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30世家·赵世家第十三【4】
(主父死惠文王立)五年,与燕鄚、易【与燕鄚、易:将鄚、易二地割给燕国,鄚在今河北任丘,易在河北雄县。】。八年,城南行唐【城南行唐:修建南行唐城。南行唐在今河北行唐。】。
惠文王五年(前294),赵国把鄚、易两地给了燕国。八年,修筑南行唐城。
九年,赵梁将【赵梁:人名。将:为将领。】,与齐合军攻韩,至鲁关下。及十年,秦自置为西帝【自置:自立,自称。】。十一年,董叔与魏氏伐宋,得河阳于魏。秦取梗阳。
九年,赵梁领兵,与齐国联合进攻韩国,直到鲁关之下。到了十年,秦国自称为西帝。十一年,董叔和魏氏征讨宋国,在魏国得到河阳。秦国夺取梗阳。
十二年,赵梁将攻齐。十三年,韩徐为将,攻齐。公主死。十四年,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乐毅率五国军队代齐事,见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及卷八十《乐毅列传》。】,取灵丘。与秦会中阳,
十二年,赵梁领兵进攻齐国。十三年,韩徐为统帅,进攻齐国。公主去世。十四年,燕国宰相乐毅统率赵、秦、韩、魏、燕五国联军进攻齐国,夺取了灵丘。赵王与秦王在中阳相会。
十五年,燕昭王来见。赵与韩、魏、秦共击齐,齐王败走,燕独深入,取监菑【临菑:即临淄。】。
十五年,燕昭王来会见赵王。赵国与韩、魏、秦联合攻齐,齐王败逃,燕军孤军深入,攻下临淄城。
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苏厉这封书信,《战国策·赵策一》作“苏秦为齐上书说赵王”,内容及文字互有同异。】:
十六年,秦国又同赵国几次进攻齐国,齐国人非常忧虑。苏厉为齐国写信给赵王,信中说:
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教顺:教训,教化。顺,通“训”。洽:普遍。】,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时享:四时的供品。常:通“尝”,品尝。】。
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他的德行并非遍布于海内各地,教化也并非普及到所有的百姓,四时祭祀的供品也不是经常让祖先享用。
甘露降【甘露:甘美的雨露。古代迷信认为,天降甘露是一种太平景象。】,时雨至,年谷丰孰【孰:同“熟”。】,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图之:还要继续发奋图强。】。
可是甘露普降,下雨及时,五谷丰收,百姓不生疫病,众人都对此赞颂,然而贤主却要深思。
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加于秦:优于秦。】;怨毒积怒【怨毒:怨恨。】,非素深于齐也【非素句:平时并不以齐国为最深。】。秦赵与国【与国:盟国。】,以强征兵于韩【以强:凭借强力。】,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
如今您的贤德和功力,并非经常施之于秦国;积蓄的怨恨和怒气,也并非平素就对齐国特别深。秦赵两国联合,强使韩国出兵,秦国真是爱赵国吗?它确实恨齐国吗?
物之甚者【物之甚者:事情发展到极点。】,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周,故以齐餤天下【餤:同“啖”。吃。引申为诱饵。】。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劫:胁迫。】。
事情如果过分,贤主就应该认真观察。秦国并非爱赵并且恨齐,而是想要灭亡韩国并且吞并东、西二周,故意以齐国为诱饵吸引天下。唯恐事情不能成功,所以才出兵胁迫魏国和赵国。
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质以为信。恐天下亟反也【亟:急速。】,故征兵于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声以德与国:名义上是对同盟国施恩德。】,实而伐空韩【实而伐空韩:实际上是要灭亡毫无援助的韩国。】,臣以秦计为必出于此。
又恐怕天下各国惧怕它,所以派出人质以便得到信任。还恐怕天下各国很快要反对它,所以在韩国征兵以示威胁。表面上说是对盟国有好处,实际上是要征讨空虚的韩国,我认为秦国的计谋一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
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楚久伐而中山亡:中山国原来依仗齐、魏与赵抗衡,齐、魏连年兴兵伐楚,无力顾及中山,中山终于被赵灭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
事情本来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是一样的,楚国长期受到攻代而中山国却灭亡了,如今齐国长期被攻伐而韩国必定该灭亡了。攻破齐国,大王您和六国共分其利。
亡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祭器:指周王朝宗庙的祭器。取周之祭器即灭亡周朝。】,秦独私之。赋田计功【赋田:授给田地。】,王之获利孰与秦多?
灭亡了韩国,秦国就单独占有它。占领二周,往西可以得到天子祭祀用的礼器,秦国独吞私占。授给田地要计算功利,大王您得到的利益同秦国比谁多?
说土之计曰【说:游说。】:“韩亡三川,魏亡晋国【晋国:指原属晋国的土地。】,市朝未变而祸已及矣【市朝:市,集市;朝,朝廷,或指官吏聚集之处。市朝未变,喻时间很短。】。”燕尽齐之北地,去沙丘、钜鹿敛三百里【敛:减少。】,韩之上党邯郸百里,燕、秦谋王之河山,间三百里而通矣【间:小路。】。
游说之士议论说:“韩国失去三川,魏国失去晋地,市朝还没有什么变化灾祸就要来到了。”燕国全部占领齐国北部土地之后,离沙丘、钜鹿就少了三百里,韩国的上党离邯郸一百里,燕国、秦国共谋夺取赵国的河山,经小路三百里就可串通。
秦之上郡近挺关,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羊肠之西,句注之南,非王有已【已:语气词,用法同“矣”。】。
秦国的上郡靠近挺关,到达榆中有一千五百里,秦国如果依托三郡进攻赵国的上党,羊肠坂以西,句(gōu,勾)注山以南就不再为大王您所有了。
逾句注,斩常山而守之【斩:截断。】,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代马:代地多良马。胡犬:《正义》引郭璞云:“胡地野犬似狐而小。”东下:指东至赵国。代、胡都在赵的西北。】,昆山之玉不出【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代马胡犬三句:是说从此以后代地的良马、胡地的良犬不能东下入赵,西方的昆山之玉也不能输到赵国,这三宝也就不再是赵王所拥有的了。】。王久伐齐,从强秦攻韩,其祸必至于此。愿王孰虑之。
越过句注山,截断常山并驻守在那里,仅三百里路就可直达燕国,代马胡犬从此不再东入赵国,昆山之玉也不能运至赵国,这三种宝物也就不再为大王所有了。大王长期攻代齐国,跟随强秦进攻韩国,祸患必定会达到这种地步。希望您多加考虑。
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属行【属行:集结军队。】,以谋王也【且齐四句:是说何况齐国之所以被征伐,是因为他与赵王亲善;各国的兵马联合行动,正是为了谋取赵王。属行:联合行动。】。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燕秦之约句:是说燕与秦早已定下盟约,出兵攻赵的日期早已定下。】。
况且齐国所以被攻伐,就是由于它侍奉了大王;各国军队集结在一起,就是为了加祸于大王。燕、秦两国的盟约一订立,出兵的日子就不远了。
五国三分王之地【五国:指秦、燕、韩、魏、齐。】,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殉:为某种目的而牺牲自身。】,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五国四句:是说秦、齐、韩、燕、魏五国本来准备三分赵国的土地,后来我们齐国退出了五国的盟约,为了大王的灾难而牺牲自己,向西派兵制止强秦的行动,秦就取消了帝号,而请求降服。倍:同“背”。殉:牺牲、殉难。废帝:公元前年,秦齐称帝,不久齐滑王去帝号,秦昭王亦被迫取消帝号。】,反高平、根柔于魏【反:归还。高平、根柔:两魏邑,在今河南孟县。】,反分、先俞于赵【��分、先俞:两赵邑,在今山西代县。】,
五国想把赵国土地一分为三,齐国背弃了五国盟约而为解除赵国之祸牺牲自己,向西进兵抑制强秦,使秦国废除帝号请求屈服,把高平、根柔还给魏国,把(xíng,刑)分、先俞还给赵国。
齐之事王,宜为上佼【上佼:上等交情。佼,通“交”。】,而今乃抵罪【抵罪:得罪。】,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愿王孰计之也。
齐国侍奉大王,应该说是最上等的交情了,如今却让齐国服罪,我担心以后侍奉大王的国家不敢那么坚决了。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今王毋与天下攻齐,天下必以王为义。齐抱社稷而厚事王,天下必尽重王义。王以天下善秦【王以天下善秦:大王率领天下与秦亲善。】,秦暴,王以天下禁之,是一世之名制于王也【宠:荣耀。】。
如今大王不与各国进攻齐国,天下各国必定认为大王主持正义,齐国将捧着江山社稷更尽心的侍奉大王,天下各国一定都会敬重大王的正义。大王可以带领各国同秦国友好,如果秦国强暴,大王就带领各国抑制它,这样,一世的名誉荣耀都被大王掌握了。
于是赵乃辍,谢秦不击齐。王与燕王遇。廉颇将,攻齐昔阳,取之。
于是赵国就停止进兵,谢绝秦国,不再进攻齐国。惠文王与燕王相会。廉颇领兵,进攻齐国的昔阳,把它攻下了。
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而秦怨赵下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
惠文王十七年,乐毅率领赵国军队攻打魏国的伯阳。秦国怨恨赵国不同它一起进攻齐国,就征伐赵国,攻下赵国的两座城。
十八年,秦拔我石城。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大潦【潦(lào,涝):通“涝”。雨大成灾。】,漳水出。魏冉来相赵。
十八年,秦国攻下赵国的石城。赵王再次到卫地的东阳,决黄河水,征伐魏国。大水成灾,漳水泛滥。魏冉来赵国任宰相。
十九年,秦取我二城。赵与魏伯阳。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二十年,廉颇将,攻齐。王与秦昭王遇西河外。
十九年,秦军夺取了赵国的两座城。赵国把伯阳还给魏国。赵奢领兵,攻打齐国的麦丘,把它攻取了。二十年,廉颇领兵,进攻齐国。赵王与秦昭王在西河之外相会。
二十一年,赵徙漳水武平西【徙漳水:使漳水改道。】。二十二年,大疫。置公子丹为太子。二十三年,楼昌将,攻魏几,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几,取之。
二十一年,赵国把漳水的水道改在武平的西边。二十二年,瘟疫大规模流行。立公子丹为太子。二十三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的几邑,未能夺取。十二月,廉颇领兵,再攻几邑,占领了它。
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二十五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二十六年,取东胡欧代地【东胡欧(qū,屈)代地:指东胡强制、驱使代地百姓叛离赵国而领的土地。欧,通“驱”。】。
二十四年,廉颇领兵,进攻魏国的房子,攻克了,就筑起城墙才回去。又进攻安阳,把它夺取了。二十五年,燕周领兵,进攻昌城、高唐,都攻克了。赵国和魏国一起攻秦,秦国大将白起在华阳打败赵军,俘虏一名赵将。二十六年,夺回被东胡胁迫叛离的代地。
二十七年,徙漳水武平南。封赵豹为平阳君。河水出,大潦。二十八年,蔺相如伐齐,至平邑。罢城北九门大城【罢:让。城:筑。九门:在今河北藁城。】。燕将成安君公孙操弑其王。
二十七年,又把漳水改道在武平以南。封赵豹为平阳君。黄河泛滥,大水成灾。二十八年,蔺相如征代齐国,打到平邑。停止修建北边九门县的大城。燕国将领成安君和公孙操杀死了他们的国王。
二十九年,秦、韩相攻【相攻:相助进攻。】,而围阏与。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立,是为孝成王。
二十九年,秦与韩相助攻赵,包围了阏与。赵国派赵奢领兵,袭击秦军,在阏与城下大败秦军,赵王赐给他马服君的封号。三十三年,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这就是孝成王。
【段意】:历数惠文王时事,此时正是战国纷争最激烈的时期,赵借武灵王之余威,尚能与诸侯抗争,作战互有胜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军事家,如乐毅、廉颇、赵奢等。
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用事:掌权。因孝成王年幼,故由太后执政。】,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
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国进攻赵国,攻下了三座城。赵王刚刚即位,太后掌权,秦国加紧进攻。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说:
“必以长安君为质【质: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胥:通“须”。等待。】。
“一定要让长安君来作人质,才能出兵。”太后不肯,大臣极力进谏。太后明确地对左右说:“有再来谈让长安君去作人质的,老妇一定要唾他的脸。”左师触龙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
入,徐趋而坐【徐趋:慢慢地碎步疾走。趋:疾走。疾走表示对太后的尊敬,“徐”表示腿脚有毛病。】,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
触龙进宫后,慢慢地走着小碎步坐下,自己告罪说:“老臣我脚有毛病,简直不能快跑,没来拜见您有很久了。我私下里宽恕自己,可是又恐怕太后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所以很想看望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耳。【恃辇:依靠乘车。】”曰:“食得毋哀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间者殊不欲食,乃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嗜食:食欲。】,和于身也。”
太后说:“老妇我依仗车辇行动。”触龙说:“您的饮食没有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粥罢了。”触龙说:“老臣我近来很不想吃饭,就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多少增加了点食欲,身体也舒适一些了。”
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息:子孙,儿子。】,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黑衣:指王宫卫士。当时王宫卫士穿黑衣,故称。】,昧死以闻【昧死:冒死。】。”
太后说:“老妇我办不到。”太后不平和的脸色稍有缓和。左师公触龙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没什么出息,可是我已经衰老,心里很疼爱他,希望他能补上黑衣卫士的空缺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向您禀告。”
太后曰:“敬诺【敬诺:遵命。】。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未及填沟壑而讬之【填沟壑:指死后尸体埋入地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说:“好吧!年纪多大了?”回答说:“十五岁了。虽然还不大,但愿在我还没入土的时候把他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回答说:“超过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燕后:赵太后之女,嫁给燕王为后。贤于:胜过。】。”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太后笑着说:“妇人爱得更厉害。”触龙说:“老臣私下里认为您老疼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比爱长安君差得多了。”
左师公曰:“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送燕后:送燕后出嫁时。】,持其踵【踵:脚。】,为之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
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为他们考虑得周到长远。您老送燕后远嫁的时候,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想到她要去那么远,也是很可怜她呀。
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必勿使反:千万别被人家休回来。】’,岂非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走了以后,并非不想念她,可是祭祀的时候却祷告说‘千万不要让她回来’,难道不是为她的长远打算,希望她子子孙孙都能继承王位吗?”
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今三世之句:大意是说,往前数三代,以至赵王的子孙能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继续为侯的吗?言下之意说,没有连续三世而能封侯的。】?”曰:“无有。”
太后说:“是啊。”左师公说:“从现在上推到三代以前,直到赵国每位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太后说:“没有了。”
曰:“微独赵【微独赵:不独是赵国。】,诸侯有在者乎【诸侯有在者乎:这句是承上省略,原应为“诸侯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触龙说:“不只是赵国,各国诸侯子孙后代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太后说:“老妇没听说过。”
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重器:贵重的宝物。】。
触龙说:“这是由于离得近的灾祸落到自己身上,离得远的灾祸就落到子孙头上。难道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就全不好吗?是由于他们的地位尊贵但没有功勋,俸禄优厚但没有劳绩,而拥有的贵重的宝物又太多了。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膏腴:肥沃。】,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山陵崩:古喻天子或国君死亡的委婉语。】。长安君何以自讬于赵?老臣以媪长安君之计短也,故以为爱之不若燕后。”
如今您老让长安君的地位尊贵了,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许多贵重的宝物,可是不趁现在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辞别了人世,长安君凭借什么在赵国立身?老臣以为您为长安君打算得短浅,所以认为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恣:放纵,任凭。】。”于是为长安君约东百乘【约:准备,备办。】,质于齐,齐兵乃出。
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派他到哪里去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到齐去做人质,齐国这才出兵。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于予乎?”
子义听到这件事,说:“君主的儿子,也是骨肉这亲,尚且不能依仗没有功勋的尊位,没有劳绩的奉禄,来保住金玉之类的重宝,何况是我们的这样的人呢?”
【段意】:写孝成王初立时,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此时赵国的外交政策有所改变,从联秦伐齐而改为联齐抗秦。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