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史记》30世家·齐太公世家第二 【1】

分享:杨老师 2024-08-19 阅读积累 问答

齐太公世家第二 【1】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东海:此处泛指江苏、山东一带沿海,非今之东海。上:岸边。。其先祖尝为四岳四岳:传说尧、舜时代掌管四时、主持方岳巡守的官长。,佐禹平水土甚有功佐:辅佐。平:治理。。虞夏之际封于吕虞夏之际:即舜、禹执政时期。封:帝王将一方土地赐予臣下或宗室。,或封于申或:有的。,姓姜氏姓姜氏:严格地按上古说法,应为“姜性吕氏”。因为上古时人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标志家族系统的族号,起于母系社会。氏是姓的分支,即一族分为若干支散居各地,每支的称号为氏。先秦时氏、姓分别,秦汉以后混而为一。此处司马迁就把姓、氏二词混用。此处说“姓姜氏”,应为“姓姜”;下文说“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应为“从其封地为氏,故曰吕尚”。

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枝庶:“枝”同“支”。支庶,宗族中一本旁出的各支派。,或为庶人庶人:平民。,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本句意为:按照所封赐之地的地名吕,取为氏号。,故曰吕尚。

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盖:句中语气词,无义。】,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传说吕尚曾在渭水之滨的兹泉垂钓,等待和西伯昌(即周文王)知遇。奸:通“干”,有所求取而请见。】。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彲(chī,吃):通“螭”,无角之龙。】,非虎非罴【罴:棕熊。俗称“马熊”或“人熊”。】;所获霸王之辅【霸王之辅:能够帮助实现在天下称王称霸愿望的人才。】”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阳:河的北岸。】,与语大说【说:同“悦”。】,曰: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

“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适:到。】,周以兴。’子真是邪【邪(yé,爷):疑问词,相当于今之“吗”。】?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段意】:围绕齐太公何以名曰“吕尚”,简述其先祖历史;并围绕周文王何以称之为“太公望”,简述文王与吕尚君臣遇合的传闻。富于传奇色彩的文王遇太公于渭水的故事显示文王对太公仰慕已久。

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

或曰,吕尚处士【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做官的士人。】,隐海滨。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

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周西伯被囚禁在羑(yǒu,有)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hóng,宏)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

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盍(hé,何):何不。】”。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反:同“返”。】。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所以事周:为周服务的原因。】,然要之为文武师。

吕尚也认为“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西伯,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虽然吕尚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文王武王之师。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倾:推翻。】,其事多兵权与奇计【兵权:用兵的计谋。】,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阴权:隐秘灵活的措施方法。宗:尊法。本谋:基本策略。】

周西伯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吕尚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周西伯政平【政平:政治清平。】,及断虞芮之讼【断虞芮之讼:虞国在今山西平陆,芮国在今陕西大荔,二国之君为土地疆界相争,久而不决,到周国请西伯评判。二君进入周境后,见到耕田者在田界上互相谦让,行人走路互相礼让,男女分道而行,老人受到尊重。二国之君非尝惭愧,也不去见西伯,自动把所争之地让出,作为闲田。详见《周本纪》、《诗经·大雅·绵》毛传。】,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诗人:《诗经》中诗歌的作者。称西伯受命文王:把西伯称作膺受天命的文王。如《诗经·大雅·大明》:“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诗经·大雅·皇矣》载有天帝对文王的敕命。】

周西伯为正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ruì,瑞)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的文王。

伐崇密须、犬夷【犬夷:古代部族名,西周时活动在今陕西一带。】,大作丰邑【作:建设。】。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西伯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集否:能否云集响应。】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

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黄钺(yuè,月):以黄金为饰的一种长兵器,状如大斧、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右把白旄以誓【白旄:竿顶以旄牛尾为饰的旗帜。】,曰:“苍兕苍兕【苍兕:水中猛兽之名,善于奔突,能覆舟船。借此名为主管船只的军官官职名。】,总尔众庶【总:统领。】,与尔舟楫,后至者斩!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拄持黄钺(yuè,月),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sì,似)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太誓》:周武王伐纣,兵至盟津所发出的誓师令。也写作《泰誓》,已佚失。《古文尚书》中的《泰誓》是后人伪作。】

于是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武王说:“还不行。”班师而还,与太公同写了《太誓》。

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龟兆:将占卜用的龟甲烧灼以后,根据其裂纹形状决定吉凶,叫作龟兆。】,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又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

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其誓师令即《牧誓》,今存于《尚书》中。《周本纪》亦征引,可参看。】,伐商纣。纣师败绩【败绩:军队完全崩溃。】。纣反走,登鹿台【鹿台:纣所建之台,传说其广三里,高千尺。在今河南淇县。纣曾暴增赋税,将钱存放此处。】,遂追斩纣。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进伐商纣。商纣军队彻底崩溃。商纣回身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被追杀。

明日,武王立于社【社:祭地神之所。】,群公奉明水【明水:洁净之水,祭神所用。】,卫康叔封布采席【采:同“彩”。】,师尚父牵牲【牵牲:古代新朝驱除旧朝后,要重新立社,并杀牲取血来涂抹新社。吕尚掌管牵此牲畜。】,史佚策祝【策祝:史官将祈祷之辞写于竹简之上。】,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钜桥:商代之粮仓,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以振贫民【振:同“赈”。

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yì,义)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

封比干墓【封:培土。,释箕子囚。迁九鼎【九鼎:传说夏禹平定水土划分九州之后,铸九个大鼎象征九州,后成为天下最高权力的象征。,修周政,与天下更始【更始:除旧布新,重新开始。。师尚父谋居多。

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上述诸事多半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段意】:写齐太公佐周兴、建功业。传说太公曾事商纣,因纣无道而离去,又游说诸侯,无所用,隐居在海滨。设计把囚于羑里的周西伯(即文王)救出,佐其治理政治和军事,使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继而辅佐武王,在盟津会合天下八百诸侯以验证指挥权威,终于灭亡了商纣。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王:做天下之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

逆旅之人曰【逆旅:客栈。】“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殆:大概。】”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犁:通“黎”。】

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

莱侯来伐【莱:东方少数部族的一个小国,在今山东黄县一带。】,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集:安定。】,是以与太公争国。

正遇莱侯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毗邻莱国。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作乱:制造叛乱。事详见《周本纪》及《管蔡世家》。】,淮夷畔周【畔:通“叛”。】,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指九州各地长官。伯是掌管一方的长官。】,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蔡叛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shào,绍)康公命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因此可以征讨各国,形成大国、定都营丘。

【段意】:被武王尊为“师尚父”的吕尚,因开国创业之功,封于齐,成为齐国始祖。太公至国以后,致力于修明政治,发展经济,得到人民拥护,齐国成了大国。周成王时,被授予征讨诸侯、平定天下的大权。

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丁立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谮:说坏话诬陷别人。】,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周烹哀公:烹,是将人放入鼎内用开水煮死的酷刑。据《公羊传·庄公四年》何休注,是周懿王烹死齐哀公。】,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

太公死时一百余岁,其子丁公吕伋(jí,及)继位。丁公死,其子乙公得继位。乙公死,其子癸公慈母继位。癸公死,其子哀公不辰继位。哀公时,纪侯向周王诬陷哀公,周王用大鼎煮死哀公,而立其弟静为齐君,就是胡公。胡公迁都于薄姑,此时正当周夷王在位。

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菑。

哀公同母少弟山怨恨胡公,就与自己党徒带领营丘人袭击杀死胡公自立为齐君,就是献公。献公元年,全部驱逐胡公诸子,借机把首都从薄姑迁到临淄。

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武公九年,周厉王出奔【奔:逃亡。周厉王因国人暴动,仓皇逃亡。】,居彘。

九年,献公死,其子武公寿继位。武公九年,周厉王逃亡,住在彘(zhì,志)邑。

十年,王室乱,大臣行政,号曰“共和”【周厉王出奔后,周公、召公共同执政,称作“共和行政”。时在公元前841年,共14年。】。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十年(前841),周王室大乱,大臣们主持国政,号称“共和”。二十四年(前827),周宣王即位。

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

二十六年(前825),武公死,其子厉公无忌继位。厉公残暴肆虐,所以胡公之子又返回齐国,齐人想立胡公之子为君,就一同攻杀厉公。

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脱立。成公九年卒,子庄公购立。

胡公之子也战死。齐人于是立厉公之子赤为齐君,就是文公,斩掉七十多个攻杀厉公的人。文公十二年(前804)死,其子成公脱继位。成公九年(前795)死,其子庄公购继位。

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幽王,周东徙洛。秦始列为诸侯。五十六年,晋弑其君昭侯。

庄公二十四年(前771),犬戎杀死幽王,周王室东迁都到洛邑。秦国开始列位于诸侯。五十六年(前739),晋人杀死他们国君晋昭侯。

六十四年,庄公卒,子釐公禄甫立。釐公九年,鲁隐公初立。十九年,鲁桓公弑其兄隐公而自立为君。

六十四年(前731),庄公死,其子釐(xī,西)公禄甫继位。釐公九年(前722),鲁隐公即位。十九年(前712),鲁桓公杀其兄隐公而自立为鲁君。

二十五年,北戎伐齐【北戎:又名山戎,戎族的一支,春秋时活动于今河北北部。】。郑使太子忽来救齐,齐欲妻之。忽曰:“郑小齐大,非我敌【敌:相当。】”。遂辞之【事详见《郑世家》、《左传·桓公六年》。】

二十五年(前706),北戎攻伐齐国。郑国派太子忽来援救齐国,齐侯想把女儿嫁给他。忽说:“郑国小齐国大,我配不上。”就谢绝了。

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孙无知,釐公爱之,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秩服:俸禄等级和车马服饰、奉养:生活待遇。此:按照。】。三十三年,釐公卒,太子诸儿立,是为襄公。

三十二年(前699),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名叫公孙无知,釐公宠爱他,给他的级别车服生活待遇和太子一样。三十三年(前698),釐公死,太子诸儿立,就是襄公。

【段意】:简述太公吕尚大约一百多岁去世以后,齐王位经十三传,到齐襄公继位的历史。其间,除齐国内部争夺王位的杀伐之外,述及的大事还有齐武公十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841—前827年)周王室乱,大臣行使政权,号称“共和”;齐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西周灭亡,周王室迁都洛邑,东周伊始。

襄公元年,始为太子时,尝与无知斗,及立,绌无知秩服【绌:通“黜”,减少。】,无知怨。

襄公元年(前697),襄公原来还是太子时,曾与无知争斗,即位以后,降低无知的俸禄车马服饰的等级,无知心中怨恨。

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

四年(前694),鲁桓公和夫人来到齐国。齐襄公过去曾与鲁夫人私通。鲁夫人是襄公的妹妹,在齐釐公时嫁给鲁桓公做夫人,此次与鲁桓公来齐国又与襄公通奸。

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公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拉杀:折断肋骨致死。】,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让:责备。】,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谢:道歉赎过。】

鲁桓公发现此事,怒责夫人,夫人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宴请鲁桓公,把桓公灌醉,派大力士彭生把鲁桓公抱上车,接着折断桓公的肋骨杀死桓公,桓公被抬出车时已死掉了。鲁国人为此责备齐国,齐襄公杀死彭生以向鲁国谢罪赎过。

八年,伐纪,纪迁去其邑。十二年,初,襄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瓜时:指七月。因七月瓜熟,故称。】,及瓜而代【及瓜:到第二年七月。代:派别人去管代二人。】

八年(前690),齐国征伐纪国,纪国被迫迁都。十二年(前686),当初,襄公派连称、管至父驻守葵丘,约定七月瓜熟时前去,第二年瓜熟时派人去替换他们。

往戍一岁,卒瓜时而公弗为发代【卒:尽。弗:不。】。或为请代,公弗许。故此二人怒,因公孙无知谋作乱。

他们前去驻守一年,瓜熟时期已过襄公仍不派人去替换。有人为他们要求派人,襄公不答应。所以二人生气,通过公孙无知策划叛乱。

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之间襄公【间:侦伺。】,曰:“事成以女为无知夫人”【女:同“汝”,你。】

连称有一堂妹在襄公宫内,不被宠幸,就让她侦伺襄公,对她说:“事成以后让你给无知当夫人。”

冬十二月,襄公游姑棼,遂猎沛丘。见彘【彘:大猪。】,从者曰“彭生”。公怒,射之,彘人立而啼。

冬十二月,襄公到姑棼(fén,焚)游玩,又到沛丘打猎。见一大猪,侍从说“是彭生”,襄公大怒,用箭射去,大猪如人站立而叫。

管惧坠车伤足,失屦【屦(jù,巨):用葛、麻等制成的鞋。】。反而鞭主屦者茀三百。茀出宫。而无知、连称、管至父等闻公伤,乃遂率其众袭宫。

襄公害怕,从车上摔下伤了脚,鞋子也掉了。回去后把管鞋的名叫“茀(fú,拂)”的人鞭打三百下。茀出宫。无知、连称、管至父等人闻知襄公受伤,就带领徒众来攻袭襄公宫。

逢主屦茀,茀曰:“且无人惊宫,惊宫未易入也。”无知弗信,茀示之创【创:伤口。】,乃信之。

正遇管鞋的茀,茀说:“先不要进去以免惊动宫中,惊动宫中后就不易再攻进去了。”无知不信此言,茀让他验看自己的伤痕,才被相信。

待宫外,令茀先入。茀先入,即匿襄公户间。良久,无知等恐,遂入宫。茀反与宫中及公之幸臣攻无知等,不胜,皆死。

他们等在宫外,让茀先进去探听。茀先入后,马上把襄公藏在屋门后。过了好久,无知等害怕,就进宫去。茀反而和宫中之人以及襄公的亲信之臣反攻无知等人,未能得胜,全被杀死。

无知入宫,求公不得【求:寻找。】。或见人足于户间,发视,乃襄公,遂弑之,而无知自立为齐君。

无知进宫,找不到襄公。有人见屋门下露着人脚,开门一看,门后正是襄公,就杀死襄公,无知自立为齐君。

桓公元年春,齐君无知游于雍林【雍林:据《左传·庄公八年、九年》,雍林又作“雍廪”,是人名,其职为渠丘大夫、芩处司马迁误以雍林为地名。】。雍林人尝有怨无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袭杀无知,告齐大夫曰:

桓公元年(前685)春,齐君无知到雍林游玩。雍林有人曾怨恨无知,等到无知去游玩时,雍林人偷袭杀死无知,向齐国大夫宣告说:

“无知弑襄公自立,臣谨行诛。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

“无知杀死襄公自立为君,我已将他处死。请大夫们改立其他公子中该即位的,我唯命是听。”

【段意】:齐襄公荒淫无道。初登王位即废除了公子无知同于太子的优厚待遇而结怨,继而与异母之妹、鲁桓公的夫人通奸。被他欺侮的大臣连称、管至父,联合公子无知,发动宫廷政变,将襄王杀死。接位作了齐君的公子无知旋亦被雍林人袭杀。

解读

《齐太公世家》记载了姜姓齐国自西周初太公建国起,至公元前379年齐康公身死国灭,总计近千年的历史。

姜姓齐国,是春秋时代我国中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在地理上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自开国以来又十分注重发展经济,太公时期就“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相齐后,又“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为齐国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政治文化上,既不象鲁国一样死死拘束于彻底的宗法制,又不象秦、楚早期那样“以夷狄自置”。而是顺应“其民阔达多匿知”的原有文化,有条件地推行宗法制和集权制的结合,“因其俗,简其礼”,为政简而不苛,平易近民。所以到齐桓公时,齐国终成为大国争霸斗争中的第一个霸主,一个名符其实的泱泱大国。

自桓公去世,齐国渐趋衰落。一方面由于姜姓公室旧贵族日益腐败,另一方面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激烈,尤其经过崔杼、庆封之乱,大伤元气,终于被新兴的贵族集团田氏所替代。

本篇在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是取材有法、详略得当。司马迁抓住最能代表齐国历史发展线索的几个时期,清晰地反映了它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前半叶主要介绍了太公时期和桓公时期,中后叶则主要记叙了崔庆之乱与田氏代齐的详尽过程。这几部分作者运用浓墨重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斑烂多姿的历史画面。其余部分则仅仅记其大概,明其脉络,避免冲淡重点部分的思想意义,真正作到了“略小取大,举重明轻”。

本篇的第二个艺术特点是塑造了生动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作者从生活中的历史现实出发,把握历史人物的复杂心理,加以真实再现,使人感到可亲可信。例如对于齐桓公,作者一方面极力写其机智果断,从谏如流,重义守信的明君风度,但也写了他晚年骄傲固执,好大喜功的思想变化。既写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宏伟业绩,也写他好内多宠,以致死后虫出于户的性格弱点,给人留下深深的历史回味。即是反面人物崔杼,作者也写了他两次不杀晏婴的微妙心理,表现出人物的复杂个性。

阅读全文
《史记》30世家·齐太公世家第二 【1】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