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文言阅读

文言阅读

文言文史传阅读高频词归类

分享:杨老师 05-05 文言阅读 下载支付:1.00点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如《后汉书• 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

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兴起,建立,与“ 衰 ” 或“ 亡 ” 相反。

如《史记• 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盛。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6.亡:灭亡。

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

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

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本:根本。基:基础。)

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低微,卑贱。

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鄙:见识短浅。)

4.豪:收天下之豪杰。所居郡,必夷其豪。

卓越的人,豪杰。

强横的人,豪强。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ěng)、耿(介)、厚、(仁)矜、悫(què)、刚、毅、恺(kǎ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 、诈、谄(chǎn)、谲( jué)

1.鲠(gěng):直爽,正直。骨鲠:正直,刚强。

如《后汉书• 任隗(kuí)传》:鲠言直议,无所回隐。(回隐:回避,隐藏。)

2.耿(介):光明正大,正直。

如《韩非子• 五蠹(d ù )》: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蠹:蠹虫,咬器物的虫子。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坏人。虽有:即使有。勿怪:不足为奇。)

3.厚:忠厚,厚道。

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木强:性格质直倔强。)

4.矜、仁矜:矜,慎重,庄重。仁矜,仁爱,善体恤人。

如《汉书•冯参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

5.悫(què ):悫,诚实,谨慎。

如《史记•孝文本纪》: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

6.刚:刚强、坚强。

如《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

7.毅:意志坚定,果断。

如《论语• 泰伯》:士不可不弘毅。(弘:广大,宽广。)

8.恺(kǎi)悌:亦作“岂弟”,或作“ 恺弟 ”。平易近人。

如《后汉书• 贾逵传》:性恺悌。

9.鲠切:刚正率直。

如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一:弹劾中黄门,鲠切无所避。”

10.木讷:指人质朴而不善辞令。

如《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1.奸:邪恶,狡诈。

如《商君书•农战》:不可巧取(官爵),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

12.佞(nìng):善辩,巧言谄媚。

如《论衡•答佞》:何必为侫以取富贵。

13.诈:欺骗。

如《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以诈破之。

14.谄(chǎn ):巴结,奉承。

如《荀子• 修身》:谄谀我者,吾贼也。(谀:阿谀奉承。)

15.谲( jué ):欺诈,玩弄手段。

如《论语•宪问》:齐桓公正而不谲。

补充

勤:努力,尽力。“勤王”,为王事辛劳。

恭:恭敬,谦逊有礼。

循吏 :循礼守法之吏。

俊杰:才智出众的人。孤高,不趋时。

切:恳切,率直。介:操守,志节;独特,不合群。

矜:夸耀;骄傲自满;庄重;同情。

五、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贪、淫、靡

1.行:品行。

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2.德、操:品德,道德,品行。

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如《史记 •张汤传》:汤之客田甲,虽贾人,有贤操。

3.节:气节,节操。

如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时穷:困难的时候。)

4.清(廉):清正廉洁。

如《东观汉记•周泽传》:拜太常,果敢直言,数有据争,朝廷嘉其清廉。

5.贪:贪婪。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

6.淫:荒淫。

靡:奢侈,浪费。

六、表敬重的:恭、敬、重、尊

1.恭:恭敬,谦逊有礼。

如《史记• 萧相国世家》:相国年老,素恭谨。(相国:官名,指萧何。)

2.敬:尊敬,尊重。

如《论语• 先进》:门人不敬子路。

注意:“恭”和“敬”是同义词。“恭”着重在外貌方面,“敬”着重在内心方面。

3.重:敬重。

如《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传》:又睹诸葛亮奇雅,甚敬重之。(睹:看见。)

4.尊:尊重。

如《史记•蒙恬列传》:始皇甚尊宠蒙氏。

七、表受到诬陷的:中、谮(zèn)、诬

1.中(zhòng):中伤,污蔑别人使受伤害。

如《汉书• 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

2.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

如《荀子• 致士》: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残贼:残害。加累:以罪恶累害别人。)

3.诬:捏造罪状陷害人。

如《宋史• 秦桧传》:其顽钝无耻者,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

八、表赞扬的:多、嘉、誉、与、许、叹

1.多:称赞。

如《史记• 商君列传》: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2.嘉:赞美,嘉奖。

如 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誉:称赞,赞美。

如《 庄子• 盗趾》: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4.与:赞许。

如《 汉书• 翟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5.许:赞许,赞同。

如《 三国志• 蜀书•诸葛亮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6.叹:赞叹,赞许。

如《 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权:孙权。齐肃:整齐严肃。)

九、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怨、患、疾

1.恶(wù) :讨厌,不喜欢。

如《大学》:故好而知其恶(è) ,恶(wù)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厌:讨厌,厌恶。

如《史记•主父偃传》:诸公宾客多厌之。

3.憎:恨,厌恶。

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甚憎齐。

4.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与“褒”相对。

如茅盾《雨天杂写之一》:秦始与汉武并称,而今褒汉武而贬秦始。

5.怨:怨恨,仇恨。

如《史记•秦本纪》:缪(mi ào)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6.患:憎恶,讨厌,厌恶。

如《 左传•晋灵公不君》: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7.疾:恨,憎恶。

如《宋史•樊知古传》:吾疾贫富不均。

十、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过:责备。

如《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2.责:责备,责罚。

如《史记•殷本纪》:悔过自责。

3.咎:责怪,责备。

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咎其欲出者。

4.诛:责备,谴责。

如李陵《重报苏武书》:汉厚诛陵以不死。

5.让:责备,责怪。

如李陵《 左传•僖公五年 》:寺人披请求进见,公使让之。

6.谴:责备。

如《 战国策•东周策》:太卜谴之曰。

7.尤:指责,归罪。

如《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

8.折:指责。

如《三国志•魏书•傅嘏(gǔ)传》:季布面折其短。

十一、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容:宽容,容忍。

如《史记•汲黯传》:不能容人之过。

2.贷:宽恕,宽容。

如《后汉书•袁安传》: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

3.恕:宽恕,原谅。

如《战国策•赵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

4.宽:宽宏,度量大。

如《汉书•吴王刘濞传》: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王日益横。(横:蛮横,残暴。)

十二、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

1.乐:快乐,高兴。

如《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欣(然):喜悦,高兴。然,……的样子。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于是、然后。衡:通“横”。)

3.悦(说):高兴,愉快。

如《史记•吴起传》:吴起不悦。

十三、表哀怒的:怒、愤、忿恚(huì)、涕泣、切厉、罹(lí) 、诟、恼

1.怒:生气,愤怒。

如《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愤:愤怒。

如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

3.忿恚(huì):恼怒,发怒。

如《史记•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故:副词,故意。忿恚:使……发怒,恼怒。尉:官名,都尉。)

4.涕泣:哭泣,流泪。

如《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5.切厉:严厉。

如《后汉书•窦武传》: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戒:告诫,警告。)

6.罹(lí) :忧患,苦难。

如《诗经•王风• 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7.诟:怒骂,辱骂。

如《左传•哀公八年》:曹人诟之。(曹人:高山族的族群之一。)

十四、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后写作“谘”)

1.谓:告诉,对……说。

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王谓田鸠曰。

2.诏:告诉,告诫。

如《庄子•盗跖》: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3.诰gào :告诉。

如《尚书•太甲下》:伊尹申诰于王。(伊尹:人名。申:再,重。)

4.告:告诉。

如《庄子•庚桑楚》:吾固告汝曰。(固:本来。)

注意:告,诰,诏。“告”和“诰”原来都是告诉的意思,后来用法不同,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诰”或“诏”。秦以后“诏”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宋以后“诰”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级官吏或封爵时用。

5.敕:告诫,嘱咐。

如《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精悍:精锐强劲。)

6.白:告诉,陈述。

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

7.陈:陈述。

如《史记•韩非传》: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8.对:回答,应答。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赵惠王)问:“何以知之?”对曰……

9.语(y ù ):告诉。

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弗:不。)

10.谕:告诉,使人知道。

如《汉书•张骞传》: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致:送达。赐:赏赐的财物。指:通“旨”,意图。)

11.喻:告诉,使人知道。

如《淮南子•修务》:故作书以喻意。

注意:谕,喻。二字古代通用,后来逐渐有了分工,在比喻的意义上用“喻”,在告诉的意义上用“谕”。

12.晓:告知。

如《汉书•元后传》:未晓大将军。

13.辩:辩论,申辩。

如《孟子•滕文公下》: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14.问:问,询问,与“答”相对。

如《论语•阳货》:子张问仁于孔子。

15.谢:道歉;推辞;辞别;告诉。

如《战国策•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徐:缓慢。谢:道歉。)

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欲徙王赵:要把代王迁到赵国去做王。代:国名。边:边疆。谢:推辞。)

如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挥手谢公卿。(谢:辞别。)

如《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告诉。戒:警戒。慎:小心。)

16.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如刘禹锡《天论》: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天说:指柳宗元《天说》。)

17.诘:责问,追问。

如《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士庄伯不能诘。(士庄伯:人名。)

18.诉:诉说,诉苦;告状;诽谤。

如白居易《琵琶行》:似诉平生不得志。(诉:诉说。)

如《三国志 • 魏书•郭嘉传》:数廷诉嘉。(诉:告状。)

如《左传 • 成公十六年》:诉公于晋侯。(诉:诽谤。公:鲁公。)

19.咨(后写作“谘” ):商议,咨询。

如诸葛亮《出师表》: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十五、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谤、谏

1.说:劝说,说服。

如《史记•项羽本纪》: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劝:劝说,劝告。

如韩愈《讳辩》: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3.规:规劝,谏诤。

如《左传•昭公十六年》:子宁以他事规我。

4.讽:用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

如《韩非子•八经》:故使之讽。

5.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如《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之。

6.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如《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强:竭力。)

十六、表害怕的:畏、惧、惮、骇、遽(jù)

1.畏、惧、惮:害怕,恐惧,畏惧。

如《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如蒲松龄《狼》:屠惧,投以骨。

如《论语• 学而》:过则勿惮改。

2.骇:害怕,吃惊,惊骇。

如《左传• 定公十年》:齐师至矣,郈人大骇。(郈:古地名,在今山东东平县。)

3.遽(jù):恐惧。

如《世说新语• 雅量》:孙、王诸人色并遽。(色:脸色。并:一起。)

十七、表揭发的:劾、讦( jié)、揭

1.劾:检举揭发罪状。

如《汉书• 楚元王传》:吏劾更生铸伪黄金。(更生:人名。)

2.讦( jié):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如《汉书•赵广汉传》: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

3.揭:显露,公布,揭发。

十八、表违背的:牾( wǔ)、忤、逆、倍(背)

1.牾( wǔ)、忤:违逆,冒犯,触犯。

如《资治通鉴•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言者。

如《求谏》: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2.逆:抵触,违背,不顺。

如《史记•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3.倍(背):违背,背叛,反叛。

如《史记• 楚世家》:倍齐而合秦。

十九、表告别的:辞、别、谢

1.辞:告别。

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

2.别:离别,告别。

如《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 。

3.谢:辞别,离开。

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二十、表拜访的:造、过、访、顾、谒(见)

1.造:拜访。

如《世说新语•言语》:庾公造周伯仁。

2.过、访、顾:探望,拜访。

如《明史•忠义传•许琰 》:端午日过友人,出酒饮之。

如《宋史•曹谷》:欲徒步访两苏。

如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谒(见):拜见,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上至,相国谒。(上:指刘邦。)

二十一、表朝见的:朝、觐

1.朝: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如《明史•太祖纪二》:是月,天下府州官来朝。

2.觐:朝见(君主)。

如《谷梁传•僖公五年》:天子微,诸侯不享觐。(微:衰弱。享:进献。)

二十二、表暗中的:阴、间(jiàn )、密

1.阴:暗中,暗地里。

如《后汉书•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2.间(jiàn ):秘密地,悄悄地。

如《战国策•赵策三》: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客将军:原籍不在某国而任该国将军。)

3.密:秘密,隐密。

如《韩非子•说难》: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二十三、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1.去:离开。

如《聊斋志异•狼》:一狼径去。

2.迁、徙:迁移。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迁其民于临洮。

如班固《苏武传》:徙武北海。

二十四、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幸

1.如:到,往。

如《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2.过:走过,经过。

如《孟子•滕文公上》:三过其门而不入。

3.诣、往:去,到……去。

如《百喻经•入海取沉水》: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如《史记•项羽本纪》: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4.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帝幸梁山宫。

二十五、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匿

1.步:行走,步行。

如《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qiǎng)步,日三四里。(殊:特别。强:勉强。)

2.趋:快走。

如《论语•微子》: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3.走:跑,逃跑。

如《寡人之于国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遁、亡、逃、匿:逃走,逃跑。

如柳宗元黔之驴》:虎大骇,远遁。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怀其璧,从径道亡。

如《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如《说文》:匿,亡也。

二十六、表饥饱的:饱、饥、饿、馁、馑

1.饱:吃足,与“饥”相对。

如韩愈《马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饥:饿,与“饱”相对。

如《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3.饿:严重的饥饿,因饥饿而病倒。

如《左传•晋灵公不君》:见灵辄饿,问其病。

注意:“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指没有食物吃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不当一般的“肚子饿”讲。

4.馁:饥饿。

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无冻馁之患矣。(患:担忧。)

5.馑:饥荒。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常“饥馑”连用。

如《论语• 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注意:“饥”“馑”。分开讲时,五谷没有收成叫“饥”;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叫“馑”。但连用时“饥”、“馑”无区别。

二十七、表食物的:糗(qiǔ) 、馔(zhuàn) 、肴、膳、羞(馐)、蔬、  果

1.糗(qiǔ):炒熟的米、麦等干粮。

如《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饭、茹:吃;草:指野菜。)

2.馔:食物,多指美食。

如李白《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馔玉:美好的饮食。)

3.肴:熟的肉类食物。

如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膳:饭食。

如《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具太牢以为膳。

5.羞(馐):美味的食物。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6.蔬:蔬菜。

如《国语•鲁语上》: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

7.果:果子,果实。

如《百喻经•尝庵婆罗果》:我此树果,悉皆美好者,无一恶者。

二十八、跟粮食有关的:粟(sù) 、黍(shǔ)   、禾、稷(jì) 、谷、稻、菽、稼穑(sè)、耕耘、稔(rěn )、熟、刈、籴( dí ) 、粜(tiào) 、廪(lǐn) 、荒、欠收

1.粟:谷粒 。未去皮壳者为粟,已舂去糠则为米。粮食的统称。

如韩愈《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黍:黍子。碾成的米叫黏黄米。

如《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禾:谷子,稻子,泛指庄稼。

如李绅《锄禾》:锄禾日当午。

4.稷(jì) :谷类。

如陶渊明《桃花源诗》:菽稷随时艺。(菽:豆类。艺:种植。)

5.菽:豆类的总称。

如陶渊明《桃花源诗》:菽稷随时艺。(艺:种植。)

注意:上古时“豆”是一种盛食品的器皿,与“菽”的意义完全不同。汉代以后,“豆”才逐渐代替“菽”,成为豆类的总称。

6.稼穑(sè):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如《汉书•高后纪赞》:天下晏然,民务稼穑。(晏然:安宁,安定。)

7.稔(rěn ):庄稼成熟。

如《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杀申胥,不稔于岁,乃起师北征。

8.刈:割。

如白居易《观刈麦》

9.籴( dí ):买进粮食。

粜(tiào) :卖出粮食。

如《商君书•垦令》: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10.廪(lǐn):米仓。

如《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廩。(完:重新整修。)

11.荒:年成不好;凶年。

如《后汉书•鲍永传》: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丰穰:丰收。)

12.稼穑(泛指农业生产;庄稼

13.荒(荒年,收成不好)

14.歉(年岁欠收,收成不好,与“丰”相对)、

15.丰、饶(富足,多)

16.赡(富足,充足;供给)

17.足、给(足,丰足)

二十九、表容器的:斛(hú) 、斗、觞、樽

1.斛(hú):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五斗为一斛。

如《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

2.斗:古代盛酒器。也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

如《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3.觞:古代酒器。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

4.樽:盛酒器。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酒盈樽。

三十、表死亡的:(驾)崩、薨(hōng )、卒、不禄、死、山陵崩、没(殁)、终、圆寂

1.崩、薨、卒、不禄、死:都是古时对人死的称呼。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如诸葛亮《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如《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

如《左传•僖公十六年》:公子季友卒。

如《史记•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一样。)

2.山陵崩:比喻帝王的死亡。

如《史记•赵世家》: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山陵崩:指当时最高掌权者赵威后的死。)

3.没(殁):死,去世。

如贾谊《过秦论》:始皇既没。

如《战国策•韩策二》:父母既殁,兄弟无有。

4.终:指人死亡。

如《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乃终。

5.圆寂:指僧尼死。

三十一、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jī) 、京、京畿

1.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长居禁中。

注意:禁内(宫内);禁外(宫外);禁宫(宫殿);禁闼(宫门。借指皇宫。闼:门);禁省(警卫森严的皇宫)。

2.阙:朝廷;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

如《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魏,古代宫门上的楼台。)

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虢 (guó)君闻之大惊,出见 扁鹊 於中阙。

3.畿(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

如《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邦畿:以国都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维:语气词。止:居住。)

4.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十二、跟皇帝有关的:上、帝、朕、孤、寡人、践祚、登基、用事、御、诏、诰、(驾)幸、膳、奏、表、疏

1.祚zuò (帝位);践祚:即位,登基。

如庾亮《让中书令表》:陛下践祚。

2.用事:执政,当权。

如《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

3.朕、孤、寡人:古代帝王自称。

4.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

如:御驾(皇帝驾临);

御膳(皇帝的饮食);

御酒(专供皇帝、宫廷饮用的酒)

5.奏:臣子上帝王的文书。

如《汉书•赵充国传》:作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

6.表: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如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7.疏:给皇帝的奏章。

如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荣宠甚盛,乃七疏自勉归。

8.(驾)幸(特指皇帝到某处)

三十三、表时间的词语

1.岁:年。

如《苏武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2.期年:满一年。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积年:好几年,多年。

如《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曩(nǎng):以往,从前。

如《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5.向:从前,往昔。

如《报任安书》:向者,仆亦常厕下大夫之列。(仆:谦词,我。厕:置身于。)

6.旦日:明天。

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7.明日、翌日:第二天。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徐公来。

如《明史•宋濂传》:翌日,问濂昨饮酒否?

8.即日:当天。

如《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9.是日:这一天。

如《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

10.是月:这一月。

如《明史•太祖纪二》:是月,天下府州官来朝。

11.旦:早晨。

如《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12.宵:晚上。

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13.久之:很久。

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4.后:过了。

如归有光《项脊轩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15.既而:不久,一会儿。

如林嗣环《口技》:既而儿醒。

16.须臾、俄、俄而、有顷、顷之、少间、顷刻、少顷:一会儿。

如《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李朝威《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如林嗣环《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如李朝威《柳毅传》:有顷,(洞庭)君复出。

如归有光《项脊轩志》:顷之,持一象笏至。

如蒲松龄《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如蒲松龄《狼》:顷刻两毙。

如林嗣环《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17.寻:不久。

如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

18.他日:以后。

如李朝威《柳毅传》: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

19.将:方,刚才。

如李朝威《柳毅传》:贵客将自何所至也?

20.良久:很久。

如《荆轲刺秦王》秦王目眩良久。

21.尝:曾经。

如《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22.既:已经。

如《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23.素、雅:一向,平素,向来。

如《鸿门宴》: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如《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24.适:刚才。

如《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25.卒:通“猝”,突然。

如《荆轲刺秦王》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6.已而:过了些时候。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已而相如出。

27.且:将近。

如《愚公移山》:年且九十。

28.辄:立即,就。

如《醉翁亭记》:饮少辄醉。

29.朔:农历每月初一。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如《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如《赤壁赋》:七月既望。

30.当是时:在这时

31.先是:这以前

32.尝:曾经

33.昔:过去

34.比、迨、逮、及、洎:等到

35.居无何:过了不久

36.当、方、会、适、属:适逢,正赶上

三十四、表刑罚的:髡(kūn)、黥(qíng)、劓(yì)、笞刑、杖刑、刖yuè刑、膑bìn刑、宫刑、大辟 pì 、炮烙、汤镬(huò)、车裂、凌迟、腰斩、弃市、枭首、菹醢(zūhǎi)、极刑

1.髡(kūn):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的刑罚。

2.黥(qíng) :即墨刑,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

3.劓(yì) :一种割鼻子的刑罚。

4.笞刑: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

5.杖刑: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

6.刖刑:一种砍掉脚的刑罚。

7.膑刑:一种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8.宫刑: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一种酷刑。

9.大辟:是一种砍头的刑罚。

10.炮烙:用炭烧铜柱使之热,令有罪者爬行其上。

11.汤镬(huò) :把人投入滚烫中煮死。

12.车裂:将人头、四肢分别栓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也称“辕裂”,俗称“五马分尸”。

13.凌迟:将罪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地死去的一种刑罚。

14.腰斩:将罪人从腰部斩断。

15.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

16.枭首:将斩下的首级悬于高出示众。

17.菹醢(zūhǎi):把犯人剁成肉泥。

18.极刑:分割肢体、零割全身的酷刑。

三十五、与科考有关的

贡举:古时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 、指科举考试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

登第:登科 ,科举考中(进)进士

进士: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

中第:科举考试及格

落第、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

状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会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解元:乡试第一称解元

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

三十六、表穿戴的

1.纨wán绔kù :古代贵族子弟穿的细绢裤。常用来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2.布衣:麻布衣服;平民,老百姓

3.履:鞋

4.屦jù :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5.绶:丝带,常用来拴玉或印

6.冠:①是帽子的总称;古代的一种礼仪。②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7.冕: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8.巾:扎在头上的织物

9.弁biàn :①古代用皮革做成的一种帽子;②男子成年加冠称弁。

10.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11.免冠:脱帽。常表示谢罪

12.跣xiǎn :赤脚

三十七、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少数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三十八、表布匹的

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xiāo 、缣jiān 、绸、罗、缎、绮、纱、绦tāo 、缟、缯

三十九表桌床的

案、几、床(供坐卧的器具)、榻(床;几案)

四十、与马匹有关的

马、驹、厩(马厩)、策、羁( 马笼头 )、縻(缰绳,捆,拴 )mí 、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驭、御、驾、辕、辙、秣(喂马的饲料;喂养马匹)

四十一、与水利有关的

堤、决(疏通水道)、溃(水冲破堤坝)、溢(水漫出来)、涨、灌溉、涝(雨水过多,淹了庄稼)、旱、堰(挡水的低坝)、芜秽(荒废,杂草丛生)

四十二、与学校有关的

庠、序、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 )、太傅(辅导太子)。庠序泛指学校。

四十三、表年龄的

襁褓(婴儿的被子)、孩提(刚会笑而处于提抱之中)、黄口(幼儿)、黄发(老年人)、垂髫(儿童或童年)、弱冠(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立(三十岁)、不惑等。

四十四、表祭祀的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牢(作祭品用的牛羊猪)、太牢(牛羊猪三样齐全)、少牢(只有羊猪)

四十五、表古代赋税的

赋、敛、课、调(征调)、庸(唐代代替劳役的一种赋税法;)、催科(催办缴纳赋税)

四十六、表军事行动的

讲武(训练军队)、将(率领)、部(率领)、总统(总领)、禽(捕捉,捉住;战胜,制服)

四十七、表丧事的

丁忧、忧、丁母忧、吊(慰问;悼念死者)、唁、縗絰(cuī dié) (用麻布做的丧服)、殓liàn (给死人穿衣,装入棺内)、椁guǒ (外棺,套在棺材外面的部分)

四十八、其他常见字词

1.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如《史记•蒙恬列传》: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逸:马脱缰奔跑。

如《国语•晋语五》:马逸不能止。

3.工:工匠;乐工,乐人;善于,擅长。

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如《公羊传•襄王二十九年》: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

如蔡元培《图画》: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4.孤:幼年死去父亲。

如陈寿《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5.阪:山坡。

如《 诗经•小雅 •伐木》:伐木于阪。

6.课: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赋税;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如《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成器:指已制成的兵器。)

如《后汉书》: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如魏征《隋书》:免其课役。

如《宋书•徐豁传》:年满十六,便课米六十斛。

7.故事:按旧例,旧日的典章制度。

如《宋史•李若水传》 :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

8.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如《三国志•毛玠传》:(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阅读全文
文言文史传阅读高频词归类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