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史记》70列传·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2】

分享:杨老师 2024-08-19 阅读积累 问答

及晁错已诛,袁盎以太常使吴。吴王欲使将使将使其统率吴王的军队。,不肯。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

等到晁错已被诛杀,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到吴国。吴王想让他担任将领,袁盎不肯。吴王想杀死他,派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把袁盎围困在军中。

袁盎自其为吴相时,(尝)有从史从史汉官名随主官办事而无专职。,尝盗爱盎侍儿盗爱盎侍儿同袁盎的侍婢私通。,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遇之对待他。。人有告从史,言“君知尔与侍者通”,乃亡归亡归逃亡归家。。袁盎驱自追之,遂以侍者赐之,复为从史。

当初袁盎担任吴国国相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从史偷偷地爱上了袁盎的婢女,与他私通,袁盎知道了这件事,没有泄露,对待从史仍跟从前一样。有人告诉从史,说袁盎知道他跟婢女私通的事,从史便逃回家去了,袁盎亲自驾车追赶从史,就把婢女赐给他,仍旧叫他当从史。

及袁盎使吴见守,从史适为守盎校尉司马校尉司马校尉之司马。校尉武职名。司马校尉之属官。,乃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乃悉以句就以其全部的行装换了二石美酒。赍置换取。石容量单位。醇醪醇香的美酒。,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酒醉,西南陬卒皆卧角落。,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期旦日等到天明。

等到袁盎出使吴国被围困,从史刚好是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司马就把随身携带的全部财物卖了,用这钱购买了两担味道浓厚的酒,刚好碰上天气寒冷,围困的士兵又饿又渴,喝了酒,都醉了,围守城西南角的士兵都醉倒了,司马乘夜里领袁盎起身,说道:“您可以走了,吴王约定明天一早杀您。”

盎弗信,曰:“公何为者”司马曰:“臣故为从史盗君侍儿者。”盎乃惊谢曰拒绝。“公幸有亲幸有亲幸福地有亲老在。,吾不足以累公不足以累公不可以连累你。足可以值得。

袁盎不相信,说:“您是干什么的?”司马说:“我是原先做从史与您的婢女私通的人。”袁盎这才吃惊地道谢说:“您庆幸有父母在堂,我可不能因此连累了您。”

司马曰:“君弟去只管。,臣亦且亡,辟吾亲辟吾亲藏匿我的亲老。辟“避”。,君何患”乃以刀决张以刀决张(zhang)用刀割开帐幕。张“帐”。,道从醉卒隧直出道从句从醉卒之缝隙中拣道逃出。隧隧道此指醉卒之间的人缝。

司马说:“您只管走,我也将要逃走,把我的父母藏匿起来,您又何必担忧呢?”于是用刀把军营的帐幕割开,引导袁盎从醉倒的士兵所挡住的路上出来。

司马与分背分背分手。,袁盎解节毛怀之节毛节旄上之牦牛尾。节旄以杆长八尺之竹上以牦牛尾饰之作为使臣执以示信之物。,杖以节杆为杖。,步行七八里,明,见梁骑梁骑指守卫睢阳城的梁孝王刘武的骑兵。按吴、楚七国叛乱后以梁国为界不敢越过梁国再向西进兵故袁盎自吴西逃先遇到梁孝王的骑兵。,骑驰去,遂归报。

司马与袁盎分路背道而走,袁盎解下了节旄揣在怀中,拄着杖,步行了七八里,天亮的时候,碰上了梁国的骑兵,骑兵奔驰而去,终于将袁盎出使吴国的情况报告了皇上

【段意】:写袁盎使吴逃归的过程。袁盎使吴,吴王以其不附己欲斩之。幸得袁盎相吴时一从史感怀故恩,以酒灌醉守卒,方使袁盎得以逃归。

吴楚已破,上更以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元王子平陆侯礼元王指刘邦弟刘交汉高祖六年刘邦封刘交为楚元王。刘礼为刘交之小儿子汉景帝前元元年被封为平陆侯前元三年吴、楚之乱平定后以刘礼为楚王续元王之后。,袁盎为楚相。尝上书有所言,不用。

吴楚叛军已被攻破,皇上便把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改封为楚王,袁盎担任楚相。袁盎曾经上书进言,但未被采纳。

袁盎病免居家病免因病免官。,与闾里浮沉浮沉本意指随波逐流此指追随世俗。,相随行,斗鸡走狗。洛阳剧孟尝过袁盎,盎善待之。

袁盎因病免官,闲居在家,与乡里人在一起混日子,跟他们玩斗鸡赛狗的游戏。洛阳人剧孟曾经拜访袁盎,袁盎热情地接待他。

安陵富人有谓盎曰安陵县名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吾闻剧孟博徒博徒赌徒。,将军何自通之”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葬千馀乘,此亦有过人者。

有个安陵地方的富人,对袁盎说:“我听说剧孟是个赌徒,您为什么要和这种人来往呢?”袁盎说:“剧孟虽是个赌徒,然而他母亲去世时,送葬的客人车子有一千多辆,这也是因为他有过人的地方。

且缓急人所有。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亲为解不以有亲老在作为解释不去助人脱难的理由。《礼记·曲礼止》“父母存不许友以死。”剧孟却尽管父母在也勇于许友以死决不推辞解释。,不以存亡为辞不以存亡为辞不以有死亡的危险作为不去助人脱难的推辞语。存亡偏义于“亡”。,天下所望者仰望。,独季心、剧孟耳。

再说危难的事人人都有。一旦遇到危难有急事敲门,能不用父母还活着推辞解脱,不用有事不在家加以拒绝,天下所仰望的人只有季心、剧孟而已。

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宁足恃乎难道足以依赖吗?】”骂富人,弗与通。诸公闻之,皆多袁盎赞许。

如今您身后常常有几个骑兵随从着,一旦有急事,这些人难道可以依*吗?”袁盎痛骂富人,从此不再与他来往。众人听了这件事,都很称赞袁盎

【段意】:写袁盎病免居家结交下层人物,善待博徒。袁盎病免归家后,不以曾为高官而骄闾里,对赌徒剧孟这样的人物也热诚相待,并痛斥安陵富人谓己不应同剧孟交游的责难,受到众人赞扬。

袁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筹策谋略计谋。。梁王欲求为嗣梁王欲求为嗣梁王想求得成为继位者。梁王即景帝弟刘武。刘武事迹详见《史记·梁孝王世家》。,袁盎进说进说进谏陈说。,其后语塞语塞传位于梁王之语不再谈起。。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袁盎虽然闲居在家,汉景帝经常派人来向他询问计谋策略。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经派人刺杀袁盎。

刺者至关中,问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乃见袁盎曰:“臣受梁王金来刺君,君长者长者宽厚之人。,不忍刺君。然后刺君者十馀曹十馀曹十馀辈。,备之

刺客来到关中,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便去见袁盎说:“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钱来刺杀你,您是个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杀您。但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来刺杀您,希望您好好防备一下!”

袁盎心不乐,家又多怪,乃之桔生所问占棓生善卜者。生对人之尊称。。还,梁刺客后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阻拦。

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便到棓(bèi,被)先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回家的时候,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门外面拦住了袁盎,把他刺杀了

【段意】:写梁王刘武欲成为景帝之后嗣,袁盎进谏加以阻止,终遭梁王派遣的刺客暗杀。

晁错者,颍川人也颍川汉郡名故址即今河南禹县。。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学申、商句于轵县张恢先生处学习申、商形名之说。申、商申不害和商鞅二人均为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主形名之说。刑名即形名形谓物之实体名谓名称。形名之说系法家循名而责实使赏罚严明的治国之说。轵古县名故址在今河南济源县东南。先即先生。,与洛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太常掌故太常之属官。

晁错是颍川人。曾经在轵(zhǐ,只)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与洛阳人宋孟和刘礼是同学。凭着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峭直刻深严厉刚直苛刻严酷。。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期典章文献的汇编。,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伏生即伏胜字子贱。,治《尚书》,年九十馀,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汉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无法征召他来,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因上两句就征引称述《尚书》为据上书陈说适宜于国家之事。称说引证。。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均为太子之属官。。以其辩得幸太子善辩之才。,太子家号曰“智囊”。

学成回来后,趁着向皇上报告利国利民的事,称引解说《尚书》。汉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晁错凭着他的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家称他为“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议论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汉文帝的时候,晁错多次上书,说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几十次上书,汉文帝都没有采纳,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都不喜欢晁错

【段意】:介绍晁错在景帝即位前的事迹。晁错先是学申、商形名之说,为太常掌故后又受《尚书》于伏生。还朝后得幸于太子刘启,数上书言便宜事,文帝也奇其才。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内史掌治京师的行政长官。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分置右内史和左内史以治京师。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倾九卿凌驾于九卿之上。九卿汉时通常称太常、光禄勋、大鸿胪、大司农、卫尉、太仆、廷尉、少府、宗正为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力未有以伤没有足够的力量能使其受到伤害。。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庙堧庙墙旁之空地。,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堧垣堧垣堧中之围墙。。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意,但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毁伤他。内史府建在太上庙围墙里的空地上,门朝东,出入很不方便,晁错便向南边开了两个门出入,因而凿开了太上庙的围墙,丞相申屠嘉听到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打算就这次晁错的过失写成奏章,请求诛杀晁错。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廷尉汉代九卿之一为掌管刑狱之最高长官。。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

晁错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夜请求单独进谏皇上,具体详细地向皇上说明了这件事情。丞相申屠嘉上朝奏事,乘机禀告了晁错擅自凿开太上庙的围墙做门,请求皇上把他交给廷尉处死。皇上说:“晁错所凿的墙不是太上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不致于触犯法令。”

丞相谢谢罪。。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却。,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丞相谢罪。退朝之后,生气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杀了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反而被这小子给出卖,实在是大错。”丞相终于发病死了,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段意】:写晁错为内史受景帝宠幸,同丞相申屠嘉造成矛盾。申屠嘉以晁错为求方便凿太上庙堧垣为由欲治其罪,景帝却为其辩解使无罪,申屠嘉遂发病死而晁错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请诸侯三句请求依照诸侯国罪过的大小削减其所封土地收回其国之边郡。枝郡诸侯国四周的边郡。,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诘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嫌隙。

晁错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请求就诸侯的罪过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讨论,没有一个人敢非难晁错的建议,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和晁错有了隔阂。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憎恨。。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别疏犹言离散。别分开。疏疏远。,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疏远人家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去公归矣离开你回去了。归意谓去死。按晁错父三次称错为“公”既非因错位在三公也非太史公称错之词而是错父在激愤情况之下不把错当成亲子而只视为一般人的疏远语有讽刺意味。”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晁错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晁错的父亲又说:“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便服毒药而死,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

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以诛杀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

【段意】:写晁错因削藩而惨遭诛杀的过程。晁错迁为御史大夫后,力主削藩,诸侯哗然。错父从家乡赶至京师劝阻无效,遂饮毒而死。吴楚七国以诛错为名反叛,使晁错被斩于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谒者仆射官名。谒者为接待宾客传达通报之近侍谒者之长官即谒者仆射。,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打吴楚的军队时,他担任将领。回京城后,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谏皇上。

上问曰:“道军所来道军所来从军事前线归来。道从。,闻晁错死,吴楚罢不罢不(fou)罢兵没有。不“否”。”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噤口闭口缄口不言。,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

皇上问道:“你从军中来,听到晁错死了,吴楚的军队退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蓄意谋反已经有几十年了啊,他为你削减他的封地而发怒,所以以诛杀晁错为名义,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呀。再说我担心天下的人从此都将闭口,再也不敢进言了。”皇上说:“为什么呢?”

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制服,所以要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宠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计划才开始实行,竟然遭到杀戮,对内杜塞了忠臣的口,对外反而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足取的。”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悔恨。”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城阳中尉城阳诸侯国名汉初为城阳郡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改为城阳国以齐悼惠王(刘邦子刘肥)子朱虚侯刘章为王领今山东沂水、莒县地。中尉汉诸侯国之武官名负责维持治安。。邓公,成固人也成固县名故址在今陕西城固县西北。,多奇计。

此时景帝沉默了好久,说:“您的话很对,我也悔恨这件事。”于是任命邓公担任城阳中尉。邓公是成固人,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妙计。

建元中建元中建元年间。建元汉武帝刘彻年号自公元前140年至前135年。,上招贤良上招贤良汉武帝招贤良事在建元元年。贤良有德行者。,公卿言邓公。时邓公免,起家为九卿起家由居家举用出仕。。一年,复谢病免归。其子章以修黄老言显于诸公间黄老言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道家以黄帝、老子为祖故黄老言谓道家学说。

建元(前140—前145)年间皇上招纳贤良之士,公卿们都推举邓公,当时邓公免官,便由在家闲居起用做了九卿。一年之后,又推说有病辞职回家,他的儿子邓章因为研究黄帝、老子的学说在朝廷大臣之间很有名望

【段意】:写邓公为将击吴楚军还,向景帝陈说吴王之反系蓄谋已久,诛错只是其名,错之谋画乃为国远虑,诛错失策,并简介了邓公的生平。

太史公曰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袁盎两句袁盎虽不好读书学习但却善于把书上的内容融会贯通。傅会领会贯通。,仁心为质仁心为质以仁慈之心作为禀性。,引义慷慨。

太史公说:袁盎虽然不好学,可是他善于领会贯通,他以仁爱之心为本体,常常称引大义,慷慨激昂。

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资适逢世才能恰逢其世。资天资、天赋。。时以变易时以变易时代不断变化。此句指文帝崩而景帝立。,及吴楚一说吴楚一说指吴、楚七国反叛后袁盎向景帝所进急斩晁错吴楚即可罢兵的建议。,说虽行哉,然复不遂不遂不如意未达到预期设想。。好声矜贤好声矜贤喜爱名声自矜贤能。,竟以名败竟以名败却因名而败亡。

赶上汉文帝刚刚继位,他的才智恰好碰上了适宜的时代,因此能得以施展。时局不断地在变动,等到吴楚反叛时,建议诛杀晁错。虽然他的建议被采纳实行,然而他以后不再被朝廷所用。爱好名声夸耀才能,终于因为追求名声而招致祸患。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太史公这段评论谓袁盎“好声矜贤竟以名败此论不妥。袁盎乃汉文、汉景时之直臣敢言极谏忠君爱国不可视为“好声矜贤”。至于袁盎之死实乃梁孝王阴谋未能得逞挟恨谋杀所致更不可怪罪于袁盎。对晁错无一句好言所论更为不当。晁错力主削藩是从国家社稷长远利益出发之大略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致使各诸侯国形成尾大不掉局面造成社会的震荡是历史的进步。作者却视削藩为“变古乱常”似乎是历史的倒退。对袁、晁二人所论不妥之处当为作者时代的、历史的局限所致。

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多次进言而不被采用。后来擅权,修改了国家的许多法令。诸侯发动叛乱,晁错不急于匡正挽救这个危机,却想报个人的私仇,反而因此招来杀身之祸。俗话说:“改变古法,搞乱常规,不是身死,就是逃亡”,难道说的就是晁错这类人吗

【段意】:写司马迁对袁盎、晁错的评论。作者认为袁盎多有善德,然却以好声矜贤而亡身认为晁错由于“变古乱常”遭致亡躯。


阅读全文
《史记》70列传·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2】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