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文言阅读

文言阅读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分享:杨老师 08-12 文言阅读 下载支付:1.00点

【考点阐释】

1.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象(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2.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第一步: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

第二步: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示例:范增数目项王。(名词活用作动词)

【知识积累】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1.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第二个“君”“臣”

②二月草已芽。芽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个“师”

④未云何龙。云、龙

规律一:名词前面有副词(“不”“已”“相”等),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2.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

③云青青兮欲雨。雨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

规律二:能愿动词(“能”“可”“欲”等)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沛公军霸上。军

②鹪鹩巢于深林。巢

③唐浮图(和尚)慧褒始舍于其址。舍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质

⑤风乎舞雩。风

规律三:名词前面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4.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驴不胜怒,蹄之。蹄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

③塞者凿之,陡者级之。级

④策之不以其道。策

⑤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

规律四:名词后面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以膏泽斯民。膏泽

②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③曾皙后。后

④籍吏民,封府库。籍

⑤函梁君臣之首。函

规律五:两个名词连用(或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性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6.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根拳而土易。拳

②)扣舷而歌之。歌

③客逾庖而宴。宴

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

⑤早实以蕃。实

规律六:“而”字前或后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因为“而”字不能连接名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一般连接动词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例7.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管:用网捕捞

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寓舍:居住

③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馆:居住

规律七:名词放在“所”字后面,这个名字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①名词前面有副词(“不”“已”“相”等)。

②)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如“能”“可”“欲”等)

③名词前面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

④名词后面带“之”字。

⑤两个名词连用(或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性短语连用)。

⑥“而”字前或后的名词。

⑦名词放在“所”字后面。

2.名词活用为状语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东犬西吠。西

②)良庖岁更刀。岁

③蝉蜕于浊秽。蝉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翼

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

规律: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为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活用为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

具体判断方法是名词用在动词前,不充当主语,因为这个名词前有主语,那这么名词就用作状语。

主要包括:

①时间名词“日”“夜”“月”“岁”等作状语。

②方位名词“南”“北”“内”“外”“上”“下”等作状语。

③普通名词作状语。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追亡逐北。亡、北

②)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第二个“生”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

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听

⑤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

⑥池而其见愈奇。见

规律:一是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为名词;二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一些词语的修饰、限制,这就使它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动词活用为名词时,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或主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后面或前面有谓语动词。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第一个“明”

②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明

③不知东方之既白。白

④素善留侯张良。善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

⑥明道德之广崇。明

规律: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④⑥;当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①②;当形容词放在副词(时间副词或否定副词)后,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ƒ⑤。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或者前面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贤

③此其志不在小。小

④屈平疾……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邪曲、公、方正

⑤宾主尽东南之美。美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第一个“圣”和“愚”

规律: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①③④⑥;当形容词用在“其”“之”后面充当中心语时,则活用为名词,如②⑤。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四、数词活用

1.数词活用动词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数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四:成为四个人

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

④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规律: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活用为动词,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2.数词活用形容词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数词活用为形容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

②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

规律:数词作定语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数词就活用作形容词。

五、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斗”翻译为“使……相斗”,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却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斗

④宜皆降之。降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

规律:当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动词一般活用为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

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

③既来之,则安之。安

④则思正身以黜恶。正

规律: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形容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该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名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第一个“封”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

③却宾客以业诸侯。业

④阙秦以利晋。利

规律:当名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名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该名词为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使……臣服”的意思。

六、意动用法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形容词、名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单于壮其节。壮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侣、友

③驼业种树。业

④悦亲戚之情话。悦

⑤吾从而师之。师

规律:当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形容词、名词具有“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什么”的意思时,该形容词、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美”是“认为……美”。

2.动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即“以……为老师”。

例: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间,疑玄之时定之。此人之所以无有而有无之时也,而己以定事。”(《荀子·解蔽》

翻译:凡是认为有鬼的,必定是人们在恍惚之间、疑惑之时的判定。恍惚之间,人们既会误认为有是无,也会认为无是有,却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事情。这里“有”“无”就是意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是极罕见的。

n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有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须紧扣上下文,研究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方能确定该词是何种用法,。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①句中的“小”是“使……小”,即“使它小了”。②句中的“小”是“以……为小”,即“认为鲁地小了”“认为天下小了”。

由以上两句可以看出,使动侧重于客观行动,而意动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必见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天下并未变小,变小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罢了。

七、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中,动词不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因、给、对)宾语而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只有动词(包括活用了的名词、形容词)才有为动用法。其中“为”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

如“等死,死国可乎”中的“死”相当于“为……而死”,“名我固当”中的“名”相当于“给……命名”。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带宾语,含有主语“为了宾语怎么样”的意味,一般可译为“为……”。

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动词的为动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存在的目的。

②)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如: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发愁)

③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

④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

对点提升: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为动用法的动词。

①君子死知已。(陶渊明《咏荆轲》)                       死,为……而死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雨霖铃》)                    伤,为……伤感、伤心

③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                        启,为……打开城门

④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三国志·华佗传》)      脉,为……诊脉

⑤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骈拇》)死:为……而死

【对点训练】

1.选出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都相同的一项(   )

A.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东得百里奚于宛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戍卒叫,函谷举

C.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恭而不心服

D.朝歌夜,为秦宫人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下列画线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   ③谨拜表以  

二世⑤垣墙周庭   ⑥东犬西吠            ⑦少长咸集 

彭殇为妄作        ⑨固知死生为虚诞    ⑩眄庭柯以

⑪园涉以成趣    ⑫亲戚之情话        ⑬早以蕃

⑭非有能而蕃之也  ⑮而此独以钟

A.①②⑦/③⑩⑭/④⑤⑬⑮/⑥⑪/⑧⑨

B.①⑦/③⑩⑭/④⑤⑬⑮/⑥⑪/⑧⑨⑫/②

C.①⑦/③⑩⑭/④⑤⑥⑬⑮/①/⑧⑨⑫/②

D.①⑦/⑩⑭/④⑤⑥⑬⑮/⑪/③⑧⑨⑫/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武能网纺缴           ②短屈原于顷襄王   ③足以荣汝身   

④謇朝谇而夕替          ⑤越国以鄙远          ⑥济水东流   

⑦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⑧素善留侯张良     ⑨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④/②⑧/③⑥/⑤⑦/⑨      B.①⑨/②③/④⑥/⑤⑧/⑦

C.①⑨/②⑧/③/④⑥/⑤⑦      D.①④/②⑦/③/⑤⑨/⑥⑧

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侧身西望长咨嗟

C.且臣少仕伪朝                D.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能独完    ②却宾客以业诸侯

③越国以鄙远  ④谨庠序之教

⑤良庖岁更刀  ⑥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⑦李牧连却之  ⑧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A.①④/②⑦/③/⑤/⑥⑧

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C.①⑧/②④/⑦/③⑤/⑥

D.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6.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耻学于师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④顺流而东也              

⑤粪土当年万户侯      ⑥积善成德

⑦则群聚而笑之       ⑧乌鹊南飞             

⑨泣孤舟之嫠妇

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   B.①②⑤/③④/⑥⑧/⑦⑨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⑤/②③④/⑥⑧/⑦⑨

7.下列加点字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微风鼓浪       事不目见耳闻

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此独以钟名

C.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而大声发于水上    大石侧立千尺

8.下列各组加点字中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却匈奴七百余里

B.范增数目项王     江海下百川

C.函梁君臣之首     垣墙周庭

D.长余佩之陆离     眄庭柯以怡颜

9.下面加点的词语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的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           轻暖不足于体与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弱固不可以敌强

C.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然后从而刑之,是网民也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譬如平地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B.不贵难得之货          不耻相师

C.见贤思齐焉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参考答案

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或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A.被动句;/状语后置句。语意上的被动,“洎牧以谗诛”中“诛”表被动;/正确的语序是“东于宛得百里奚”。句意: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向东从宛地得到百里奚。

B.判断句;/被动句。“也”表判断;/语意上的被动,“函谷举”中“举”表被动。句意: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C.使动用法,使……稳固;/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句意: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D.名词作动词,弹奏;/名词作动词,成为焦土。句意:他们日日夜夜歌唱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故选D。

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句意: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

②形容词作动词,远离,远行。句意: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③使动用法,使……听说。句意:臣通过上表仔细陈述让您听到(我的想法)。

④名词作动词,哺育,抚养。句意:哺养两代人。

⑤名词作动词,砌围墙。句意:在院子四周砌上矮墙。

⑥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

⑦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小的和年龄大的人。句意: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⑧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句意: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⑨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句意: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⑩使动用法,使……愉快。句意: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⑪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每天在庭院散步已经养成乐趣。

⑫意动用法,以……为悦。句意:以亲戚们谈的知心话为喜悦。

⑬名词作动词,结果实。句意:结果早并且结果多。

⑭使动用法,使……结果早。句意: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⑮名词作动词,命名。句意: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

①⑦形容词作名词,③⑩⑭使动用法,④⑤⑬⑮名词作动词,⑥⑪名词作状语,⑧⑨⑫意动用法,②形容词作动词。故选B。

3.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网:名词作动词使用,意为“结网”。句意:苏武能结网和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

②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诋毁”或“说坏话”。句意: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③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荣耀。句意:足以让你的身份荣耀、显贵。

④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句意:早上进谏而晚上就被贬黜。

⑤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句意: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⑥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济水向东流去。

⑦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大的作用。句意:先生确实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

⑧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与……友善,与……交好。 句意: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⑨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装盛。句意: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

①⑨名词作动词,②⑧形容词作动词,③形容词使动用法,④⑥名词作状语,⑤⑦形容词作名词。故选C。

4.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手”,名词作状语,亲手。句意:那棵树是我的妻子逝世那年,我亲手种下的。

B.“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转过身向西望只能长长的叹息。

C.“仕”,名词作动词,做……官。句意:况且我年轻的时候做伪朝的官。

D.“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句意: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故选C。

5.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句意:不能单独保全。

②“业”,使动,使……成就霸业。句意: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

③“远”,形容词作名词,偏远的国家。句意: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④“谨”,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句意:注重乡校的教育。

⑤“岁”,名词作状语,每年。句意: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

⑥“端”,名词作动词,戴礼帽。句意: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⑦“却”,使动,使……退却。句意: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⑧“虹”,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句意: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出现彩虹?

①④形容词作动词/②⑦使动用法/③形容词作名词/⑤名词作状语/⑥⑧名词作动词。故选A。

6.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

②“友”,意动用法,以……为友。句意:把鱼虾当作伙伴,把麋鹿当做朋友。

③“渔樵”,名词活用为动词,捕鱼砍柴。句意: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

④“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进军。句意:顺着水流向东进军。

⑤“粪土”,意动用法,以……为粪土。句意: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⑥“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句意: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

⑦“群”,名词作状语,结群。句意:那么结群聚集在一起聊天时就嘲笑他们。

⑧“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句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⑨“泣”,使动用法,使……泣。句意: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综上,①②⑤意动用法;③④名词活用为动词;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⑦⑧名词作状语;⑨动词的使动用法。故选C。

7.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鼓,名词作动词,激起、掀起。/目、耳,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句意:微风振动波浪。/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

B.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响声。/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句意: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

C.均为名词作状语。夜,在夜里。/舟,乘船。句意:乘小船在夜晚停泊到绝壁之下。/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

D.发,无活用现象,发出。/侧,名词作状语,在旁边。句意: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故选C。

8.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相同,都是使动用法。“朝”,使……朝拜;/“却”,使……后退。句意:给八州排序,使同列来朝拜。/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B.相同,都是名词作动词。“目”,递眼色;/“下”,居于……下。句意:范增多次对项羽使眼色。/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

C.相同,都是名词作动词。“函”,用匣子装;/“垣墙”,砌上垣墙。句意:用匣子装上梁国君臣的首级。/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

D.不同,“长”,形容词作动词,增长;/“怡”,使动用法,使……愉快。句意: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故选D。

9.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相同。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柔暖和的衣裘。句意: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轻暖的衣着不够穿吗?

B.不同。老,形容词作动词,敬爱。/弱,形容词,弱小的,无活用现象。句意: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弱者本来就打不过强者。

C.相同。使,使令性动词,让。/危,使动用法,使……陷于危险。句意:等到过了三年,可以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富足。/难道(大王)您要动用士兵(发动战争),使大臣们陷于危险。

D.相同。刑,通“型”,法式、典范、榜样,名词作动词,做榜样。/网,名词作动词,陷害。句意: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这之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故选B。

10.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A.平,形容词作动词,填平。/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句意:譬如填平洼地。/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B.贵,意动用法,以……为贵。/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不把稀贵之物看得很贵重。/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C.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德的人。/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句意: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

D.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安,形容词作名词,安定的局面。句意: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光明的德行。/安定的局面容易保持和维护,事情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故选D。

【真题演练】

(2024·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于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和词类活用、判断偏义复词的能力。A.正确。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贵,以……为贵,意动用法。句意:皇帝赞许李陵的豪情壮志,就

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以难得稀有的财货为贵。B.正确。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属性词,血统最接近的。句意:李陵奉父母很孝顺。/我有一个亲哥哥。C.错误。相同,都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没有死节。/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游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D.正确。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故选C。

(2024·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

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C.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

D.式,同“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

【答案】A

【解析】

A.错误。同“宴”,宴饮/句意: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宴。/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B.正确。怪,以……为怪,意动用法/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句意;皇上感到奇怪。/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C.正确。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句意: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刘邦献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

D.正确。同“轼”,车前横木。此用为动词,古人立而乘车,低头扶轼以表敬意的礼节。句意:魏文侯从段十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故选 A。

阅读全文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