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30世家·魏世家第十四【1】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同姓:都姓姬。据《左传》谓毕、原、丰、郇为周文王之子,与《史记》说法不同。】。武王之伐纣【武王之伐纣:周武王姬发讨伐商代末君纣王。】,而高封于毕【毕:古国名,在今陕西西安、咸阳北。】,于是为毕姓。
魏氏的祖先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和周天子同姓。武王伐纣之后,高被封在毕,于是就以毕为姓。
其后绝封【绝封:断绝封爵。】,为庶人【庶人:平民。】,或在中国【或:有的。中国:指中原地区。】,或在夷狄【夷狄:东夷与北狄,是古代对东、北两方各民族的泛称。】。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晋献公:前676—前651年在位。】。
他的后代中断了封爵,变成了平民,有的在中原,有的流落到夷狄。他的后代子孙有个叫毕万的,侍奉晋献公。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赵夙(su):晋大夫。御:驾驶车马。】,毕万为右【右:右卫。古代车战时,主帅居中,御者居左,卫者居右。】,以伐霍、耿、魏【霍、耿:古国名。霍在今山西霍县西南,耿在今山西河津南。】,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为大夫:都任命为大夫。】。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赵夙驾车,毕万为车右护卫,去征讨霍、耿、魏,把它们都灭了。献公把耿封给赵夙,把魏封给毕万,二人都成了大夫。
卜偃曰【卜偃:晋掌卜大夫郭偃。】:“毕万之后必大矣【大:昌盛。】。万,满数也【满数:盈满之数。】;魏【魏:通“巍”,高大。故云魏为大名。】,大名也。以是始赏【以是始赏:拿这个开始封赏。】,天开之矣【天开之矣:是天意要替他开拓基业了。】。天子曰兆民【曰兆民:指统治百万人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今命之大:现在命名有“大”意。】,以从满数【以从满数:以就盈满之数。】,其必有众。”
主管占卜的卜偃说:“毕万的后代一定很兴旺。‘万’是满数;‘魏’是高大的名称。用这样的名称开始封赏,这是上天对他的赞助。天子所统治的叫做兆民,诸侯所统治的叫做万民。如今封他的名称是大,后边又跟着满数,他一定会拥有民众。”
初,毕万卜事晋【卜事晋:占卜到晋国做官的吉凶。】,遇“屯”之“比”【遇“屯(zhun)”之“比”:得到屯卦变为比卦。屯,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坎上。比,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辛廖占之【辛廖:周大夫。】,曰:“吉。屯固比入【屯固比入:屯卦卦象有坚固之义,(则宠禄不变);比卦卦象有进入之义,(则君臣情意相结)。】,吉孰大焉【吉孰大焉:吉利哪有比这更大的?】?其必蕃昌【蕃昌:繁衍昌盛。】。”
当初,毕万占卜侍奉晋君的吉凶,得到屯(zhūn,阴平“准”)卦变为比卦。辛廖推断说:“吉利。屯卦象征坚固,比卦象征进入,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吉利的呢?将来必定繁盛兴旺。”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四子:指奚齐、卓子、夷吾(后为晋惠公)、重耳(后为晋文公)。争更立:相争更迭即位。】,晋乱。【世:子孙。】,而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生武子【武子:魏犨(chou),谥武子。】。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诸子:诸儿。】。
毕万受封后十一年,晋献公去世,他的四个儿子互相争夺君位,晋国内乱。而毕万的子孙越来越多,随他们的国名称为魏氏。毕万生了武子。魏武子以魏氏诸子的身份侍奉晋公子重耳。
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亡:逃。】。十九年反【反:通“返”。此句按事在二十二年。】,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袭魏氏之后封:继承魏家的后代受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晋献公二十一年的时候,魏武子跟随重耳外出流亡,十九年之后回国,重耳即位为晋文公,让魏武子承袭魏氏后代的封爵,升到了大夫的地位,他的官府设在魏邑。魏武子生了悼子。
【段意】:写魏之祖先的来历。下分三层:其一,魏之祖先乃姬高的后代。武王伐纣后,姬高封于毕,始姓毕。春秋时,其后代子孙中有毕万者,事晋献公。其二,晋献公灭魏,毕万封于魏,任大夫。占卜所得,其后代必定发达昌盛。其三,晋献公卒,其子争位。毕万按封邑而始姓魏。生子魏武子,事晋公子重耳。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魏武子承袭魏氏的后代受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子悼子。
魏悼子徙治霍【徙治霍:迁徙治所于霍。】。生魏绛。魏绛事晋悼公【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悼公三年,会诸侯【会诸侯:晋悼公与诸侯会盟于鸡泽。事详《左传·襄公三年》。】。悼公弟杨干乱行【杨干乱行(hang):会诸侯要检阅军队,杨干在盟会上扰乱军队行列。】,魏绛僇辱杨干【僇(lù)辱杨干:侮辱杨干。据《左传》载,魏绛杀了杨干的仆从,以示惩处,实际上是羞辱了杨干。】。
魏悼子把官府迁到了霍邑。他生了魏绛。魏绛侍奉晋悼公。悼公三年(前570),同诸侯盟会。悼公的弟弟杨干搞乱队列,魏绛杀了杨干的仆人羞辱他。
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说(shui):劝说。】,悼公止。卒任魏绛政【卒:终于。政:主政。】,使和戎、翟【戎、翟:古代对西北各族的泛称。翟,通“狄”。】,戎、翟亲附。
悼公怒冲冲地说:“会合诸侯是以此为荣的,如今却侮辱我的弟弟!”将要诛杀魏绛。有人劝说悼公,悼公才作罢。后来终于任用魏绛执政,派他去同戎、狄修好,戎、狄从此亲近依附晋国。
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九合诸侯:晋悼公五年会诸侯于戚,此其一;又会于城隶,救陈,二;七年会于鄢,三;八年会于邢丘,四;九年会于戏,五;十年会于相,六;又戍郑虎牢,七;十一年同盟于毫城北,八;又会于萧鱼,九。】,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乐:乐器。】,三让【三:泛指多数。】,然后受之。徙治安邑。
悼公十一年,悼公说:“自从我任用了魏绛,八年之中,九次会合诸侯,戎、狄同我们合睦,这全靠您的努力呀!”赐给魏绛乐器和乐队,魏降三次辞让,然后才接受了。魏绛把官府迁到安邑。
魏绛卒,谥为昭子。生魏嬴。嬴生魏献子【魏献子:名荼,谥献子。】。献子事晋昭公【晋昭公:前531—前526年在位。】。昭公卒而六卿强【六卿:指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大家族,世代为晋卿,故称。】,公室卑【公室:诸侯的家族,也指诸侯的法权。卑:衰弱。】。
魏绛去世后,谥号是昭子。他生了魏赢,魏赢生了魏献子。魏献子侍奉晋昭公。昭公去世后,晋国的六卿强盛起来,公室衰微下去。
晋顷公之十二年【晋顷公:前525—前512年在位。】,韩宣子老【韩宣子:韩起,谥宣子。老:告老;退休。】,魏献子为国政【为国政:执掌国政。】。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此指晋国国君的宗族。祁氏、羊舌氏:祁盈、杨食我,二人均以公族为大夫。相恶(wu):互相憎恨,诋毁。】,六卿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大夫:当时县长称大夫。】。献子与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并为晋卿【赵简子:赵鞅。中行(hang)文子:荀寅。范献子:范吉射。】。
晋顷公十二年(前514),韩宣子告老,魏献子主持国政。晋国宗族祁氏和羊舌氏互相诽谤,六卿把他们诛杀了,收回他们的全部封地分为十个县,六卿分别派他们的儿子去十县为大夫。魏献子与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同任晋国的卿。
其后十四岁而孔子相鲁【相鲁:做鲁国的相国。】。后四岁,赵简子以晋阳之乱也【以:因。晋阳之乱:前497年,中行氏、范氏围攻赵简子,赵氏退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后中行氏、范氏失败,故称。详《赵世家》。】,而与韩、魏共攻范、中行氏。
此后十四年,孔子在鲁国代理宰相。再过四年,赵简子由于晋阳之乱,同韩氏、魏氏一起攻打范氏和中行氏。魏献子生了魏侈,魏侈同赵鞅一起攻打范氏和中行氏。
魏献子生魏侈。魏侈与赵鞅共攻范、中行氏。魏侈之孙曰魏桓子【魏桓子:魏驹。】,与韩康子、赵襄子共伐灭知伯【韩康子:韩虔,晋大夫。赵襄子:赵无恤,晋大夫。知(zhi)伯:即荀瑶,晋大夫。起初,知伯向韩、赵、魏索地,独赵襄子不与,知伯率韩、魏伐赵,围赵襄子于晋阳。后来,赵与韩、魏合谋灭知伯。事在前453年。】,分其地。
魏侈的孙子是魏桓子,他和韩康子、赵襄子一起讨伐除灭了知伯,并瓜分了他的领地。
【段意】:继写魏之祖先在春秋后期的发展。下分六层:其一,魏悼子迁治所于霍,生子魏绛。其二,魏绛事晋悼公,先因杨干事险遭杀害,后因九合诸侯,与戎、翟和好有功而受重用。魏绛生子魏赢,魏赢生子魏献子。其三,魏献子事晋昭公,晋昭公卒而六卿强大,公室卑微。其四,晋顷公十二年,魏献子执政。六卿扩大势力,魏献子与赵简子等同任晋卿。其五,六卿中的韩、赵、魏三氏进攻范氏与中行氏。魏献子生魏侈。魏侈与赵氏进攻范氏与中行氏。其六,魏侈之孙魏桓子,与韩氏、赵氏攻灭知氏,尽分其地。
桓子之孙曰文侯都【都:当作“斯”,即魏文侯,名斯,前445—前396年在位。】。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按,魏文侯元年在前445年,秦灵公元年在前424年,并不相同。】。与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韩武子:韩启章,晋大夫。赵桓子:晋大夫。周威王:应为周威烈王,姬午,前425—前402年在位。】。
桓子的孙子是文侯魏斯。魏文侯元年(前424),正是秦灵公元年。魏文侯和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烈王同时。
六年,城少梁【城:筑城。少梁:魏邑,在今陕西韩城南。】。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子击:魏文侯太子名击,即后之魏武侯,前395—前370年在位。繁、庞:皆秦邑。】,出其民【出:迁徙。】。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临晋: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南。元里:地名,在今陕西澄城南。】。
文侯六年,在少梁筑城。十三年,派子击去围攻繁和庞两地,迁出那里的百姓。十六年,进攻秦国,在临晋、元里筑城。
十七年,伐中山【中山:春秋时白狄别族所建之鲜虞国,战国时称中山国。初为魏所灭,复国后迁都灵寿。前296年为赵所灭。】,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傅:辅佐。】。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朝歌:在今河南淇县。】,引车避【引车避:退车让路。表示敬意。】,下谒【下谒:下车拜见。】。田子方不为礼【为礼:行礼;还礼。】。
文侯十七年,攻灭中山国,派子击在那里驻守,让赵仓唐辅佐他。子击在朝歌遇到了文侯的老师田子方,他退车让路,下车拜见。田子方却不还礼。
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以上二句说,富贵的人待人傲慢呢?还是贫贱的人待人傲慢呢?】?”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亦:原本是。】。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子击就问他说:“是富贵的人对人傲慢呢还是贫贱的人对人傲慢呢?”田子方说:“也就是贫贱的人对人傲慢罢了。诸侯如果对人傲慢就会失去他的封国,大夫如果对人傲慢就会失去他的家。
贫贱者,行不合【行不合:行为不合国君要求。】,言不用【言不用:言论不被国君采纳。】,则去之楚、越【去:离开。之:前往。】,若脱然【(xi):鞋。然:一样。】,奈何其同之哉【奈何其同之哉:怎么可以(和富贵者)同等看待呢?】?”子击不怿而去【怿(yi):高兴。】。西攻秦,至郑而还【郑:地名,在今陕西华县东。】,筑雒阴、合阳【雒(luo)阴:地名,在今陕西大荔南。合阳:地名,在今陕西大荔西。】。
贫贱的人,如果行为不相投合,意见不被采纳,就离开这里到楚、越去,好像脱掉草鞋一样,怎么能和富贵者相同呢!”子击很不高兴地离开了。向西进攻秦国,到郑国就回来了,在雒阴、合阳筑城。
二十二年,魏、赵、韩列为诸侯【以上二句,按此事应在前403年,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承认其三分晋国。】。二十四年,秦伐我【我:指魏国。】,至阳狐【阳狐:地名,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二十五年,子击生子䓨【子䓨(ying):魏武侯太子名䓨,即后之魏惠王,前369——前319年在位。】。
文侯二十二年(前403),魏国、赵国、韩国被承认为诸侯。文侯二十四年,秦军攻伐魏国,打到了阳狐。文侯二十五年,子击生子(ymg,英)。
【段意】:以下记战国时期之魏史,按所历九世顺序次第写出。此段始写第一世魏文侯建立魏国。其中包括:魏文侯六年,筑少梁城。十三年,向西派公子击围秦邑繁、庞。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二城。十七年,向北攻灭中山;派公子击守中山,并详记其与田子方的问答;又向西击秦至郑,筑洛阴、合阳二城。至此,魏国成为战国初期“七雄”中最强盛的诸侯国,声势大振,直至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后秦攻魏至阳狐,公子击生公子䓨。
文侯受子夏经艺【受子夏经艺:子夏,孔子学生。经艺,指六经与六艺。】,客段干木【客:以客礼相待。段干木:魏人,姓段干,名木,子夏学生。魏文侯曾以爵禄招他,辞让不受。】,过其闾【闾(lu):里巷的大门。因代称里巷。】,未尝不轼也【轼:设在车厢前供人凭倚的横木。此谓凭轼致敬。】。
文侯师从子夏学经书,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经过他的乡里,没有一次不凭轼敬礼的。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贤人是礼:礼遇贤人。】,国人称仁【仁:仁德;仁惠。】,上下和合【和合:和睦同心。】,未可图也【图:谋取。】。”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秦国曾想进攻魏国。有人说:“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对他有什么企图。”文侯因此得到诸侯的赞誊。
任西门豹守邺【西门豹:姓西门,名豹。任邺令时,曾破除“河伯娶妇”迷信,开凿水渠,改良土壤,发展农业生产。邺:都邑名,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而河内称治【河内:地区名。春秋战国时,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治:清平。】。魏文侯谓李克曰【李克:子夏学生。魏文侯灭中山后,封太子击为中山君,李克任中山相。】:“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置:设立(宰相)。成:即魏成子,文侯弟。璜:即翟璜,时为上卿。】,二子何如?”
任命西门豹为邺郡郡守,因而河内号称清平安定。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教导寡人说:‘家贫就想得贤妻,国乱就想得贤相’。如今要安排宰相,不是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您看怎么样?”
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戚:亲。】。臣在阙门之外【阙门:代指朝廷。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间有空隙,故称阙或阙门。】,不敢当命【当命:承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
李克回答说:“我听说,卑贱的人不替尊贵的人谋划,疏远的人不替亲近的人谋划。我的职责在宫门以外,不敢承担这个使命。”文侯说:“先生面对此事就不要推辞了。”
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君不察故也:是君王没有注意考察的缘故(才会有此问)。】。居视其所亲【居:平居时,即平时。】,富视其所与【与:交往(什么人)。】,达视其所举【达:显贵;显达。举:推荐(什么人)。】,穷视其所不为【穷:失势时。不为:不屑做(什么事)。】,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定之:确定人选。】,何待克哉!”
李克说:“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缘故。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有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有这五条就足能决定谁当宰相了,何需等我李克呢!”
文侯曰:“先生就舍【就舍:回府。】,寡人之相定矣【相:宰相。】。”李克趋而出【趋:快走。】,过翟璜之家【过:访问。】。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卜:选择。】,果谁为之【果:究竟。】?”
文侯说:“先生回家吧,我的宰相已经决定了。”李克快步走出去,到翟璜家中拜访。翟璜说:“今天听说君主召见先生去选择宰相,结果是谁当宰相呢?”
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忿然作色:愤怒得变了脸色。】:“以耳目之所睹记【所睹记:所见所闻。】,臣何负于魏成子【负:比不上。】?西河之守【西河:地区名,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吴起曾为西河守将。】,臣之所进也【进:举荐。】。
李克说:“魏成子当宰相了。”翟璜气得变了脸色,他说:“就凭耳目的所见所闻,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西河的守将是我推荐的。
君内以邺为忧【君内:国君境内。以邺为忧:忧虑赵国进攻邺。】,臣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乐羊:魏将。】。中山以拔【以:通已。】,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傅:师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
君主对内地最忧虑的是邺郡,我推荐了西门豹。君主计划要攻伐中山国,我推荐了乐羊。中山攻灭以后,派不出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君主的儿子没有师傅,我推荐了屈侯鲋(fù,付)。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
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言克:推荐我李克。】,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比周:结党营私。】?君问而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李克说:“您向您的君主推荐我的目的,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来谋求做大官吗?君主询问安排宰相‘不是成子就是翟璜,两个人怎么样?’
克对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为相也。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
我回答说:‘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缘故。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显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有这五条就足能决定了,何需我李克呢?’因此就知道魏成子要做宰相了。您怎么能跟魏成子相比呢?
魏成子以食禄千钟【钟:古量单位,六斛四斗为一钟。】,什九在外【什九在外:十分之九用在外面。指用于礼贤敬士上。】,什一在内【内:家里。】,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东得:从东方聘得。】。
魏成子有千钟俸禄,十分之九用在外边,十分之一用在家里,因此从东方聘来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师之:以之为师。】。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臣之:以之为臣。】。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恶(wu)得:哪能。】?”翟璜逡巡再拜曰【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璜,鄙人也【鄙人:鄙俗之人。谦词。】,失对【失对:回答不得当。】,愿卒为弟子【卒为弟子:终身做你的学生。】。”
这三个人,君主把他们都奉为老师。您所推荐的那五个人,君主都任他们为臣。您怎么能跟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迟疑徘徊后再拜说:“我翟璜是个浅薄的人,说话很不得当,我愿终身做您的弟子。”
二十六年,虢山崩【虢(guo)山:山名,在今河南三门峡西,临黄河。】,壅河【壅河:堵塞了黄河。】。三十二年,伐郑【郑:国名,前375年为韩所灭。】。城酸枣【城:筑城。酸枣:邑名,在今河南延津西南。】。败秦于注【注:地名,在今河南临汝西北。】。三十五年,齐伐取我襄陵【伐取:攻占。襄陵:地名,在今河南睢县。】。三十六年,秦侵我阴晋【阴晋:邑名,在今陕西华阴东。】。
文侯二十六年,虢山崩塌,堵塞了黄河。文侯三十二年,魏军攻伐郑国。在酸枣筑城。在注城打败秦军。三十五年,齐军攻占了魏国的襄陵。三十六年,秦军侵入魏国的阴晋。
三十八年,伐秦,败我武下【败我武下:在武下我(指魏)被秦军打败。武下,武城之下。武城,魏地,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得其将识【得其将识:却俘获了秦将识。识,人名。】。是岁,文侯卒【是岁,文侯卒:按,文侯当卒于前396年,而非“是岁(前408年)”。】,子击立,是为武侯。
文侯三十八年,魏军攻秦,在武下被打败,魏俘虏了秦将识。这一年,文侯去世,子击即位,这就是武侯。
【段意】:承上段,继写魏文侯的文治武功。主要包括:魏文侯向子夏学习经书,礼敬贤人,在诸侯中赢得声誉。用西门豹治邺,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使河内清平。详记其择宰相而不耻下问(魏文侯择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问之李克。李克举出五种考察人的办法,使魏文侯豁然开朗。后又写翟璜不服,与李克辩论。翟璜举出进五人有功,问何负于魏成子?李克以魏成子之功过于翟璜,说服了他。从而说明择魏成子为相的正确性)。三十三年,伐郑;筑酸枣城。又败秦于注。三十八年,伐秦虽失利,但俘获秦将识。至此,魏文侯为创立霸业奠定了基础。直至魏文侯卒,其子击继位。
魏武侯元年【魏武侯:前395——前370年在位。】,赵敬侯初立【赵敬侯:赵国国君,前386——前375年在位。】,公子朔为乱【公子朔:《赵世家》作公子朝,武侯之子。】,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邯郸:赵都,在今河北邯郸。】,魏败而去【去:撤退。】。二年,城安邑、王垣【王垣:魏邑,在今山西垣曲东南。】。
魏武侯元年(前386),赵敬侯刚刚即位,公子朔作乱,没有成功,逃到了魏国,与魏军一起袭击邯郸,魏军失败后撤离。武侯二年,在安邑、王垣筑城。
七年,伐齐,至桑丘【桑丘:齐邑,在今河北保定北。《史记会注考证》认为此桑丘在今山东兖州西。】。九年,翟败我于浍【翟:通“狄”,部族名。浍(kuai):水名,源出山西翼城东,西入汾河。】。使吴起伐齐【吴起:战国时兵家。卫人。初任鲁将,继任魏将,后为楚令尹,实行变法,被旧贵族所杀。】,至灵丘【灵丘:邑名,在今山东滕县东。】。齐威王初立【齐威王:齐国国君,前356—前320年在位。】。
武侯七年,魏军进攻齐国,打到了桑丘。九年,狄人在浍水打败魏军。魏侯派吴起进攻齐国,打到了灵丘。齐威王刚刚即位。
十一年,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灭其后:绝灭它的后嗣。指晋国灭亡。】。
武侯十一年(前376),魏与韩、赵三国瓜分了晋国领土,消灭了它的后代。
十三年,秦献公县栎阳【秦献公:秦国国君,前384—前362年在位。县栎(yue)阳:迁都栎阳。栎阳,秦邑,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十五年,败赵北蔺【北蔺:赵邑,在今山西离石西。】。十六年,伐楚,取鲁阳【鲁阳:楚地名,在今河南鲁山。】。武侯卒,子䓨立,是为惠王。
武侯十三年,秦献公迁都栎阳。十五年,魏军在北蔺打败赵军。武侯十六年,魏军进攻楚国,占领了鲁阳,武侯去世,子即位,这就是惠王。
【段意】:写第二世魏武侯击继位后,魏国的霸业继续得到发展。其中包括:魏武侯元年,与赵公子朔袭赵之邯郸失利。二年,筑安邑、王垣二城。七年,向东伐齐,至于桑丘。九年,狄军败魏于浍水;复派吴起伐齐,至灵丘。十一年,与赵、韩三分晋地,晋亡。十五年,于北蔺击败赵军。十六年,向南伐楚,夺取鲁阳。至此,魏武侯扩展了大片土地,中原地区大小诸侯皆畏魏,魏武侯一时称雄中原。直至魏武侯卒,其子䓨继位。
本篇记述战国时期魏国的世系及其兴衰。文中多简短记事,但在魏文侯、魏惠王和安釐(xī,西)王三代记事颇详。因为魏之兴在文侯之世,魏之衰从惠王开始,而安釐王的失策加速了魏的灭亡。由于作者紧紧抓住了魏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所以全文篇幅虽长,但纲目清晰,有条不紊,平而不淡,时有波澜。
魏文侯是战国初期颇有声望的国君。他礼敬贤人,以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为师;重用贤士,文臣有李克、西门豹,武将有军事家吴起。文侯支持李克实行政治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作者没有具体记述文侯的政绩,但引述了秦国人对魏文侯的看法:“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借敌国的看法来评价人物,这种评价更有客观性,胜过作者的主观评价。对李克的改革也没有具体记述,而是记载了他的两段谈话,中心是选相的五条标准。这两段谈话已充分显示了这位政治家品格与才干。通过记言来表现人物是司马迁写人的主要手法之一。
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文中主要通过记事表现其为人。他在位三十六年,前十八年靠文侯打下的基础,与诸侯交战互有胜负;后十八年则连连败绩。一次是伐赵,被齐国派田忌、孙膑用计大败于桂陵;再一次是伐韩,又被田忌、孙膑大败于马陵;另一次是被商鞅率秦军打败,尽失河西之地。这几次大败使魏国兵力耗尽,国力空虚。惠王到晚年似乎有所觉悟,想广招贤士以挽回败局,但为时已晚。孟子的一席话给惠王作了总结:“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尖锐地指出魏惠王的失败是只顾争利,不施仁义的结果。引用名人的话来评价人物,比作者直接评价更具有权威性。
对安釐王的记述篇幅较长,将近全文的三分之一。主要内容不在记事,而是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安釐王的严重失策。首先是通过苏代对安釐王的批评指出了“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的道理。其次是通过秦国大臣中旗对形势的分析指出,魏如能与韩联合起来,其力量是不可轻视的。最后记述了无忌反对魏王伐韩的谈话,这段谈话长约千言,对亲秦之害、存韩之利的分析极为精辟。三段谈话虽然出自不同人之口,但连系起来恰似一篇完整的谈话,层层深入地揭示了问题的要害。作者对这些史料的选择与安排是颇具匠心的。
篇末的论赞,后人多所指摘,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太史公愤激之极的反语。如果我们把这里所说的“天”理解为大势所趋,形势发展的必然,是否更贴近太史公的本意呢!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