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70列传·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1】
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也【孽(nie):姬妾生的儿子为孽。】,长八尺五寸。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项梁:下相(江苏宿迁县)人,世代为楚将,封于项(今河南项城县),项羽季父。秦二世元年九月杀会稽守起兵。项梁为了恢复楚国,把当时已沦为牧羊人的楚怀王的孙子心找来立为楚怀王,故称“楚后怀王”。】,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前王:承前为王。这里是说旧六国贵族纷纷起来继承王位,已经自立为王的有燕王韩广、齐王田儋、赵王歇、魏王咎。】,唯韩无有后【无有后:即尚无后继王位之人。】,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横阳:即横城(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欲以抚定韩故地。
韩王韩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高八尺五寸。到了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的时候,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韩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
项梁败死定陶【定陶: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城阳:河南县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韩司徒:张良的封号。将,率领。】,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武关: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北,是陕西、河南两省交通要道。】。
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楚怀王。沛公带军队进攻阳城时,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带领他的军队随从沛公进入武关。
【段意】:写韩王信为刘邦所得的经过。先说明韩王信与已故韩襄王的关系;次写项梁为了安抚旧韩国领地的百姓,立一个名叫成的韩贵族为韩王,后来项梁战败身死,韩王成只好去投靠楚怀王。再写刘邦乘势派张良带兵拿下了旧韩国的土地并获得了信,让信任大将,带兵跟从沛公。
沛公立为汉王【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汉中:古郡名,因地处汉水上游而得名,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辖境大致包括陕西秦岭以南一带及湖北西北部。当时是刘邦的封国。】,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近地:指关中一带。】,而王独远居此【独远居此:指项羽为了抑制刘邦,把他分封在十分偏远闭塞的汉中。】,此左迁也【左迁:汉以右为大,左为小,左迁意即降官职。】。
沛公被立为汉王,韩信随从沛公进入汉中,就说服汉王道:“项羽把自己的部下都封在中原附近地区,只把您封到这偏远的地方,这是一种贬职的表示啊!
士卒皆山东人【山东:函谷关崤山(现河南洛宁县西北)以东地区。】,跂而望归【跂(qi):抬起脚后跟站着。】,及其锋东向【锋:军中将士的气锋。】,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三秦:指项羽在关中分封的雍、塞、翟三个诸侯国,因此三国均在旧秦地,故称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太尉:汉代的最高军事长官。】,将兵略韩地【略:带强制性的夺取。】。
您部下士兵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都踮起脚尖,急切地盼望返回故乡,趁着他们锐气强盛向东进发,就可以争夺天下。”汉王回军平定三秦时,就答应将要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
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就国:列国诸侯多住京城,并不在自己封地内,现在要让他们各归封国,故曰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就国,更以为列候。及闻汉遣韩信略韩地【略:夺取。】,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故:过去,过去的。距汉:距,通“拒”,距汉即与汉对抗。】。
项羽所封的诸侯王都到各自的封地去,韩王韩成因没跟随项羽征战,没有战功,不派他到封地去,改封他为列侯。等到听说汉王派韩信攻取韩地,就命令自己游历吴地时的吴县县令郑昌做韩王以抗拒汉军。
汉二年,韩信略定韩十馀城。汉王至河南【河南:古郡名。辖境包括今河南西北大部地区。】,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阳城:河南县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昌降,汉王乃立韩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
汉高祖二年(前205),韩信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汉王到达河南,韩信在阳城猛攻韩王郑昌。郑昌投降,汉王就立韩信为韩王,常带领韩地军队跟随汉王。
三年,汉王出荥阳【荥阳:县名,在河南郑州西部,黄河南岸。秦时置县。】,韩王信、周苛等守荥阳。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亡:逃走。】,复归汉,汉复立以为韩王,竟从击破项籍【竟:终于。】。天下定,五年春,遂与剖符为韩王【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把表示凭证的符分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示信用。】,王颍川【颖川: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中部和东南一带。】。
汉高祖三年,汉王撤出荥阳,韩王韩信和周苛等人守卫荥阳。等到楚军攻破荥阳,韩信投降了楚军,不久得以逃出,又投归汉王,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最终跟从汉王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汉高祖五年春天,汉高祖就和韩信剖符为信,正式封他为韩王,封地在颍川。
【段意】:写韩信被刘邦封为韩王的经过。共写了四件事。一是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韩信说服汉王,挥军东向平定三秦取得成功,汉王许诺要封信为韩王而目前提升他为韩太尉,带兵驻守韩地。二是原韩王成因无功被项羽降为列侯;项羽听说汉王派信管理韩地就封过去的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以与汉王抗衡。三是韩信于汉王二年夺取了韩国的十余座城市,接着又攻下了韩王郑昌驻守的阳城,郑昌投降。于是,汉王封韩信为韩王。四是汉三年,韩王信等驻守的荥阳城被项羽攻下,韩王信投降,不久又逃回到汉王身边,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跟随刘邦打天下。汉五年春,正式与汉王剖符为信,王颖川之地。
明年春,上以韩信材武【材武:有军事才能。】,所王北近巩【巩: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巩县境内;洛:即洛阳,在今河南洛阳东北。】、洛,南迫宛【宛: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叶: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叶,东有淮阳【淮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皆天下劲兵处【劲兵处:有强兵把守的地方。】,乃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诏徙:诏,古代皇帝所颁发的命令文告;徙,迁移。】,备御胡【胡: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都晋阳【晋阳:古县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面的古城营。】。
第二年(前201)春天,高祖认为韩信雄壮勇武,封地颍川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这些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就下诏命韩王韩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
信上书曰:“国被边【国被边:国,指韩王信的封国;被,覆盖;边,国界。】,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塞:指国家边境险要之处。】,请治马邑【马邑:古县名,治所在今山西朔县。】。”上许之,信乃徙治马邑。秋,匈奴冒顿大围信【冒顿(modu):匈奴单于之名。姓挛鞮(di),秦二世元年(前209)杀父自立,先后并吞了楼兰、乌孙等31个弱小民族,对西汉是个严重威胁。】,信数使使胡求和解【使使胡:第一个使字当动词用,派遣之意;第二个使字当名词用,使者之意。这三个字的意思是:派使者到胡人那里去。】。
韩信上书说:“我的封国紧靠边界,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境较远,请允许我建都马邑。”皇帝答应了,韩信就把都城迁到马邑。在这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重重包围了韩信,韩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处求和。
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间使:密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责让:指责,批评。】。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太原:古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汉朝派人带兵前往援救,但怀疑韩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汉朝之心,派人责备韩信。韩信害怕被杀,于是就和匈奴约定好共同攻打汉朝,起兵造反,把国都马邑拿出投降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
【段意】:写韩王信投降匈奴的原因。先是汉王认为韩王信有军事干才,派他到与匈奴接壤的封国去以防备匈奴入侵,把国都定在晋阳,韩王信认为晋阳离国界还远,要求把都城迁到接近匈奴的马邑。这年秋天,匈奴头目冒顿带兵将韩王信包围起来,韩王信几次派使者与匈奴和谈。汉发兵救了韩王信,但惑疑他有二心,派人前去责备。韩王信害怕被杀于是造反,与匈奴共攻汉。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铜鞮(di):古县名:治所在今山西沁县南。】,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其将白土人曼丘臣【白土:古县名,属上郡。旧城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中旗南。】、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
高祖七年(前200)冬天,皇帝亲自率军前往攻打,在铜鞮(dī,堤)击败韩信的军队,并将其部将王喜斩杀。韩信逃跑投奔匈奴,他的部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人拥立赵王的后代赵利为王,又收集起韩信被击败逃散的军队,并和韩信及匈奴冒顿单于商议一齐攻打汉朝。
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馀骑【左右贤王:匈奴手下的统帅。】,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屯:驻防。广武:古县名,西汉置,在今山西代县西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于离石【离石:古县名,在今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侧,黄河支流三川河流域一带。】,复破之。
匈奴派遣左右贤王带领一万多骑兵和王黄等人驻扎在广武以南地区,到达晋阳时,和汉军交战,汉军将他们打得大败,乘胜追到离石,又把他们打败。
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楼烦:古县名,治所在今山西朔县东。】,汉令车骑击破匈奴。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谷【代谷:山名,今山西代县西北。】,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视:察看。】,还报曰“可击”。
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将地区聚集军队,汉高祖命令战车部队和骑兵把他们打败。匈奴常败退逃跑,汉军乘胜追击败兵,听说冒顿单于驻扎在代谷,汉高祖当时在晋阳,派人去侦察冒顿,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说“可以出击”。
上遂至平城【平城:古县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东。】。上出白登【白登:古县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阏氏(yanzhi):单于的嫡妻,相当于皇后。】,阏氏乃说冒顿曰:“今得汉地,犹不能居;且两主不相厄【厄:受困。】。”
皇帝也就到达平城。皇帝出城登上白登山,被匈奴骑兵团团围住,皇帝就派人送给匈奴王后阏氏许多礼物。阏氏便劝冒顿单于说:“现在已经攻取了汉朝的土地,但还是不能居住下来;更何况两国君主不互相围困。”
居七日,胡骑稍引去【稍引去:渐渐避开。】。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护军中尉陈平言上曰【中尉陈平:中尉,掌握京城治安的武官;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人,先依附项羽,后投奔刘邦,是刘邦的重要谋臣,被封为曲逆侯。惠帝时任左丞相,文帝时任丞相。】:
过了七天,匈奴骑兵逐渐撒去。当时天降大雾,汉朝派人在白登山和平城之间往来,匈奴一点也没有察觉。护军中尉陈平对皇帝说:
“胡者全兵【全兵:指匈奴的武器全部都是弓和矛。】,请令强弩傅两矢外向【傅:通“附”。】,徐行出围。”入平城,汉救兵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韩信为匈奴将兵往来击边。
“匈奴人都用长枪弓箭,请命令士兵每张强弩朝外搭两支利箭,慢慢地撤出包围。”撤进平城之后,汉朝的救兵也赶到了,匈奴的骑兵这才解围而去。汉朝也收兵而归。韩信为匈奴人带兵往来在边境一带攻击汉军。
【段意】:写汉王与韩王信部和冒顿三次交战的情况。第一次在汉王七年,汉王亲自带兵在铜鞮大败韩王信,信逃到匈奴,其将曼丘臣等搜集残部,另立新王与信、冒顿等策划攻汉。第二次是匈奴主动出击,在晋阳、离石、楼烦西北三次被汉王军击溃,汉军乘胜追击。第三次是汉王向冒顿发起进攻,结果在白登被冒顿军重重包围,汉王派人用重礼馈赠冒顿妻子阏氏,阏氏劝说冒顿,七天后冒顿军渐渐后退。汉王用陈平之计,乘雾突围。最后写韩王信带领匈奴军队继续骚扰汉王边境。
汉十年,信令王黄等说误陈豨【说误:说,劝说;误,受惑也。】。十一年春,故韩王信复与胡骑入居参合【故:过去的。因现在的韩信已成叛逆,所以用“故”表明之。参合:古县名。治所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北。】,距汉【距:同“拒”。】。汉使柴将军击之【柴将军:即刘邦将领柴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遗信书曰:
汉高祖十年(前197),韩信命王黄等人劝说陈豨,使其误信而反。十一年春天,前韩王韩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侵入参合,对抗汉朝。汉朝派遣柴将军带兵前去迎击,柴将军先写给韩信说:
“陛下宽仁,诸侯虽有畔亡【畔:通“叛”。】,而复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大王所知。今王以败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归!”
“皇帝陛下宽厚仁爱,尽管有些诸侯背叛逃亡,但当他们再度归顺的时候,总是恢复其原有的爵位名号,并不加诛杀。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现在您是因为战败才逃归匈奴的,并没有大罪,您应该赶快来归顺!”
韩王信报曰:“陛下擢仆起闾巷【擢(zhuo):提升。闾巷:街巷也。】,南面称孤【孤:帝王称自己为孤。】,此仆之幸也。荥阳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项籍,此一罪也。
韩王韩信回信道:“皇帝把我从里巷平民中提拔上来,使我南面称王,这对我来说是万分荣幸的。在荥阳保卫战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项羽关押。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
及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为寇将兵,与将军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
等到匈奴进犯马邑,我不能坚守城池,献城投降。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现在反而为敌人带兵,和将军争战,争这旦夕之间的活头。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
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种:指大夫文种;蠡:指范蠡。二人都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的大臣,帮助勾践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此二人对越国有功无过,但最后文种还是被勾践所杀,范蠡逃走。】,今仆有三罪于陛下,而欲求活于世,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也【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楚平王七年,其父被杀,人吴。后帮助吴王阖闾夺取了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强,破楚,以功封于申。吴王夫差时渐被疏远,后赐自杀。偾(fen):仆倒也,此处指自杀倒地。】。
文种、范蠡没有一条罪状,但在成功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亡;现在我对皇帝犯下了三条罪状,还想在世上求取活命,这是伍子胥在吴国之所以被杀的原因。
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贷蛮夷【乞贷蛮夷:贷:饶恕也。此句言自己身在蛮夷之地却日暮都在乞求汉王宽恕。】,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痿(wei):病名。患这种病的人肢体萎弱,筋脉弛漫,不能站立行走。】,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遂战。柴将军屠参合【屠:屠城。指捣毁城池,杀死居民。】,斩韩王信。
现在我逃命隐藏在山谷之中,每天都靠向蛮夷乞讨过活,我思归之心,就同瘫痪的人不忘记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记睁眼看一看一样,只不过情势不允许罢了。”于是两军交战,柴将军屠平参合城,并将韩王韩信斩杀。
【段意】:写韩王信之死。韩王信继续进行反汉活动,汉王派柴将军进击。柴先用书信劝降,韩王信自知于汉有三大罪状,不可能得到汉王的宽恕,欲归已不可能,于是与之战,柴将军屠城,斩了韩王信。
信之入匈奴,与太子俱;及至颓当城,生子,因名曰颓当【颓当:县名,在匈奴境内。】。韩太子亦生子,命曰婴。
韩信投靠匈奴的时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颓当城,生了一个儿子,因而取名叫颓当。韩太子也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婴。
至孝文十四年,颓当及婴率其众降汉。汉封颓当为弓高侯【弓高:即古沧州县,治所在今河北盐山西南。】,婴为襄城侯【襄城: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睢县境。】。吴楚军时【吴楚军时:汉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七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弓高侯功冠诸将。传子至孙,孙无子,失侯。
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韩颓当和韩婴率领部下投归汉朝。汉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弓高侯的军功超过其它将领。爵位儿子传到孙子,他的孙子没有儿子,侯爵被取消。
婴孙以不敬失侯。颓当孽孙韩嫣【韩嫣:汉武帝弄臣,官至上大夫,后为太后所赐死。】,贵幸,名富显于当世。其弟说,再封,数称将军,卒为案道侯。
韩婴的孙子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韩颓当庶出的孙子韩嫣,地位尊贵,很受皇帝宠爱,名声和富贵都荣显于当世。他的弟弟韩说,再度被封侯,并多次受命为将军,最后封为案道侯。
子代,岁馀,坐法死。后岁馀,说孙曾拜为龙頟侯【龙頟(e):古侯国名,故城在今河北景县东三十里。】,续说后。
儿子继承侯爵,一年多之后因犯法被处死。又过一年多,韩说的孙子韩曾被封为龙额侯,继承了韩说的爵位。
【段意】:写韩王信的子孙在匈奴的繁衍情况和归汉以后的繁衍和袭爵情况。在匈奴,韩王信得一子,其太子亦得一子。汉文帝十四年,此二人率部降汉,均封侯。韩王信在匈奴所生子颓当传至第三代无子,失侯;太子子婴传至第三代亦失侯。而颓当孽孙二人:韩嫣贵幸,说为将军。说孙拜侯,侯位得续。
本传是韩王韩信(不是淮阴侯韩信)、卢绾、陈豨三个人的合传。这三个人原来都是刘邦的亲信部下,和刘邦的关系都非常好,卢绾更是和刘邦世代友好,而且能“出入卧内”,“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但最后他们都举旗反叛,并且大都勾结匈奴,以和汉朝对抗。通过这篇传记,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
是什么使他们由亲密的朋友变成仇敌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是争权夺利。权力斗争是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残杀的主要原因。刘邦刚刚开始起义有两个劲敌,一是强秦,一是项羽。在大敌当前的时候,他招降纳叛,网罗人才,对自己联盟内某些人的不恭也能容忍。但等到天下已定,就开始大肆诛杀功臣,且不说韩王韩信、卢绾、陈豨,就连淮阴侯韩信、黥布、彭越等劳苦功高的人,也未能幸免于难。刘邦对这些人的猜忌使他们成为惊弓之鸟,他们明知造反要被杀,但是还得挺而走险,因他们都是当时极有才能的人,实在不甘心束手就擒。
其二是刘邦谋士们的怂恿,反臣谋士们的挑拨,使得本来就已紧张的关系更加恶化。例如陈豨的造反与刘邦的大臣周昌有很大关系,周昌看到陈豨宾客车骑甚盛,便向皇帝汇报,怀疑陈豨要造反。而卢绾的造反,他的谋士张胜也起了很大作用。这些在本传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