考。

 

【对点练习】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杂货铺的赠品

沈嘉柯

①我几乎是突然之间才发现小区里面有一个杂货铺,里面的东西摆放得杂乱不堪,货品也跟小区外便利店的大不一样。起初我发现了卤肉。那个时候老爷爷和老婆婆还在一起看店,卤肉是老婆婆按照她家乡的风味制作的,跟我在餐厅里吃到的卤肉口味不一样,有种醇厚的香味。后来我妈妈去买,他们交流过,原来这里的卤肉多了一道传统工序,被稍微熏制过,可惜,好吃的卤肉如昙花一现,然后就没有了。后来我又发现了菜包子。说来很逗,我从杂货铺的冰柜里拿鸡胸肉,看见包子就顺便拿了几个,打算回家后做水煎包。老爷爷笑了起来,说这是他自家做来吃的,我要买就五角钱一个。

②昨天晚上,便利店关门了,超市也关门了,天还下着雨,只有这家杂货铺的灯还亮着。我家的冰箱空了,我忙碌了一天,不知不觉已是半夜,整个人却还陷在忙碌后的焦灼当中。饥肠辘辘的我打着雨伞去买零食。在杂货铺里躲雨的两只流浪白猫,朝我叫唤了两声,老爷爷冲我打招呼:“你好啊!”我仿佛没有那么焦躁了,买完食物,拎着一大包东西慢慢地走回家。雨滴在树叶上平缓敲打的声音,如同舒曼的曲子。其实,这个杂货铺是老爷爷家的客厅改造的,我去一趟杂货铺,只不过是从我家的楼栋走到附近的楼栋,我不知道是他的年纪的确非常老了,进入那生命当中最温和的阶段,还是这样一个和蔼的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如此。所在的城市,本地居民以脾气火爆出名,很多八十多岁的老人性格仍然大大咧咧的。

③杂货铺的老爷爷守着他的店,度过他的晚年。没有什么工作压力,也没有什么盈利目标,更没有业绩要求,他就在店里坐着,有时候抽根烟,有时候弓腰驼背的在货架间徘徊。他的妻子,那个很擅长做卤肉和菜包子的老婆婆,去另外一个城市帮儿女照顾小孩了,于是这一年店里只有这个老爷爷。我也是后来才搞明白为什么卤肉和菜包子会突然消失。

④我一度觉得他太寂寞了。每次去店里,他会跟我打招呼。他从来不跟顾客锱铢必较,我有时候忘记带零钱,就隔天再给他送过去。有一回,他还额外给我的家人一盒饺子,那是他自己包的。除了问候一声,与我聊上几句,他的话并不多。不攀谈,不问东问西,偶尔会提示我店里有几种蔬果是刚送到的,如果我需要添加葱蒜,就自己拿。就连流浪猫,他也有空就喂一下,不逗弄,也不打扰,人和猫互不黏腻。

⑤我知道,总有一天这个店铺会变样,或者不存在了。他的子孙没有兴趣看守这么个杂货铺。这个小小的店铺,更像是他为了使自己有点事情做而开的,我心中的疑问也有了答案。他早年当过兵,还曾因年轻气盛给人提意见而遭受报复,并因此失去了工作。几十年过去,他仍然是一个善良的人,没有被戾气和仇恨所控制。

⑥如今,所有的东西我都可以从网上买,快递外卖极为方便,人不愁没吃的。然而有些东西是标准化的便利店永远不会有的。连锁便利店整洁干净,长相亲和的店员,他们是在为老板打工,所以无论如何亲切的微笑,脸上都带着一种疲倦。

⑦我希望杂货铺一直都在,它像是一种默契的陪伴。老爷爷在,这个杂货铺就在,两只流浪的白猫也会在。落雪的天气,下雨的天气,烈日暴晒的天气,我都会去杂货铺随便买点什么。

⑧我总会去买点什么,因为无论我买什么,他都会附赠我一份平静。

(有删改)

本文原标题为《人生的小赠品》,和《杂货铺的赠品》相比,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为什么?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澈

赵瑜

抵达贵德以后,我开始思考一条江河的命名问题。

黄河,以水的颜色呈混浊的黄色而得名。这样的命名充满了地域的局限。向上游走,发现,在青海的贵德,黄河是清澈的。

同行的人拍视频抒情,说,黄河真绿啊。竟然像一个语病。

我便拍照。拍完照,在相机里看到了清澈的黄河,觉得水流和人一样,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便有不同的性格,

一行人,都在贵德的尕让乡松巴村附近取了一小瓶水。我搜了一下,我所在的位置距离我的家乡兰考县有一千五百多公里。

如果我不取这样一小瓶水,这些水迟早也会流向我的家乡。只是,这些清澈的流水,从青海省流出,要走五千公里的水路,才能抵达我的家乡。

如果一个人,从青海奔波,走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那么,这个人还是在青海时的那个人吗?是的,没有变。而水呢?这些水融入黄河里,流经河套和山区,过四川,入甘肃,再过宁夏进入内蒙古,“几”字形在内蒙古境内写完,转入陕西和山西,才能进入河南。

我与黄河的关系,在青海变得模糊了。黄河给了我什么?

黄河距离我的童年相当远。我所生活的乡村是黄河的支流,那些小河和池塘装满了20世纪80年代的蛙鸣。但是,我以及我的父母亲,从来没有觉得黄河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因为,每一年,春夏或者初秋,需要浇地的时候,我所生活的乡村缺水。河流里没有水,父亲便拉着水去浇地。装水的设备是一个厚塑料袋。因为架子车并不平整,路也是泥洼路,所以,拉水的时候,装水的塑料袋会被架子车刺破。每每这个时候,我便派上了用场。父亲在前面拉车,小小年纪的我,坐在车子上,用手抓住向外溢水的地方。

而作为孩子的我,最关心的是,那个水袋子里,有时候会有两三只蝌蚪。我求着父亲用舀水的马瓢盛着那几只小蝌蚪,等再去家后面的大坑里装水的时候,将蝌蚪放进水里。

夏天的大雨将村庄里的人赶到了房间里,村子里唯一的一口井,便会被大雨灌满。青蛙、树枝以及废弃的衣物会落入井里。

有时候,大人们会用铁桶将井里的东西全都打捞出来以后,再往家里的水缸里挑水。

刚打上来的井水,孩子们若是想喝,大人们往往会让孩子等一等,说是要澄一澄,澄清了,水才能喝。

河里有了水,水从我们村庄流向别的村庄,再从别的村庄流向更遥远的村庄。我们在河里,淘洗割的草,在河里将夏天打发掉。有时候,我们跟着流水跑,想看看,这条河流到了多远的地方。直到我们累得趴下了,才发现,河流仿佛是没有尽头的。

这是河流给我最初的教育。

第一次见黄河水,却已经是多年以后。我上了大学,在离家乡不远的小城,黄河就在城北不远处。

我们一群写诗的人,去黄河边上找诗句。

一群人,带了米,带了锅,带了几根胡萝卜。

我们在黄河滩上支起了一口锅,捡了干枯的芦苇,用黄河水煮了一锅米饭。果然,黄河水是黄的。那是20世纪90年代的黄河,河面安静,有水鸟,也有船只。

黄河从此不只是幼年时的想象,不仅被我们写成了诗句,还煮成了一锅饭,吃到了胃里。那米粒有黄河水的味道,碱性的黄河水适合煮饭,黏稠,混浊,还有一种母亲的味道。说黄河是母亲河,更多的是黄河水养育了岸边的人。

因为河里有鱼,河水澄清了,可以煮饭、洗衣,也可以洗干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工作以后,我看了长江,见了大海、高原上的湖泊,还会坐邮轮出国旅行,都是在水上。我的认知的部分,一点点地扩大,从乡村的河流开始,我一步步走到了海边。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无论我多么愿意承认自己的改变,我几乎欢呼自己对故乡的背叛,但是,有一点,我无法摆脱,那便是,我对水的认知。或身体里,最初的水,是黄河里的水。如果说人的身体是一个地域,那么,黄河就是我的水土。黄河被我随身携带,成为身份里的一弯流水,一声蛙鸣。

不论我走多远,内心里的黄河都是混浊的。那种混浊感,在幼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一种肤色,或者是思想的烙印。而成年以后,每一次从家乡出发,向中国的各个地方行走,交谈,饮食,我才能感觉到,我的局限是黄河,我的判断的依据是黄河边上的庄稼,而我的人性的底色,是在黄河边生活了大半生的父母亲的有限。

灵魂在哪里,需要黄河流域的人不停地出走,才能找到。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只生活在黄河岸边,我个人觉得,他们会被黄河捆绑。

然而,在贵德,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清澈的黄河水,人生的某个逻辑仿佛一瞬间被瓦解。

碧绿的黄河,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我思想的黑洞里。让我知道,事物的多重面向,以及,多个段落。

而我,生活在黄河中下流域,如果不来看一看贵德的黄河,便不知道,黄河的每一段都有不同的面貌。而这个世界,所有的真相,也都和黄河的段落一样,有多种描述。

所以,当我将那一小瓶碧绿的黄河水,写上标签放进盒子里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我放的不只是数滴清澈的黄河水,而是一段证据。

那些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看不到的真实,那些在家乡的地域里,我们想象不到的万物的长短,如今,都被我装进了那个小瓶子。

贵德,松巴村,清澈的黄河水,还有我仿佛已经理解的世事变化,都在这一段河流的清澈里找到了答案。

(有删改)

文章标题清澈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

1.示例一:我认为《杂货铺的赠品》更好,杂货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杂货铺有何赠品?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语双关,赠品既指杂货铺老爷爷在“我”买东西时送的饺子、葱蒜,便宜卖的菜包子,也指老爷爷附赠“我”的一份平静,“我”从老爷爷善良豁达的生活态度中获得了人生的真谛。

示例二:我认为《人生的小赠品》更好,突出强调了小赠品有大作用,表现了老爷爷的善良、豁达的生活态度对“我”人生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老爷爷的和蔼善良、淡泊平静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示例一:我认为“杂货铺的赠品”更好。

文章开篇就写到“我”几乎是突然之间才发现小区里面有一个杂货铺,然后写到自己去店里的情景,最后写到自己希望杂货铺一直都在,所以杂货铺贯穿了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而如果以“杂货铺的赠品”就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让读者追问“赠品”是什么。

文章中写到“看见包子就顺便拿了几个,打算回家后做水煎包。老爷爷笑了起来,说这是他自家做来吃的,我要买就五角钱个”“有一回,他还额外给我的家人一盒饺子,那是他自己包的”“如果我需要添加葱蒜,就自己拿”,可见赠品的表层含义为杂货铺老爷爷在“我”买东西时送的饺子、葱蒜,便宜卖的菜包子。文中还写到“我家的冰箱空了,我忙碌了一天,不知不觉已是半夜,整个人却还陷在忙碌后的焦灼当中……我仿佛没有那么焦躁了,买完食物,拎着一大包东西慢慢地走回家”“他早年当过兵,还曾因年轻气盛给人提意见而遭受报复,并因此失去了工作。几十年过去,他仍然是一个善良的人,没有被戾气和仇恨所控制”“我总会去买点什么,因为无论我买什么,他都会附赠我一份平静”,可见赠品也指老爷爷附赠“我”的一份平静,“我”从老爷爷善良豁达的生活态度中获得了人生的真谛。所以,杂货铺的赠品还具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示例二:我认为《人生的小赠品》更好。

文章中“他早年当过兵,还曾因年轻气盛给人提意见而遭受报复,并因此失去了工作。几十年过去,他仍然是一个善良的人,没有被戾气和仇恨所控制”“我总会去买点什么,因为无论我买什么,他都会附赠我一份平静”,可见文章着重强调了杂货铺的老爷爷的善良、豁达的生活态度能够让“我”平静下来,对“我”的人生产生影响,强调了赠品虽小,但能产生重大的作用,表现了老爷爷的善良、豁达的生活态度对“我”人生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老爷爷的和蔼善良、淡泊平静的赞美。

2.①青海贵德的黄河水是清澈的;②“清澈”象征了黄河的精神品格,澄清的河水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变得干净;③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变得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从文章结构和内容看,“清澈”是散文的线索。

①“清澈”的表层义,散文是由贵德黄河水的清澈引发感慨来记述不同时期对黄河水的认识和情感的,所以文章里的“清澈”,首先是它的表层含义,即青海贵德的黄河水是清澈的。

②从文章情感看,文章中有对黄河水的歌颂,“因为河里有鱼,河水澄清了,可以煮饭、洗衣,也可以洗干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可见“清澈”象征了黄河的精神品格,澄清的河水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变得干净。

③从文章的主旨看,“我与黄河的关系,在青海变得模糊了。黄河给了我什么”“碧绿的黄河,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我思想的黑洞里。让我知道,事物的多重面向,以及,多个段落”前后呼应,揭示了散文的主题“我仿佛已经理解的世事变化,都在这一段河流的清澈里找到了答案”。也就是说“我”对黄河的认识,从童年的陌生、大学的依恋到工作的摆脱,也体现了我世界观的变化,“清澈”是指“我”清晰地认识了自己和世界。

阅读全文
散文 (9)分析标题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