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文言阅读

文言阅读

文言专题二:断句(教案+课件)

分享:杨老师 11-21 文言阅读 下载支付:1.00点

教学目标:

1、复习必修2文言重要注释。

2、培养文言语感,探究断句的方法,正确断句。

3、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解题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断句方法

教学难点:提升断句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以讲促练

学法指导:明方法—多断句—勤归纳

媒体设计: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断句

明确断句概念,激发学习兴趣(见课件)

二、如何断句

1、断句的思路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2、断句3步流程

1)初读文段,分层次

2)寻找标志,细切分

3)通读文段,查连贯

3、断句6大标志

三、断句六大标志应用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完成例题(详见课件和教材)

1、察对话,定句读对话法

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 “” “” “” “”“” “” “等。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全名,以后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或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虚词法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夫、惟、盖、凡、窃、敬、苟、若、岂

2)放在句末的语气词有:

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

3)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

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虽然、且夫、向使、然而、然则 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  等;

5)叹词如嗟夫、呜呼  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6)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

3、抓动词,定句读—动词法

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动词或形容词,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

4、找名代,定句读—名词法

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

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在现代外交用语中还在用。

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5、据修辞,定句读-修辞法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     (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

6、辨句式,定句读-句式法

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其他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

四、作业

完成作业:

12015年高考湖南卷《治官如治加》

2、题组一 对点练(详见练习册p404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标志法断句知识

2、处理上节课课后作业

选择题技巧:

第一步:通读文段,理解文意是关键

第二步:对比选项,找准异同点,分析排除定答案

第三步: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二、无标志断句法

没有明显标志词语的句子如何进行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中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

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也就是说,在进行断句时,可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


词性组合特点如下:

①名(代)+动(形)(这里的名词、代词包括由名词和名词或代词和代词构成的并列短语)

②名(代)+动(形)+名(代)

③介+名+动(形)

④动(形)+名(代)

⑤副+动(形)+名(代)

⑥“矣”“也”“者”“乎”“哉”等助词,和前面的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以上六种只是最基本的组合方式,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但不管怎么变,都不能违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这一点。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即时小练:

1、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自主完成p131《宋史.沈焕传》

2、教师点拨讲解。

三、对点练习:题组一 对点练(详见练习册p404

1、学生公布答案,了解学情

2、教师纠错,解决疑难

2、教师引导,积累字词

四、作业

完成作业:

1、题组一 对点练(详见练习册p406)《宋史.列传二十九》

2、复习识记必修二文言课下注释


阅读全文
在线下载列表 下载支付: 1点
文言专题二:断句(教案+课件)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