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70列传·大宛列传第六十三【1】
大宛之迹【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大宛这个地方,是张骞开始发现的。大宛(yuan),古西域国名,属邑七十余,领地相当于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王治贵山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卡散赛);张骞(?—前114年),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建元中为郎:建元年间做了郎。建元为前140—前135年,武帝年号之一;郎,亦称郎官、郎吏,君王侍从官之通称,郎即“廊”,以任职于宫廷廊庑之中,故称。】。
大宛这地方是由张骞发现的。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前145)当过郎官。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rouzhi):“氏”亦作“支”,古族名,秦汉之际,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前177—前176)间,遭匈奴攻击,大部分西迁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后又迁大夏即今阿姆河上游。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未迁的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这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一块去打匈奴。
汉方欲事灭胡【汉方欲事灭胡:汉朝正想策划消灭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更:经过。】,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同从前曾经做过匈奴仆人的堂邑甘父一块由陇西出发。堂邑,有两解,一说是姓,一说是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北;陇西,郡名,因在陇山西而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
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说法,因此想派使者去月氏联络。但是去月氏必须经过匈奴,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出使月氏,和堂邑氏人原来匈奴奴隶名叫甘父的一同从陇西出境,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传诣单于:(把留住张骞的情况)传报给匈奴王。单(chan)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全称作“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语“撑犁”是“天”,“孤涂”是“子”,“单于”是“广大”,通常简称“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与妻【与妻:给(张骞)娶了匈奴族妻子。】,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然骞持汉节不失:但是张骞坚守汉使职责而不变节投降。】。
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抓到,又移送给单于。单于留住张骞,说:“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我们要想派使者去南越,汉朝能允许我们吗?”扣留张骞十余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张骞一直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没有丢失。
【段意】:写张骞身分及出使月氏被匈奴扣留的情况。汉朝得知月氏怨仇匈奴,便召募出使月氏以联合灭匈奴的人,张骞应召,在出使途中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但他持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益宽:(对张骞的看守)更加放松。】,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亡乡:逃向。乡,通“向”。】,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饶财:财富很多。】,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
张骞留居匈奴,匈奴对他的看护渐渐宽松,张骞因而得以同他的随从逃向月氏,向西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大宛听说汉朝钱财丰富,本想与汉朝沟通,却未成功。如今见到张骞,心中高兴,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闭道:截断去路。】。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导送:引路护送。】。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遣骞句:(大宛人)让张骞出发,为他安排了向导和翻译,到了康居,又从康居转到大月氏去。绎,通“译”;康居,古西域国名,汉时地处大宛西北,境域约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王都卑阗城(今塔什干或奇姆肯特地)。】。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太子:《汉书·张骞传》作“夫人”,《集解》引徐广语:“一云‘夫人为王’,夷狄亦或女主。”说明少数民族是可以女子为君王的。】。
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实的,就让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这时,大月氏的国王已经被匈奴杀死,又立了他的太子当国王。
既臣大夏而居【既臣大夏而居:已经将大夏作为臣子而统治了该地。大夏,中亚古国名,古希腊人称为“巴克特里亚”,本为古波斯帝国一行省,公元前三世纪独立,境约今阿富汗北部,都蓝市城(今阿富汗巴里黑)。】,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要领:要害,意图。】。
这位国王已把大夏征服,并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地方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心情安适快乐。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对联汉击匈奴的明确态度。
留岁馀,还,并南山【还,并南山:回国时,沿着南山走。并,连着;南山,指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汉书·西域传》说:“南北有大山,其南山东出金城(今甘肃兰州),与汉南山属焉。”】,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职掌论议及顾问应对的官,无常事,唯诏令所使,是皇帝的高级参谋。】,堂邑父为奉使君【奉使君:西汉所置官号,天子使节之属官。】。
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回国而来,他沿着南山行进,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长安,却又被匈奴捉到了。他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单于死了,匈奴左谷蠡王攻击太子,自立为单于,国内大乱,张骞乘机与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汉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穷急射禽兽给食:紧急无法时就射杀飞禽走兽作粮食充饥。】。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张骞为人坚强有力量,心胸宽大,诚实可信,蛮夷之人都喜欢他。堂邑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每当穷困危急之时,就射杀飞禽走兽当饭吃。最初,张骞出使时有一百多随从,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两个人回到汉朝。
【段意】:写张骞逃出匈奴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并返国的经过。张骞乘匈奴看守放松逃走,经过大宛、康居到了大月氏。由于大月氏已无报复匈奴之意,张骞没有达到与大月氏结盟合攻匈奴的目的,于是他到了大夏,打算沿南山,从羌人地区绕道回国,不料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这样,他首次出使竟花了13年时间(前138—前126年),出发时的一百多人到归国时,也只剩了他和甘父两人。
骞身所至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再加听说附近还有五、六个大国的情况。】。
张骞所到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传说这些国家的旁边还有五、六个大国,他都一一向汉天子陈述了情况,
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其俗土著:他们的习俗是定居。土著,据土地而定居,不随游牧而迁徙,后指世居本地的人,与“客籍”相对。】,耕田,田稻麦【田:种植,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蒲陶酒【蒲陶:即“葡萄”。】。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多善马句:多良马,马出汗带血,它们是天马的遗种。《汉书·武帝纪》注引应劭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
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当地的风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有很多好马,马出汗带血,它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那里有城郭房屋,归它管辖的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几十万。
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乌孙:古民族名,古西域国名。初在敦煌、祁连间,汉元帝后元三年(前161)左右西迁至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都赤谷城(今新疆阿克苏河上源吉尔吉斯境内伊什提克一带)。】,东则扜罙【扜罙(yumi):古西域国名,又作“扜弥”、“宁弥”、“扜弥”,位于今新疆于田县克里雅河以东(也有说在克里雅以北,或在今新疆策勤的)。】、于窴【于窴(tian):又作“于阗”,古西域国名。都西城(一作西山城,在今新疆和田境内)。】。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古湖泊名,即今新疆罗布泊,因水含盐质而得名。】,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河源:黄河源头。】,多玉石,河注中国。
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寘。于寘的西边,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于寘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那儿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
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楼兰、姑师邑有城郭:楼兰、姑师市邑有内外城墙。楼兰,古西域国鄯善的本名,王居扜泥城(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姑师,古西域国车师的原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雅尔湖城;城,内城墙;郭,外城墙。】,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隔汉道焉【隔汉道焉:中间隔着汉朝的道路。】。
楼兰和姑师的城镇都有城郭,靠近盐泽。盐泽离长安大约五千里。匈奴的右边正处在盐泽以东,直到陇西长城,南边与羌人居住区相接,阻隔了通往汉朝的道路。
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行国,随畜:游徙不定居,牛羊家畜跟着人(逐水草而居)。】,与匈奴同俗。控弦者数万【控弦者:弓箭手。控,开弓。】,敢战。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羁属,不肯往朝会焉【故服匈奴句:本来服从匈奴统治,等到兴盛起来,只取从属匈奴的名义,不肯去向匈奴朝拜会盟。】。
乌孙在大宛东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移,和匈奴的风俗相同。拉弓打仗的兵卒有几万人,勇敢善战。原先服从于匈奴,待到强盛后,就取回被束缚在匈奴的人质,不肯去朝拜匈奴。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月氏大同俗【大同俗:习俗非常相同。】。控弦者八九万人,与大宛邻国。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羁事:服从侍奉。】。
康居在大宛西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与月氏的风俗大多相同。拉弓打仗的战士有八九万人,同大宛是邻国。国家小,南边被迫服侍月氏,东边被迫服侍匈奴。
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奄蔡:西域古族名,古国名,又作“阖苏”、“阿兰”,约分布在今咸海、里海北部草原,从事游牧。】,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馀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盖乃北海云:大概就是所谓北海了罢。北海,有里海、黑海二说。】。
奄蔡在康居西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与康居的风俗大多相同。拉弓作战的战士有十多万。它*近一个大的水泽,无边无岸,大概就是北海吧。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妫(gui)水:乌浒河、阿姆河的古称,源出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流经今土库曼和乌兹别克,注入咸海。】。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安息:中东古国名,本波斯帝国一行省,在今伊朗高原东北部,都番兜域(今伊朗达姆甘)。】,北则康居。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万。
大月氏在大宛西边大约二三千里,处于妫水之北。它南边是大夏,西边是安息,北边是康居。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移,同匈奴的风俗一样。拉弓打仗的战士也一二十万。
故时强,轻匈奴,及冒顿立【冒顿(modu):(?—前174),匈奴单于。】,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从前强大时,轻视匈奴,等到冒顿立为单于,打败月氏;到了匈奴老上单于时,杀死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骨做饮酒器皿。
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西击大夏而臣之:向西击败大夏而统治其地方。】,遂都妫水北,为王庭。
开始时,月氏居住在敦煌、祁连之间,待到被匈奴打败,大部分人就远远离开这里,经过大宛,向西去攻打大夏,并把它打败,令其臣服于月氏,于是建都在妫水之北,作为王庭。
其馀小众不能去者【小众:小部分。】,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而其余一小部分不能离开的月氏人,就保全了南山和羌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小月氏。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
安息在大月氏西边大约几千里的地方。它们的习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它的城镇如同大宛一样。它所管辖的大小城镇有数百座,国土方圆数千里,是最大的国家。
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行旁国或数千里:到别的国家去有时要走数千里远。】。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钱如其王面:钱上铸国王头像。】,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画革旁行以为书记:在皮革上书写都是横着向一边写过去的。】。其西则条枝【条枝:古西域国名,临西海(今波斯湾),当在今伊拉克境内。】,北有奄蔡、黎轩【黎轩:习称“大秦”,古西域国名,其地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在今埃及亚历山大城。】。
靠近妫水,有集市,人们为做生意,用车和船装运货物,有时运到附近的国家或者几千里以外的地方。他们用银作钱币,钱币铸称象国王容貌的样子,国王死去,就改换钱币,这是因为要模仿国王的面貌。他们在皮革上画横作为文字。它西边是条枝,北边是奄蔡、黎轩。
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甕。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役属之:支配统治他们。】,以为外国。国善眩【国善眩:国人善于变魔术。】。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弱水:古水名,传浮力极小,有不胜芥或鸿毛之说。泛指西方极远处,传说西王母所居之瑶池即在其上。】、西王母,而未尝见。
条枝在安息西边数千里,*近西海。那里天气炎热潮湿。人们耕种田地,种植稻子。那里出产一种大鸟,它的蛋就象甕坛那样大。人口众多,有的地方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使管辖他们。把它当做外围国家。条枝国的人善长魔术。安息的老年人传说条枝国有弱水和西王母,却不曾见过。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君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善贾市:很会做生意。】。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的妫水南面。其地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有城镇和房屋。与大宛的风俗相同。没有大君长,往往是每个城镇设置小君长。这个国家的军队软弱,害怕打仗。人们善于做买卖。
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臣畜:统治。】。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篮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身(yuan)毒:古代印度的别译。】。
待到大月氏西迁时,打败了大夏,统治了整个大夏。大夏的民众很多,大约有一百多万。它的都城叫蓝市城。这里有贸易市场。贩卖各种物品。大夏东南有身毒国。
【段意】:写张骞向汉武帝报告所了解到的西域各国的情况。他从区位、兵力、习俗、民情、物产、文化等方面具体介绍了大宛、乌孙、康居、奄蔡、黎轩、大月氏、小月氏、安息、条枝、大夏以及扜罙、于寘、楼兰、姑师等国的概况。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邛竹杖:邛竹制的手杖。邛,一说即邛山,在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一说即邛来山(在今四川荥经西南)。】、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吾贾人往市之身毒:我们的生意人到身毒国买来的。】。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
张骞说:“我在大夏时,看见过邛竹杖,蜀布,便问他们:‘从哪儿得到了这些东西?’大夏国的人说:‘我们的商人到身毒国买回来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大约几千里。那里的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大致与大夏相同,但地势却低湿,天气炎热。它的人民骑着大象打仗。那里临近大水。’我估计,大夏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处于汉朝西南。
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险:(处境)危险。】,羌人恶之;少北【少北:稍微往北走。】,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从蜀宜径,又无寇:从四川(去身毒)应该说路最直、距离最近,途中又无强盗。】。”
身毒国又处于大夏东南几千里,有蜀郡的产品,这就说明他离蜀郡不远了。如今出使大夏,要是从羌人居住区经过,则地势险要,羌人厌恶;要是稍微向北走,就会被匈奴俘获。从蜀地前往,应是直道、又没有侵扰者”。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贵汉财物:看重汉朝财货物品(想获得它们)。】;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可以赂遗设利朝也:可用贿赂利诱的办法使他们来朝拜汉朝。】。
天子已经听说大宛和大夏、安息等都是大国,出产很多奇特物品,人民定居一处,与汉朝人的生活颇相似,而他们的军队软弱,很看重汉朝的财物。北边有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他们的军队强大,但可以用赠送礼物,给予好处的办法,诱使他们来朝拜汉天子。
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句:如果将来用仁义手段使(这些国家)归属了汉朝,那么就可以扩大领土上万里,再翻译各种语言,掌握各地不同的风俗,汉朝的声威恩德就可以传遍天下了。】。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命令张骞就在四川犍为郡派遣出使各国的使者。犍(qian)为,郡名,西汉建元六年(前135)置,治所先后在鄨县(今贵州遵义西)、广南(今四川筠连)、僰道(今四川宜宾西南)、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境约当今四川简阳、新津以南,大足、合江、贵州绥阳以西,岷江下游、大渡河下游、金沙江下游以东,云南会泽、贵州水城、金沙江以北地区。】,四道并出:出駹【(mang):古民族名,生活在今四川茂汶一带。】,出冉【冉:古民族名,也分布在今四川茂汶一带。】,出徙【徙:古县名,故治在今四川天全东。】,出邛、僰【僰(bo):古民族名,自称一作“白”,主要活动中心在滇池周围。】,皆各行一二千里。
而且若是真能得到他们,并用道义使其为属,那么就可以扩大万里国土,经过辗转翻译,招来不同风俗的人民,使汉朝天子的声威和恩德传遍四海内外。汉武帝心中高兴,认为张骞的话是对的,于是命令张骞从蜀郡、犍为郡派遣秘密行动的使者,分四路同时出发:一路从駹出发,一路从冉起程,一路从徙出动,一路从邛僰启行,都各自行走一二千里。
其北方闭氐、筰【其北方闭氐、筰:其北路被氐、筰所阻断。氐(di),古族名,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北部等地;筰(zuo),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四川汉源一带。】,南方闭嶲、昆明【南方闭嶲、昆明:南路被嶲、昆明阻断。嶲(xi),古民族名,西南夷的一种,分布在今云南保山以东,北至大理境内;昆明,古民族名,居住在今云南保山东北至大理一带。】。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
结果北边那一路被氐和笮所阻拦,南边那一路被嶲和昆明所阻拦。昆明之类的国家没有君长,善于抢劫偷盗,常杀死和抢掠汉朝使者,汉朝使者终究没能通过。
然闻其西可千馀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而四川商人私下去做买卖的有的到达了那里。奸,私下。】,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道不通,罢之。及张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乃复事西南夷:就又从事通西南夷的活动了。西南夷,即西夷和南夷,汉时对分布在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南部,贵州西部、北部,云南和西藏昌都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但是,听说昆明西边一千余里的地方,有个人民都骑象的国家,名叫滇越,蜀郡偷运物品出境的商人中有的到过那里,于是汉朝因为要寻找前往大夏的道路而开始同滇国沟通。最初,汉朝想开通西南夷,浪费了很多钱财,道路也没开通,就作罢了。待到张骞说可以由西南夷通往大夏,汉朝又重新从事开通西南夷的事情。
【段意】:写张骞通西南夷。张骞在大夏看见古蜀产的邛竹杖、布匹,得知转卖它们的身毒距离四川不远,于是说动汉武帝,开始了从四川出发通西南夷的活动。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校(xiao)尉:秦汉时高级将领之下的中级武官,地位略次于将军,除行军作战时为一级带兵军官外,平时随大将军等属内朝官。】,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博望:侯国名,故治在今河南南阳东北,先封张骞,后封许中翁。一说博望是封号而非地名,“取其能博广瞻望”之意(见《索隐》)。】。是岁元朔六年也。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攻打匈奴,因为他知道有水草的地方,所以军队能够不困乏,皇上就封张骞为博望侯。这是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93)的事。
其明年,骞为卫尉【卫尉:秦始置,汉为九卿之一,职掌统辖宫廷卫士,管辖宫内宿卫的官。】,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右北平:郡名,战国时燕置,秦治所在无终(今天津蓟县),西汉移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军失亡多:兵士失散死亡很多。】;而骞后期【后期:因为后到而误期。】,当斩,赎为庶人。
第二年,张骞当了卫尉,同李广将军一同从右北平出发去攻打匈奴。匈奴大兵包围了李将军,他的军队伤亡很多,而张骞因为误了约定的时间,被判为死刑,花钱赎罪,成为平民百姓。
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城)〔域〕数万人:这年(前121年)汉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在西域一带的数万军队。】,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匈奴有时来这里侦探,但已很少了。】。其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幕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幕,通“漠”,沙漠。】。
这一年,汉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在西边大败匈奴的几万人,来到祁连山下。第二年,匈奴浑邪(yé,爷)王率领他的百姓投降了汉朝,从此金城、河西西边及南山到盐泽一带,再也没有匈奴人了。匈奴有时派侦察兵来这里,而这种事情也很少发生。这以后整整二年,汉朝就把匈奴单于赶跑到大沙漠以北。
【段意】:写卫青、李广、霍去病击匈奴和张骞封侯、获罪的情况。张骞知有水草处,使卫青军队不乏水草,得封博望侯;但与李广共击匈奴遭大败,误期当斩,赎为庶人。后来,霍去病将匈奴赶到了蒙古大沙漠以北。
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大夏之属:大夏的各种情况。】。骞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又作“昆弥”,古代乌孙王的称号。】,昆莫之父,匈奴西边小国也【西边小国也:实为西边小国的国君。】。匈奴攻杀其父,而昆莫生,弃于野【匈奴攻杀其父句:匈奴人攻击杀死他的父亲,而昆莫刚刚生下,被抛弃在荒野。《汉书》说昆莫之父名叫“难兜靡”,被大月氏所杀。】。
这以后,天子屡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国的事情。这时张骞已经失去侯爵,于是就说:“我在匈奴时,听说乌孙国王叫昆莫,昆莫的父亲,是匈奴西边一个小国的君王。匈奴攻打并杀了昆莫的父亲,而昆莫出生后就被抛弃到旷野里。
乌嗛肉蜚其上【乌嗛肉蜚其上:乌鸦衔着肉飞在他身上喂他。嗛(xian),衔在口中。】,狼往乳之。单于怪以为神,而收长之。及壮,使将兵,数有功,单于复以其父之民予昆莫,令长守于西域。
鸟儿口衔着肉飞到他身上,喂他;狼跑来给他喂奶。单于感到奇怪,以为他是神,就收留了他,让他长大。等他成年后,就让他领兵打仗,屡次立功,单于就把他父亲的百姓给了他,命令他长期驻守在西域。
昆莫收养其民,攻旁小邑,控弦数万,习攻战。单于死,昆莫乃率其众远徙,中立,不肯朝会匈奴。匈奴遣奇兵击,不胜,以为神而远之,因羁属之,不大攻【匈奴遣奇兵击句:匈奴派遣突击队进攻,未能打胜,以为有神灵保佑昆莫而远远离开他,于是改用笼络手段想使他归顺,便不大动干戈去攻击他了。】。
昆莫收养他的百姓,攻打旁边的小城镇,逐渐有了几万名能拉弓打仗的兵士,熟悉攻伐战争的本领。单于死后,昆莫就率领他的民众远远的迁移,保持独立,不肯去朝拜匈奴。匈奴派遣突击队攻打昆莫,没有取胜,认为昆莫是神人而远离了他,对他采取约束控制的办法,而不对他发动重大攻击。
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蛮夷俗贪汉财物句:蛮夷之族有贪好汉朝财货物品的习惯,现在如果能利用这个时机多赠币帛给乌孙,招抚他们来防守(西域)东边,让他们居住在匈奴浑邪王(过去控制)的地方,与汉朝结为兄弟,从这态势看,乌孙应该会应允的,一旦应允,那就是切断了匈奴的右臂。】。
如今单于刚被汉朝打得很疲惫,而原来浑邪王控制的地方又没人守卫。蛮夷的习俗是贪图汉朝的财物,若真能在这时用丰厚的财物赠送乌孙,招引他再往东迁移,居住到原来浑邪王控制的地方,同汉朝结为兄弟,根据情势看,昆莫应该是能够接受的,如果他接受了这个安排,那么这就是砍断了匈奴的右臂。
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赍金币帛句:带着金币布帛,价值成千上万,又同时派了许多副使,认为可通使时,再把他们分别派往其他邻近的国家。赍(ji),送东西给人。】。
联合了乌孙之后,它西边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引来做为外臣属国”。汉武帝认为张骞说得对,任命他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牛羊几万只,携带钱财布帛,价值几千万;还配备了好多个持符节的副使,如果道路能打通,就派遣他们到旁边的国家去。
【段意】:写汉武帝派张骞出使乌孙。武帝多次向张骞打听大夏情况,张骞在详细报告自己所了解的乌孙时,提出以通好乌孙来招抚大夏等国为外臣的策略。汉武帝认为很对,便拜张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并欲通好邻近各国。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大惭:很羞愤。】,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天子致赐句:这是天子赐给的,大王若不下拜,就请退还给我。】。”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
张骞已经到了乌孙,乌孙王昆莫接见汉朝使者,如同对待匈奴单于的礼节一样,张骞内心很羞愧,他知道蛮夷之人贪婪,就说:“天子赠送礼物,如果国王不拜谢,就把礼物退回来。”昆莫起身拜谢,接受了礼物,其他做法照旧。
骞谕使指曰:“乌孙能东居浑邪地,则汉遣翁主为昆莫夫人【骞谕使指曰句:张骞要让他知道汉皇意旨,就说:“乌孙若能东迁住到原浑邪王统治的地方,那么汉朝愿将王侯的公主嫁作昆莫夫人。”谕,告诉以使人知道;指,意图、意思,这个意义又写为“旨”;翁主,汉代诸王之女的称呼,即后世之郡主。】。”乌孙国分【乌孙国分:乌孙国分裂开。】,王老,而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专制【专制:作主决定。】。
张骞向昆莫说明了他出使的旨意,说:“如果乌孙能向东迁移到浑邪王的旧地去,那么汉朝将送一位诸侯的女儿嫁给昆莫做妻子。”这时乌孙国已经分裂,国王年老,又远离汉朝,不知道它的大小,原先归属匈奴已经很久了,而且又离匈奴近,大臣们都怕匈奴,不想迁移,国王不能独自决定。
骞不得其要领。昆莫有十馀子,其中子曰大禄,强,善将众,将众别居万馀骑【其中子曰大禄句:他的次子叫大禄,十分强悍,颇会带兵,率领一万多骑兵住在另一处。】。大禄兄为太子,太子有子曰岑娶,而太子早死。
张骞因而没能得到乌孙王的明确态度。昆莫有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个儿子叫大禄,强悍,善长领兵,他率领一万多骑兵居住在另外的地方。大禄的哥哥是太子,太子有个儿子叫岑娶,太子早就死了。
临死谓其父昆莫曰:“必以岑娶为太子,无令他人代之。”昆莫哀而许之,卒以岑娶为太子。大禄怒其不得代太子也,乃收其诸昆弟,将其众畔,谋攻岑娶及昆莫。
他临死时,对父亲昆莫说:“一定要以岑娶做太子,不要让别人代替他。”昆莫哀伤的答应了他,终于让岑娶当了太子。大禄对自己没能取代太子很愤怒,于是收罗他的兄弟们,率领他的军队造反了,蓄谋攻打岑娶和昆莫。
昆莫老,常恐大禄杀岑娶,予岑娶万馀骑别居,而昆莫有万馀骑自备,国众分为三,而其大总取羁属昆莫,昆莫亦以此不敢专约于骞【国众分为三句:国家力量分为三部分,只是大体名义上归属于昆莫,昆莫也因此而不敢独自与张骞缔结盟约。】。
昆莫年老了,常常害怕大禄杀害岑娶,就分给岑娶一万多骑兵,居住到别的地方去。而昆莫自己还有一万多骑兵用以自卫。这样一来,乌孙国一分为三,而大体上仍是归属于昆莫,因此昆莫也不敢独自与张骞商定这件事。
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扜罙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因令窥汉:借此让他们看看汉朝(的国势)。】,知其广大。骞还到【骞还到:张骞回到汉朝。】,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馀,卒【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位高级官职的统称。汉时九卿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张骞于是就分派副使分别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扜罙及旁边的几个国家。乌孙国派出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回国。张骞和乌孙国派出的使者共几十人,带来几十匹马,回报和答谢汉天子,顺便让他们窥视汉朝情况,了解汉朝的广大。张骞回到汉朝,被任命为大行,官位排列在九卿之中。过了一年多,他就死了。
【段意】:写张骞出使乌孙归国和去世的情况。张骞到乌孙,恰逢乌孙分裂为三,再加对汉朝不了解,故未缔约结盟。张骞派副使出使附近国家,自己带乌孙使者回国,以使他们了解汉朝。张骞回国后,拜为大行,位列九卿,过一年多去世。
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其后岁馀,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颇:稍微、渐渐。】,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凿空:开通(西域道路)。凿,开;空,通。】,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质:诚实可信。】,外国由此信之。
乌孙的使者已经看到汉朝人多而且财物丰厚,回去报告了国王,乌孙国就越发重视汉朝。过了一年多,张骞派出的沟通大夏等国的使者,多半都和所去国家的人一同回到汉朝。于是,西北各国从这时开始和汉朝有了交往。然而这种交往是张骞开创的,所以,以后前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博望侯,以此取信于外国,外国也因此而信任汉朝使者。
【段意】:写张骞的“凿空”之功。乌孙使者亲眼看到汉朝强大富饶,更加重视汉朝,其他西域各国也开始陆续与汉朝通好。张骞的开创之功影响巨大,以致往后汉使者都沿用“博望侯”之称,以此来增强西域各国的信任。
自博望侯骞死后,匈奴闻汉通乌孙,怒,欲击之。及汉使乌孙,若出其南,抵大宛、大月氏相属【及汉使乌孙句:等到汉朝派使者到乌孙,或者出使乌孙以南的国家,使得到达大宛、大月氏的使臣接连不断。若,连词,及,或,《汉书》作“及”;抵,到达;相属,相接连。】,乌孙乃恐,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女翁主【尚:仰攀婚姻,特指娶公主为妻。】,为昆弟。
自从博望侯张骞死后,匈奴听说汉朝和乌孙有了往来,很气愤,想攻打乌孙。待到汉朝出使乌孙,而且从它南边到达大宛、大月氏,使者接连不断,乌孙才感到恐惧,派使者向汉朝献马,希望能娶汉朝诸侯女儿做妻子,同汉朝结为兄弟。
天子问群臣议计,皆曰“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一定要他们先送聘礼来,然后才能出嫁公主去。】。初,天子发《易》书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发《易》书:用《易经》占卜。发,发出,显现。】。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天子向群臣征求意见,群臣都说:“一定要先让他们送来聘礼,然后才能把诸侯女儿嫁过去。”最初,天子翻开《易经》占卜,书上写道:“神马当从西北来。”得到乌孙的良马后,天子就命名那马为“天马”。待到得了大宛的汗血马,越发健壮,就改名乌孙马为“西极”,命名大宛马为“天马”。
而汉始筑令居以西【令(lian)居: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永登西北。】,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酒泉郡:治所在禄福(今甘肃酒泉),辖今甘肃疏勒河以东,高台县以西地区。】。因益发使抵安息【因益发使:随之加派使者。】、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相望:相互能望见,指络绎不绝。】。
这时汉朝开始修筑令居以西的长城亭障,初设酒泉郡,以便沟通西北各国。于是加派使者抵达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而汉朝天子喜欢大宛的马,因此出使大宛的使者络绎不绝。
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一辈:一批。】,少者百馀人,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人们带着去送的东西很像当年张骞带去的那样。放,同“仿”。】。其后益习而衰少焉。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馀,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远者:距离远的国家。】,近者数岁而反。
那些出使外国的使者每批多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每人所携带的东西大体和博望侯所带的相同。此后出使之事习以为常。所派人数就减少了。汉朝大致一年要派出的使者,多的时候十余批,少的时候五、六批。远的地方,使者八、九年才能回来,近的地方,几年就可以返回来。
【段意】:写张骞死后汉朝通西域的盛况。张骞死后,匈奴要攻打乌孙,乌孙主动与汉朝通好,献良马、约婚姻、结兄弟;后大宛也献汗血马。汉朝于是设立酒泉郡,加派使者,使通西域成一时之盛。
是时汉既灭越【越:指南越。辖境约当今之广东、广西和越南大部分地区。南越国定期向汉朝进贡,双方互开关市。元鼎四年(前113),赵兴上书汉朝,请求内属,丞相吕嘉举兵反叛,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平定吕嘉反叛,废南越国王而改设南海、交趾等九郡。】,而蜀、西南夷皆震,请吏入朝【请吏入朝:请求派官吏到汉朝(表示臣服之意)。】。
这时汉朝已经灭亡了南越,蜀地和西南夷诸国都震恐,请求汉朝为他们设置官吏和入朝拜见汉天子。
于是置益州【益州:郡名,元封二年(前109)置,治所在滇池(今云南晋宁东),辖境约当今中缅边境高黎贡山以东,云南曲靖、宜良、蒙自以西,哀牢山以北,洱海、姚安、东川以南地区。】、越嶲【越嶲(xi):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辖境约当今云南绥江、丽江两县间金沙江以西、以东地区,南至云南大姚、祥云,北至四川木里、石棉、甘洛、雷波一带。】、牂柯【牂(zang)柯: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且兰(今贵阳附近,一说在贵州凯里西北),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部地区。】、沈黎【沈(chen)黎: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筰都(今四川汉源东北),辖境约当今四川岷江以西,大渡河以北、以东,邛崃以南地区。黎,一作“犁”。】、汶山郡【汶山郡: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汶江(今四川茂汶北),辖境约当岷江上游今四川茂汶、汶川、理县、松潘等地。】,欲地接以前通大夏【欲地接以前通大夏:想让地面连接起来,以此向前通往大夏。】。
于是汉朝设置了益州、越嶲(xī,希)、牂(zāng,脏)柯、沈黎、汶山等郡,想使土地连成一片,再向前通往大夏。
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馀辈,出此初郡抵大夏【出此初郡抵大夏:由这些初设置的郡出发到大夏去。】,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
于是汉朝一年内就派遣使者柏始昌、吕越人等十余批,从这些新设的郡出发,直到大夏,但又被昆明所阻拦,使者被杀,钱物被抢,最终也没能到达大夏。
于是汉发三辅罪人【三辅:汉景帝二年(前155)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不久改主爵都尉)同治长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因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斩首虏数万人而去。
于是汉朝调遣三辅的罪人,再加上巴、蜀的战士几万人,派遣郭昌、卫广两位将军去攻打昆明阻拦汉朝使者的人,杀死和俘获了几万人就离开了。
其后遣使,昆明复为寇,竟莫能得通。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国益厌汉币,不贵其物【而外国益厌汉币,不贵其物:但外国也更多甚至过多地拥有汉朝币帛,变得不那么看重汉朝财物了。】。
这以后汉朝派出使者,昆明又进行抢杀,最后还是未能沟通大夏。而北边通过酒泉抵达大夏的路上,使者已经很多,外国人越发满足了汉朝的布帛财物,对这些东西不再感到贵重。
【段意】:写汉朝西南、西北两路通大夏的情况:西南路新置若干郡,想以此接近大夏国境,但昆明一带通道终未打通;西北路因有酒泉而畅通,但西域各国因厌足了汉朝币帛,反而不那么看重其财物了。
《大宛列传》是记述西域诸国史实的传记。其中详记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小月氏、安息、条枝、大夏八国之事;附记扜罙、于窴、楼兰、姑师、黎轩、身毒、驩潜、大益、苏薤九国之事;偶涉西南夷駹、冉、徙、邛、僰氏、笮、嶲、昆明、滇、越十国之事,而以大宛、乌孙事为主,且以大宛事开篇,以大宛事终篇,故名曰《大宛列传》。文中记述了西域诸国的物产风情,着重写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展示了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微妙关系,说明中国与西域诸国有着悠久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存在着政治和人员的往来关系。在叙事中,含蓄地表达了司马迁对汉武帝连年用兵和好大喜功的讥讽与感叹。但是,汉武帝坚持派张骞打通西域之路,努力控制河西走廊,对于汉朝和中亚诸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强大,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本文记事详略适宜,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或以序事带议论,或以议论带序事,纵横错杂而出,其中段落井井,照应楚楚,结构奇绝”(吴见思《史记论文》),确为一篇好文章。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