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之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还常常加辅助词来加强判断语气。
从语法结构上来说,由名词构成的谓语句叫名词谓语句,简称名句,其实就是判断句。它的语法结构为:“名词或者代词+辅助词+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辅助词”(亦可记为)“名词+(者)+名词+(也)或者主语+副词+名词+(也)”的形式。
判断句翻译是,一般可以统一翻译为“……是(不是)……”的形式。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判断句的形式 | 例句 |
“……者……也”句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
“者”“者也”句 | ①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
“也”字句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
无标志句 |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 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
“为”字句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
“是”字句 |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
一、判定判断句的方法
判断句的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等。
二是看句子成分,从特殊入手,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例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为名词,作主语;“天下所共传宝”就是一个名词性短语,是句子的谓语,“也”是辅助词,强调判断语气,因此为判断句。
【例2】是社稷之臣也。
“是”在文言文中,多数作代词,代指“这”“这些”等,在句子中作主语;“社稷之臣”是偏正短语,属于名词短语,在句子中作谓语;“也”是辅助词,因此,这个句子为判断句。
二、判断句的类型
1.“……者,……也”式
这是常见形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主语谓语间常常用“,”隔开,同时“者”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构成“……者,……也”的形式;
如: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
③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④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也”式
①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③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⑤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者”式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①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②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③柳敬亭者,杨之泰州人。
4.“者也”式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代称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①《齐谐》者,志怪者。
②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③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5.虚词式
虚词式判断句,用“此”“乃”“亦”“即”“则”“素”“皆”“诚”“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也是常见形式。
如:①此小大之辩也。
②固一世之雄也。
③斯固百世之遇也。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6.“是”“为”式
“是”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它在谓语前出现时一般是指示代词,用来作判断句的主语。因为它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才多了起来。
(1)“是”作判断词
①自言本是京城女。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作代词时的判断句,翻译为“这是……”
①是亦走也。
②是社稷之臣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⑤也是诚不能也。
(3)“为”表判断翻译为“……是……”
①实为狼狈。
②季布为朱家钳奴。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④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7.否定式
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如: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而境界危恶, 层见错出, 非人世所堪。
8.意合式判断句
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作出判断,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如:①今臣亡国贱俘。
②秦,虎狼之国。
③死而不亡者寿。
④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⑤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训练1.(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且相如素贱人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析 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句为判断句。
训练2.(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选自《赠医者汤伯高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训练】
1.选出句式与“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判断句)相同的一项( )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B.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C.非不呺然大也 D.未之有也
3.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 B.夫天者,人之始也
C.然是说也,余常疑之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翻译下面的判断句。
(1)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译文:
(2)此亡秦之续耳。
译文:
(3)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译文: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译文: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7)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译文: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
答案解析
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为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
A.状语后置句,“管弦呕哑,于市人之言语多”。B.被动句,句意:在戍边士兵的呐喊声里,函谷关被攻下。C.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一个人的意愿,也是千万人的意愿啊。D.定语后置句,“有三十六年不见者”,句意: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故选C。
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判断句,“……者,……也”是标志。句意:不能不去鼓励爱别人,其实道理也就是在这里。B.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谦让心是礼的开端。C.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我不是嫌它不大。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没有过这种情况。故选D。
3.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判断句,无标志判断句。翻译为:“那些关于神仙的说法,正是所说的画蛇添足”。B.“夫天者,人之始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翻译为:“天是人类的原始”。C.“然是说也,余常疑之”,陈述句,翻译为:“然而对于这种说法,我常常怀疑它”。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翻译为:“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故选C。
4.【解析】本题考察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式之判断句的能力。
(1)臣(个人)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慧和谋略,应该可以驱遣使用。
(2)这只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
(3)我王勃,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
(4)消灭六国的国家,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5)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6)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7)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的大功劳。
(8)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下层人民,(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人。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