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 (2)客观题解题策略

分享:杨老师 11-26 现代文阅读Ⅱ 下载支付:1.00点

【考情分析】

1.题型分值

新高考:两道选择题各占3分,分别从理解文本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方面进行考查,均设置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两道简答题分别为(4+6)或(6+6),设问指向非常具体细致,更注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总分16—18分)

2.考点考向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 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 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不同考点的拓展和探究题。

【试问形式】

形式一: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形式二: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形式三: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形式四:关于文中XXXXXX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设误类型】

小说客观选择题常见设误类型

设误角度

设误解说

应对方法

人物形象

选项对人物性格特点或对人物的作用解说错误,要么主次颠倒,要么夸大、拔高、贬损人物作用,要么张冠李戴

①阅读选项,根据选项中的关键词确定与原文的差别;②根据小说主题判断出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及其作用;③两相比对,判断表述对象是否一致,作用是否分析得当。

故事情节

选项曲解某一情节的作用,颠倒情节顺序或夸大某一情节,甚至生造某个小情节(细节)

①细读选项,找出关于情节的敏感点,确定原文区间;②根据相关语境,概括情节,并思考情节作用;③再与选项比对,看表述对象或内容是否一致,进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环境描写

选项对环境特点、作用及描写手法等的解说错误或者牵强附会

①根据选项确定原文区域,区分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②根据环境的氛围,从形、声、色等角度来判定其特点;③根据特点考虑其对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的作用,判断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主题(或情感)

选项对小说主题(或情感)、创作意图解说错误,或曲解或拔高,甚至无中生有

通过快速读文本环节,把握小说主旨,与选项中表主题(或情感)的关键词进行比对,进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艺术技巧、语言特色

选项对塑造人物、设置情节、环境描写、表现主旨等方面手法技巧的判断或其艺术效果解说错误;对小说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的特点、作品风格及其作用的判定或解说错误

细读选项,明确原文区域;根据语境判断相关手法;与选项关键词作对比,进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解题步骤】

小说客观选择题常用解题步骤

第一步,浏览选项,标注敏感。

高考题干中已经明确的各个选项的敏感点(一般指考查点或常见设误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如表述绝对的词语。

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

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选项信息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

第三步,排除判断,确定答案。

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典型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扶贫路上

贠靖

庄晓燕被派到秦岭脚下的九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到村里就遇到了难缠事。

村主任刘长明介绍说:“现在村里就剩一户没脱贫了,是刘剩剩家。要不是这家拖后腿,咱村早就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了,也不会在全镇垫底!”

“看来还蛮复杂的,这也正是考验我们村干部的时候!”庄晓燕说,“刘剩剩是什么情况?”

“这可真是块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刘长明说,“我要和你说的就是刘剩剩的事,不信你可以问高玲玲,我实在是拿他没办法了!这么说吧,前年村上引进奶山羊,给他家扶持了三只,一转身他就拉到镇上卖了。去年村上又给他买了几只鸡,让他进行养殖。你猜怎么着?他喂了不到半个月,就全宰掉炖着吃了!连个骨头渣渣都没剩下,你说气人不气人!”

庄晓燕说:“扶贫攻坚越是到了最后关头,越要号准脉,要因人而异,讲究工作方法,不能硬来,更不能激化矛盾。刘剩剩的事交给我处理吧。”

这天,刘剩剩笼着手站在门前的墙根下,百无聊赖地踢着地上的石子晒暖。庄晓燕开车路过,“哧”的一声将车刹住,停在他跟前。“上车吧,”她招招手说,“我带你去兜兜风!”

“你叫我?”刘剩剩拉开车门,指指自己,“我还以为听错了!”“不叫你叫谁呀,这里又没别人!”庄晓燕说,“我今天带你去开开眼界,看看咱们村的千亩阳光玫瑰葡萄园!”

车子出了村就驶上了宽阔的水泥路面。庄晓燕拧开音响,拿起一瓶矿泉水递给刘剩剩。车里响起欢快的旋律,道路两边的白杨树挥舞着手臂向后闪去。刘剩剩喝了口水,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跟着旋律哼起来。

蓝天白云下,大片大片的葡萄园映入眼帘,一行行绿汪汪的葡萄架下,妇女们头戴草帽,嬉笑着给葡萄树掐枝打叉。

“快看——”庄晓燕推推刘剩剩,“再过几个月,这里就成一片葡萄的海洋了。我给你说,这阳光玫瑰葡萄可不是一般的葡萄,出了叶子一串一串的,像绿宝石一样,咬到嘴里,有一股子玫瑰花的香味,在城里,一斤能卖到十几块钱呢,可稀罕了!”

刘剩剩听得睁大了眼睛。

“咦——快看,那是谁家的地呀,怎么撂荒成那个样子,蒿草都快半人高了!”庄晓燕放慢车速,指着路边一块夹在葡萄园中间的荒芜的田地问。

刘剩剩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那是我家的地。”

庄晓燕轻轻地“哦”了一声说:“这几天我把咱们村的地都看了一遍,不光你家,还有不少外出务工的人家,地也撂荒着。这样吧,你要实在不想种,可以拿土地入股,由村上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到年底给你分红。”

“还有这样的好事?”刘剩剩惊奇地问。庄晓燕点点头。

车子继续在水泥路面上前行。刘剩剩朝车外瞅了一眼说:“庄书记,好像开过了。”“没事,”她说,“咱再到前面那个村子去看看!”

在一片望不到边的葡萄地头,庄晓燕停下车,朝刘剩剩努努嘴:“过去瞅瞅?”他们顺着一行行齐整的葡萄架走过去,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坐在轮椅上,伸出晒得黑黝黝的手臂,把新梢上发出的副梢留两片叶子掐掉芯,并摘掉新梢上的卷须,把垂下来的藤蔓用草绳绑在水泥架上。大爷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脖子一道道流下来,溺透了背心。

刘剩剩忍不住上前问了一句:“大爷,您都这把年纪了,腿脚又不方便,咋还干这体力活儿?”

“不干吃啥?能动能喘的,难不成让人给养着?”

“那您孩子呢?”

“没有孩子!”大爷瞪了他们一眼,黑着脸道。

“没有孩子?”刘剩剩倒吸了一口凉气,吓得噤了声。

旁边的大妈从葡萄藤后边探出半个身子道:“死老头,干累了就咒孩子,闺女不是忙得回不来嘛!”

“您有闺女啊?”刘剩剩问。

“有!”大妈看了一眼庄晓燕说,“大学毕业,分到县里的通信公司,板凳还没坐热,就被派到村上扶贫去了,几个月都没回来了!”

大爷说:“这辛辛苦苦养大的闺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供出来,却给人家当闺女去了,几个月都不回来一趟,这和没闺女有什么区别?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只怕是人家不一定领情呢!”

刘剩剩“噢”了一声:“我要是您闺女,才懒得管其他村上那些泼烦事儿呢,反正待一阵子就走了嘛!”

回去的路上,刘剩剩还想着老大爷和大妈的话,他说:“这老两口真不容易呢!”

“可不是嘛!当年老人作为支书,为了全村人,带头修路伤了腿。”庄晓燕说,“你就不想知道他们的闺女是谁、在哪里驻村吗?”

刘剩剩茫然地摇摇头。

庄晓燕说:“我就是他们的闺女!”

刘剩剩身子向前一倾,头差点磕在挡风玻璃上。“那你为啥不回去帮帮他们?”

“这不扶贫正到了吃劲的时候,碌碡拉到半坡哪能停下来呢!”庄晓燕停下车,扭过脸去看着车窗外,拿起纸巾揩了揩湿润的眼睛。

刘剩剩没有说话,长长地叹了口气。

几天后,村干部们发现,刘剩剩掮着锄头下地了,他还偷偷地找到种葡萄的人家问:“能不能也帮我联系买些阳光玫瑰葡萄苗子?”

在九官村宣布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大会上,刘长明问庄晓燕:“你是怎么做通刘剩剩工作的?”

庄晓燕说:“其实,我们的群众都是最善良、最讲道理的,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们是会明白的。能跟他们一块奔小康也是一种福气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晓燕一到村里就遇到的“难缠事”,指的是村里就剩刘剩剩一户没脱贫了,他使村子摘不掉贫困村的帽子。

B.村主任刘长明的介绍,向我们展现了刘剩剩的人物形象:好吃懒做,是一个扶贫困难户,是块“扶不上墙的烂泥巴”。

C.因为闺女经常不回来,不孝顺老人,所以庄晓燕的父亲说“没有孩子”,体现了他心中的怨恨之深。

D.庄晓燕采取委婉的方式解决刘剩剩的问题,先是给他介绍了种阳光玫瑰葡萄的丰厚回报,然后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情感化他。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行行”“绿汪汪”运用叠词,突出了葡萄长势喜人;妇女们“嬉笑着给葡萄树掐枝打叉”,体现了劳动的快乐。

B.“蒿草都快半人高了”,刘剩剩家的地和旁边的葡萄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刘剩剩确实疏于种地。

C.文章通过人物对话介绍九官村的情况和人物背景,既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有利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D.文章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如庄晓燕“拿起纸巾揩了揩湿润的眼睛”,表明她对刘剩剩的改变而感动。

3.从“车子出了村”到“刘剩剩掮着锄头下地了”,刘剩剩有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请结合文本简要梳理概括。(4分)

4.文章标题“扶贫路上”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不孝顺老人”错,庄晓燕因工作忙顾不上回家,不是不孝顺。“怨恨之深”错,这是庄晓燕的父亲对女儿的抱怨,实际上他是嘴硬心软,关心女儿。

2.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表明她对刘剩剩的改变而感动”错。这表明她因忙于工作,疏于照顾父母而满怀愧疚。

3.①刚开始惬意,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跟着旋律哼起来。②听了庄晓燕对阳光玫瑰的介绍,感到惊讶。③看到自己家的地荒芜,感到惭愧。④听到庄晓燕说“可以拿土地入股……”,感到惊奇。⑤见到老两口,听到大爷说没有孩子而害怕,感慨他们生活不易。⑥听到庄晓燕说自己就是他们的闺女,内心泛起波澜,吃惊而震动。⑦最后决定开始下地干活,想种植葡萄。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①由“刘剩剩喝了口水,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跟着旋律哼起来”可知,庄晓燕开车带刘剩剩出去,刘剩剩享受着车里舒适放松的氛围,心里很惬意。

②当庄晓燕向刘剩剩介绍完阳光玫瑰葡萄时,这超出了刘剩剩以往对葡萄的认知,如此优质且高价的葡萄让他“睁大了眼睛”,表现出惊讶的心理。

③庄晓燕指着路边刘剩剩家荒芜的田地询问时,“刘剩剩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明他看到自己家的地荒芜感到不好意思,这体现出他内心的惭愧。

④庄晓燕提出对于不想种地的情况,可以拿土地入股,由村上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到年底还能分红时,“‘还有这样的好事?’刘剩剩惊奇地问”说明对这种新的土地经营模式感到惊奇。

⑤刘剩剩看到在葡萄园里劳作的老两口,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当大爷说自己没有孩子时,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吓得噤了声”表明他内心感到害怕,感慨老两口生活的不容易。

⑥庄晓燕表明自己就是那老两口的闺女,且说出因为扶贫正到关键时候不能回去帮忙的无奈,这让刘剩剩十分震惊,身子向前一倾,头差点磕在挡风玻璃上,他没想到庄晓燕为了村里扶贫工作付出了这么多,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泛起层层波澜。

⑦经过这一系列的经历,刘剩剩被庄晓燕的付出、老两口的不易以及村里发展产业的前景所打动,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所以几天后主动掮着锄头下地了,体现了他决心改变、想要通过自身努力奔小康的心理。

4.①“扶贫路上”指庄晓燕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行动和过程。②更“扶贫路上”也象征着整个国家层面干部群众齐心奔小康的漫漫征途。③“扶贫路上”彰显了庄晓燕作为扶贫干部不落一人、对每一个贫困家庭负责到底的认真负责精神,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像庄晓藏这样众多扶贫干部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意蕴的能力。

①从文本表层义分析,庄晓燕被派到九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面对刘剩剩这个“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式的扶贫难题户,没有采取强硬手段,而是邀请刘剩剩上车,带他去看村里的阳光玫瑰葡萄园。一路上,庄晓燕都在委婉且耐心地做着刘剩剩的思想工作,最终让刘剩剩内心受到触动。所以“扶贫路上”指庄晓燕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行动和过程。

②从文本深层义分析,本文以小见大,文中提到的九官村只是国家众多贫困村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从刘剩剩这一个个体的转变可以折射出在国家扶贫大战路下,干部用心帮扶、群众积极配合,大家共同为实现全体村民脱贫致富目标而努力的艰难过程,所以“扶贫路上”也象征着整个国家层面干部群众齐心奔小康的漫漫征途。

③从情感角度分析,庄晓燕始终把刘剩剩家的脱贫当作自己的重要责任,哪怕面对诸多困难和刘剩剩之前的种种消极表现,也一直坚定地朝着让刘剩剩家脱贫、让全村脱贫的目标努力,充分彰显了她作为扶贫干部不落一人、对每一个贫困家庭负责到底的认真负责精神。标题“扶贫路上”蕴含着作者对像庄晓藏这样众多扶贫干部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

 

【对点练习】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暖花开

邵丽

春暖花开的时候,刘老师从新闻里看到,淮南地区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油菜花开了,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就是那时,他突然兴之所至,决定要去看看自己的学生王鹏程。

王鹏程去年从团市委书记的岗位上,调到淮南一个县当县长。从其他学生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刘老师给王鹏程打了电话。电话里,王鹏程再次跟刘老师确认了这个消息,最后还邀请他来淮南住几天,说老师的肺不好,淮南比淮北湿润,对肺部有益处。刘老师说,好好好,我一定去。

王鹏程是刘老师带的第一届毕业生,也是恢复高考后这个镇子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刘老师还记得那天,他从县教育局打听到王鹏程的考分时,天上下着瓢泼大雨,他的一只鞋底在泥水里被粘掉了,他硬是踩着十来里泥路,半夜敲开了王鹏程家的门。“鹏程,你考了个状元!你可是咱地区的高考状元啊!”

师生两个的手紧紧拉在一起,热泪长流。

周一一大早,刘老师就让另外一个学生、现在镇上开小巴的罗志军送他去火车站。到了淮南车站,他给王鹏程打电话,开始都没人接,接着就有信息发过来,“抱歉,我正在开会。”他害怕再打扰他,就到候车室找个座位坐下来。

等过了下班时间,他才给王鹏程发信息,“我已经到了县上”。半个小时后,王鹏程的电话打了过来,问:“您是哪位?”

“鹏程,我是你刘老师。”他觉得自己的声音都走了腔。声音里有一丝委屈,也许是埋怨,或者是巴结。

“哦,刘老师?”王鹏程有点意外,“您已经到县里了?”他迟疑了一下,“这样吧,我今天太忙了,脱不开身,我先安排秘书接待您,明天我去看您。”

刘老师被县政府孙秘书接着,安排在政府招待所住下。孙秘书很热情,安排得也很周到,这让他得到莫大的安慰。毕竟,王鹏程是他最器重的学生,他知道好歹,也知道轻重。

晚上吃了饭,他想出去走走。刚到楼下看到院子里停满了警车,大厅里也站满了人。他知道这是有活动,便赶紧回身往楼上走,在楼梯口迎面与从餐厅下来的王鹏程走了个碰面。他刚想上前打招呼,被旁边的便衣看见,上前阻拦住了。等人去楼空,他准备上楼,孙秘书在后面喊住他,说王县长马上要过来。他就站在楼下大厅里,等了一会儿,王鹏程来了。这次刘老师看清楚了,他面色通红,但精气神十足,这让刘老师暗暗高兴。他最得意的门生,怎么也得文武双全,有汉子气度嘛。

王鹏程过来,拉住刘老师的手,说了几句话,说他马上还得走,事情还没忙完。

“你赶紧去忙正事儿!等你闲了咱们再好好说话。”刘老师说。

王鹏程匆匆忙忙地走了。

他这才想起来,刚才王鹏程拉他手的时候,王鹏程的手心湿湿的,热热的。这让他想起他上学的时候,手心脚心老爱出汗,竟陡然生出一种慈父般的怜爱来。

第二天傍晚,孙秘书给他打了电话,让他在房间等着,先别下去吃饭。他想着肯定是王鹏程忙完了,要过来见他,便赶紧整理一下头发和衣服,坐在沙发上候着。快八点的时候,有人敲门,他忙打开门,孙秘书拎着大包小包站在门口,到房间把东西放下后,孙秘书拉着刘老师到楼下餐厅吃饭。

上菜的时候,刘老师问:“鹏程县长几点能到?”孙秘书看着他,尴尬地笑了笑,说:“刘老师,是这样的,王县长临时接到一个任务,要到杭州去谈一个招商项目。”

“哦。要多长时间?”

“最多一个星期。走之前,他让我安排好您的一切活动,让您在这里多住些日子。”

他没接话, 心里像吃了粉笔灰,堵得慌。等内心里平静些了,他才说:“我不住了,明天就走,家里还有很多事等着我。”

“那可不行,王县长肯定会批评我办事不力。您一定等他回来!”孙秘书显出一脸真诚。

那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醉意稍稍减轻一点,他决心明天一早就走,坐第一班车走。孙秘书拿来的一堆土特产,他一样都没拆开看,整整齐齐地码在窗台下面。

第二天一早,他直接去了汽车站。在淮南上车的时候,他在火车站买了顶帽子戴上,免得到了淮北出站的时候,被熟人认出来。

出来车站,他刚在路口站下,边取下帽子扇风边等车,一辆车飞奔而来,开到他面前突然停下了。罗志军的大嗓门响了起来,“刘老,您怎么在这啊?快上车,刚好还有两个位子!”说着,罗志军跳下来,把他扶到车上,让前面座上的人让开,把老师安置在第一排坐下。然后,那种松弛下来后一泻千里的疲倦袭击了他,他睡着了。

罗志军喊醒他的时候,车子开到了饭店门口。他看到车下站着一群人,都是他的学生。

上了一道一道的菜,酒也好,都是他平时喜欢的。罗志军知道他喜欢什么,但他一点胃口都没有,动动筷子就放下了,酒也只是沾沾唇,他打不起精神来。

“刘老师,您专程去看王鹏程,给他多大面子啊,他还不高兴疯了?”有学生给他敬酒的时候说道。

“嗯,可不是,亲得拉着我的手就是不丢。”他放下酒杯,半眯上眼睛,用自己的左手握住右手比画着,“他还是你们上学时的老毛病,满手心里都是汗。”突然,他的手在空中停了下来,心里有些东西开始松动。他想起了王鹏程温热的手,想起很多很多以前的事情。那时候,王鹏程的父亲在建筑工地被砸断双腿,他要退学,去顶替自己的父亲。他跑到乡下,把王鹏程拉回来,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到他们家吃饭。那可不就是他的儿子嘛! 老了老了跟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好计较呢?

他喝下学生敬过来的酒,心里更加敞亮了,心里的粉笔灰也没了踪影。

“您应该多住几天,淮南那么多好吃好喝的都应该体验一下嘛!”罗志军嬉皮笑脸地说。

是啊是啊,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孙秘书拿了多少啊,人家用了多大的心,自己怎么都没看看!真是太刻薄了。人家接你,给你安排吃住,还送那么多东西给你,多好的学生啊!

他有点眩晕,站了起来,两手支在桌子上,看着坐在他周围的学生,那一张张生动的脸,曾经让他那么亲切和自豪。他突然觉得好羞愧,也好感动,眼睛里热热的。

“同学们,同学们,鹏程……还有你们,多好啊!好,好啊!”

他仰起头来,喝下一大杯酒。

半夜醒来, 夜凉如水,万籁俱寂。

很远很远的地方,能听到河水流淌的声音。这条河从镇子中间流过,不舍昼夜流向淮河。而这次去淮南,两次穿越淮河,他都没有扭头看眼。今年就不说了,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他一定要找个合适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好好看看淮河。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刘老师”是一个看重师生情也深受学生爱戴与敬重的老师,他爱生如子,发自内心地关心、帮助学生,体谅他人。

B.刘老师对学生赠送的大包小包土特产拆都没拆开看,就整齐码在窗台下面,说明他对这场师生会面内心也是颇感失落的。

C.王鹏程是刘老师最器重的学生,曾接受过刘老师的帮助,现在身居高位,却在恩师前去看望时有意疏远,体现了他为人的虚伪。

D.刘老师在淮南上车时,在火车站买了顶帽子戴上,怕淮北出站时被熟人认出来,体现出一个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老师的自尊。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刘老师的视角汇入对社会与人性的观察,通过对刘老师心理波动的描写揭示主题,叙述节奏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B.小说通过心理与对话描写,两次提到王鹏程手心湿热,这一细节体现了刘老师对王鹏程这个得意门生慈父般的关爱与理解。

C.小说在情节布局上颇具匠心,两次运用了插叙,生动且深入地刻画了人物心理,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罗志军对老师的热情与感恩,与王鹏程对待老师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3.刘老师在淮南见到王鹏程时,心理有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4.邵丽曾经说过:“我更倾向于在苦难里发现美好,在荆棘里发现花朵,在雾霾中学会看到阳光。”请从小说情节设置的角度,分析邵丽这种文学创作理念的具体表现及意义。

【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有意疏离”属于无中生有,“为人虚伪”判断无据。文章描写王鹏程很忙,让秘书接待刘老师,安排好住处,并送了不少土特产,这说明王鹏程并非“有意疏远”,也不能据此判断他“为人虚伪”。

2.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 对罗志军的描写没有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只运用了正面描写,如“罗志军的大嗓门响了起来,“刘老,您怎么在这啊?快上车,刚好还有两个位子!”说着,罗志军跳下来,把他扶到车上,让前面座上的人让开,把老师安置在第一排坐下”。

3.①见到王鹏程精气神十足时,刘老师由之前的失落、委屈变成高兴、得意。②得知王鹏程不能来见他后,刘老师由期待、兴奋变成生气、郁闷。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及文本相关信息的概括能力。前面写刘老师到了县里,等了王鹏程半天他也没有来,“他觉得自己的声音都走了腔。声音里有一丝委屈,也许是埋怨,或者是巴结”;后面见到王鹏程时“王鹏程来了。这次刘老师看清楚了,他面色通红,但精气神十足,这让刘老师暗暗高兴。他最得意的门生,怎么也得文武双全,有汉子气度嘛”,见到王鹏程精气神十足时,刘老师由之前的失落、委屈变成高兴、得意。

结合“第二天傍晚,孙秘书给他打了电话,让他在房间等着,先别下去吃饭。他想着肯定是王鹏程忙完了,要过来见他,便赶紧整理一下头发和衣服,坐在沙发上候着”,后来秘书又说王鹏程有事去了杭州,“他没接话, 心里像吃了粉笔灰,堵得慌。等内心里平静些了,他才说:‘我不住了,明天就走,家里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得知王鹏程不能来见他后,刘老师由期待、兴奋变成生气、郁闷。

4.①小说写退休教师“刘老师”一时兴起去淮南看望自己的得意门生王鹏程,结果怏怏而归。这是现实中的“荆棘”与“雾霾”。②但小说情节并没有停留在这种“荆棘”与“雾霾”之中,继续写刘老师在家乡学生给自己设局接风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内心的郁闷,在受到学生的冷落之后仍能放下“计较”,感受到其“好”。这让人看到人性的温暖与“美好”,是“荆棘里发现的花朵,雾霾中看到的阳光。”③小说以刘老师对明年春暖花开的美好展望作为结尾,让人看到一颗向阳生长的心,感觉到人性的温暖与美好最终会穿越苦难与阴霾,具有引领人心走向更开阔未来的力量。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的悲悯情怀与人道关怀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审美意蕴及写作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考生要理解“在苦难里发现美好,在荆棘里发现花朵,在雾霾中学会看到阳光”的含义,“苦难”“荆棘”“雾霾”代表人生中遇到的坎坷、挫折、苦闷等;而“美好”“花朵”“阳光”则代表人性的美好、乐观、温暖等。还要注意结合“情节设置”来分析。

先看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写刘老师去淮南看望自己的得意门生王鹏程,结果“到了淮南车站,他给王鹏程打电话,开始都没人接,接着就有信息发过来,‘抱歉,我正在开会。’他害怕再打扰他,就到候车室找个座位坐下来”,等到王鹏程下班的时间,他给他打电话,他却说“这样吧,我今天太忙了,脱不开身,我先安排秘书接待您,明天我去看您”,后面几次王鹏程说来看他都没有来,两人只有偶然的匆匆一面,“在楼梯口迎面与从餐厅下来的王鹏程走了个碰面”,后面秘书又说王鹏程去了杭州,于是刘老师只好返回。满怀期待去看得意门生,结果怏怏而归。这是现实中的“荆棘”与“雾霾”;

接下来写刘老师返回之后遇到了罗志军,罗志军把他拉到饭店,他的好多学生都在等他,“他看到车下站着一群人,都是他的学生。上了一道一道的菜,酒也好,都是他平时喜欢的。罗志军知道他喜欢什么”,后来刘老师忽然想明白了,“他想起了王鹏程温热的手,想起很多很多以前的事情。那时候,王鹏程的父亲在建筑工地被砸断双腿,他要退学,去顶替自己的父亲。他跑到乡下,把王鹏程拉回来,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到他们家吃饭。那可不就是他的儿子嘛! 老了老了跟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好计较呢?”“是啊是啊,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孙秘书拿了多少啊,人家用了多大的心,自己怎么都没看看!真是太刻薄了。人家接你,给你安排吃住,还送那么多东西给你,多好的学生啊!”。小说情节并没有停留在这种“荆棘”与“雾霾”之中,继续写刘老师在家乡学生给自己设局接风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内心的郁闷,在受到学生的冷落之后仍能放下“计较”,感受到其“好”。这让人看到人性的温暖与“美好”,是“荆棘里发现的花朵,雾霾中看到的阳光”。

最后,刘老师决定明年春暖花开时去看淮河,“今年就不说了,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他一定要找个合适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好好看看淮河”,小说以刘老师对明年春暖花开的美好展望作为结尾,让人看到一颗向阳生长的心,感觉到人性的温暖与美好最终会穿越苦难与阴霾,具有引领人心走向更开阔未来的力量。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的悲悯情怀与人道关怀精神。

阅读全文
小说 (2)客观题解题策略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