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文言阅读

文言阅读

文言句式之状语后置句

分享:杨老师 09-11 文言阅读 下载支付:1.00点

必备知识】

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副词作状语,比如“轻轻地”、“明目张胆地”这些;

2.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比如“明天”、“校园里”这些;

3.介词结构常做状语,比如“用手”、“在教室里”这些

所谓状语后置,指的是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多为由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往往会置于谓语后。

如:

一、谓语+介词(于)+名词

举例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于晋”和“于楚”构成介词结构短语,作状语,两个虚词“于”都是“表对象”(指出对象,可以翻译成“对……”)的用法。此时“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翻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举例②: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分析:“于怀”构成介词结构短语,作状语,“于”表示“在……”,此时“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不能于怀喻之。

翻译:不能在心里明白(表达感受)。类似于:不能释怀。

二、谓语+介词(以)+名词

举例①: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

分析:“以孝悌之义”构成“以+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以”是“把、将”的意思。“以”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以孝悌之义申之。

翻译: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举例②:具告以事。(鸿门宴》)

分析:“以事”构成“以+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以”是“把、将”的意思。“以”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具以事告。

翻译:详细地把事情告诉了他。

三、谓语+介词(乎)+名词

举例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分析:“乎己”构成“乎+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乎”是“对、对于”的意思。“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多次进行检查反省。

举例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分析:“乎此时”构成“乎+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乎”是“在”的意思,“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吾独乎此时穷困也。

翻译:我只有在此时遭受了穷困命运多舛啊。

四、介词省略

举例: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周亚夫军细柳》

分析:“霸上”是一个地点名词,前面是名词作动词的“军”,正常句子应该是:军于霸上。(于霸上军)此句将“于”省略。

翻译:在霸上驻军。

 

第一:找出(准)句子当中的关键词(谓语动词)

为什么要找出和找准动词?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状语是专门用来修饰谓语(动词)的。所以只要把谓语(动词)找出来了,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

得双石于潭上 。(《石钟山记》)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赵尝五战于秦 。(《六国论》)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上面四个句子的关键动词分别为:①得 ②贤 ③战 ④申

第二:掌握介词结构(状语)后置的规律

上面说了:状语是专门用来修饰谓语(动词),而如果是状语后置的情况,它一定要符合一条规律谓(动)+(宾)+(介)+名(代)

在这里的介词结构就可以理解成后置的状语了。实际就应该是:谓(动)+(宾)+【介+名】

①得双石于潭上。

结合规律判断:应该是谓语动词双石宾语介词名词。由此,根据上面两条,可以推断出这是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成:【于潭上】得双石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结合规律判断:应该是谓语动词介词弟子名词。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也是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成:师不必【于弟子】贤

③赵尝五战于秦。

结合规律判断:应该是谓语动词介词名词。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也是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成:赵尝【于秦】五战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结合规律判断:应该是谓语动词宾语介词孝悌之义名词性结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是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成:【以孝悌之义】申之

 

训练1(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C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解析 C项,应译为

训练2(课外延伸)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译文: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解析 1)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应为侍奉。(2)状语后置句的翻译,,屈辱;,尊重。

[参考译文]

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典型例题

1.下列各句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下面各句中,不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  

B.为降虏于蛮夷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4.指出下列句中的后置状语,并准确翻译全句。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离骚》)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4)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司马光《赤壁之战》)

5.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2)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3)赵良淳见(吴)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4)唯(王)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

5)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答案与解析

1.B(设计意图是区别易混概念,介宾短语充当状语的句子不一定都是状语后置句。B句中后置状语是“于王”,“有求于王”即“于王有求”。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2.B(B项介词结构“于国”处于正常的状语位置,译为“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其余三项中“于”构成的介词结构都是后置状语。)

3.C(A项考查的是状语后置,“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中后置状语是“于定陶”,调序后是“诸侯共尊汉王于定陶为皇帝”。B项考查名词作状语,“面”译为“当面”。C项考查古今异义词“兵”,把“兵”理解为“士兵”错误,根据语境,“设兵”应译为“排列兵器”。D项考查名词作动词,“上”译为“上前”。)

4.指出下列句中的后置状语,并准确翻译全句。

(1)中后置状语是“以蕙纕”和“以揽茝”,调整语序应为“既以蕙纕替余兮,又以揽茝申之”。既因为我用香蕙做佩带而被贬黜,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2)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之)”。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  

(3)“质于齐”状语后置句,“质于齐”即“于齐质”。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

(4)“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句,“求救于孙将军”即“于孙将军求救”。事情危急了,请您让我向孙将军请求援助。

5.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解析】两个介词结构后置句,“孝谨闻于其族”即“孝谨于其族闻”,“信义著于其友”即“信义于其友著”。“闻(闻名)”“著(出名)”。

(2)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

解析】“略(大致)”,“孰先于此者”状语后置句,“孰先于此者”即“孰于此先者”。

(3)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解析】“大言(高谈阔论)”、“意(料想)”、“戍(防守)”、“请于朝”即“于朝请”。

(4)只有王罴能取信于民,所以没有隐匿的人,他征收的粮食不比各州少。

解析】两个状语后置句,“信著于人”即“信于人著”,“信著于人”译作“能取信于民”;“得粟不少诸州”是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即“得粟不(于)诸州少”。

(5)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解析】“以……为……(把……作为……)”;“所以……(……的原因)”;“异乎俗”是状语后置句,“异乎俗”即“乎俗异”。

阅读全文
文言句式之状语后置句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