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 (1)阅读方法

分享:杨老师 12-10 现代文阅读Ⅱ 下载支付:1.00点

考情简述

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

散文的考查,这几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个别试卷中连续出现文化散文和哲理散文考查的频率最高,在平时的学习需要格外重视。

 

【基础知识】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散文指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2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2.散文的文体特征——形与神

现代散文的“形”指散文的材料和表现形式,“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的重要文体特征。

1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者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可以从人物的一个侧面窥全貌,可以从事情的一个片段着墨,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灵活选择。同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犹如散板式结构,不拘一格,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2所谓“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来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必须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3.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抒情、议论三种功能,与此相对应,散文通常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分为偏重于记事的散文和偏重于写人的散文两类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它与小说叙述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抒情性

2抒情性散文以一定的事物或景物为描写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性散文的情感更强烈,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性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手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在散文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托物言志的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感情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中,借助联想把主观情感表达出来。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将情感寓于景物之中,赋予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3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与抒情性散文一样,议论性散文同样注重抒发作者的情感,但不同的是,议论性散文更侧重于表达理智,抒情性散文更侧重于抒发情感。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的说理,不依仗事实和逻辑,而是就事论理或借助一定的意象,阐述道理,抒发感悟,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

 

【阅读方法】

散文阅读时高中语文阅读的重头戏,由于人生阅历浅、阅读量少、散文形式的多样,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低,成为高考中学生的软肋。认识高考散文的特点,找寻散文阅读的规律,提供散文阅读的方法。

一、一般散文的阅读方法

1.解题→了解作者;2.归纳段意→梳理结构(找出线索);3.把握主体→理解主旨;4.分析写作技巧。

二、考场散文的阅读方法

(一)抓住意句,把握主旨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元好问《与张中杰郎中论文诗》语言是散文的载体,阅读的首要是语言的阅读,因此在散文的阅读中我们需要关注关键语句:意句、主旨句、过渡句、哲理句……

1.学会判断意句、象句。文学的本质是表现,表现人的精神世界,散文也不例外,高考散文选材大多以文化散文和哲理散文为主,选文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文情并茂,具有很高的文学、文化品味,多为名家散文。如:萧萧的《灯火》、张承志的《大河家》、季羡林的《海棠花》、迟子建的《寒冷的高纬度》等,散文的主旨指向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散文阅读的第一步是把握散文的主旨,而主旨的把握离不开文本中直接表露情感的句子,我称之为意句。

散文同诗歌在表达技巧、抒情方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以解读诗歌的方法把握散文阅读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诗歌阅读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意象,意象即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即情感,象即客观物象。于此相通,我把散文中直接表现作者主观情感的句子称之为意句。散文中寄寓作者感情的描绘物象的句子称之为象句,象句具有形象性。透过纷繁的象句,直击意句,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理解文章主旨。

2.抓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回忆黄昏》表达了作者对黄昏的喜爱,黄昏意味着黄昏意味着休息、放松,意味着归来,和家人团聚。认真辨别意句就会很容易把握散文的主旨。

此外,抓文章关键语句,概括主旨。包括中心句(概括凝练)、矛盾句(表面自相矛盾,实则内涵深刻)、主旨句(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描写句(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抒情句(表明感情,富有感染力)、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过渡句(承上启下)、修辞句(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整散句(句式整齐、节奏和谐;错落有致、抑扬顿挫)。了解这些句子的一般作用,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对理解散文的主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牵出线索,剖析结构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叶圣陶)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

1.抓中心句,概括段意。先抓各段中心句,概括出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各段的中心句一般都位于段首或段尾。

2.依据线索,分层概括。依据行文线索将文章划分为几个层次,并归纳各层意思。

3.依据规律,准确定位。开头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五种:提纲挈领,统摄全篇;引起下文,作好铺垫;对照下文。突出强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初步分析开头段与下文内容的联系后,判断开头段的作用应属于五种作用中的哪几种。

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种:卒章显志,升华主旨;首尾互应,结构圆合;总结全文,深化主旨;言尽意余,含蓄隽永。过渡段在全文中主要有两种作用:承上启下,衔接自然;前后照应,结构严密。

4.全面分析,简明表述。在精读全文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出各段意思,进而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然后高屋建瓴具体分析开头段的作用,最后按“总括语+分析语”的总分式结构描述分析的结果。总括语就是“统摄全篇、对照下文”等概括开头段作用的术语;分析语就是简明表述出具体分析结果的语言部分,如果是铺垫作用就以“为下文写……作铺垫”的语言格式描述出来,如果是对照作用就写“……与……对照”,如果是渲染气氛就用“为全文渲染……的气氛”,等等。

 

(三)细化分类,抓住规律

根据散文文体特点阅读散文。根据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四)辨明手法,反观内容

文学借助艺术手法表现思想内容,阅读散文需要理解艺术手法的运用,加深散文的主旨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考虑。

 

 典型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明威的最后一分钱

毕淑敏

基纬斯特是美国本土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东西长约5.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像一条胖而舒适的卧蚕,睡在蔚蓝的海中。战争年代,由于基纬斯特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我选择到基纬斯特一游,不是因为战争。或者说,也是因为战争——一位擅长描写战争的伟大作家曾在这里生活过,他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

半个多世纪以前,名声初起的海明威,厌倦了大城市的繁华生活,于是来到了佛罗里达州的小岛基纬斯特,这个岛距离美国大陆比距离古巴还要远。地处墨西哥湾和大西洋交汇的水域,岛上长满了红树林、棕榈、胡椒、椰子、番石榴……天空飞翔着蓝色和白色的海鸟,云彩堆积着,巍峨得好像奇异的山峦。海水由于深邃和清澈,变得近乎紫色,赤红色的水母遨游着,和天边的霞光呼应,构成了诡异的光柱。岛上居住着西班牙和古巴的渔民,是早年捕鲸人的后代,民风淳朴。海明威欣喜若狂地说:“这是我到过的地方中最好的一个。我一点也不留恋大城市的生活。纽约的作家,那都是装在一个瓶子里面的蚯蚓,挤在一起,我想躲开他们。”

基纬斯特岛的确非常美丽,让人沉醉。但我想不通,在如此妖媚的阳光下,海明威哪里来的心境去描写流血的战争?我总觉得作品是某种时空的产物,就像野菊花是旷野和秋天的合谋。可能为了迅速纠正我的谬误,夜里,就让我见识到了一场加勒比海骇人的风暴。暴烈的阴云和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狂雨让我明白了这里的天空和海洋,可以比拟任何惨烈的战争。海明威在这个小岛上,写下了《永别了,武器》《午后之死》《胜利者无所获》《非常青山》《有的和没有的》《第五纵队》《西班牙的土地》以及《丧钟为谁而鸣》的一部分……这些小说,凿成一级级花岗岩阶梯,送海明威到达了不朽的山巅。

海明威来到基纬斯特定居以后,先是住在西蒙通街,后来搬到了怀特理德街907号,现在对游人开放的就是907号故居。它坐落在一条短短的安静的小街上。宽大的庭院,一栋白色的二层楼房。绿得不可思议的树和曲折的小径。走进故居,首先接触到的是无数只猫以豹子般勇敢的身姿,在你脚下乱箭般窜动。别看这些猫其貌不扬,但它们的血统来自海明威当年豢养过的猫,个个是正牌后裔。它们气定神闲,为所欲为,赋予海明威故居以勃勃生机。它们大智若愚,对所有的访客不屑一顾,心知肚明自己的祖上才是这厢真正的主人。

我在海明威的故居内轻轻地呼吸。

这套房子是海明威的第二任妻子波琳的叔父于1931年送给波琳的礼物,海明威在这里生活了8年。原先是座西班牙风格的古典建筑,年久失修,门槛腐朽,墙皮脱落,房顶和窗户也有很多破损。海明威着手组织工匠把房子从里到外来了个大改造。

现在看起来,这是一套舒适而井然有序的房子。我原来以为海明威的写作间是阔大的,室内的陈设是凌乱的。但是,我错了。工作间异常整洁,面积也不算很大。铺着黄色的木质地板,白色书架靠在墙边,圆形写字台摆在中央,阳光充足得让人想打喷嚏。在介绍海明威的书籍里,写着海明威习惯站着写作,他常常把打字机放在书架的最上一层。但在海明威的故居中,我看到的打字机还是规规矩矩地放在写字台上。海明威还有一个我觉得很女性化的小习惯,就是爱收藏小动物玩具。比如铁乌龟,背后插着钥匙的玩具熊,小猴子和长颈鹿造型的小工艺品……我在一些名人故居看到的经常是名贵的收藏品,显示着主人的身份。但是,海明威不是这样的,他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大作家的率性。

海明威的庭院里,有一座露天游泳池。出门就是天然浴场的岛屿,从咸水的怀抱里掏出一座淡水游泳池,即使在今天,也是奢侈。更不消说,海明威是在半个世纪以前,一举完成此项工程。那时,这颗淡绿色的葡萄,是整座岛上的唯一。

在更衣室和游泳池之间的水泥地上,有一块灰暗的玻璃,落满了尘土。解说员将浮尘拭去,让游客看到一枚硬币镶嵌在水泥中央。由于年代久远,币面显出苍老的棕绿。这就是那著名的一分钱了。在观光手册上写着:“海明威曾用两万美元修建这座全岛唯一的淡水游泳池。他说过,要用尽最后一分钱来建造。他做到了,于是在完工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最后一分钱镶嵌在了水泥地上。”

浪漫而奢华的故事。海明威一掷千金为博红颜一笑,有点帅哥的味道。我却多少有些不明白。既然是求奢华享受,就不要这样捉襟见肘。就算捉襟见肘,也不要公告天下。就算要公告天下,也要做得好看一些。这枚锈绿的硬币,歪斜着,尴尬着,好像一张肿了的苦脸。

我把自己的想法对解说员谈了。那是一个被热带阳光晒出一身麦黄肤色的青年。他说,自己祖居基纬斯特,对海明威很了解。

一分钱的真相是这样的。他陷入了沉思。

海明威的妻子波琳执意要建造岛上第一座淡水游泳池。在她,这不但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海明威出于爱,答应了这个请求。家中当时并非富有,两万美元不是一个小数字,海明威抖空了钱袋的缝隙,把最后一分钱都榨了出来,才艰难地完成了这座划时代的游泳池。为了表达这份艰窘,海明威把一枚硬币镶嵌在这里。

海水拍打着珊瑚礁。往事已经湮灭在不息的浪花之中。我不知道在众多的海明威传记当中,还有没有更权威更确切的说法,关于这一分钱,关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游泳池。

从故居走出,我想,我愿意相信解说员的解释。从依然明亮的瓷砖到早已暗淡的游泳池,我在那座葱绿的院子里,除了记住了海明威的才华,还感受着他的个性。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不是因为战争。或者说,也是因为战争”这看似矛盾的表述,表明了“我”选择到基纬斯特岛一游的真正原因。

B.基纬斯特岛对海明威而言意义重大,他在这里远离了大城市的繁华生活,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C.“这颗淡绿色的葡萄,是整座岛上的唯一”的意思是,海明威所修建的淡水游泳池在当时是基纬斯特岛上唯一的淡水游泳池。

D.关于一分钱的真相,“我”愿意相信解说员的解释,是因为“我”不知道在海明威传记中是否还有更权威更确切的说法。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倒叙写了“我”在基纬斯特岛海明威故居的所见所闻所想,娓娓道来,带领读者走进了海明威丰富的内心世界。

B.文章先写“我”想不通海明威在美丽的环境中怎么会有心境描写残酷的战争,紧接着又回答了这个问题,行文起伏有致。

C.“我在海明威的故居内轻轻地呼吸”一句,“轻轻地”通过细节描写,写出“我”在海明威故居内举止的慎微。

D.和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文章并没有把描写基纬斯特岛的自然风光作为重点,这体现了文章选材和立意方面的独特。

3.文章以“海明威的最后一分钱”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学校文学社要组织一次主题为“海明威——硬汉作家的另一面”的专题讨论会,请你根据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拟写一个发言提纲。要求:观点鲜明,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D.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有“记住了海明威的才华,还感受着他的个性”,“我”愿意相信解说员的解释,是因为解说员对一分钱真相的解释有助于“我”认识海明威丰富独特的个性。故选D

2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文章运用倒叙”错误,文章运用的是顺叙,从“走进故居”写到“从故居走出”。故选A

3.①文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记叙海明威故居最后一分钱这种说法的来历,以此为标题,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作者的情感。②伟大的作家海明威和最后一分钱暗含对比,以此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以“最后一分钱”来写海明威这一伟大作家的真实人生,形象生动,具有巨大的张力。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意蕴的能力。

①文章前半部分主要介绍海明威定居的基纬斯特岛的环境和海明威的居住环境,后半部分主要内容是记叙海明威故居最后一分钱这种说法的来历,这是作者更全面了解认识海明威的关键所在,是文章的重要部分,以此为标题,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作者的情感。

②海明威本是举世闻名的伟大的作家,却涉及“最后一分钱”,把二者放在一起,暗含对比,暗示伟大生命存在的复杂与烦琐之处;并以此设置悬念,伟大作家何以会有最后一分钱之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俗话有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之说,海明威这一伟大作家照样有“最后一分钱”的窘境,表明了作家的真实人生,形象生动,具有巨大的张力。

4.①率性的海明威。他有收藏小动物玩具的小习惯,如铁乌龟、玩具熊,小猴子和长颈鹿造型的小工艺品等。②真实的海明威。他不掩饰自己修建游泳池的艰窘,把自己的最后一分钱镶嵌在了水泥地上。③浪漫的海明威。他倾尽所有,在岛上修建了游泳池,借此表达对妻子浪漫的爱。④自由的海明威。他选择在远离尘世的自然环境优美的小岛上生活和创作,不热衷于大城市的繁华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海明威——硬汉作家的另一面”,即是作为硬汉的海明威的其他形象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①海明威有收藏小动物玩具的小习惯,如铁乌龟、玩具熊,小猴子和长颈鹿造型的小工艺品等,他的收藏品既不名贵,更无关身份,只凭自身喜爱,这是一个率性的海明威。

②建造了岛上第一座淡水游泳池,这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但这是“海明威抖空了钱袋的缝隙,把最后一分钱都榨了出来,才艰难地完成了这座划时代的游泳池”,为了表达这份艰窘,海明威把一枚硬币镶嵌在这里。他不会为了虚荣而掩饰自己修建游泳池的艰窘,这是真实的海明威。

③“浪漫而奢华的故事。海明威一掷千金为博红颜一笑”,他倾尽所有,在岛上修建了游泳池,借此表达对妻子浪漫的爱,这是浪漫的海明威。

④“天空飞翔着蓝色和白色的海鸟,云彩堆积着,巍峨得好像奇异的山峦”“这是我到过的地方中最好的一个。我一点也不留恋大城市的生活”,海明威选择在远离尘世的自然环境优美的小岛上生活和创作,不热衷于大城市的繁华生活,他随心随性选择生活,这是自由的海明威。

 

 

【对点练习】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遥远的湖(节选)

冯世杰

举家迁居杭州已多年,公元二零零三年八月,儿子刚好接到某大学录取通知书,偏巧,此时家居葫芦湖的兰姐发出了邀请,为了满足儿子想见识一下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之湖的愿望,虽然时值盛夏,亦欣然应邀前往位于北国边陲的葫芦湖。

其实,我此行是另有隐衷的。

过了边卡,踏上由细沙堆成的湖岗,远远就听见湖水拍击沙滩的声音。那声势让人误以为置身于海岸之上了。穿过或疏或密的松林,抬头南望,蔚蓝的天空远接着波光粼粼的湖水;放眼北顾,清风送帆影,波平似镜鉴。

“一湖两春秋!”儿子脱口感叹。

是啊,留意于点点渔帆之间,信步在软软沙岗之上,你会以为一面是洞庭美景天上来,一面是西湖春色落北国。站在沟通南北湖水的泄洪闸桥上,葫芦湖全貌尽收眼底:沙岗相隔的大湖和小湖,如姊妹花,似并蒂莲,更像老翁腰间的酒葫芦,葫芦内飘溢着清冽和醇香;而那隔开湖水的沙岗,就像系在葫芦腰间的绸带。

太阳高高地悬在头顶上,温热柔软的沙滩上泛着白光。游人或在湖中嬉戏,或在遮阳伞下谈天。只有一位小女孩悠闲地在沙滩上捡拾什么,我的脑海中忽然幻化出一幅沙滩拾贝图。

儿子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那姿势像拥抱大海。

远处,湖面上升腾起一层袅袅的雾气,像天上垂下的一帘薄纱。

雾气中偶尔钻出一叶小舟,轻捷如鱼。我惊异,这景色如此迷人,就如喝了老翁葫芦中的美酒,陶醉得只想把酒葫芦拥入怀抱,不这样,仿佛不能将这美色都装进心里似的。我是个好游的人,大明湖的水太清瘦,玄武湖的水太轻柔,西湖的水太艳丽,太湖的水太凝重。只有葫芦湖的水,清亮中包孕了粗犷,俊秀中沉淀了淳朴。

“想和白鱼做伴了?”兰姐的爱子阿英的身边站着一位肩扛船桨的中年人,船桨上悠荡着两条肥大白亮的鱼。他是阿英的舅父,敞开的衣襟在风中飘动,裸着的胸膛闪着健康的红光,脸上的胡须看上去足有半个月没刮了。他叫张孟春,长我三岁,小时候,我和别人打架,都是他帮我。那时我称他“孟春哥”。

“这是专‘贡’国宴的大白鱼吧?”儿子被我叫上岸来,没容我引见,急忙插了一句。他经常听我说起大白鱼,可惜没见过。

“正是本地特产。”孟春的语调透着北方人特有的豪爽。

儿子有些肆无忌惮:“有什么来历,快说说。”

“没大没小,快见过大爷!”我拦住儿子的话头,向孟春解释,“这是犬子……”

孟春倒不介意,拍拍我儿子的肩膀:“好小子!叫大鸿,是吧?”

“是啊!”儿子点头。

“传说,”在向不远处的一间小砖房走去的路上,孟春道,“天上的七仙女在上界待得不耐烦了,要在人间选一处沐浴的地方,后来发现这儿的湖水清亮,沐浴后皮肤白嫩,就常偷偷上这儿来。那时,这儿人烟稀少,大白鱼天下独一无二,临走的时候,她们就带上几条,回去背着玉皇大帝饱餐一顿。再后来,七仙女中最小的妹子嫌湖中浪大,就用缎带隔出一个小湖。喏,缎带就是现在的沙岗。”

“怪不得大湖浪大,小湖却风平浪静呢!”儿子对传说很感兴趣,追着问,“后来呢?为什么叫葫芦湖?”

我们走进孟春的小屋。小屋不大,但洁净。孟春手中拾掇着大白鱼,说:“你没见北面的小湖周围都是芦苇,传说是仙女们为防人偷看和遮风种下的。这可是上好的造纸原料哇!”

大白鱼入锅了。

他摆上一盘杀生鱼片、一盘醉虾、一盘干炸鲫鱼,又顺手掏出一瓶“葫芦湖”白酒,嘴上却没停:“人们都说,仙女们用缎带隔成的湖形如葫芦,葫芦能蓄水,水主财,预示着风调雨顺、鱼米丰登,就叫这儿‘葫芦湖’吧!”

我查过资料,葫芦湖在唐代称湄沱湖,金元时期称北琴海,满人入关后改用满语称湖,但当地民间一直称之为葫芦湖。

孟春示意阿英为我们盛饭,饭碗是渔家喜用的海碗。“这是胚芽米,不是吹,你们城里人比不上我们,吃这些天然的东西。哈哈!”

听着他爽朗的笑声,我心里萌发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惬意。这笑声宛如一股清泉,温润得我由内往外舒坦;又如一坛米酒,醉透了身心,让人不愿再见城市的车水马龙。

“西湖,美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说起我已迁居的杭州,他非要和我碰三杯,照这儿的规矩,三杯下去足有六两,我还真有点发怵。

带些醉意,尝一口孟春亲手烹制的清炖大白鱼,我连忙向儿子介绍:“这大白鱼是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以肉质洁白细嫩、鲜美可口闻名世界。”

“对劲儿,”孟春一边往我们的碗中夹鱼肉,一边接过话头,“它和‘三花①’一样,都有名,过去一直是贡品,只有皇宫贵族才能享用。你今天亲口尝到了,过瘾不?”我眼前的这位孟春,不单是捕鱼的汉子呀!

“葫芦湖的甲鱼更珍贵。”阿英好半天没说话,这孩子心眼好,就是话不多。

“既是淡水鱼,又是冷水鱼,所以珍稀。对吧?”儿子不知从哪知晓的,让阿英好不惊讶。

起身告别这间小屋,蓦地,我被墙上一幅地图吸引住了。地图很小,是从学生课本上剪下来的,却在像酒葫芦的地方,明显地画了一个红圆圈。

啊,我的眼前一片模糊,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怎么了,爸爸?”儿子疑惑地问。

“没什么,明天我带你去见你的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他们不是去世了么!”

“不!他们就安睡在这儿。”

(有删改)

【注】①三花:指鳌花、鳊花和鲫花,均为当地的名贵鱼种。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为奖励儿子考上大学,满足儿子见识自然之湖的愿望,“我”主动与兰姐联系,举家前往北国葫芦湖旅游。

B.“迫不及待”“跳”“那姿势像拥抱大海”,对儿子心理、动作的刻画,生动表现了儿子对葫芦湖的喜爱。

C.作者将大明湖、玄武湖、西湖、太湖与葫芦湖对比,意在说明北国与南方的湖水各具特色,都是美不胜收。

D.“他叫张孟春……”几句话是插叙,点明“我”与兰姐一家由来已久的亲密关系,巧妙呼应文章开头。

2.关于文中“沙岗览胜”这几个段落(3-8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以“我”的视角描绘沙岗见闻,移步换景,视听结合,动静相生,将读者缓缓带入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B.儿子的深情感叹与“我”的联想想象,避免了记叙、描写的单调,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赋予景物以画面感。

C.第五段综合运用比喻、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生动描写了葫芦湖的全景,流露出作者对葫芦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第八段“袅袅的雾气,像……薄纱”与《荷塘月色》“薄薄的青雾……像笼着轻纱的梦”都以“纱”为喻,以虚写实。

3.文章为何说“我眼前的这位孟春,不单是捕鱼的汉子呀”?请简要说明。

4.本题取名“遥远的湖”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以及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A.“‘我’主动与兰姐联系”错误。根据原文“此时家居葫芦湖的兰姐发出了邀请”“欣然应邀前往……葫芦湖”可知,是兰姐对我发出邀请,不是我主动联系兰姐。C.“意在说明北国与南方的湖水各具特色”错误。根据原文“大明湖的水太清瘦,玄武湖的水太轻柔,西湖的水太艳丽,太湖的水太凝重。只有葫芦湖的水,清亮中包孕了粗犷,俊秀中沉淀了淳朴”可知,作者将多个湖泊进行比较,旨在赞美葫芦湖。D.“几句话是插叙”错误,这几句话是补叙。故选B

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能力。

D.“都以‘纱’为喻,以虚写实”错误,《荷塘月色》中的句子以梦写雾,梦是虚幻的东西,属于“以虚写实”,而《遥远的湖(节选)》中的句子用薄纱比喻湖上的雾气。薄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属于“以实写实”。故选D

3.①孟春虽然是个“捕鱼的汉子”,但他手巧会做饭菜,擅长烹饪。②他见多识广,了解熟悉很多历史传说。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孟春精通烹饪技巧。他为客人精心准备的菜肴,不仅满足了客人的味觉享受,也通过食物传递了热情和好客之情。因此,孟春不仅仅是一个劳动者,他还具备一定的厨艺能力,能够将湖中的特产化为美味佳肴,这体现了他的多才多艺。

孟春不仅熟悉葫芦湖的自然环境,还“娓娓道来关于七仙女的故事”,他见多识广,了解许多关于葫芦湖的历史传说,是一个对本地文化有深厚认知的知识传递者。

4.①作者举家迁居到杭州后,对于远在北方边陲的葫芦湖,自然可称为“遥远的湖”。②葫芦湖是作者的故乡,有着他渐行渐远的童年,有着他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有着抹不掉的乡愁。③作者已故的父母就安息在葫芦湖,这“遥远的湖”寄托着作者对父母的深深的爱与思念。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作者举家迁居到了南方的杭州,而葫芦湖位于北国边陲,与作者现居地相隔甚远,因此葫芦湖在自然意义上是“遥远的湖”。作者离开了北方的故土,迁居到南方城市,这种地理上的遥远感正是“遥远的湖”的最直接表达。  

葫芦湖是作者从小生长的地方,代表了他与故乡的深厚情感。随着时间推移,作者的童年与故乡变得越来越遥远,因此葫芦湖也成了他情感中的“遥远的湖”。这个“遥远”不仅指物理距离,更象征着作者与故乡和童年之间的渐行渐远的情感联结。

可知葫芦湖是作者父母安息的地方,这“遥远的湖”不仅象征着故乡和童年,还承载着作者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对于已经去世的父母,葫芦湖成为了他们安息的归宿,因此这“遥远的湖”在作者心中承载着他对父母的爱与思念,成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

阅读全文
散文 (1)阅读方法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