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史记》8书·乐书第二【1】

分享:杨老师 2024-08-19 阅读积累 问答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虞书:亦称《虞夏书》,是《尚书》中关于尧、舜、禹三代帝王事迹的记载。,至于君臣相敕君臣相敕:君臣互相告诫。事见《尚书·皋陶谟》,《尚书·皋陶谟》是关于舜、禹、皋陶等人议论治国方略的记载。,维是几安维是几安:即惟几是安,意为考虑着如何转危为安。维:通“惟”,考虑。几:危难。《皋陶谟》作“惟几惟康”。,而股肱不良股肱:大腿和手臂。喻左右大臣。,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

太史公说:我每次读《虞书》,看到描述君臣相互告诫,因此天下稍微得到安定,然而左右的辅佐之臣不够贤良,所有的事业都毁坏的记载时,没有一次不感动得落泪。

成王作颂成王:周成王姬诵,武王之子。颂:《诗经·周颂》,这里指《周颂》的《闵予》、《访落》、《小毖》等篇。成王即位时年少,由周公姬旦(成王叔父)摄政,引起成王另外两位叔父管叔和蔡叔的不满。管、蔡二人散布流言说周公将篡位,于是成王怀疑周公,给了管、蔡以可趁之机,联合武庚等发动叛乱。周公东征平叛历三年之久。待成王长成,周公归政成王,成王乃作《小毖》等篇祭告祖宗,表示悔恨自责。《小毖》诗有“予其惩而毖后患”和“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liao,辛劳)”等语,下文“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即由此二句衍化而成。,推己惩艾推己惩艾:推究自己发生过错的原因而引起警惕。惩:因受打击而引起警戒。艾:通“V”(yi),惩戒。,悲彼家难家难:指管、蔡之乱。,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

周成王作《周颂》,推究自己所受的创伤,为国家所遭遇的祸难而感到悲哀,怎可说他不是小心谨慎、善始善终的帝王呢?

君子不为约则修德约:穷困。下文“满”为充足,富足。,满则弃礼。佚能思初佚:通“逸”,安乐。,安能维始维:通“惟”,思考。

君子不因为穷困而修养道德,志得意满就背弃礼义,应该在安逸的时候想到当初创业的艰难,在安定的时候想到创始时的艰难,

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传:解释经义的文字,这里指《诗经》的《毛传》。

沐浴在富裕之中应该歌颂勤奋的品质,不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谁能像这样啊!书上说“统治安定大功告成,礼乐制度于是产生”。

海内人道益深人道:犹仁道。,其德益至至:指最高尚。,所乐者益异。

天下为人之道越深奥,帝王的品德越崇高,他所认为欢乐的事情就越不同于常人。

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持:握住,引申为制约。。凡作乐者,所以节乐节乐:节制人们对欢乐的无限追求。

水满了却不减少就会流出来,时机成熟了而不能把握就会跌倒。大凡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为了节制欢乐。

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君子把谦虚退让视为礼节,把削减欲望视为乐事,音乐产生的意义大概就像这样。

以为州异国殊州:自然区域,《禹贡》将中国的地域划分为“九州”。故“州”与“国”(诸侯国)相提并论。,情习不同情习:人情习俗。,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协比:按照使声音协调和谐的原理来排列组合声律。声律:指宫、商、角、徵(zhi)、羽五声和黄钟、大吕、太簇等十二个音律。详见《律书》“六律”注。,以补短移化补短:补救缺失。移化:转变风俗教化。,助流政教助流:帮助推行。

由于地域不同,人的性情习俗也不同,所以广博地采集各地民风习俗,与声律相协调,用来弥补不足和移风易俗,帮助推行政令与教化。

天子躬于明堂临观躬:亲自。明堂:宣明政教之堂,是古代帝王举行庆典、颁布政令、朝会诸侯的地方。,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斟酌饱满:指从音乐中吸取力量(受到鼓舞)而精神饱满。斟酌:筛酒未满曰“斟”、满之曰“酌”,指取酒饮用。这里引申为吸取。,以饰厥性饰:修饰,引申为改变、修养。厥:代词,他(们)的。

天子亲自在明堂观看乐舞,可以使民众洗清内心的邪恶与污秽,调和饱满无缺的人性,用来整饬其性情。

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雅》、《颂》:《诗经》篇名,也是古代乐曲的分类。雅乐多用于朝廷宴飨和天子朝会诸侯,颂乐多用于宗庙祭祀,二者都被视为“正乐”。理:这里指演奏。,噭之声兴而士奋噭(jiao jiao)高亢之声。,郑、卫之曲动而心淫郑、卫之曲: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一带)、卫国(今河南濮阳一带)流行的民间音乐。其内容多为表达男女爱情的诗歌,其乐曲缠绵靡曼,被儒家认为是有伤风化的靡靡之音。《论语·卫灵公》记孔子答颜渊问谓“郑声淫,佞人殆。”

所以说《雅》《颂》的音乐奏起,民众就会持守正道;高亢嘹亮的音乐演奏起来,战士就会振奋精神;郑国、卫国的靡靡之音响起,人们就意乱情迷了。

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鸟兽尽感:传说尧时乐官夔(kui)主持一次音乐演奏,和谐动听的乐曲声竟引来凤凰和鸣、百兽起舞。故有“鸟兽尽感”之说。,而况怀五常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修养。,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等到音调和谐以后演奏,飞鸟走兽也都会为之动容,更何况是心怀五常、明辨爱憎的人了,这就是自然之势吧?

【段意】:总论制作音乐的目的和音乐具有的作用。指出制作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欢乐之情,君子是以节制私欲为欢乐的。如《虞书》和《周颂·小毖》所载:懂得节制欢乐的君主才能够居安思危、守礼修德而善始善终;君子以节制私欲为欢乐,所以能够身处安乐而不忘艰危,守礼修德能做到不受外物影响而始终如一。为什么要节制欢乐呢?因为凡事都有个限度,不加以节制,欢乐过分势必会有倾覆的危险。由于人们道德修养的高低而对欢乐的追求也就不同,加上乐有雅正和邪僻之分,因此乐的作用也会大不一样。雅正的音乐可以端正民风、鼓舞士气,具有补救时弊、移风易俗和帮助推行政令教化的巨大作用;而邪僻的音乐,如郑国和卫国的靡靡之音,则使人不免会产生淫乱邪恶的念头。音乐的作用何以会如此巨大呢?因为当声律和谐协调的音乐演奏起来时,连鸟兽都要受到感染,何况是怀有伦常观念和好恶情性的人呢!

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封君世辟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世辟:世代相袭的君主。辟(bi),国君。,名显邻州,争以相高争以相高:争着抬高它(郑音)。高,用作使动;相,指代郑音。

治国之道匮乏,郑国淫邪的音乐就流行起来,封国之君世袭之主,在邻近州郡名声显扬,却争着欣赏互比高低。

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齐优:齐国的舞乐艺人。《孔子世家》载,孔子为鲁司寇并摄行相事,励精图治,齐国恐鲁成霸业,于是送给鲁定公八十名女乐。孔子以为淫乐必慢政,于是辞官并离开了鲁国。故云“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遂容:顺利相处。,虽退正乐以诱世退:指辞官。正乐:使乐正,即下文“作五章”雅乐以取代郑音。诱世:劝导世人。,作五章以刺时五章:《索隐》认为是歌词,孔子所作歌见于《史记·孔子世家》者,仅《彼妇之口》一章,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这首歌词的大意是:作国君的只听信妇人的话,贤人就应该离开;作国君的太亲近那些妇人,必定会灭亡失败。让自己自由自在地打发这一年又一年的时光吧!,犹莫之化莫之化:即莫化之,没有能够改变国君们喜郑音好美色的风气。

自从孔子无法与齐国俳优在鲁国并存,即使隐退后整理雅正的音乐来诱导世人,创作五章来讥刺时政,还是没有办法感化世人。

陵迟以至六国陵迟:衰落。六国:指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流沔沉佚流沔沉佚:指放纵沉溺于声色之中而不加节制。沔,通“湎”,沉迷;佚,放荡。,遂往不返,卒于丧身灭宗卒:结束,指六国的灭亡。,并国于秦。

慢慢地到了六国时代,人们随波逐流而沉湎于逸乐,于是一去不回头了,最后自身败亡,宗庙被毁,国家被秦国吞并了。

【段意】:简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竟相追逐郑音而身死国亡的情况,意在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政治的衰败导致郑音的兴起,诸侯们的竟相追逐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孔子虽作乐歌五章来讽刺时事、劝导世人,也终于不能挽救这种礼崩乐坏的颓风。这种颓风一直继续到战国时期,六国诸侯更是沉湎于声色而迷不知返,最后终于为强秦所灭,都没有逃脱身死国亡的命运。

秦二世尤以为娱。丞相李斯进谏曰:“放弃《诗》、《书》放弃《诗》、《书》:李斯谏秦始皇焚书坑儒,《诗经》、《尚书》亦在被焚之列,焚书是为了愚民以便统治的需要。此处谏秦二世不应放弃《诗》、《书》,是为了使皇帝增长知识和才干,也是统治的需要,所以并不矛盾。,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祖伊:商纣时贤臣。周文王举兵伐黎,祖伊担心亦会攻商,曾劝谏商纣不要沉湎于酒色。;轻积细过,恣心长夜恣心:指放纵情欲。长夜:通宵。,纣所以亡也。”

秦二世更是把音乐当成娱乐。丞相李斯进谏说:“放弃《诗》《书》,把心思花在享受声色上,这正是古代贤臣祖伊担心的事情;忽视细小过错的积累,在漫漫长夜里放纵心意,这正是暴君纣王灭亡的原因。”

赵高曰:“五帝、三王乐各殊名五帝:说法不一,据《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zhuan xu)、帝喾(ku)、尧、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武王。乐各殊名:据《汉书·礼乐志》载,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汤作《濩》、武王作《武》。,示不相袭。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

赵高说:“五帝和夏、商、周的开国之君各自崇尚不同的音乐,用来表示礼法不相承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能够相处得见面时欢欣喜悦,相处得情意深厚,

非此,和说不通说:通“悦”。,解泽不流解泽:皇上的恩泽。解通“澥”。澥,大海,以喻极大,这里指皇帝。,亦各一世之化化:教化、风尚。,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騄耳:良马名,传说是周穆王八骏之一。此处以騄耳喻高雅的音乐,与騄耳相对的自然是指劣马,即郑音一类的俗乐了。这句话的正面意思是说,郑声虽然鄙俗,但也可用来娱乐情性。!”二世然之。

除了这种音乐就不能使和谐愉悦的感情得以沟通,也不能使上级布施的恩泽得以流行,这也都是各自时代所具有的风尚,王者会根据时代的不同来选择音乐,为什么一定要有华山的騄耳宝马然后才去走远路呢?”秦二世认为他说得很对。

【段意】:简述秦二世听信赵高之言,拒绝李斯劝谏,纵情于音乐酒色的情况,其用意仍在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李斯的进谏指出,沉迷于音乐享受和纵情于酒色之中是商纣亡国的原因。赵高则以音乐具有传播朝廷恩泽、交流上下欢悦之情的作用为理由,极力怂恿秦二世行乐。

高祖过沛高祖:汉高帝刘邦(前256—前195年)的庙号。刘邦于公元前202年至前195年在位。沛:县名。在今江苏省沛县一带。,诗“三侯”之章“三侯”之章:即刘邦所作《大风歌》。歌词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因歌词中有三“兮”字,“兮”与“侯”古音相通,又同为语助词,所以这首《大风歌》又叫做《三侯之章》。《三侯之章》相当于说“三兮之歌”。,令小儿歌之。

高祖路过故乡沛县时作了《三侯之章》的诗歌,让小孩学着唱。

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孝惠:即汉惠帝刘盈(?一前188年),其在位时间是前195—前188年。事详《吕太后本纪》。孝文:即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年),是刘邦的第四子,其在位时间是前180—前157年。孝景:即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年),文帝之子,其在位时间是前157—前141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习常肄旧:指练习传统的乐曲。“常”、“旧”均指原来就有的东西,“肄”是练习的意思。

高祖逝世时,朝廷命令沛县一年四季都要在祭祀宗庙时以此诗为歌舞乐曲。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在位时都没有任何增加和更改,在乐府里也只是像往常一样演练罢了。

【段意】:介绍汉初四代帝王坚持“节乐”治国的情况。汉高祖所作《大风歌》,表现了衣锦还乡的荣耀心情,抒发了渴盼贤才佐助的奋发精神,具有激励后代不断进取的力量。惠帝、文帝和景帝坚持将《大风歌》作为祭祀宗庙的乐歌,命令乐府只能练习一些传统的乐曲。

至今上即位今上:当今皇上,指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景帝之子,其在位时间为前140—前87年。,作十九章十九章:据《汉书·礼乐志》载,武帝定郊祀之礼(祭祀天地的大礼),所奏《郊祀歌》计十九章,其目为:《练时日》一、《帝临》二、《青阳》三、《朱明》四、《西颢》五、《玄冥》六、《惟泰元》七、《天地》八、《日出入》九、《天马》十、《天门》十一、《景星》十二、《齐房》十三、《后皇》十四、《华烨烨》十五、《五神》十六、《朝陇首》十七、《象载瑜》十八、《赤蛟》十九。清人梁玉绳《史记志疑》认为,《赤蛟》作于武帝太始三年,当在太史公著《史记》之后,这里所言“十九章”系后人补入。但是有学者指出,虽然《史记》断限太初,但所记大事尽武帝之末,并且太史公的卒年(前86年)与汉武帝卒年(前87年)相比还晚一年,因此此处“十九章”当非后人补记。,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侍中:两汉时为丞相属官,侍从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是皇帝的亲信人员,地位贵重。至魏晋,侍中一职已是实际上的宰相。李延年(?—约前87年):西汉著名音乐家。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人,不仅善歌,且善创新声。其妹即武帝宠妃李夫人,他也因此进入宫廷。曾仿张骞传自西域的《摩诃兜勒》曲,翻新作“新声”廿八解,被用为军乐,称作“横吹曲”。次序:调节、编排,犹言“谱写”。,拜为协律都尉协律都尉:职掌校正乐律等音乐方面的事务。

到当今皇上即位以后,作《郊祀歌十九章》,让侍中李延年按次序谱曲,任命他为协律都尉。

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五经家:指《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通知:通晓。,多尔雅之文尔雅:近于雅正。指文辞典雅纯正。尔,通“迩”,近也。一说“尔雅”即《尔雅》。

仅通晓一部经书的学者不能独自解释诗歌的含意,朝廷把通晓五经的学者全部召集起来,相互研究、诵读,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其中大多是出自《尔雅》的文字。

【段意】:介绍汉武帝对音乐发展的贡献。汉武帝强化乐府机构,拜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御制《郊祀歌》十九章并命李延年为《郊祀歌》调配乐曲。《郊祀歌》文辞古雅,须会集研究五经的专家才能通晓其意。汉武帝一改汉初节制音乐发展的方针,使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深入了一大步。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汉家:汉朝。但这里实际仅指汉武帝时代,因为武帝元鼎五年始在甘泉宫附近立泰畤坛(祭太—尊神处)行祭天的郊祀礼。上辛:上旬的辛日。祠:通“祀”,祭祀。太一:北极尊神,是天神中地位最尊贵者。甘泉:甘泉宫,汉武帝根据原秦离宫扩建而成,极为奢侈华丽,从武帝起作为汉朝皇帝的行宫,也是皇帝郊祀时的驻跸之所。,以昏时夜祠祠:通“祀”。,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

汉朝通常在正月上旬辛日在甘泉宫祭祀太一之神,从黄昏时分起在夜间开始祭祀,到天亮以后结束,祭祀的时候经常有流星划过祭坛的上空。

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暤》,冬歌《玄冥》。世多有,故不论论:论载,指录出歌辞原文加以解说。

安排童男童女七十人一起唱歌。春天唱《青阳》,夏天唱《朱明》,秋天唱《西暤》,冬天唱《玄冥》。这些诗歌世间多有,所以不在这里讨论。

【段意】:介绍汉武帝时在郊祀太一的祭典上的音乐盛况。自武帝元鼎五年立泰畤于云阳之后,祭太一尊神的郊祀典礼一般每三年一次在甘泉宫举行。时间定在正月上旬的辛日,夜祀从黄昏开始,至天明结束。夜祀时,常有流星从祭坛上飞过。祭祀时,由七十名童男童女一起歌唱。歌唱的内容选自《郊祀歌》十九章中的四章,以《青阳》为春的颂歌,以《朱明》为夏的颂歌,以《西暤》(即《西颢》)为秋的颂歌,以《玄冥》为冬的颂歌。这些歌不只是用于郊祀,它们早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

按:从篇首至此当为太史公手笔。下一自然段的文字多与史实不符,疑为后人增窜,不足视为信史。

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得神马渥洼水中:汉武帝时,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暴利长被判刑发配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县一带)屯田,曾得一奇马献给官府。为了神化此马,诡称马从渥洼水中出。渥洼水,在甘肃安西县境,为党河支流。,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次:编排。这里指作诗和谱曲,与下文“次作以为歌”的意思相同。次作,“次”言作曲、“作”言做诗。。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贡:指赐福。,沾赤汗兮沫流赭沾:通“霑”,浸湿。。骋容与兮跇万里容与:放纵。“驰容与”犹言纵情奔驰。跇(yi):超越。,今安匹兮龙为友安匹:指谁能与它相比。匹,匹配。。”

皇上曾在渥洼水中捕获一匹神马,又配曲为《太一之歌》。歌词说:“太一神的恩赐啊,天马降临人间,身上沾满红色的汗啊,嘴里流出褐色的唾沫。从容驰骋啊,一跃过万里,现在什么能与之匹敌啊,龙是它的朋友。”

后伐大宛得千里马大宛(yuan):西域国名。其地当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以产汗血马著名。上文之“神马”疑即汗血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降:用作使动,降服。,涉流沙兮四夷服流沙:流沙泽。即今内蒙额济纳旗之嘎顺诺尔与苏古诺尔湖。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的蔑称。。”

后来征伐大宛得到了千里马,马名叫“蒲梢”,配曲成为歌。歌词说:“天马来啊,从遥远的西方,经历万里啊,归顺有德的皇帝。承蒙神威啊,降服外国,跨越流沙啊,四方蛮夷宾服。”

中尉汲黯进曰汲黯(?—前112年):濮阳(今河南省濮阳西南)人,曾任东海(今山东省郯城西)太守,官至九卿,以直言敢谏著称,事详《汲郑列传》。:“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协:协和音律。引申为演奏。,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耶?”

中尉汲黯进谏说:“大凡称王的人创作音乐,对上用来继承祖宗的恩德,对下用来教化亿万臣民。现在陛下得到几匹马,作诗用来歌唱,并且用于宗庙祭祀,先帝和百姓怎么能理解这种音乐呢?”

上默然不说说:通“悦”。。丞相公孙弘曰公孙弘(前200—前121年):菑川(今山东省寿光县南)薛人,历任御史大夫、丞相,封平津侯,事详《平津侯主父列传》。:“黯诽谤圣制圣制:即圣旨。《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当族族:灭族。。”

皇上沉默不高兴。丞相公孙弘说:“汲黯诽谤皇上的作品,应当处以灭族之刑。”

【段意】:介绍汉武帝因得千里马而赋诗言志,并将其诗谱上乐曲作为宗庙祭歌,因此而被中尉汲黯谏阻的情况。武帝所作《太一之歌》,一是感谢天神庇佑,二是夸赞马之神奇勇武;所作《天马之歌》,则抒发了武帝开疆拓土,要使天下臣服的壮志豪情。因为汉初几代皇帝基本实行偃武修文、予民生息的治国方针,汉武帝之诗则已露穷兵黩武、开疆拓土思想的端睨。因此汲黯以“承祖宗”、“化兆民”来劝谏武帝,但被丞相公孙弘加以“诽谤圣制”的罪名,汲黯险遭灭族的大祸。

(以上为《乐书》序文。序文概括介绍了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以及从先秦至汉武以来音乐的发展演变概况。)

解读~乐书第二

本篇介绍了大量古代音乐知识,也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关于音乐的论述。本篇论点是“乐者乐也”,即音乐就是快乐,同时又提出不可以听淫靡的音乐,所以听音乐的目的是为了快乐,但不单纯是为了享乐。篇中大量引用了《礼记·乐记》中的文字,也有后人增补的文字,所以总体上显得有些杂乱。乐是礼乐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家推行教化的重要手段,所以《乐书》被列于八书第二篇。

阅读全文
《史记》8书·乐书第二【1】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