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史记》12本纪·五帝本纪第一【1】

分享:杨老师 2024-08-19 阅读积累 问答

帝者,少典之子【少典:《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按:这里所谓“诸侯国号”实际就是远古部族名。子:指后代。】,姓公孙【公孙:《索隐》引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据此,则黄帝姓姬。《会注考证》云“《大戴礼·五帝德》无‘姓公孙’三字,未详史公所本”,又引崔述云“公孙者,公之孙(公侯之孙)也”。认为公孙不是黄帝的姓。】,名曰轩辕。生而神灵【神灵:有神异之气。】,弱而能言【弱:幼弱,这里指出生不久。《索隐》:“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未七旬”,还不到七十天。)】,幼而徇齐【徇齐:疾,敏捷,指智虑敏捷。】,长而敦敏【敦:敦厚,诚实。敏:勉,勤勉。】,成而聪明【聪明:本为听力好,视力好,即耳聪目明之意,这里指见闻广,能明察。】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世:后嗣,后代。】。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暴虐:侵害,侵侮。百姓:指贵族,百官。百姓在战国以前是对贵族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习:演习、操练。干戈:古代兵器。】,以征不享【不享:指不来朝拜的诸侯。诸侯向天子进贡朝拜叫享。】,诸侯咸来宾从【咸:都。宾从:归顺,归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振:整顿。】,治五气【五气:五行之气。古代把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六月)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治五气”是指研究四时节气变化。】,艺五种【艺:种植。五种:指黍、稷、稻、麦、菽等谷物。】,抚万民,度四方【度四方:指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规划。“度”,量长短。】

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

教熊罴貔貅貙虎【熊、罴、貔、貅、貙、虎:都是猛兽名。《索隐》认为这六种猛兽经过训练可以作战,《正义》以为是用来给军队命名的,借以威吓敌人。按:六种猛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训练熊、罴、貔(pí,皮)、貅(xiū,休)、貙(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平者:指平服的地方。去:离开。】披山通道【披:开,打开。】未尝宁居【宁居:安居。】

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岱宗:即泰山。】。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

北逐荤粥【荤粥:部族名,即匈奴。】,合符釜山【合符:验证符契。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竹木或金玉制成,剖而为二,双方各执一半,用时相合以验真假,叫做合符。又:《索隐》引郭子横《洞冥记》称东方朔云“[釜]山出瑞云,应王者之符命”。“符命”,上天赐祥瑞与人君,作为受命于天的凭证。据此,则“符”为符命,“合符”意思是说釜山的瑞云与黄帝的黄云之瑞相符。】,而邑于涿鹿之阿【邑:这里是建城邑的意思。阿:山脚。】

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官名皆以云命:用云来命名官职。《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左传·昭公十七年》云:“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纪师而云名。”】,为云师。

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封禅:古代帝王所举行的祭祀天地山川的盛典。在泰山筑坛以祭天叫封,在梁父山辟草以祭地叫禅。与:跟……比。】

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

获宝鼎,迎日推荚【“获宝鼎”二句:“迎”,预测,预推。“推”,推算。“荚”(cè,策),同“策”。《索隐》据《封禅书》有“黄帝得宝鼎神策”和“于是推策迎日”二句,认为神策即神蓍(shī,师),用以占卜的蓍草。这两句意思就是黄帝观测太阳的运行用神策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又《正义》:“黄帝受神荚,命大挠造甲子(即天干地支),容成造历(即黄帝历)是也。”】。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举:提拔任用。】

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

顺天地之纪【天地之纪:指天地四时运行的规律。“纪”,规律。】,幽明之占【幽明:指阴阳。】,死生之说,存亡之难【难(nàn,“南”去声):论说,争辩。】

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

时播百谷草木【时:按季节。一说“时”通“莳”,栽种。】,淳化鸟兽虫蛾【淳化:驯养。虫蛾:指蚕。传说黄帝的正妃嫘(léi,雷)祖教民养蚕、缫丝、织帛。】,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旁罗”句:此句历来解说不一。《大戴礼记·五帝德》作“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王聘珍《解诂》云:“离者,别其次位。极,致(招致,求得)也。畋,取也。”译文以此为参照而译出。】

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

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节用:有节制地使用,如按季节采伐树木、捕鱼打猎等。】。有土德之瑞【土德之瑞:《吕氏春秋·应同》:“黄帝之时,天先见(现)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效法、取法)土。”《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古人认为帝王兴起,上天先呈现某种征兆,显示给下人。其实这只是传说和附会,不可信。“德”,属性。“瑞”,祥兆。】,故号黄帝。

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的姓不同。这里所说的“得姓”,大约是指由于人口繁殖,由黄帝氏族又分为若干个氏族。《国语·晋语四》:“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xuān,宣)、依是也。”韦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后皆有天下: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为天子。玄嚣的后代如帝喾和尧,昌意的后代如颛顼和舜。】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

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降居:指被封为诸侯。】;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

黄帝崩【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子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静渊:沉静稳练,镇定深沉。】,疏通而知事【疏通:通达。】;养材以任地【任地:开发利用土地。】,载时以象天【载:推步,推算天文历法。象:法象、取法。“象天”,这里指顺应自然。】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

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气:指四时五行之气。】,絜诚以祭祀【絜(jié,洁):同“洁”。古人祭祀之前要斋戒沐浴,洁净身心,以表示虔敬。】

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

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动静之物:天地万物。动物指鸟兽之类,静物指草木之类。】,大小之神【大小之神:据《正义》,大神指五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四渎(江、河、淮、济)之神,小神指小山平地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砥(dǐ,底):本指磨刀石,引申为平,平定之义。属:归属,归附。】

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族子:侄子。】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蟜极,蟜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蟜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自言其名:《正义》引《帝王纪》云:“帝喾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

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诲:教导。】,历日月而迎送之【历:本是记载历法的书,这里是推历的意。】,明鬼神而敬事之。

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

其色郁郁【色:外表,仪表。郁郁:有文彩的样子。】,其德嶷嶷【嶷(yí,疑)嶷:高峻的样子,指品德高尚。】。其动也时【时:适时,合于时宜。】,其服也士【服:服用,指衣服、宫室、车马、器物等。】

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

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溉:灌溉。一说:“同“概”,本指量粮食时用以刮平升斗的工具,引申为公平。执中:公平,不偏不倚。按:《大戴礼记·五帝德》此句作“执中而获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娵訾(jūzī,居资)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

帝挚立,不善,【不善:《索隐》云“古本作不著”。“不著”,指政迹不显。】,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知(zhì,智):同“智”。】。就之如日【就:接近。】,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舒:放纵。《大戴礼记·五帝德》作“豫”。】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

黄收纯衣【黄收:黄色的帽子。“收”,古代的一种帽子,夏朝把冕称为收。纯衣:黑色衣服。《索隐》:“纯,读曰缁(黑色)。”】,彤车乘白马【彤:朱红色。】。能明驯德【明:尊敬。驯德:善德,指有善德的人。“驯”,善。《尚书·尧典》作“俊”。】,以亲九族【九族:指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九代人。】

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

九族既睦,便章百姓【便章:即“辨章”,辨明。《尚书·尧典》作“平章”,“平”通“辨”。】。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合和:和睦。】

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敬:恭谨。昊天:上天。】,数法日月星【“数法”句:意思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数”,历数,这里指推定历数。“法”,法象,效法,这里指观察。此句《尚书·尧典》作“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敬授民时:慎重地教给民众农事季节。“授时”作用同于后世的颁行历法,民众据以安排农事,适时播种、收获。】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

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敬道日出:恭敬地迎接日出。因为三春主东,日出东方,所以,“敬道日出”即指迎接春季来临。】,便程东作【便程:分别次第,使做事有步骤。“便”,通“辨”,别。东作:指春天的农事。】

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yáng,阳)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

日中【日中:指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星鸟【星鸟:指星宿(xiù,秀)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星宿是南方朱雀七宿的第四宿,所以称星鸟。按:二十八宿中的有些星宿是古人测定季节的观测对象,此句的星鸟及下文的星火、星虚、星昴(miǎo,卯)即是。】,以殷中春【殷:正,推定。中(zhòng,仲)春:即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二月。】。其民析【析:分,分散,指分散劳作。】,鸟兽字微【字:生子。微:通“尾”,交尾。按:“字微”,《尚书·尧典》作“孳尾”。】

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秀)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

申命羲叔【申:重复。】,居南交。便程南为【南为:指夏天的农事。“为”与“东作”的“作”同义。】,敬致【致:求得,这里指求得功效。】。日永【日永:指夏至,这一天昼长夜短。“永”,长。】,星火【星火:指心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心宿是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五宿,又叫大火。】,以正中夏【中夏:即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五月。】

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

其民因【因:就,依,指就高处而居。】,鸟兽希革【希革:指夏季炎热,鸟兽皮上毛羽稀少。“希”,同“稀”。“革”,兽皮。】。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敬道日入:三秋主西,日入西方,所以,“敬道日入”即迎接秋季到来。】,便程西成【西成:指秋天万物长成。】

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

夜中【夜中:指秋分,这一天黑夜和白昼平分。】,星虚【星虚:指虚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虚宿是北方玄武七宿的条四宿。】,以正中秋【中秋:即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八月。】

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

其民夷易【夷易:平,平坦,这里指迁回平地居住。】,鸟兽毛毨【毨(xiǎn,显):指秋季鸟兽更生新毛。】。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便在:这里有认真过问的意思。“在”,视,省视。。伏物:指冬季收藏贮存各种物资。“伏”,藏。】。日短【日短:指冬至,这一天昼短夜长。】,星昴【星昴:指昴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昴宿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以正中冬【中冬:即仲冬,冬天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十一月。】

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

其民燠【燠:暖,热,这里指防寒取暖。】,鸟兽氄毛【氄(róng,荣):鸟兽细软而茂密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岁三百”句:大意是说按太阳历计算,一年有366天(这是举其成数,实际为365.2425日),按太阴历计算,一个月有29.5306天,一年十二个月共354日(或355日),为了解决二者的矛盾就采取置闰月的办法,使这两个周期协调起来,使一年中的节气与四季的实际气候相符,以利生产。我国古代的历法都是阴阳合历,但在尧的时代未必已认识到如此精确的程度。“岁”,年,指太阳年。】。信饬百官【信:诚。饬:通“敕”,告诫。】,众功皆兴。

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尧曰:“谁可顺此事【顺:继承。】?”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嗣子:应该继承父位之子。开明:通达聪明。】。”尧曰:“吁【吁:叹词,表示怀疑和不满。】!顽凶【顽凶:愚顽凶恶。“凶”《尚书·尧典》作“讼”,意思是好争辩。】,不用。”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

尧又曰:“谁可者?”驩兜曰:“共工旁聚布功【旁聚:指广泛聚集民众。“旁”,广泛。布:显露,显示。】,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用僻:用心邪僻。】,似恭漫天【漫:欺瞒,骗。】,不可。”

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驩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

尧又曰:“嗟,四岳【四岳:分掌四方的诸侯首领。】,汤汤洪水滔天【汤(旧读shāng,商)汤:水流盛大的样子。】,浩浩怀山襄陵【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襄:上漫,淹没。】,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

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

尧曰:“鲧负命毁族【负命:违背天命。毁族:毁败同族的人。】,不可。”岳曰:“异哉【异:举,任用。】,试不可用而已【已:停止,指罢免。】。”

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

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功用:功业。】

尧因此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解读~五帝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第一篇。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所谓纪传体的“纪”就是指本纪。《史纪》共有本纪十二篇,以历史上的帝王为中心,上自黄帝,下至司马迁当时的帝王汉武帝,依次记叙了他们的言行政迹,同时也记载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本纪就是一部按年代次序编写的帝王简史或系统的编年大事记。本纪排在全书的最前头,历来被视为全书的纲,它保存了许多历代相传的历史资料,对于后人了解历史年代发展顺序有着重要的价值。纵观本纪十二篇,就思想内容来说,处处反映了司马迁的唯物主义史学观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往往是从客观史实出发总结出历史经验教训,而不以个人好恶评价英雄的成败和朝代的兴衰;就艺术特色来说,最为突出的是取材慎重,剪裁适当,布局合理,详略有致,抓住重点,渲染抒情,在多数篇目中都有精彩之笔,人物真实,场面生动,感情饱满,或敬慕,或憎恶,或惋惜,或悲壮……

《五帝本纪》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zhuānxū,专须)、帝喾(kù,酷)、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虽为传说,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地下文物的发掘来看,有些记载亦属言之有征,它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社会,提供了某些线索或信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就是从这远古的传说开始的,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的联合,战争,最后融为一体,在黄河流域定居繁衍,从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创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灿烂文化。

司马迁写作《五帝本纪》主要取材于《世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和《尚书》。材料安排巧妙是本篇的突出特点,如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并非不可以重笔描绘,但都只是平平带过,而把笔力集中到尧、舜二帝身上去。这或许有材料不足的原因,但其效果是既突出了由黄帝开创,由尧、舜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帝王事业,又使历史事件与全篇的结构极其和谐。在叙写方式上,本篇开头对黄帝、颛顼、帝喾的记述,都是用叙述的口吻,侃侃道来;到了本篇的中心部分,则又利用了叙议结合,叙事中穿插对话的方式,既突出了尧、舜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政治家风貌,也烘托出为历代儒家所日夜思慕的自由、民主、君臣和睦的祥和政治气氛。

五帝开创的事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开端,《五帝本纪》又是十二篇本纪的首篇。这篇本纪,在记事上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根基,在写作上又为以后各篇的铺展设下了伏笔。司马迁利用了连环锁的叙写方式,一环紧扣一环。如在写尧时提出舜,而重在写尧的知人善任;写舜时一方面继续扣紧对尧的叙写,一方面又突出了对舜的刻画,同时还带出了禹、契、后稷等,为以后各篇打下了基础。

五帝的传说,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里,被当作贤君圣主的楷模历代传颂。“炎黄子孙”早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亲切称呼,“人皆可以为尧舜”、“六亿神州尽舜尧”,也早已成为鼓励人们贤能为善的有力口号。

阅读全文
《史记》12本纪·五帝本纪第一【1】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