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备考要点

分享:杨老师 02-02 现代文阅读Ⅱ 下载支付:1.00点

备考方略

一、关注热点主题,力求“似曾相识”,占据心理优势

在语文高考复习备考中,要高擎立德树人旗帜,注意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特别关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时代脉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加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注重时代性。

现代文阅读命题材料广泛,不可能也不必要去猜题押题,但在命题材料的大方向上还是有关注的必要。如: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多多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要关注社会现实,重视时代热点,追踪当代科技前沿,特别是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事件;文学类文本既要关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等宏大主题,也要关注反映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情等微观主题。对各类文本主题力求“似曾相识”,争取阅读心理上的优势。

二、全面复习文体,争取不留空白,不抱侥幸心理

在语文高考复习备考中,凡是《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涉及的各种文体都要复习到位,不能想当然。例如在文学文本复习中,可以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但现当代散文、外国小说乃至诗歌、剧本都要进行复习,争取不留空白。

虽然多则材料组合、图文组合是当下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大方向,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完整的单篇文本阅读也不能忽视,也需进行复习。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取的特里斯坦·古利著、许丹译的《水的密码》,就是完整的单篇文本。

此外,近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虽然没有选用传记这种文体的文本,但是传记文作为介于文学类和实用类两者之间的特殊文体,兼有文学类和实用类两者之特点,命题点更多,因而我们在进行现代文阅读备考时也应涉足。  

三、适当掌握逻辑推理知识,重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考试卷中信息性(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提取、组合是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也是客观试题设置的着力点。只有比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如概念、命题、判断、推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知识(这些逻辑推理知识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四“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一章之中),才能在答题时精准辨识选项的概念理解是否周密、判断是否准确、推断是否合理、转述是否符合同一,才能明辨答案的正误,做出正确解答。

随着高考语文命题的改革,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设题坚持“依文设题,提升阅读能力的要求”“寻找路径,提升思维能力的要求”“选定角度,提升审题能力的要求”“情境创设,提升融入情境的能力”的命题思路,重视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考查考生的思辨性和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所以,考生在平时练习中务必重视对思辨性和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解答题目,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对标高考命题要求,搭设板块框架,构建知识体系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参加高考的考生而言,这里的“彼”就是“考试内容”。高考语文命题在取消考试大纲之后,注重践行高考评价体系,考查内容选材灵活,命题点多变,题型相对稳定,考查形式更灵活。

我们现代文阅读复习备考时,要对标高考命题要求,统揽全局,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复习,确保考点全覆盖,内容全掌握,不留盲点、空白点,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一个知识点都建立起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树,对每一个考点都争取做到心中有数,尤其要做好对“阅读思维”的训练,注重阅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注重各类文本的整体阅读,精准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能力。

五、针对考题特点,讲究答题策略,因文作答,规范作答

1.解答信息类(论述类、实用类)

阅读文本阅读题,要养成“专注、细心”的心态,要树立“答案一定在原文中”的理念。在专注、快速的阅读中,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大意。

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要特别关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论述类文本,注重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联分析,加强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等认知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强化复杂信息处理能力,扩大阅读面,克服畏难畏新的心理,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论述类文本。

阅读论述类文本时,可在文本及题目中直接“圈点勾画”,标出重点词句,可自己设定熟悉的个性标记,如中心论点、论述角度、主体层次、论证方法、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等等,可选用横线、波浪线、小括号、中括号等做标记,特别要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文本中表述范围、程度、时态、关系等要素的语句。

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要特别注意培养多个来源、多则文本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要注意学会选用恰当的策略,筛选、比较、分析、概括、运用信息。

阅读实用类文本时,圈点勾画,勾画出体现“准确性”的词语,如表达“范围”“程度”“时态”“时间”“指代”等意思的词语;勾画出体现“严密性”的句子,如表达“因果”“条件”“假设”“递进”“并列”“分承”“解说”等关系的句子。圈点勾画,既可以使下面的题文对照节省时间,更可以提高正确率。

信息类(论述类、实用类)阅读文本阅读选择题,要注意选择题的特殊性,理解试题命制的合理性、严密性、排他性,提高正选率;要注意答题步骤:①速读选项题干,粗知试题方向;②细读文本内容,捕捉关键信息;③细读选项题干,对接文本区间;④辨别筛选提炼,整合正确答案。

斟酌选择题答案时,可将选项与原文对应区间进行仔细比较对照,要仔细比较各选项内容的相同点、不同点,借助选项间自相矛盾的说法快速排除错误项,要熟知选项错误,练就火眼金睛;排除确定错项,降低解答难度。要仔细斟酌选项是否犯有以下错误:

①偷换概念;②无中生有;③混淆时态;④以偏概全;⑤曲解原意;⑥张冠李戴;⑦答非所问;⑧程度失当;⑨关系失当;⑩范围失当。

作答时,要注意论述类文本考点的核心是“准确”“严密”:作者的表达“准确”“严密”,读者的阅读也需“准确”“严密”。试题的选项考点就落实在“准确”“严密”两方面,题目选项的常见错误,设错的角度往往都落脚在理解内容是否“准确”“严密”两方面。

信息类(论述类、实用类)阅读文本阅读简答题要注意依托原文,答案要点往往是对文本中关键词句的组合或转化。

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注意将答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一般而言,3分钟阅读文本,7分钟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注意答题时间,一般控制在12分钟左右。其中,阅读文本5分钟,选择题3分钟,简答题4分钟。

2.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注意文学文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小说文本时,要注意拓展小说欣赏的必备知识,锤炼阅读鉴赏小说的关键能力,多涉猎不同风格的中外小说作品,要注意利用好必修课本和选择性必修课本中小说欣赏课文,了解现当代小说在“叙述”“虚构”“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解答小说文本阅读题目时要注意迅速把握小说三要素及其附属次要素,明确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多方联系,获取小说文本的思想主题;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把握“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彻悟文章中“形”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形”对“神”的影响。

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要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加深对中国革命传统的认识和理解,要注意深入理解革命志士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要注意理解人民群众勤劳勇敢、正直朴实的性格,要注意理解新中国建设者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要注意概括类选项中某词语、短语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赏析类选项要注意术语是否原文有据。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设错,大多是针对“一叶障目”“断章取义”的思维设错。解答文学文本阅读选择题时,可先将“知识性错误”的选项首先挑选出来,而后再思考赏析不当的选项。

学会运用语文学科语言准确、规范答题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素养之一。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尤其是文学文本阅读题对答题,语言的逻辑性、层次性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倘若不注意学习和牢固掌握语文学科各类文体、各类问题的正确答题术语,就可能答题不规范。

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要注意依据“分点—概括—解说”的六字方针,审清题干,立足文本,运用术语,巧妙转换,分点作答。

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注意答题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一般来说,读文章5分钟,选择题3分钟,简答题7分钟。

总而言之,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无论是阅读文本,还是具体作答,都要注意树立整体意识、语境意识。解答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时要联系所在语境,细心揣摩,细读题干,明确答案内容、角度、字数等要求,要根据题目赋分,准确写出答案;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要注意答题规范,要点前置,结合文本解释;条理分明,答案全面;字体大小合适,字迹疏密均匀;书写整齐美观,工整清楚。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概括类问题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 干什么 结果怎样”或者“什么 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鉴赏类问题

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夸大 (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

(1)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2)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的结尾: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前文;④照应文章标题;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

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①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②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深层次含义理解类问题

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

①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

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答题失误与应对策略

近年来的高考中,考生解答现代阅读试题,理解、概括、分析,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阅读质量和考场得分。

下面,结合学生答题失误实例,谈谈怎样走出现代文阅读答题的误区。

失误类型一:词义理解忽视语境

例1、请联系全文内容,谈谈画线句子中“空碗”一词的含义。 

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迟子健《是谁扼杀了我们的哀愁》)

【考生误答】①人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没有了哀愁。②生活表面热闹,内心空虚。

【分析与对策】考生仅将眼光盯着一个段落,没有将其放在全篇的大语境中考查。在作者看来,生活的碗之所以是“空”的,是因为里面没有“哀愁”,而“哀愁”的含义是“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即人文关怀。对策:依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对文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要与文章相关段落,甚至主题思想联系起来思考。

【参考答案】①人们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产生哀愁的土壤。②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心灵茫然而焦渴,生活表面的热闹繁华难以掩饰内心世界的空虚无聊。③纷繁富足的生活里表现出人文关怀的缺失。

失误类型二:句意分析表面化

例2、阅读下面的语段,谈谈画线语句的含义。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人生,不都如这枯叶吗?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地,不知葬身哪一角落。……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陈薇莉《两片秋叶》)

【考生误答】①秋叶秋雨,引发悲苦之情.②即使到了秋天,也有红枫之美。

【分析对策】文中作者明确写道“人生的春固然可爱”,可见作者写秋叶,是为了写人生,而考生没有发掘出隐含在景物背后的深层内涵,没有触及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策:分析一个句子的意思,要将其放在整篇文章里,结合作者的写作动机,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答案】①悲秋:秋叶,秋雨引发作者人生短促,转瞬即逝的悲情。②恋秋:红枫,让作者感悟到生命不同阶段的美,引发热爱生命的情感。

失误类型三:情感分析角度单一

例3、作者为什么总是想着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

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吴丹红《城市里的蟋蟀》)

【考生误答】①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②是乡情的呼唤。

【分析与对策】考生虽然写出两个要点,但分析角度是一致的,都是从客观(蟋蟀)角度看的,没有注意的作者心情。对策:分析作者(或人物)的情感变化,需要注意主观、客观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①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②是乡情的呼唤。③充满物欲的城市生活带来的焦渴,需要蟋蟀和着泥土气息的声音,来滋养心灵和生命。

失误类型四:归纳偏离要求

例4、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那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考生误答】①《中国文化要义》不如《东西文化其及哲学》。②《乡村建设理论》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

【分析与对策】考生审题时没有注意“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哪几个方面”,因此,没有把答题的着力点放在“不足”上。对策:归纳内容要点,首先要看清题干的限制条件,然后结合文本概括要点。

【参考答案】①《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②《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③晚年观念已老;④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

失误类型五:概括文意不确切

例5、联系下面的文句,说说“她更有志士的筋骨、君子的风范”一句话的含义。

那托举着花蕊的荷茎直直地伸展向桥顶,直到顶上了桥底,依旧不肯折腰。①她仿佛要用尽自己的力量,要用自己稚嫩的生命,支撑起这巨石垒就的桥梁。

还有一株荷,看得出来,②她的茎干受到过伤害,曾经险些被折断。然而,在伤口处,那细瘦的茎干只是稍稍向下弯曲了一下,便又直直地向上挺起,挺举起一个饱满的花蕾。

荷花常被誉为凌波仙子,在人们眼中,似乎,她只是个娇艳的女子。今天看来,她更有志士的筋骨、君子的风范!

【考生误答】有的荷花用自己稚嫩的生命,支撑起巨石垒就的桥梁;有的荷花曾经险些被折断,却仍直直地向上挺起,挺举起一个饱满的花蕾,表现了志士和君子的作风。

【分析与对策】这是一道“抽象式”的概括题,而考生并没有确切地概括出荷花的精神,只是照抄了部分描写句。我们可以看到,曲线所标语句,①体现“顽强向上”②体现“不屈不挠”,③体现“团结协作”④体现“从容淡泊”等。对策:这类抽象式概括题,要学会“审视形象,抽绎精神”,做到准确、精炼,切中肯綮。

【参考答案】“筋骨”与“风范”指雨中之荷表现出的种种优秀品质:顽强向上、不屈不挠、团结协作的精神,从容淡泊的情怀。

失误类型六:评价脱离文本

例6、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正在进行的时间,也就是不断地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间,似乎是最珍贵的,也是最有魅力的”这句话的看法。

还是回到中国,回到上海,回到我的生活中来。时间如同空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的世界永远是现在进行时。正在进行的时间,也就是不断地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间,似乎是最珍贵的,也是最有魅力的。它可以使梦想变成现实,也可以使现实变成梦想。(赵丽宏《时间》)

【考生误答】①我不造成这种观点,逝去的时间里我们曾经洒下过汗水与眼泪,它是最珍贵的。②未来的时间,有我们的希望,有我们的向往,是梦的所在,那里才珍贵。

【分析对策】我们不能说考生的两种答案,完全没有道理,甚至可以酌情给分,但是,这种分析评价的思路是不正确的。这里限定了评价对象“正在进行的时间”,而且下文讲了它的意义是“将梦想变成现实”,这里才是理解评价的着力点。对策:评价题,有主观性,但它不是任意而为的发挥,必须符合文本的实际,还要审清题意,看清命题要求。

【参考答案】①正在进行的时间能将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②我们的生活只有进行时,只有抓住了现在的时间,时间才有意义。③这句话强调了现在正在进行的时间的意义,警示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阅读全文
现代文阅读备考要点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