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史记》70列传·货殖列传第六十九【1】

分享:杨老师 2024-08-19 阅读积累 问答

老子曰【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后退隐,著有《老子》一书,为道家经典著作。以下引文见《老子》第八十章,个别文字有出入。】“至治之极【至治之极:指政治推行到极致,亦即国家治理得最好的时候。】,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至老死句:人们直到年老、死亡,彼此都互不交往。】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此:指老子所说的至治社会。务:用力达到的目标。】近世涂民耳目【輓近世:指挽救近代的衰颓之风。輓,同“挽”。涂民耳目:把老百姓的耳目堵塞起来。涂,涂抹,堵塞。】,则几无行矣【则几无行矣:是几乎行不通的。】

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神农:古代传说的三皇之一,教民稼穑务农,故叫神农。】,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虞:虞舜。夏:夏禹。】,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刍(chu)豢(huan):此泛指牛羊一类的家畜。刍,吃草的牲口。豢,食谷的牲畜。】,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夸矜(jin)势能:犹言夸耀权势和才能。】,使俗之渐民久矣【俗:风俗习惯。渐:逐渐形成。】。虽户说以眇论【户说:挨家挨户地解说。眇论:此指老子的微妙高深的道理。眇,与“妙同”。】,终不能化【化:指受到教育而转变。】

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

故善者因之【因之:顺着它自然发展。】,其次利道之【利道之:顺着有利形势引导。道,同“导”。】,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整齐之:用规章法律来使行为一致。】,最下者与之争【争:指争夺利益。】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夫山西饶材、竹、榖、、旄、玉石【山西:指崤山以西今陕西一带地方。材:即木材。榖:据《索隐》解释,此为一种木的名称,皮可以做纸。(lu):麻缕。旄:即旄牛尾,可用为旌节上的装饰物。】;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山东:指崤山以东今河南、山东以及河北、安徽、江苏部分地区。声色:此指舞女歌儿。】;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连:还未炼的铅。犀:特指犀牛角,可为装饰品,也可做药。玳瑁(daimao):龟的一种,甲壳可制钮扣、眼镜框或装饰品,也可入药。珠玑(ji):即珍珠。玑,不圆的珠。】;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碣石:山名,在河北昌黎。旃(zhan):与“毡”同。】;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山出棋置:在山间星罗棋布。】;此其大较也【大较:大概。】

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这是关于各地物产分布的大致情况。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中国人民:此以京城长安为中心而言,犹言关中人民。】,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谣俗:即风俗。被服:即穿戴。奉生送死:供养活人,礼葬死者。】。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虞:管理和开发山林湖泊的人。】,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喜好的,习用的穿着、饮食、养生、送死之物。所以,人们要*农民耕种,取得食物,要虞人进山开采、渔夫下水捕捉,获得物品,要工匠制造,取得器具,要*商人贸易,流通货物。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此宁有句:这难道是有政令才把他们征调安排成这样的吗?宁,岂。政教,政令。发征,征调。期会,约定时间相聚。】?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贱之二句:货物贱到一定程度将预示着变贵,而贵到一定程度又将预示着变贱。征,征兆,预示。】,各劝其业【劝:努力去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道之所符:即符合大道。】,而自然之验邪【自然之验:即应验于自然规律。】

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都凭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低价的货物能够高价出售,高价的货物能够低价购进。人们各自努力经营自己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那样,日日夜夜没有休止的时候,不用招唤便会自动前来,不用请求便会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符合规律而得以自然发展的证明吗?

《周书》曰【《周书》:此指《逸周书》,记周朝上起文王下至景王时期之事,大抵成书于春秋、战国间,共七十篇。但今本《逸周书》中无以下四句引文。】“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三宝:指前后所言农出之食、工出之事、虞出之财。这些,都要依靠商人来使之流通。】,虞不出则财匮少【财:指材料、货物。匮(kui):缺乏。】”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辟:此指开发。】。此四者【四者:指农、工、虞、商。】,民所衣食之原也。

《周书》里说:“农民不种田,粮食就会缺乏;工匠不做工生产,器具就会缺少;商人不做买卖,吃的、用的和钱财这三种宝物就会断绝来路;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短缺,资源匮乏了,山泽就不能进一步开发。”农、工、商、虞这四个方面,是人民衣食的来源。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鲜:少。】。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莫之夺予:意谓无人能改变它。】,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巧者二句:《管子·形势篇》中语。】

来源大则富裕,来源小则贫困;来源大了,上可以富国,下可以富家。或贫或富,没有谁能剥夺或施予,但机敏的人总是财富有余,而愚笨的人却往往衣食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太公:即姜太公吕望,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被封于齐。营丘:齐国都城,后改称临淄,在今山东临淄西北。】,地潟卤【潟(xi)卤:指盐碱地。】,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女功:指刺绣、纺织等妇女从事的工作。】,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繦(qiang)至:像牵线一样络绎不绝而来。繦,牵线的绳子。辐凑:像车轮上每根辐子都朝向车毂一样,都朝一个地方来,喻人很多。】

所以,姜太公被封在营丘时,那里本来多是盐碱地,人烟稀少,于是姜太公便鼓励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极力提倡工艺技巧,又让人们把鱼类、海盐返运到其他地区去,结果别国的人和财物纷纷流归于齐国,就像钱串那样,络绎不绝,就像车辐那样,聚集于此。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齐冠带句:意谓天下各国所用的冠、带、衣、履,都是齐国做的。】,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海岱之间:海,指北海(即渤海)、东海。岱,泰山。海岱之间即指这一带的诸侯小国。敛袂(mei):收敛起衣袖而拜,表示对人的恭敬。袂,袖子。】

所以,齐国因能制造冠带衣履供应天下所用,东海、泰山之间的诸侯们便都整理衣袖去朝拜齐国。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管子:即管仲,齐桓公宰相,辅佐桓公称霸。】,设轻重九府【轻重九府:管仲在齐国设立的主管金融货币的官府。轻重,指钱。九府,即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都是掌管财币的部门。】,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九合二句:多次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盟会,一度整顿了天下秩序。九,泛指其多,非确数。合,会合定约。匡,正。】;而管氏亦有三归【三归:即三房妻室。女子出嫁叫归。】,位在陪臣【陪臣:指诸侯国的大夫。】,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威:即齐威王田因齐,战国时齐国最有作为的国君,在位三十六年(前378—前343)。宣:即齐宣王田辟疆,威王之子,在位十九年(前342—前324)。】

后来,齐国中途衰落,管仲重新修治姜太公的事业,设立管理财政的九个官府,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多次以霸主身份会合诸侯,使天下政治得到匡正;而管仲本人也有了三归台,官位虽只是陪臣,却比各国的君主还要富有。从此,齐国富强,一直延续到威王、宣王之时。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lin)实二句:语出《管子·牧民》。廪,米仓。实,装满。】”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所以说:“粮仓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就会知道荣辱。”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适:纵,逞。】。渊深而鱼生之【渊:深潭。】,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

因此,君子富有了,就喜好去做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会随心所欲地做他能做的事。江河深,鱼就在那里生存;山林深,野兽就在那里藏身;人富有了,仁义就会依附于他。富有者得了势越发显赫,失了势,依附于他的宾客也便无处容身,因而心情不快。夷狄那里,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千金二句:意思是,富家子弟犯了法,有钱财可以疏通各方,也可免被杀于街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天下四句:意谓天下的人都在为着利益来往奔走。熙熙:往来人多貌。壤壤:同“攘攘”,亦状往来人多。】”夫千乘之王【千乘:千辆兵车。】,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匹夫:普通老百姓。编户之民:即编入一般户籍的民众。】!。

谚语说:“家有千金的人,不会犯法受刑死于闹事。”这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那些拥有千辆兵车的天子,享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占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入户口册内的普通老百姓呢

【段意】:本段着重从理论上阐述。他指出:老子时代的那种自给自足、人民互不往来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今人民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此只能因势利导;商人的出现,是由于货物需要流通而自然产生的,它同农、工、虞一样,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经济是礼节仁义的基础,人民向往财富是事理之必然。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勾践: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先是被吴国打败,他卧薪尝胆,与范蠡、文种等积蓄力量,最后终于灭掉吴国,报仇雪恨。他在位三十二年(前496—前465)。会(gui)稽:即会稽山,在浙江中部绍兴、嵊县、诸暨、东阳间,是钱塘江支流浦阳江和曹娥江的分水岭。勾践为吴国所败,即退居于此。,乃用范蠡、计然【范蠡(li):勾践的重要谋臣,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即弃政从商,成为我国古代有名的富商大贾。计然:人名,众说不一,有的认为即文种,亦勾践重要谋臣。。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知斗二句:大意是,懂得战斗的人平时就要做好准备,东西到时候用起来要方便则平时就要了解其性能。】,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二者句:意谓懂得这两件事的情形,那就对各种货物的行情看得明白了。】

从前,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于是任用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战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

故岁在金【岁在金:岁星运行到西方。岁,即岁星,现在叫木星。金,此指西方,古人用五行中的木、火、金、水与方位中的东、南、西、北相配,金与西配,因此在金即在西方。下文水、木、火,即岁在水、岁在木、岁在火,仿此类推。】,穰【穰:庄稼丰熟。】;水,毁【毁:此指歉收。】;木,饥;火,旱。旱则资舟【资:储存。】,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所以,岁在金时,就丰收;岁在水时,就歉收;岁在木时,就饥馑;岁在火时,就干旱。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

夫粜【粜(tiào):卖出粮食。】,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平粜:按平价卖出粮食。齐物:使物价相当。】,关市不乏【关市不乏:关、市指关口和市场,不乏指关税有余和市场供应不缺。】,治国之道也。

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会受损害;每斗价格九十钱,商人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田地就要荒芜。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

积著之理【积著:指积存货物。著,同“贮”。】,务完物【完物:完好的货物。】,无息币【息:停息,指积压。币:应作“弊”,不好的货物。】。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食:指侵蚀。食,同“蚀”。】,无敢居贵【无敢居贵:意思是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将货物及时脱手,不要等更贵,因为这时物价马上就要下跌。】

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完好牢*,没有滞留的货币资金。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

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上二句:物价上涨到顶点就要下跌,下跌到极限就要回升上涨。】。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贵出二句:当物价上涨时就要把囤积的货物像粪土一样地抛出,当物价下跌时就要把货物像宝贵的珠玉那样很快收购回来。】。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物价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

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赂:收买,此指赏赐。】,士赴矢石【士赴矢石:士卒冒着箭和石块奋勇向前。】,如渴得饮,遂报强吴【遂报强吴:于是灭掉了强大的吴国,报仇雪耻。】,观兵中国【观兵中国:向中原地区的各诸侯国显示武力。】,称号“五霸”【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庐、越王勾践。】

勾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扁(pian)舟:小船。】,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鸱(chi)夷子皮:范蠡自称,犹号。鸱夷,皮制的口袋,用以盛酒。】,之陶为朱公【陶:古邑名,当时属宋国.在今山东定陶西北。朱公:范蠡自改的名字。】

范蠡既已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的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所交易:指集中贸易之处。】。乃治产积居【治产:购买货物。积居:囤积货物。】,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与时逐句:通过看准时机来获利而不是坑骗于人。逐,竞争。责,求,引申为坑骗。】。故善治生者【治生:这里指赚钱。】,能择人而任时【择人:即不责于人。任时:即抓住时机。】

朱公认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再:两次。贫交:贫困的朋友。疏昆弟:关系不大密切的同族兄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听:听任,任凭。】,子孙修业而息之【息:生,此指赚钱、赢利。】,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

子赣既学于仲尼【子赣:即孔子的学生子贡,名端木赐,他喜欢经商,但孔子并不主张他经商,对他有所责难。】,退而仕于卫【卫:春秋时诸侯国名,都城在朝歌,在今河南淇县。】,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废著鬻(yù)财:废著,指囤积货物。鬻财,此指获利。鬻,卖。曹:春秋诸侯国名,都城陶丘,在今山东定陶西北。鲁:春秋诸侯国名,都城曲阜,在今山东。】,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子贡曾在孔子那里学习,离开后到卫国做官,又利用卖贵买*的方法在曹国和鲁国之间经商,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端木赐(即子贡)最为富有。

原宪不厌糟糠【原宪:孔子的弟子,以隐居修行、不追求名利而著称于当世和后代。不厌糟糠:就是糟糠这样的粗劣食物也得不到满足。厌,同“餍”,足够。】,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束帛之币:束帛,古代贵族互相交往时所馈赠的礼物。币,占代对玉、马、皮、圭、璧、帛等礼品的总称。】,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分庭与之抗礼:古代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的地位相待。此言子贡与各国国君有着对等的关系。】

孔子的另一位高徒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简陋的小巷子里。而子贡却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

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先后之:指子贡在人前人后称扬、吹嘘孔子。】。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使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这就是所谓得到形势之助而使名声更加显著吧?

白圭【白圭:周商人名。】,周人也。当魏文侯时【魏文侯:战国初期魏国君主,公元前424—前387年在位。】,李克务尽地力【李克:此应作李悝(kui),战国早期的经济名臣。务尽地力:即努力发展农业,开垦田地以生产。】,而白圭乐观时变【乐观时变:即善观时变,抓住机会,从而谋利。乐,此作善解。】,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别人生产过剩低价抛售我就收购,别人高价购买时我就卖出。】

白圭是西周人。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正致力于开发土地资源,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

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与之食。太阴在卯,穰【太阴:此指岁星,亦即木星。岁星十二年绕行一周天,我国古代天文学把十二年一周的岁星轨道分成十二段,分别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表示。太阴在卯,就是卯年,卯年属兔。穰(rang):庄稼丰熟。】;明岁衰恶。至午【至午:即太阴在午,午年属马。】,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

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他了解,太岁在卯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不好。太岁在午宫时,会发生旱灾;转年年景会很好。太岁在酉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变坏。太岁在子位时,天下会大旱;转年年景会很好,有雨水。

至卯【至卯:十二年后,又到卯年。】,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欲长钱四句:要想赚钱,就买进下等的谷物(等到贵时卖出,就能获利);要想提高产量,就要买上等谷物(上谷籽粒饱满,发芽率高,长势壮,易获丰收)。石斗,一石为十斗,此指产量。】。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挚(zhi)鸟:凶猛的鸟。挚,同“鸷”。】

太岁复至卯位时,他囤积的货物大致比常年要增加一倍。要增长钱财收入,他便收购质次的谷物;要增长谷子石斗的容量,他便去买上等的谷物。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

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吕尚:即太公望。】,孙、吴用兵【孙、吴:即孙武、吴起,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商鞅行法是也【商鞅:古代著名法家人物,在秦国推行法制,取得重要成果。】,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不足与权变:不能够随机应变。与,同“以”。】,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仁不能以取予:意思是,心肠太软不能当机立断,确定取舍。】,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因此他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治生祖白圭:经商的都必须以白圭为祖师。意思是要学习白圭的经商经验。】。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尝试而能有所成就,这不是马虎随便行事就能成的。

猗顿用盬盐起【猗(yi)顿:鲁国人,原来务农,很穷,以后向朱公(即范蠡)学习经商,十年致富,名扬天下。盬(gu)盐:用池水熬盐。盬,古代盐池名,在今山西临猗南。】。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埒(lie)富:一样富裕。埒,相等。】

猗顿是*经营池盐起家。而邯郸郭纵以冶铁成就家业,其财富可与王侯相比。

乌氏倮畜牧【乌氏倮(luo):乌氏人,名叫倮。乌氏,秦县名,县治在今甘肃平凉西北。】,及众,斥卖,求奇缯物【缯(zeng):古代丝织品的总称。】,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

乌氏倮经营畜牧业,等到牲畜繁殖众多之时,便全部卖掉,再购求各种奇异之物和丝织品,暗中献给戎王。戎王以十倍于所献物品的东西偿还给他,送他牲畜,牲畜多到以山谷为单位来计算牛马的数量。

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比封君:和有封地的君长一样。】,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蜀)寡妇清【巴寡妇清:名叫清的巴郡的寡妇。巴,秦郡名,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北。】,其先得丹穴【丹穴:即丹砂矿。】,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訾(zi):计量。不訾,即财产多得算不清。】

秦始皇诏令乌氏倮位与封君同列,按规定时间同诸大臣进宫朝拜。而巴郡寡妇清的先祖自得到朱砂矿,竟独揽其利达好几代人,家产也多得不计其数。

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贞妇:守贞节的妇人。客之: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对待寡妇清。】,为筑女怀清台【女怀清台:在今四川长寿县南。】。夫倮,鄙人牧长【鄙人:偏僻地区之人。鄙,指边疆偏僻地区。】,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清是个寡妇,能守住先人的家业,用钱财来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侵犯。秦始皇认为她是个贞妇而以客礼对待她,还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乌氏倮不过是个边鄙之人、畜牧主,巴郡寡妇清是个穷乡僻壤的寡妇,却能与皇帝分庭抗礼,名扬天下,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富有吗

【段意】:这一段记叙了自先秦以来的富商大贾的言行:范蠡、计然经商聚财,使越国富强,灭吴报仇;子贡经商富裕而与诸侯分庭抗礼,孔子也依赖他才名扬天下;白圭善于总结经商经验,成为商人之祖;猗顿、郭纵以盐、铁致富;连乌氏倮、寡妇清也因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而富埒王侯,礼抗万乘。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司马迁肯定了商人在国家经济、政治、军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开关梁:打开关塞和桥梁、渡口,任人来往。梁,即津梁,指渡口、桥梁。,弛山泽之禁【弛山泽之禁:允许人民开发山中矿产和河湖渔业资源。弛,放松。,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贾(gu):商人。,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汉朝实行的移民政策之一。把各地有钱有势的人迁到京城,既可以使京师繁荣,又方便对其管理,免得在各地生事作乱。

汉朝兴起,天下统一,便开放关卡要道,解除开采山泽的禁令,因此富商大贾得以通行天下,交易的货物无不畅通,他们的欲望都能满足,汉朝政府又迁徙豪杰、诸侯和大户人家到京城。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汧(qian):秦县名,县治在今陕西陇县南,因有汧水,故名。雍:秦县名,县治在今陕西凤翔南。河、华:指黄河、华山。】,膏壤沃野千里【膏:肥沃的土地。沃:润泽,肥厚。】,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虞夏之贡:虞夏时代规定的各地对中央朝廷的贡纳。】,而公刘适邠【公刘:公刘是周民族的祖先,后稷的后代,约生于夏末商初,因避夏桀而迁徙,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有一定贡献。适:到。邠(bin):古邑名,在今陕西彬县东北。】,大王、王季在岐【大王:即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叫做古公亶父。初居豳,后被戎狄侵略,迁居在岐山之下,定国号曰周。到武王伐纣定天下,追尊他为太王。古公,号;亶父,名或字。王季:太王第三子,名季历,继太王为君,后传位给儿子姬昌,是为文王。岐:山名,在今陕西岐山县北。】,文王作丰【丰:旧都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武王治镐【镐:旧都名,位于丰都东北,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地重:土地被看重。】,重为邪【重为邪:不轻易去做邪恶的事。重,难。】

关中地区从汧、雍二县以东至黄河、华山,膏壤沃野方圆千里。从有虞氏、夏后氏实行贡赋时起就把这里作为上等田地,后来公刘迁居到邠,周太王、王季迁居岐山,文王兴建丰邑,武王治理镐京,因而这些地方的人民仍有先王的遗风,喜好农事,种植五谷,重视土地的价值,把做坏事看得很严重。

及秦文、德、穆居雍【文:指秦文公,在位五十年(前765—前716)。德:指秦德公,在位二年(前677—前676)。穆:指秦穆公,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前621)。】,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隙:通。】。献公徙栎邑【献公:秦国国君,名叫师隰(xi),在位二十三年(前384—前362)。栎(yue)邑:又叫栎阳,在今陕西富平东南。】,栎邑北郤戎翟【卻:同“隙”,通。】,东通三晋,亦多大贾。

直到秦文公、德公、穆公定都雍邑,这里地处陇、蜀货物交流的要道,商人很多。秦献公迁居栎邑,栎邑北御戎狄,东通三晋,也有许多大商人。

孝、昭治咸阳【孝:指秦孝公,名叫渠梁,在位二十四年(前361—前338)。昭:指秦昭王,名叫则,在位五十六年(前306—前251)。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事末:从事工商业。】

秦孝公和秦昭襄王治理咸阳,汉朝藉此做为都城;长安附近的诸陵,四方人、物辐凑集中于此,地方很小,人口又多,所以当地百姓越来越玩弄奇巧,从事商业。

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卮(zhi):即栀子,可用以做黄色的颜料。】。南御滇、僰,僰僮【御:相接。僰(bo):古族名,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古邑名,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当时为犍为郡的郡治所在地)为中心的今川南以及滇(今云南)东一带地方。僰僮:此指僰族人被当作奴隶贩卖到巴蜀来。】。西近邛、筰【邛(qióng):指邛都,在今四川西昌东,当时为越嶲(xi)郡郡治所在地。筰(zuo):指筰都,在今四川汉源东北,当时为沈黎郡郡治所在地。所居部族为筰都夷,从事农牧,输出名马,叫做筰马。】,筰马、旄牛。

关中地区以南则有巴郡、蜀郡。巴蜀地区也是一片沃野,盛产栀子、生姜、朱砂、石材、铜、铁和竹木之类的器具。南边抵御滇、僰,僰地多出僮仆。西边邻近邛、笮,笮地出产马和旄牛。

然四塞【四塞:四周有山岭阻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褒斜:古道路名,是巴蜀经南郑通往关中的重要通道,因道路在褒、斜二水的河谷,所以叫做褒斜道。绾毂(wangu):绾,收束,控制。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多易所鲜:用多余的来换取所缺少的。鲜,少。】

然而巴蜀地区四周闭塞,有千里栈道,与关中无处不通,唯有褒斜通道控扼其口,勾联四方道路,用多余之物来交换短缺之物。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天水:汉郡名,郡治平襄,在今甘肃通渭西。陇西:汉郡名,郡治狄道,在今甘肃临洮。北地:汉郡名,郡治马领,在今甘肃庆阳西北。上郡:汉郡名,郡治肤施,在今陕西横山东。】;然西有羌中之利【羌(qiang):古族名,居住在相当现在宁夏、青海、甘肃一带地方。】,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要其道:控制着它们的通道。要,束。】

天水、陇西、北地和上郡与关中风俗相同,而西面有羌中的地利,北面有戎狄的牲畜,畜牧业居天下首位。可是这里地势险要,只有京城长安要约其通道。

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所以,整个关中之地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也不过占天下十分之三;然而计算这里的财富,却占天下十分之六。

昔唐人都河东【唐人:指尧。河东:古地区名,指今山西西南部一带地方,因地处黄河以东,故名。尧的都城在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属河东。】,殷人都河内【殷:即商。河内:古地区名,当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商朝曾先后建都于邢(今河南温县东北)、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朝歌(今河南淇县),都属河内地区。】,周人都河南【河南:古地区名,当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地区。东周建都洛阳,属河南。】

古时,唐尧定都河东晋阳,殷人定都河内殷墟,东周定都河南洛阳。

夫三河在天下之中【三河:即前三句中所指的河东、河内、河南。】,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更居:轮流居住。】,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都:建都。】,故其俗纤俭习事【纤俭:吝啬、俭朴。】

河东、河内与河南这三地居于天下的中心,好像鼎的三个足,是帝王们更迭建都的地方,建国各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这里土地狭小,人口众多,是各国诸侯集中聚会之处,所以当地民俗为小气俭省,熟悉世故。

杨、平阳陈西贾秦、翟【杨:汉县名,在今山西洪洞东南。平阳:汉县名,在今山西临汾西南。贾(gu):此为通商义。翟(di):古族名,分为赤翟、白翟两支,春秋时期居住在今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地区。】,北贾种、代【种:古邑名,即蔚州,在今河北蔚县。代:汉县名,为当时代郡郡治所在地,在今河北蔚县东北。】。种、代,石北也【石北:指石邑县之北。石邑,为汉县名,当时属常山郡,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地边胡【边胡:接近胡人居住的地区。胡,此指匈奴族。】,数被寇。

杨与平阳两邑人民,向西可到秦和戎狄地区经商,向北可到种、代地区经商。种、代在石邑以北,地匈奴,屡次遭受掠夺。

人民矜懻忮【矜懻忮(jizhi):以性情强硬耿直、脾气执拗为风尚。懻,强直。忮,忌恨。】,好气【好气:喜欢斗气。】,任侠为奸,不事农商。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师旅亟往:军队多次开往那地方。亟,屡次。】,中国委输时有奇羡【委输:由内地往前方运输供给品。奇(ji)羡:剩余。奇,余数。羡,多余。】

人民崇尚强直、好胜,以扶弱抑强为己任,不愿从事农商诸业。但因邻近北方夷狄,军队经常往来,中原运输来的物资,时有剩余。

其民羯羠不均【羯羠(jieyi)不均:意为性情强悍,桀骜不驯。羯、羠,都是去势的公羊。】,自全晋之时固已患其僄悍【全晋之时:指春秋中后期尚未解体的晋国,正当全盛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晋国便不复存在。僄悍(piaohan):同“剽悍”,轻捷凶猛。】,而武灵王益厉之【武灵王:战国时赵国国君,名雍,在位二十七年(前325—前299)。厉:鼓励。】,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也。

当地人民强悍而不务耕耘,从三家尚未分晋之时就已经对其慓悍感到忧虑,而到赵武灵王时就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当地习俗仍带有赵国的遗风。

故杨、平阳陈掾其间【陈掾:凭藉之意,指靠机会谋利。】,得所欲。温、轵西贾上党【温:汉县名,在今河南温县。轵(zhi):汉县名,在今河南济源。温、轵二县在汉代均属河内郡。上党:汉郡名,郡治在今山西长子西南。】,北贾赵、中山【赵:即战国时赵国,建都邯郸,在今河北邯郸市。中山:鲜虞族于春秋之末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国名,很小,都于顾,即今河北定县,以后被赵国吞并。】

所以杨和平阳两地的人民经营驰逐于其间,能得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温、轵地区的人民向西可到上党地区经商,向北可到赵、中山一带经商。

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馀民【犹有句:大意是,在沙丘还有殷纣荒淫之时留下的后裔。沙丘,台名,在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据传当时纣王曾在此地喂养着很多禽兽。】,民俗懁急【懁(juan)急:急躁。懁,急。】,仰机利而食【仰机利:依靠瞅准时机而谋利。】

中山地薄人多,在沙丘一带还有纣王留下的殷人后代,百姓性情急躁,仰仗投机取巧度日谋生。

丈夫相聚游戏,悲歌伉慨,起则相随椎剽【椎剽:用锤击人,劫夺财物。椎,同“槌”。剽,劫掠。】,休则掘冢作巧奸冶【作巧:制作巧伪之物。奸冶:奸荡淫冶。此句休字与上句起字相连,起、休犹言白天、晚上。】,多美物【美物:此指漂亮男子。】,为倡优【倡优:古代对从事音乐、舞蹈、杂技、滑稽等艺术职业的人的总称。】

男子们常相聚游戏玩耍,慷慨悲声歌唱,白天纠合一起杀人抢劫,晚上挖坟盗墓、制作赝品、私铸钱币;多有美色男子,去当歌舞艺人。

女子则鼓鸣瑟,跕屣【跕屣(tiexi):拖着没有后跟的鞋子走路。跕,拖着鞋。屣,没有后跟的鞋。】,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

女子们常弹奏琴瑟,拖着鞋子,到处游走,向权贵富豪献媚讨好,有的被纳入后宫,遍及诸侯之家。

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漳、河:即漳水、黄河。】。北通燕、涿【燕:汉代诸侯国名,建都蓟县。蓟县在今北京市郊。涿:汉郡名,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南有郑、卫【郑:春秋时国名,建都新郑,当今河南新郑一带地区。卫:春秋国名,辖今河南濮阳、淇县一带地区。】。郑、卫俗与赵相类,然近梁、鲁【梁:当今河南开封一带地区,战国时属魏。汉代也有诸侯国梁,建都睢阳,在今河南商丘南。鲁:春秋诸侯国名,汉代也有诸侯国鲁,都在今山东曲阜建都。】,微重而矜节【重:稳慎持重。矜节:重视气节。】

然而邯郸也是漳水、黄河之间的一个都市。北面通燕、涿,南面有郑、卫。郑、卫风俗与赵相似,但因地梁、鲁,稍显庄重而又注重节操。

濮上之邑徙野王【濮上句:公元前243年(秦王嬴政六年),秦兵侵魏,夺取了魏国二十座城池,接着又攻下朝歌,设立东郡,把魏国的附庸卫元君和他的部族迁到野王这个地方。野王:在今河南沁阳。濮上之邑:指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原为卫元君居住的地方,后秦国把东郡郡治设立在此。】,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卫君曾从濮上的帝丘迁徙到野王,野王地区民俗崇尚气节,扶弱抑强,这是卫国的遗风。

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勃、碣:指渤海、碣石。】。南通齐、赵,东北边胡【通:通“连”,此为靠近意。】。上谷至辽东【上谷:汉郡名,郡治沮阳,在今河北怀来东南。辽东:汉郡名,郡治襄平,在今辽宁辽阳市。】,地踔远【踔(chuo)远:遥远。踔,同“逴”,远。】,人民希【希:同“稀”,少。】,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雕捍:像雕一样的猛悍。】,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邻乌桓、夫馀【乌桓:古族名,当时居住、活动在今内蒙通辽、林西一带。夫馀:亦古族名,当时居住、活动在今吉林长春一带。】,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秽貉:国名,当时建国在今朝鲜东北部。朝鲜:国名,当时建国在朝鲜西北部,都于平壤,后为汉武帝所灭,设为乐浪郡。真番:郡名,汉武帝时在朝鲜所设,郡辖今黄海北道、黄海南道和京畿南道等地。】

燕国故都蓟也是渤海、碣石山之间的一个都市。南面通齐、赵,东北面与胡人交界。从上谷到辽东一带,地方遥远,人口稀少,屡次遭侵扰,民俗大致与赵、代地区相似,而百姓迅速捷凶悍,不爱思考问题,当地盛产鱼、盐、枣、栗。北面邻近乌桓、夫余,东面处于控扼秽貊、朝鲜、真番的有利地位。

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故泰山之阳则鲁【阳:山南叫阳。】,其阴则齐【阴:山北叫阴。】。齐带山海【齐带山海:山海像带子一样围绕着齐国。】,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

洛阳东去可到齐、鲁经商,南去可到梁、楚经商。所以泰山南部是鲁国故地,北部是齐国故地。齐地被山海环抱,方圆千里一片沃土,适宜种植桑麻,人民多有彩色丝稠、布帛和鱼盐。

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临菑:春秋战国时齐国之都,在今山东临淄西北。菑,同“淄”。】。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地重,难动摇:意思是重视土地,不随便离开家乡。】,怯于众斗【怯于众斗:害怕集体打大仗。故下文说勇于持刺,即勇于个人的行刺,所以那里多打劫人的强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五民:指士、农、工、商、贾(行卖叫商,设摊叫贾,但一般并不这样机械区分)。】

临淄也是东海与泰山之间的一个都市。当地民俗从容宽厚,通情达理,而又足智多谋,爱发议论,乡土观念很重,不易浮动外流,怯于聚众斗殴,而敢于暗中伤人,所以常有劫夺别人财物者,这是大国的风尚。这里士、农、工、商、贾五民俱备。

而邹、鲁滨洙、泗【邹:汉县名,在今山东邹县东南。滨:靠着。洙、泗:两条河的名字,在今山东,流经曲阜。】,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龊龊(chuo):注意小节而拘谨貌。】,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而邹、鲁两地滨临洙水、泗水,还保存着周公传留的风尚,民俗喜好儒术,讲究礼仪,所以当地百姓小心拘谨。颇多经营桑麻产业,而没有山林水泽的资源。土地少,人口多,人们节剑吝啬,害怕犯罪,远避邪恶。等到衰败之时,人们爱好经商追逐财利,比周地百姓还厉害。

夫自鸿沟以东【鸿沟:古运河名,起于河南荥阳,中经开封、淮阳,终于颍水。】,芒、砀以北【芒:汉县名,县治在今河南永城西北。砀(dang):亦汉县名,县治在今河南夏邑东南。】,属巨野【巨野:古代湖泊名,在今山东巨野、梁山、郓城附近。】,此梁、宋也。

从鸿沟以东,芒山、砀山以北,直到巨野,这是过去梁、宋的地方。

陶、睢阳亦一都会也【陶:即定陶,汉代济阴郡郡治在此,在今山东定陶西北。睢阳:汉代诸侯国梁的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南。】。昔尧作于成阳【作:兴起。成阳:汉县名,县治在今山东菏泽东北。】,舜渔于雷泽【雷泽:古湖泊名,在今山东菏泽、郓城附近。】,汤止于毫【亳(bo):古都邑名,商汤时都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南,相传汤曾居于此,又名南亳。】。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恶衣食: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全句谓不讲究衣食的好坏,能节俭过日子。】,致其蓄藏。

陶邑、睢阳也是都会。以前,唐尧兴起于成阳,虞舜在雷泽打过鱼,商汤曾定都于毫。这里的民俗还存有先王遗风,宽厚庄重,君子很多,喜好农事,虽然没有富饶的山河物产,人们却能省吃俭用,以求得财富的积蓄。


阅读全文
 《史记》70列传·货殖列传第六十九【1】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