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教案+课件)
教学目标:
1、复习必修1文言重要注释。
2、熟悉高考题型和传记特点,学会“倒读法”。
3、完成练习,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三读法
教学难点: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练习—归纳—应用
媒体设计:ppt
教学过程:
一、学习要求
二、人物传记类材料特点
(1)所选材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习俗等有关的内容。
(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5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涉及到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及考题中的例句贴近教材。
三、人物传记类行文思路
①、开头:介绍人物基本情况 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天赋、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举、荐、征、召、辟、授、除、为
②、正文:记叙人物在任职期间何时做何事。(中间部分,注意时间词: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久之、会;注意这些表示人物官职变化的词语: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谪、罢、黜)
③、结尾:介绍传主死因及身后事安排。(部分穿插于全文中。乞骸骨(封、卒、谥)
四、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1)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战?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3)官职: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4)品格: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五、文言专主特点
1、好学、博学、勤学、讲学、治学、兴学、劝学、助学是古代循吏的第一个重要特征。
2、行孝、倡孝、劝孝、励孝、荐孝是古代循吏的第二个特征。①是躬亲孝道。②是劝孝教化。③是倡孝化民。④四是鼓励孝道。
3、化民、抚民、安民、利民、富民是古代循吏的第三个特征。古代循吏都有一颗恤贫之心。
4、德政、惠政、严政、实政是古代循吏的第四个特征。简言之,政绩突出。
5、清明、清贫、清苦、清正、清廉、刚正是古代循吏的第五个特征。古代循吏大多廉政勤劳,轻视钱财,敢于直谏。
6、治产、治水、治灾、治盗(匪)、治军、治吏、治狱、治赋、治市、治妖、治豪强、治边疆、治外交。
7、治吏严格、善于用人。
8、循吏大多有平冤断狱(案)的突出才能。
六、阅读方法
先读末题知大意,速读动词随笔记。
官名地名请放弃,故事读罢分层级。
七、真题练习,熟悉考点
1、学生活动设计
(1)、完成学生用书《宋史.孙傅传》。
(2)、学生公布答案,教师纠错答疑。
(3)、教师引导积累字词,熟悉传记特点。
《宋史.孙傅传》积累答疑(详见ppt课件)
即时体验:《周书.熊安生传》
八、布置作业
早读识记必修一文言课下注释:《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