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8书·封禅书第六【5】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锦:巫者名叫锦。脽:脽丘。营:祠庙的边界。】,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掊(pou):用手扒开。】。
这年夏天六月中旬,汾阴有个巫者叫作锦的在魏脽的后土神庙地界旁边为民众祈祷祭祀,看到地面像钩子一样突起,用手扒开一看,找到了一座鼎。
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文镂:铸有纹饰。款识(zhi):古代铜器铭文,阴文叫款,阳文叫识。】,怪之,言吏【言吏:报告给吏。】。吏告河东太守胜【河东:郡名,今山西西南部。胜:太守名胜。】,胜以闻【以闻:把此事向皇帝汇报。】。
这座鼎很大,与其他鼎都不一样,雕刻有纹饰,但没有文字说明,人们都很奇怪,于是报告给当地的官吏。官吏报告给河东太守名叫胜的,胜把这件事上报给朝廷。
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荐:供奉。】。
天子派遣使者去查验,问明巫者获得鼎的情状中没有奸伪欺诈,于是按礼法加以祭祀,把鼎迎接到甘泉宫,百官随行,皇帝亲自献祭,将它祭荐给上天。
至中山【中山:山名,在陕西淳化县东南。】,晏温【晏温:天空晴朗,风和日丽。】,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人皆议请尊宝鼎。
途中走到中山时,天气晴朗温和,有一片黄色的云覆盖在头上。正好有只麃经过,皇上亲自射中它,因而用它来祭祀。到了长安后,公卿大夫等官员都上议请求尊奉宝鼎。
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岁丰庑未报【丰庑:丰芜,丰收。】,鼎曷为出哉?”有司皆曰:“闻昔泰帝兴神鼎一【泰帝:太昊帝伏羲氏。】,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系终:终极,归结。】。
天子说:“近年来黄河泛滥,几年来收成都不好,所以巡视各地,祭祀土神,祈祷它替百姓们养育庄稼。今年的收成好不好还没有消息,鼎为什么要出土呢?”官员们都说:“听说过去泰帝铸造一座神鼎,‘一’就是‘一统’的意思,是天地万物统一归系的象征。
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象:象征。】。禹收九牧之金【九牧:九州的长官,此指九州,即天下。】,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亨(peng)鬺(shang):烹煮。指烹煮牺牲用以祭祀。】。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黄帝制作了三座宝鼎,象征着天、地、人。大禹收集了九州出产的金属,铸成了九个鼎,这九个鼎都曾经用来烹煮牲畜来祭祀上帝鬼神。它们遭遇到圣明的君主就会出现,这样传到了夏代、商代。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吴不骜,胡考之休【颂:此指《诗经·周颂》的《丝衣》篇。诗句意为:主祭官员先要从堂到门塾,察看牛羊牲品以及大小祭器是否整洁如仪,行祭时不喧哗、不怠慢,才能得到寿考的福气。徂(cu),往,到。基,门内地基。鼐(nai),大鼎。鼒(zi),小鼎。吴(yu):同“虞”,喧闹。骜,怠慢。胡考,寿考(长寿)。休,吉祥。】’。
周朝的德行衰败,宋国的社庙覆亡,鼎就沉没在水中,隐伏起来不出现。《诗经·周颂》说‘从庙堂到门槛外,有献羊的,有献牛的;大鼎、中鼎和小鼎,全都验过,不喧哗,不狂傲,保佑大家都福寿绵长,吉祥美好’。
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龙变:神奇莫测的云气变化。】,承休无疆【承休无疆:象征汉朝承受无边的嘉佑。】。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路弓:大弓。乘矢:四箭。仪仗用具。】,集获坛下,报祠大享【报祠大享:用大享酒礼行祭以报答天地的恩泽。】。
现在宝鼎到了甘泉,色泽光润,变化奇妙,承受着无边无疆的祥福。和在中山降下的黄白祥云的情况相符,祥云就像嘉兽象征瑞应,加上陛下用大弓和四支箭都射到了它身上,把它捕获送到祭坛下用来祭祀,祥兆都会集到坛下,形成酬报天地鬼神的盛大典礼。
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合德:天人感应。】。鼎宜见于祖祢【祖祢(ni):祖考(亡父)之庙。】,藏于帝廷,以合明应【明应:神明符应。】。”制曰:“可。”
只有承受天命来称帝的人才能真心了解上帝的意愿,与上帝的德行相契合。宝鼎应该进献到祖先宗庙中,珍藏在甘泉宫天帝殿廷,以便契合上天降赐的明确征兆。”皇帝下诏说:“可以。”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殆:大概。】。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望气佐:专司望气的官员。】。
进入大海寻找蓬莱仙岛的人,都说蓬莱仙岛距离岸边并不很远,但是不能到达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看不见它放射的瑞气。汉武帝于是派了望气的官员来辅佐征候蓬莱岛的瑞气。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公孙卿:当时方士。】:“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这年冬季第二个月的辛巳日是朔日,其日凌晨交冬至节(中气)。】,与黄帝时等【等:相同。】。”
这年秋天,皇帝来到雍县,将要举行郊祭。有人说“五色之帝,是太一帝的助手,应该建立太一的神坛,由皇上亲自郊祭”。皇帝犹豫不能决定。原来齐地的人公孙卿说:“今年获得了宝鼎,而冬季的辛巳朔日晨旦是冬至到达的时刻,与黄帝时的历象正好一样。”
卿有札书曰【札书:写于木简上的文章。】:“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纪:历数。【宛朐(yuan qu),县名,治所在今山东荷泽市西南。】。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
公孙卿还在进言议事的书札上说:“黄帝在宛朐地方得到宝鼎,向臣子鬼臾区询问原因。鬼臾区回答说:‘您得到了宝鼎和用于占卜的神蓍草,这一年的己酉朔日晨旦是冬至时刻,合乎天的历数,就这样终结后又重新开始。
于是黄帝迎日推策【鬼臾区:传说中黄帝之臣。【迎日推策:以蓍草为筹策推演日历。迎日,预推日月的朔望。】,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率:大概,大约。【神策:神妙的蓍策,谓占卜通神。】,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
于是黄帝预测日月朔望以推算历法,后来大概每过二十年再轮到朔日晨旦冬至,总计二十次推算,合三百八十年,黄帝就成了神仙升上天去了。”
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皇帝的近臣。】。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何以为:借机做什么呢,谓欲因此达到什么目的。】!”卿因嬖人奏之【嬖人:皇帝宠幸之人。】。
公孙卿想通过汉武帝的近臣所忠上奏汉武帝,所忠认为他的书札中的议论荒诞无理,怀疑他是胡妄写成的,推辞说:“祭宝鼎的事情已经决定了,还能再做什么!”公孙卿又通过汉武帝宠爱的人上奏了。
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方士名。】,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齐人。
皇帝看了非常高兴,就召来公孙卿询问这件事。公孙卿回答说:“我从申公那里得到此书,申公已经死了。”皇帝问:“申公是个什么人?”公孙卿说:“申公是齐地的人。
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且:或。】。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
他和仙人安期生有来往,接受了黄帝的言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只有这份铸在鼎上的文字。说‘汉家的兴盛应当在黄帝的时令再次出现的时候’。还说‘汉家帝王的贤圣人出现在汉高祖的孙辈到曾孙辈中。宝鼎出土就会和神灵相通,应举行封禅典礼。
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神灵之封居七千:谓黄帝时诸侯万数,有七千成仙,其神灵享受山川之封。】。
自古举行过封禅的王有七十二位,但只有黄帝能够上到泰山举行封礼’。申公说:‘汉朝的君主也应当上到泰山举行封礼,上到泰山举行了封礼就能够成仙升天了。黄帝时代有上万个诸侯,而其中能主持名山大川神灵祭祀的封国有七千个。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蛮夷:中原以外的外族地区。】,五在中国【中国:华夏族所居的中原地区。】。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太室:即嵩山。东莱:莱山,在今山东黄县东南。】,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者【非其道:怀疑、反对他的道术。】,乃断斩非鬼神者【断斩:斩杀。】。
天下有八座名山,其中三座在边远的蛮夷地区,五座在中原各国。中原的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这五座山是黄帝经常游历的,和神灵在那里相会。黄帝一边作战,一边学习仙道。他担心百姓中有人反对他学仙道,就把那些诋毁鬼神的人处决了。
百馀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
这样一百多年以后,黄帝才能够与神灵相往来。黄帝到雍地郊祭上帝,住了三个月。鬼臾区别号大鸿,他死后葬在了雍地,过去说的鸿冢就是他的墓。
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万灵:一切神灵。明廷:明堂。】。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寒门:也作塞门。】,谷口也【谷口:地名,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荆山:在今河南灵宝县境。】。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胡:颈下肥肉。】。
这以后黄帝在明堂接见了万种神灵。明堂,就是现在的甘泉宫。所说的寒门,就是现在的谷口。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下面铸鼎。鼎铸成后,有条飞龙垂着胡须从天而降来迎接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上去:上升远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持:抓住。】,龙髯拔【拔:被拔下。】,堕,堕黄帝之弓【堕:使……落下。】。
黄帝骑上龙背,大臣们和后宫嫔妃跟着骑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龙就飞上天了。剩下的小臣子不能骑上龙背,就都抓住龙的胡须,龙的胡须被揪掉了,掉落在地上,黄帝的弓也掉落了下来。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号:哭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百姓们仰望着黄帝飞上天去了,就抱着他的弓和龙的胡须哭泣,所以后代就把黄帝上天的地方叫作鼎湖,把他掉落的弓叫作乌号。’”
于是天子曰:“嗟乎【嗟乎:感叹声。】!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屣:鞋子。这一句谓如果能像黄帝一样成仙上天,我就把抛妻别子(舍弃人间富贵)看得像脱鞋子一样轻易。】。”乃拜卿为郎【郎:天子的侍从官员,有议郎、中郎、侍郎等职。】,东使候神于太室。
天子就说:“哎呀!如果我真的能够像黄帝那样,我会把丢弃人世间的妻妾子女看作是扔掉鞋子一样。”于是委任公孙卿做了郎官,派他去东方在太室山恭候神灵。
上遂郊雍,至陇西【陇西:郡名,在今甘肃东南部。】,西登崆峒【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具:准备,供设。】,祠坛放薄忌太一坛【放:仿效。薄忌:即亳人谬忌。薄,音与亳同。】,坛三垓【垓:台阶的层次。】。
皇帝于是到雍县举行郊祭,接着到达陇西,向西登上了崆峒山,幸临甘泉宫。命令祠官宽舒等人筹建了太一神的祭坛,祭坛仿照薄忌所说的太一坛修建,筑成三层。
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
五帝的祭坛环绕在太一坛的下面,分别按它们所在的方位排列,黄帝的祭坛设置在西南方,祭坛的八面都修了相应的鬼道。
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醴:甜酒。脯:干肉。】,杀一狸牛以为俎豆牢具【狸牛:牦牛。】。
太一坛祭品与雍县每座畤的祭品是一样的,而另外加上醴酒、枣脯等食物,还杀一头狸牛作为盛在俎豆等祭具里的一套完备的祭品。
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醊食群臣从者及北斗云【醊(zhui):连续祭祀。】。
而五帝的祭品只有通常俎豆所盛的食物和醴酒。在祭坛下面的四方地,就是些绕着祭坛设置并互相连缀的给群神的随从及北斗星神供奉歆食的祭座。
已祠,胙馀皆燎之【胙(zuo):祭肉。燎:焚化以祭神。】。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彘(zhi):猪。】,水而洎之【洎(ji):浸润。】。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特:一牲。】。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祝宰:负责祭祀的官员。】。
祭祀完毕后,剩余的祭肉都要用柴火烧掉来供神灵享用。祭品中的牛是白色的,鹿放在牛的腹腔中,猪再放在鹿的腹腔中,然后用水浸润。祭日神用牛,祭月神用公羊、公猪。太一坛的祭祖主管官员穿紫色绣花的祭服。
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昧爽:拂晓。】,天子始郊拜太一。朝朝日【朝(zhao)朝日:清晨朝拜太阳。】,夕夕月【夕月:祭祀月亮。这个夕是动词。】,则揖;而见太一如雍郊礼。
祭祀五帝的祭服的颜色分别与所祭的天帝的颜色一样,祭日神的官员穿红色的衣服,祭月神的官员穿白色的衣服。十一月辛巳朔日晨旦冬至时刻到来,黎明之前,天子就开始在郊外拜祭太一神。早晨朝见日神,傍晚朝见月神,就行作揖礼;而拜见太一神用的礼节与在雍县郊祭的礼节一样。
其赞飨曰【赞飨:行祭时的祝词。】:“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朔:每月初一。】,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
祭祀官员宣读祝词说:“上天最初把宝鼎和占卜用的神蓍草授给皇帝,经过了一个朔旦又一个朔旦,终而复始地循环,皇帝在这里恭敬地拜见您。”而祭祀的服装选用黄色。
其祠列火满坛【列火:罗列火把。】,坛旁亨炊具【亨:同“烹”。】。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太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瑄:六寸大的玉璧。荐飨:进献。】。
这个祭祀形式是满坛列置烽火、火把,祭坛的旁边摆着烹饪用的器具。主管官员说“祭坛上方有光亮显现”。公卿们说“皇上当初在云阳宫郊祭拜见太一神,祭祀的官员手捧六寸大的玉璧,将合乎要求的牲牛献给神灵享用。
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
祭祀的这天晚上天空有美丽的光辉出现,到了次日白天,有黄色的云气上升达到天空”。太史公司马谈、祠官宽舒等人说:
“神灵之休【休:嘉祥。】,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神灵显出的美好景象,预示着幸福吉祥,应该就在这个地方,依据出现光彩的范围建筑太畤坛用来明确地宣照瑞应。命令太祝官管理这里,在秋季和腊月间进行祭祀。每三年天子来郊祭一次。”
其秋,为伐南越【南越:古族名,国名,也作南粤。秦时于其地设桂林、南海、象郡。秦末,龙川令赵佗兼并三郡,建南越国,在今广州市。汉武帝元鼎六年灭南越,置九郡。】,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牡荆:灌木。用作幡竿。】,以象太一三星【太一:星座名。】,为太一锋【锋:前锋旗帜。】,命曰“灵旗”。
这年秋天,为了攻伐南越而向太一神祈祷。用牡荆作旗杆,幡旗上画了日月北斗和飞升的龙,来象征天一三星,作为祭祀太一神前面的旗帜,命名叫“灵旗”。
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使:被派出使。】,之泰山祠。上使人随验,实毋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雠(chou):应验。】。上乃诛五利。
替战事祈祷时,就由太史捧着灵旗指向将要去讨伐的国家。而五利将军被派遣去求仙时不敢进入海域,就到泰山去祭祀。皇帝派出人员暗中跟随查验,发现他们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五利将军却谎称见到了他的师傅,他的方术已经用完了,说过的话大多没有应验。皇上于是诛杀了五利将军。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迹:脚印。缑(gou)氏:县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
这年冬天,公孙卿在河南迎接神灵,说他在缑氏城发现了仙人的踪迹,有个神物像野鸡一样在城里飞来飞去。天子亲自来到缑氏城视察仙人的踪迹。
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得毋:莫非,疑问词。】?”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少(shao):稍微。宽假:宽容。】,神不来。
询问公孙卿:“莫非你想效法文成将军和五利将军?”公孙卿说:“不是仙人有求于人间的君主,而是人间的君主在寻求仙人。求仙的事,如果不稍微宽限一些时间,神仙是不会来的。
言神事,事如迂诞【迂诞:不合情理。】,积以岁乃可致也。”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宫观:天子出行时临时住宿的宫馆。】,以望幸也。
说起寻求神仙的事,好像是既遥远又荒诞的,只有积年累月地寻求才可以招来。”于是郡县封国都整修道路,修缮宫殿楼台和各名山上的祠庙,盼望皇上临幸。
其春,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李延年:武帝李夫人之兄。】。上善之,下公卿议,曰:
这年春天,已经攻克了南越,一个凭借擅长音乐受到皇帝宠爱的臣子李延年被召见。皇帝很赞赏他,下令公卿们进行商议,说:
“民间祠尚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称(chen):相称。】?”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
“民间祭祀的时候尚且还有音乐、鼓舞,现在进行郊野祭祀反倒没有音乐,这难道相称吗?”公卿们说:“古代祭祀天地时都有音乐,这可以使天地间的神灵受到礼敬。”
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素女:传说中精于音乐的神女。】,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有人说:“太昊伏栖氏让素女弹奏有五十弦的瑟,很悲凉,太昊帝经常受不住而让她停止,她却不能自止,所以把那种瑟改制成二十五弦。”
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益:更加。歌儿:歌舞的伶人。】,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空侯:即箜篌。】。
于是在替攻克南越酬神报功,祷告祭祀太一、后土神时,开始使用音乐舞蹈,增招了一些歌手,并由此开始制作流行二十五弦的瑟以及箜篌。
【段意】:第五段,罗列汉武帝前期礼方士、敬鬼神的种种事实。从此以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雄才大略、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刘彻对于各方神祇和各类方术的变本加厉的重视。我们知道,他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的圣人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汉武帝却不能遵守不讲神这一点,偏偏“尤敬鬼神之祀”,可见其企图两者得兼的矛盾心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