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30世家·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2】
田襄子既相齐宣公,三晋杀知伯【三晋:指韩、赵、魏三家,以三家分晋,故称。知伯:晋卿族。三晋杀知伯事详《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分其地。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都邑大夫:指地方长官。】,与三晋通使,且以有齐国【以:通“已”。】。
田襄子做齐宣公宰相后,晋国韩、赵、魏三家杀死知伯,瓜分了他的领地。襄子也让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去做齐国大小城邑的大夫,与三晋互通使臣,几乎已经拥有齐国。
襄子卒,子庄子白立。田庄子相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宣公四十三年:据《魏世家》,应为三十四年。】,伐晋,毁黄城【黄城:春秋晋地,在今山东冠县南。】,围阳狐【阳狐:春秋晋地,在今河北大名东北。】。明年【明年:第二年。】,伐鲁【鲁:指鲁城,鲁国朝沐邑,在河南许昌南。】、葛及安陵【葛:春秋郑邑,在今河南长葛。安陵:古又称鄢陵,春秋郑邑,在今河南鄢陵西北。】。明年,取鲁之一城。
襄子去世后,他的儿子庄子田白继承父位。田庄子辅佐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前413),齐国进攻晋国,攻毁黄城,围困阳狐。第二年,进攻鲁城、葛邑和安陵。再一年,夺取鲁国一城。
庄子卒,子太公和立。田太公相齐宣公。宣公四十八年,取鲁之郕【廊:春秋鲁邑,在今山东宁阳东北。】。明年,宣公与郑人会西城【西城:古地名,故址不详。】。伐卫,取毋丘【毋丘:春秋卫邑,在今山东曹县南。毋,“贯”的古字。】。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自廪丘反【廪丘:春秋齐邑,在今山东郓城西北。】。
田庄子去世后,他的儿子太公田和继承父位。田太公辅佐齐宣公。宣公四十八年(前408),齐国夺取鲁国的郕(chég,成)城。第二年,齐宣公与郑国人在西城相会。齐国攻伐卫国,攻占了(guàn,贯)丘。宣公五十一年(前405),齐宣公去世,田会在廪丘反叛。
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于海上【《齐世家》作“迁康公海滨”。】,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先祀:祖先的祭祀。】。明年,鲁败齐平陆【平陆:春秋齐地,在今山东汶上西北。】。
齐宣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康公贷即位。贷即位十四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政事。太公田和就把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给对其祖先的祭祀。第二年,鲁军在平陆打败齐军。
三年【三年:指齐康公被迁海上后三年,即公元前387年。】,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浊泽:在今山西运城西南。】,求为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田齐为诸侯在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
再过三年,齐太公田和与魏文侯在浊泽相会,请求成为诸侯。魏文侯就派使臣报告周天子和各国诸侯,请求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准许这一请求。齐康公十九年(前386),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正室,开始纪元年。
【段意】:写田和在其祖上田乞以来五世经营的基础上,终于称诸侯而列于周室,代姜氏而为齐君。
齐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桓公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驺忌曰【驺忌:一作邹忌,齐威王时相。】:“不若勿救。”
齐侯太公田和在位二年去世,他的儿子桓公田午即位。桓公午五年(前380),秦国、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田午召集大臣商议说:“早去救它好,还是晚去救它好?”驺(zōu,邹)忌说:“不如不救。”
段干朋曰【段干朋:姓段干名朋,《战国策》作“段干纶”。】:“不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若救之。”田臣思曰【田臣思:即田忌。《战国策》作“田期思”。】:“过矣君之谋也!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
段干朋说:“如果不救,韩国失败就要并入魏国,不如去救它。”田臣思说:“您的计谋错了!秦、魏进攻韩国,楚、赵一定去救它,这是上天把燕国送给齐国。”
桓公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阴:暗地里。】。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与秦、魏战。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桑丘:战国燕南边境地,在今河北徐水西南。案:本段记载太史公有误。第一,桓公五年之“秦魏攻韩”于别的史籍均无所见,实将宣王二年事误载于此;第二,驺忌始为齐相在齐威王二十二年,不可能于桓公五年出现;第三,“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当为齐宣王时事。说详《战国策·齐策》“邯郸之难”、“南梁之难”。】。
桓公说:“好极了!”于是暗中告诉韩国使者一定去援救,并把它送走。韩国自以为得到了齐国的救兵,因而与秦、魏交战。楚赵两国知道以后,果然发兵救援。齐国趁机出兵袭击燕国,占领了桑丘。
六年,救卫。桓公卒,子威王因齐立。是岁,故齐康公卒,绝无后,奉邑皆入田氏【奉:“俸”的古字。】。
桓公六年,援救卫国。桓公去世,他的儿子威王因齐即位。这一年,原来的齐康公去世,断绝了后代,封地都归田氏所有。
【段意】:略写太公和卒,桓公午立。又桓公午卒而威王因齐立,同年,姜齐康公卒,从此姜氏绝后。
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灵丘:战国齐邑,在今山东滕县东。】。三年,三晋灭晋后而分其地。六年,鲁伐我,入阳关【阳关:战国齐邑,在今山东泰安南。】。晋伐我,至博陵【博陵:战国齐邑,在今山东聊城东北。】。七年,卫伐我,取薛陵【薛陵:战国齐邑,在今山东阳谷。】。九年,赵伐我,取甄【甄:战国齐邑,在今山东鄄城西北。】。
齐威王元年(前378),三晋趁齐国有丧事来进攻灵丘。三年,韩、赵、魏灭晋后并瓜分了它的土地。六年,鲁国进攻齐国,攻入阳关。晋国进攻齐国,打到博陵。七年,卫国进攻齐国,夺取薛陵。九年,赵国进攻齐国,占领甄(juàn,倦)城。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不治:不理朝政。】,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即墨:齐邑,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威王开始即位以来,不理国事,把政事交给卿大夫办理,九年之间,各国诸侯都来讨伐,齐国人不得太平。于是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
“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日:每天。】。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辟:开垦。】,民人给【给:衣食丰足。】,官无留事【官无留事:官府没有滞留不办之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
“自从您治理即墨,毁谤您的言论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视察,田野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没有积压公事,齐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这是由于您不会逢迎我的左右以求得赞扬啊!”于是,封给他一万户食邑,
召阿大夫语曰【阿:齐邑,在今山东东阿西南。】:“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币:贵重礼物。】。”
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治理阿城,赞扬你的话每天都能听到。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视察,田野荒废,百姓贫苦。从前赵军进攻甄城,你未能援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也不知道。这是你用财物贿赂我的左右来求得赞扬吧!”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观:战国魏地,在今山东范县西。】,赵人归我长城。
当天就烹杀了阿城大夫,并把左右曾经吹捧过他的人也都一起烹杀了。于是发兵往西边进攻赵、卫,在浊泽打败魏军并围困了魏惠王。魏惠王请求献出观城来讲和。赵国人归还了齐国的长城。
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馀年。
于是齐国全国震惊,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努力表现出他们的忠诚。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诸侯听到以后,不敢对齐国用兵有二十多年。
【段意】:齐威王初立,四方诸侯来伐,国人不治。威王当机立断,在内,惩其地方官吏之恶者,扬其善者;对外,打击来犯之敌,收复失地。使齐大治,从而初显霸主雄风。
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鼓:弹奏。】,威王说而舍之右室【说:“悦”的古字。舍:放置。右室:王宫中上侧房。】。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善哉鼓琴:倒装句,即琴弹得真好啊!】!”王勃然【勃然:发怒的样子。】不说,去琴按剑【去琴按剑:丢下琴,握住剑。言威王动怒,按剑恨不得要杀驺忌。】曰:“夫子见容未察【容:表面动作。察:认真品味。】,何以知其善也?”
驺忌子由于善弹琴而进见齐威王,威王很喜欢他,并让他住在宫中的右室。没多久,威王正在弹琴,驺忌子推门就进来说:“琴弹得好极了!”威王突然不高兴,离开琴手按宝剑说:“先生只看到我的样子,还没有认真观察,怎么能知道弹得好呢?”
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夫大二句:大弦声调沉稳并且像春风般温和,那表示君王的仁厚。】;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小弦二句:小弦声调曲折而清脆,则表示辅佐有方。】;攫之深,之愉者,政令也【攫之三句:手抓弦很紧,而放开时又轻快,象征政令有节奏。,通“释”,放开。】;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钧谐四句:声调均匀和谐,高低相辅相成,且琴音回环往复而不冲突,那意味着四时的协调和昌盛。钧,通“均”。】。吾是以知其善也。”
驺忌子说:“大弦缓慢并且温和,这是象征国君;小弦高亢明快并且清亮,象征宰相;手指勾弦用力,放开舒缓,象征政令;发出的琴声和谐,大小配合美妙,曲折不正之声而不相干扰,象征四时:我由此能知道您弹得好。”
王曰:“善语音【此句谓,你真善于评论音乐。】。”驺忌子曰:“何独语音【何独语音:哪里只是谈论音乐。】,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弭:安定。】。”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五音之纪:宫、商、角、徵、羽五音的规律。】,信未有如夫子者也【信:确实。】。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丝桐: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琴多用桐木制成,上安以丝弦,故称。】?”
威王说:“你很善于谈论音乐。”驺忌子说:“何止是谈论音乐,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都在其中啊!”威王又突然不高兴说:“如果谈论五音的调理,我相信没有比得上您的。如果是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又怎么能在琴弦之中呢?”
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
驺忌子说:“大弦缓慢并且温和,象征国君;小弦高亢明快并且清亮,象征宰相;勾弦用力但放开舒缓,象征政令;弹出的琴声和谐,大小配合美妙,曲折不正之声不相干扰,象征四时。
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夫复二句:声音往复而不乱,象征政治昌明。】;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连而二句:节奏紧凑利落,象征救济危亡。连,连续不断。径,直,无旁务。存亡,为动宾关系。】: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
回环往复而不乱,是由于政治昌明;连贯而轻快,是由于保了将亡之国:所以说琴音调谐就能保天下太平。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没有比五音的道理更相像的了。”威王说:“好极了。”
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邹忌见齐威王,三月后被拜为丞相。】。淳于髡见之曰【淳于髡(kun):战国齐人,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齐威王在稷下招徕学者,任为大夫。】:“善说哉!髡有愚志【愚志:谦指不成熟的意见。】,愿陈诸前【诸:“之于”的合音。】。”
驺忌子进见威王才三个月就接受了相印。淳于髡见了他说:“您真会说话呀!我有些浅薄的想法,愿在您面前陈述。”
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得全:谓臣事君全面周到。全昌:谓名利双收。】,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请谨毋离前:意思是说将淳于髡的教诲牢记在心。】。”
驺忌子说:“恭敬地接受教诲。”淳于髡说:“侍奉国君能周到无误,你的身名就都能兴盛;如果稍有不周或失误,身名都要毁灭。”驺忌了说:“恭敬地接受指教,我要把您的话谨记在心。”
淳于髡曰:“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狶膏三句:用猪油涂抹枣木车轴,为的是运转灵活,但不能把车轴穿在方孔中,那涂油也没用。狶膏,猪油。棘轴,枣木做的车轴。运,转动。】。”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请谨事左右:请一定小心事奉于齐王左右。】。”
淳于髡说:“用猪油涂抹棘木车轴,是为了使它润滑,然而,如果轴孔是方形的就无法转动。”驺书子说:“谨受指教,我要小心地在国君左右侍奉。”
淳于髡曰:“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弓胶三句:用胶可以把坚固的弓干黏连起来,但却不能弥合大的缝隙。此言权势不可恃,唯民能亲附。昔,久远,久旧,引申指经久耐用的、坚固的。疏罅,大的缝隙。】。”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淳于髡曰:“狐裘虽弊【弊:破烂。】,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
淳于髡说:“拿胶粘用久了的弓干,是为了粘合在一起,然而胶不可能把缝隙完全合起来。”驺忌子说:“谨受指教,我要使自己依附于万民。”淳于髡说:“狐皮袄即使破了,也不能用黄狗皮去补。”驺忌子说:“谨受指教,我要小心地挑选君子,不让小人混杂在其中。”
淳于髡曰:“大车不较【较:检修校正。】,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
淳于髡说:“大车如果不较正,就不能正常载重;琴瑟不把弦调好,就不能使五音和谐。”驺忌子说:“谨受指教,我要认真制订法律并监督奸猾的官吏。”
淳于髡说毕,趋出【趋:快走。】,至门,而面其仆曰【面其仆曰:当面对驺忌的仆人说。】:“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必封不久:不久就会受封。】矣。”
淳于髡说完后,快步走出,到门外对他的仆人说:“这个人,我对他说了五条隐语,他回答我就像回声的响应一样,这个人不久必定要受封啊!”
居期年【期(ji)年:整年。】,封以下邳【下邳:战国齐邑,在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曰成侯。
过了整一年,威王把下邳封给驺忌子,封号是成侯。
【段意】:一写成侯驺忌以鼓琴说威王,得威王赏识而挂相印。再写淳于髡微言大义,告驺忌以为臣之道,得驺忌心领神会,虚心采纳。
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会平陆。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会田:会猎。郊:野外。】。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威王二十三年,齐王与赵王在平陆相会。二十四年,齐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
梁王曰【梁王:即魏惠王,因魏都大梁,故又称梁惠王。】:“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该句意为:尚且有十枚能照亮前后各十二乘车的径寸之珠。】,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奈何:为什么。万乘之国:指有万乘战车的大国。古代一乘战车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魏王说:“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
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吾臣有檀子者:我有个名叫檀子的大臣。檀子,齐臣,姓檀,美称子。以下朌子、默夫、种首,皆齐臣。】,使守南城【南城:战国齐地,在齐南部边境,故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泗上十二诸侯:指泗水之滨的邾、莒、宋、鲁等诸侯。】。
威王说:“寡人当作宝物的与大王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镇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高唐: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禹城西南。】,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徐州:此徐州当在今河北徐水,北临燕,西接赵。】,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燕人二句:言燕赵之人畏被侵伐,故祭以求福。】,徙而从者七千馀家。
我有个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岂特:岂只是。】!”梁惠王惭,不怿而去【不怿:不高兴。】。
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派他戒备盗贼,结果就道不拾遗。这些都将光照千里,岂只是十二辆车呢!”魏惠王心中惭愧,败兴离去。
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于齐【事又载《战国策·齐策》“邯郸之难”。】。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
威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包围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救赵好还是不救赵好?”驺忌子说:“不如不救。”
段干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魏氏并邯郸,其于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军其郊:在邯郸城外屯集军队。】,是赵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襄陵: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睢县西。弊魏:使魏困乏,疲惫。】,邯郸拔而乘魏之弊。”威王从其计。
段干朋说:“不救就是不义,并且对我们不利。”威王说:“为什么呢?”段干朋回答说:“魏国并吞邯郸,这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救赵,军队驻在赵国郊外,这就使赵国不被攻伐而魏军也会完好无损。所以不如向南进攻魏国的襄陵使魏军疲惫,邯郸即使被攻下,我们也可以利用魏国的疲惫使它受挫。”威王听了他的计谋。
其后成侯驺忌与田忌不善【田忌:一作田期,田期思,齐将,田氏宗人。】,公孙阅谓成侯忌曰【公孙阅:又作公孙闬(han),齐大夫。】:“公何不谋伐魏,田忌必将。战胜有功,则公之谋中也;战不胜,非前死则后北【此句谓,不是战死,就是败逃。】,而命在公矣【命:指田忌的生死。】。”于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
后来成侯驺忌与田忌关系不好,公孙阅对成侯驺忌说:“您为什么不考虑伐魏?那样,田忌一定领兵。如果战胜有功,那是您的计谋正确;如果打不胜,田忌不是向前死战就是向后败北,他的命就在您的手里了。”于是成侯向威王建议,派田忌南攻襄陵。
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桂陵:战国魏地,在今山东菏泽东北,又说在今河南长垣西北。此役在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三十三年,杀其大夫牟辛。
十月邯郸被攻克,齐国趁机起兵进攻魏军,在桂陵大败魏军。于是齐国成为诸侯中最强的国家,自称为王,来号令天下。威王三十二年,威王杀了他的大夫牟辛。
三十五年,公孙阅又谓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十金:古二十两为一金。】,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声威天下:声势震撼天下。】。欲为大事【欲为大事:意指田忌要自立为王。】,亦吉乎不吉乎’?”
威王三十五年,公孙阅又对成侯驺忌说:“您为什么不让人拿黄金十斤到街上去占卜,说‘我是田忌的人。我们三战三胜,声威满天下。想要做大事,是吉利还是不吉利?’”
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于王之所【此句谓,在齐威王面前审验口供。】。田忌闻之,因遂率其徒袭攻临淄,求成侯,不胜而奔【田忌出奔当在齐宣王二年,战马陵之后。太史公误。】。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疆立。
问卜的人走了以后,就派人逮捕为他占卜的先生,在威王那里验证问卜之辞,田忌听说之后,就率领他的部下袭击临淄,捕捉成侯,没有取胜就逃跑了。威王三十六年,齐威王去世,他的儿子宣王辟彊即位。
【段意】:齐威王在位,选贤任能,精心治国,使四方诸侯不敢来犯。唯魏惠王恃强不服,后因魏伐赵,赵国请援,齐趁机起兵击魏,大败魏军于桂陵。从此齐国称雄诸侯。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商鞅:复姓公孙,名鞅,战国卫人,又叫卫鞅,入秦封于商,故称商鞅。】。周致伯于秦孝公。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于南梁【南梁:战国韩邑,在今河南临汝西。】。
宣王元年(前342),秦国任用商鞅。周天子把霸主的称号送给秦孝公。宣王二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国与韩国友好,一起攻打魏国,赵国不利,在南梁战败。
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于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早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人于魏【折:挫折,损失。】,不如早救之。”
宣王召回田忌恢复他原来的职位。韩国向齐国求救。宣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去救援好还是晚去救援好?”驺忌子说:“不如不救。”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就要失败而并入魏国,不如早去援救它。”
孙子曰【孙子:即孙膑,战国齐人,孙武的后代。】:“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顾反:却反而。】。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
孙膑说:“如果韩、魏的军队尚未疲惫就去援救,那就是我们代替韩国受魏军的攻击,回过头来反倒听从韩国的指挥。况且魏国已有攻破韩国的打算,韩国就要亡国,必定要到东边来向齐国告求救兵。我们趁机与韩国结下亲密的关系,又可晚一些去利用魏军的疲惫,这样就能有更大的利益并得到受人尊敬的名声。”宣王说:“很好。”
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阴告:暗地里答许。】。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委:托付。】。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田婴:齐将,田氏宗人。】,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马陵:战国魏地,在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河南范县西南。案:此役在魏惠王三十年,公元前341年。关于这次战役,《魏世家》说是“魏伐赵,赵告急齐”,《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又说:“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和这里不一样。】,杀其将庞涓【庞涓:魏将,与孙膑同学兵法而不如膑。】,虏魏太子申。其后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于博望【博望:战国齐邑,在今山东泰安东南。】,盟而去。
于是暗中告诉韩国使者并把他送走。韩国由于依仗齐国救援,结果五战都失败了,只好向东把国家托付给齐国。齐国趁势出兵,派田忌、田婴为统帅,孙膑为军师,进击魏国以救援韩、赵,并在马陵大败魏军,杀死魏将庞涓,俘虏了魏太子申。此后,三晋的君主都由田婴引见,在博望朝拜齐王,盟誓之后离去。
七年,与魏王会平阿南【平阿:战国齐邑,在今江苏怀远北。】。明年,复会甄。魏惠王卒。明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诸侯相王也。十年,楚围我徐州。十一年,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十八年,秦惠王称王。
宣王七年,齐王与魏王在平阿以南相会。第二年,又在甄城相会。魏惠王去世。再一年,齐宣王与魏襄王在徐州相会,诸侯互相称王。宣王十年,楚军包围齐国的徐州。十一年,齐国与魏国攻伐赵国,赵国决黄河水淹齐国、魏国的军队,齐、魏退兵。十八年,秦惠王称王。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邹衍等六人都是齐宣王时所谓稷下学士。】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列第:指各类等级的住宅。】,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不治而议论:不治政只讲学。】。是以齐稷下【稷下:古地名,在战国齐都临淄稷门,以齐宣王于稷门设学馆而闻名。】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宣王喜爱博学和能言善辩的士人,像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一流的七十六人,都赐给府第,封为上大夫,让他们不处理政事而专门议论学术。因此齐国的稷下学士又多起来了,将近数百以至上千人。
十九年,宣王卒,子湣王地立。
宣王十九年,齐宣王去世,他的儿子湣王田地即位。
【段意】:写齐宣王的文治武功,一是继威王之后,再败魏于马陵,使三晋来朝;二是大兴稷下之学,广揽文学游说之士。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