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阅读备考要点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其中为演出而创作的“剧本”也叫“戏剧文学”,其主要作用是供舞台演出使用,但也可以用来阅读鉴赏。
戏剧文学特点
1.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高度集中
剧本带有明显的“舞台性”。因为戏剧受演出时间(演出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在2~3小时内),空间(有三面墙框住的舞台,且不能太大)的限制,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情节不宜太复杂,场景变换不能太频繁。要求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容量里,迅速展开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譬如曹禺的《雷雨》,反映周、鲁两家的矛盾斗争长达30年之久,实际生活涉及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都很多,而剧本却把剧情集中在一个夏天的上午到半夜两点这段短暂的时间内,只选择周公馆和鲁家两个地点,主要人物只选取了周、鲁两家8个人。充分体现了戏剧高度集中的原则。
2.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要素,“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人们评论戏剧常说“有戏”“没戏”,指的就是有没有“戏剧冲突”。戏剧冲突越是尖锐,戏剧性也就越强。
戏剧作品要在两三个小时的演出中达到揭示矛盾、表现生活的目的,就必须写出关键性情节,写出生活中最富戏剧性的矛盾,围绕一个中心,一步步将矛盾推向高潮,达到矛盾非解决不可的程度——这样才能使剧情强烈地吸引观众,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再如《雷雨》中,集中写了周朴园与梅侍萍、鲁大海的冲突,蘩漪与周朴园、周萍的冲突,周萍与周朴园、四凤、鲁贵、鲁大海的冲突等。这些冲突迅速发展、激化,最后在雷雨之夜总爆发,家毁人亡,形成大悲剧。
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潜台词
戏剧文学是靠人物语言塑造形象、展开矛盾、反映生活的。除了少量的处于辅助地位的舞台说明外,全都由人物语言——台词(包括对白、独白、唱词等)组成,这就对人物语言有更高的特殊要求,即个性化、动作化、口语化和寓意丰富的“潜台词”。
(1)个性化。戏剧语言又要反映不同人的个性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使台词成为特定情景下特定人物的特定语言,而不是可以相互代替的公式化、一般化语言,要“个性化”,从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
(2)动作化。台词有明确的行动目的,足以推动动作(包括外部动作和心理活动),能引起对方强烈反映,产生冲突,展示丰富的内心世界,不断推动剧情向前发展。
(3)潜台词。戏剧语言中有大量寓意丰富含蓄的“潜台词”,隐藏在表面台词背后,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能领悟出它的深层含义。“潜台词”是戏剧语言的重要特色,是组成戏剧内容的重要因素,是鉴赏戏剧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时要认真体味揣摩。
(4)口语化。因为戏剧语言主要是用来“说”给观众“听”的,而且舞台上只说一遍,不像剧本看不懂可以反复看,加之观众的文化水平参差有别,所以台词要通俗明白,不能艰深晦涩,要“口语化”。
技法总结
把握戏剧冲突的“两角度”
1.局部冲突概括——要素串连法。戏剧同小说一样,一般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把这些要素串连成一段通顺的话,从而概括出戏剧的局部矛盾冲突。
2.整体冲突概括——主题透视法。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几方面。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剧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特别是人物性格的相互“抵触”、相互“冲突”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因此,可从戏剧表现的主题分析冲突的性质,也可通过概括主要情节,把握戏剧的整体矛盾冲突。
分析戏剧中人物形象的“三方法”
1.把握人物的身份特征。人物的身份特征包括人物的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形成。在分析某一人物形象时,须结合全文,准确把握其在文中的身份特征,进而可以准确判断出该人物的行为依据。
2.揣摩人物的言外之意。戏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它是戏剧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如果在阅读时只是一直平平地看下去,不去细细领会对话中的潜台词,就很难体会到戏剧的魅力所在。所以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话里之音,话中之话,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从而把握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分析人物的冲突关系。我们知道,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因此,要想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应从分析冲突入手。其方法是分析戏剧一共写了多少冲突,哪些是主要冲突,以及引起各种冲突的原因等。
人物语言“三品味”
1.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语言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戏剧文学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尤其重要,优秀的戏剧人物语言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把人物个性展示出来。
2.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是戏剧冲突中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或人物内心活动。这种显示动作性的语言出自人物内心,因而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境界。
3.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戏剧中的潜台词是“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具有话语字面意思以外的一种深层意义。优秀的台词往往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广的想象空间,能起到一石多鸟之效。
分析舞台说明作用“三角度”
1.明确舞台说明的内容。从舞台说明的类型看,有人物说明、场面说明、动作说明和唱腔板式说明。在这四类说明中,场面说明和动作说明一般是鉴赏的重点。场面说明要从其对场面的交代、气氛的暗示、环境的映衬等角度分析。
2.紧扣人物的台词。人物动作的说明往往表明人物说话时的情态、动作,这类说明与台词一起,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矛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合剧情的发展。“舞台说明”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舞台布局及气氛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往往起到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
解答戏剧探究题“三注意”
1.注意探究点。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意蕴、历史意蕴、情感意蕴、生命意蕴、审美意蕴等多种内容。
2.注意探究的角度和层面。“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作者层面;②读者层面;③作品层面(内涵/背景)。
3.注意多角度联系。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创作目的,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等。
戏剧文学阅读虽然在高考试题中没有出现,但在全国新高考实验区的模拟试题中时常出现。从题型看,与其他文学性文本阅读一致,是两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赏析题。两道主观赏析题考查的重点:把握戏剧冲突,赏析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概括作品的主题,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