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史记》70列传·李斯列传第二十七【1】

分享:杨老师 2024-08-19 阅读积累 问答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上蔡:战国时楚邑名,在今河南省上蔡西南。】。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大庑(wu):大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人之贤不肖二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一个人活得是否有出息(境遇的好坏),全在于个人是否会选择(好的境地)。】”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卿:名况,即荀子,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帝王之术:五帝三王的治世之道。】

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得时无怠:遇到时机就要立即抓住。】,今万乘方争时【万乘方争:指列国争雄。】,游者主事【游者主事:善于游说的人掌握权柄。】。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布衣:平民,指说客游士。驰骛:奔走,指投奔秦国。】

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计不为:打算不干事情。】,此禽鹿视肉【禽鹿视肉:比喻看着眼馋而吃不到嘴。】,人面而能强行者耳【人面而能强行:意谓看来像人,而却没有人的志气和本领。】。故诟莫大于卑贱【诟gòu:耻辱。】,而悲莫甚于穷困。

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非议世事,看不起世俗,讨厌名利,以清心寡欲、与世无争自诩。】,此非士之情也【情:真情、真实思想。】。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

【段意】:介绍李斯早年的情况,突出他入秦游说的主导思想,乃是“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是去寻找飞黄腾达的机会。

至秦,会庄襄王卒【庄襄王:名楚,秦始皇之父。】,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吕不韦:原是赵国的大商人,后为秦相。】。不韦贤之,任以为郎【郎:帝王的侍从人员。】。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秦王:名政,即日后的秦始皇。】

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就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说:

“胥人者,去其几也【胥人者,去其几也:意谓如果总是等待、观望着别人,就会失去有利的时机。胥:同“须”,等待。几:时机。】。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因瑕衅而遂忍之:趁着对方的有机可乘,就下狠心消灭它。瑕衅:空隙、可乘之机。忍:下狠心。】

“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

昔者秦穆公之霸【秦穆公:春秋前期秦国的国君,曾称霸诸侯。】,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五伯:即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更尊周室【更:更替、交互。】

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兴起,相继推尊周朝。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关东:函谷关以东。】,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卑弱衰微,诸侯之间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现如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如同郡县服从朝廷一样。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由灶上骚除:如同打扫一下锅台,极言其易。由,同“犹”。骚,同“扫”。】,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时:时机、机会。】

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足以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最好时机。

今怠而不急就【就:从事。】,诸侯复强,相聚约从【约从:联盟合纵。从,同“纵”。】,虽有黄帝之贤【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曾打败过蚩尤、炎帝,被称说为兵家的祖师。】,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长(zhang)史:官名,设于丞相、大将军等府中,犹如今之秘书长。】,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赍(ji):携带。】

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的话,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又订立合纵的盟约,虽然有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它们了。”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离其君臣之计:离间、破坏各国君臣之间的共同计划。计:计划、谋虑。】,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客卿:官名,以称他国人居此国为卿者。】

对各国著名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接着,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

【段意】:写李斯初到秦国,说秦成功,官至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郑国:人名,韩国的水工。间:从事间谍活动。据史书载,韩国派郑国说秦,令凿渠三百里,沟通泾、洛二水,以劳其民,毋东伐。其渠为注溉渠,即日后所称郑国渠。】,以作注溉渠,已而觉【觉:发觉、发现。】

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游间:游说,进行间谍活动。】,请一切逐客【一切:一律。】”李斯议亦在逐中【议:经大家议论之后。】。斯乃上书曰:

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书说: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由余:原晋人,因事亡入戎,穆公闻其贤,乃用反间计使由余归秦。由余入秦后佐穆公并吞戎国,开地千里,使秦国称霸西戎。】,东得百里奚于宛【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欲灭䝞,向虞国借道,百里奚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阻虞君,不听,结果虞国也被晋国所灭。百里溪被俘,后潜逃又被楚人捕获。秦穆公以五张羊皮将他换回,任以国政,遂佐穆公称霸。】,迎蹇叔于宋【蹇叔:百里奚之友。百里奚在秦被任用后,向穆公推荐,穆公迎以为上大夫。】,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同“徕”,招纳。丕豹:晋国大臣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所杀,丕豹遂奔秦。公孙支:岐州人,游晋,后归秦。】。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听说官员们议论要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招揽贤才,从西戎找到由余,从东边楚国的苑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jiǎn,减)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友。这五个人都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多个国家,也就得以在西戎称霸。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殷盛:殷实、富足。】,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获:降服。】,举地千里【举:收、取。】,至今治强【治强:稳定而强盛。】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大,百姓们愿意为国家效力,其它国家也诚心归顺,击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功取了千里土地,至今政治安定,国家强盛。

惠王用张仪之计【张仪:战国中期的大纵横家,以连横学说事秦,在为秦国的发展壮大,以及日后并吞六国的奠基工作中起过重要作用。】,拔三川之地【三川:古地区名,因其地有黄河、洛水、伊水三道河流而得名。】,西并巴、蜀,北收上郡【上郡:魏郡名,在今陕西省榆林东南。】,南取汉中,包九夷【包:占有。九夷:指楚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部落。九:泛称多数。】,制鄢、郢【鄢郢:楚国的都城,这里用以代称楚国。】,东据成皋之险【成皋:古邑名,在今河南省荥阳西北。】,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施(yi):延续。】

秦惠王用张仪的计策,功取了三川地区,向西又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攻占了汉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在东面占据了险要的成皋,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并进一步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方,奉事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范雎【昭王:名则,是战国中后期秦国最有作为的君主。范雎(ju):原魏人,后为秦相。】,废穰侯【穰侯:即魏冉,秦昭王之舅,曾执秦政多年。范雎入秦后,说秦昭王将其罢免。】,逐华阳【华阳:即华阳君,亦昭王之舅,贵盛跋扈。范雎入秦后,说秦昭王逐之。】,强公室,杜私门【强公室,杜私门:加强国王的权力,杜绝权臣贵戚把持国政的现象。】,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秦昭王得范睢(suī,尿),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使公室强大,杜绝了私门权贵的势力,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渐吞并诸侯的土地,终于使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大业的基础。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负:辜负、对不起。】!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却:拒绝。内:同“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了别国客卿的力量。由此看来,客卿有哪一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受他们,疏远士人而不重用,这就使秦国既无富足之实,又无强大之名。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昆山:即昆冈,在今新疆和田西北,以产玉出名。】,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指随侯之珠,卞和之玉。】,垂明月之珠【明月:宝珠名。】,服太阿之剑【太阿:宝剑名。】,乘纤离之马【纤离:骏马名。】,建翠凤之旗【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装饰的旗帜。】,树灵鼍之鼓【鼍(tuo):爬行类动物,其皮可以蒙鼓面。】

现在皇上您罗致昆山的美玉,得到随侯之珠、和氏之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着翠凤旗,摆着灵鼍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犀象:犀角象牙。玩好:供人赏玩、令人爱好的东西。】,郑、卫之女不充后宫【郑、卫之女:古时认为郑、卫之地多出美女,且以能歌善舞著称。】,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駃騠(jueti):良马名。厩(jiu):马棚。】,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丹青:丹砂、青䨼(hu),泛指颜料。采:取用。】

以上这些宝物,并没有一样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您非常喜爱它们,这是为什么呢?若是一定要秦国所产然后才使用的话,那么夜光之璧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制品就不能为您所赏玩,郑国、卫国的美女也不能列于您的后宫之中,(jué tí,决提)良马也不能填满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也不该用,西蜀的丹青也不应用来当颜料。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下陈:下列,指陪从侍奉的姬妾之类。】,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宛珠:宛地出产的珍珠。宛:古邑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傅玑之珥【傅玑之珥:装饰着小珍珠的耳饰。】、阿缟之衣【阿缟:齐国东阿出产的白色丝制品。】、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随俗雅化佳冶窈窕:意谓顺适人意,容貌身段都十分美好。】

您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姬妾、赏心乐意、怡目悦耳的,一定要出自秦国然后才用的话,那么,用宛地珍珠装饰的簪子,玑珠镶嵌的耳坠,东阿白绢缝制的衣服、刺绣华美的装饰品,就不能进献在您的面前,那时髦而又高雅,漂亮而又文静的赵国女子不能侍立在您的身边。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搏髀:拍大腿。】,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郑》、《卫》:指郑、卫两国的音乐。《桑间》:指桑间濮上(濮水之上)之音,以男女爱情为主要特征。《昭》、《虞》:相传为舜时的音乐。《武》、《象》:周武王时的舞曲。】

而那些敲打瓦坛瓦罐、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叫喊以满足欣赏要求的,这才是正宗的秦国音乐。象《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这些乐曲,则是其他国家的音乐。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现在您抛弃敲打瓦坛瓦罐这一套秦国音乐而听《郑》、《卫》之声,不去听弹筝而欣赏《昭》、《虞》之曲,这是什么原因呢?说穿了,只不过是图眼前快乐,以满足耳目观赏需求而已。而现在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此人能用不能用,也不问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国人一律辞退,只要是客卿一律驱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这样看来,陛下所看重的是美女、音乐、珍珠、宝玉,所轻视的是人才了。这并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让:拒绝、推辞。】,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我听说过土地广阔所产粮食就丰富,国家广大人口就众多,军队强盛士兵就勇敢。所以泰山不排斥泥土,才能堆积得那样高大;河海不挑剔细小的溪流,才能变得如此深广;而成就王业的人不抛弃广大民众,才能显出他的盛德。

是以地无四方【四方:边界。】,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所以地无论东南西北,民众不分这国那国,一年四季五谷丰登,鬼神赐予福泽,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所在。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黔首:黎民百姓。】,却宾客以业诸侯【业:成就、造就。】,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藉寇兵而赍(ji)盗粮:供给敌寇兵器与粮食,使他来攻打自己。赍:供给。】

而现在陛下您抛弃了百姓来帮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后退而不敢西行,停住脚步而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损民以益仇:减少自己国家的人数,给敌国增加人口。】,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非秦国出产的物品,值得珍视的很多;非秦国出生的士人,愿意效忠的也不少。现在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以帮助仇人,在内部削弱自己而在外面又和诸侯结下怨恨,这样下去,要使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长官。】。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

夷郡县城【夷郡县城:拆除郡县的城堡,使其不能据以为乱。夷:平掉、拆除。】,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并拆平了各国郡县的城墙,销毁了各地的武器,表示不再使用。使秦国没有一寸分封的土地,也不立皇帝的儿子、兄弟为王,更不把功臣封为诸侯,以便使国家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战争的祸患。

【段意】:写李斯为巩固他在秦国的地位,上书谏逐客令。秦用其计,并有天下,李斯官至丞相。作者全文引录李斯的《谏逐客书》,足见其对李斯的文才与辩才都十分欣赏。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博士:官名,秦时为皇帝的文学侍从,以备参谋顾问之用。仆射(ye):官名,皇帝周围的各种侍从人员之长。周青臣乃博士之长,故称博士仆射。】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称颂秦始皇的武威盛德。

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支辅:枝派、辅卫。支,同“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卒:同“猝”,突然。田常: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曾杀其君而专齐政,后自立为诸侯。六卿:指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春秋中期晋国的六家大夫。后来互相火并,最后韩、赵、魏三分晋室,各自立为诸侯。】,臣无辅弼【臣无辅弼:意谓下无辅弼之臣。弼:辅佐。】,何以相救哉?

齐人淳于越劝谏道:“我听说殷商和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为膀臂辅翼。而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下其议丞相:把这个议论交给丞相裁断。】,丞相谬其说,绌其辞【谬其说:认为他的说法荒谬。绌其辞:鄙视他的言论。绌,同“黜”。】,乃上书曰:

办事不学习古代经验而长期统治的朝代,我还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始皇把这种议论交给李斯处理,李斯认为这种论点是荒谬的,因此废弃不用,就上书给皇帝说:

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害:指责。】,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善其所私学:以他所倡导的学说为好。】,以非上所建立。

“古时候天下分散败乱,彼此之间互不服从,所以才诸侯并起,一般舆论都称道古代以否定当代,装点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扰乱社会的实际,人们都认为自己的一派学问最好,以否定皇帝的政策法令。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别白黑而定一尊:意谓以前各持其说,不辩白黑,如今天下一统,只有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分辨了黑白是非,使海内共同尊崇皇帝一人;而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却在一起任意批评朝廷的法令制度,听说朝廷令下,立刻就以自己学派的观点来议论它,回家便心中不满,出门则在街头巷尾纷纷议论,

非主以为名【非主:批评君主。】,异趣以为高【异趣以为高:标新立异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便:适宜。】

以批评君主来博得名声,认为和朝廷不一样便是本领高,并带领下层群众来制造诽谤。这样下去而不加以禁止的话,上面君主的权力威望就要下降,下面私人的帮派也要形成。因此,还是以禁止为好。

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蠲(juān):除、免。】。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黥为城旦:处以黥刑,罚其筑守长城。城旦:昼日伺寇虜,夜暮筑长城。】。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我请求把人们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都一概扫除干净。命令下达三十天之后,若还有人不服从,判处黥刑并罚做筑城苦役。不在清除之列的,是医药、占卜、种植等类书籍。若有想学习法令的,以官吏为老师。

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收去:收而去之,即收集焚毁。】,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便使人民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从秦始皇开始。

同文书【同文书:用统一的文字书写。】。治离宫别馆【离宫别馆:京城皇宫以外的供皇帝游猎巡幸时住宿的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巡狩:天子出行以巡视诸侯所守之土,即今之视察。狩,同“守”。】,外攘四夷【外攘四夷:指伐匈奴、伐南越、西北取戎地等。】,斯皆有力焉。

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四出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三川:秦郡名,郡治洛阳。】,诸男皆尚秦公主【尚:上配(公主),敬辞。】,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驽下:谦称自己拙劣无能。驽:劣等马。】,遂擢至此。

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未知所税驾:借指不知日后是何结局。税驾:解驾、休息之谓,引伸为结局。】

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段意】:写李斯坚决反对师古并建议秦始皇焚《诗》、《书》禁百家之语,使无以古非今;又在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攘四夷等事情上辅佐始皇,大有建树,于是地位愈见显赫。

解读~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李斯列传》的社会政治背景是极其广阔的,实际上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而秦王朝的兴亡,与李斯又有很大关系,如李斯谏阻逐客,总结了秦国重用客卿、变法图强的历史经验,实际上提出了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总方针,秦始皇采用这一方针,“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而秦王朝的灭亡与大野心家赵高的阴谋作乱有直接关系,赵高的阴谋之所以能得逞,又和李斯贪图禄位、助纣为虐紧密相连。赵高在《史记》中没有单独立传(卷八十八《蒙恬列传》亦只言其身世和个别情节),他的阴谋活动都在本传中叙出,这样,本传在一定意义上讲,又有与赵高合传的性质。

本传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心理描绘见长,举例如本传一开始,作者选取了李斯早年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件,就是他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同为鼠类但境遇不同,由此认识到人也同老鼠一样,有出息与没出息,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意思也就是,爬上高位的自然有出息,沦落下层的自然没本领,表现了李斯倾慕富贵荣华的心理。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10),始皇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病死,遗诏命公子扶苏回咸阳奔丧。而赵高扣留诏书,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自己篡权。但这必须经过李斯的同意,阴谋才能得逞。因此,赵高施展全部本领,用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的手段劝说李斯。李斯开始斥之为“亡国之言”,继之,责令曰:“君反其位!”接着,劝说:“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然后告诫道:“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情绪由盛怒到平息,语气由严厉到温和,心理变化的轨迹清晰可见。赵高最后说:“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令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贵贱穷通,全在“自处”,这正是李斯自己的理论,赵高用它彻底击垮了李斯,李斯仰天长叹,垂泪太息道:“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至此为止,李斯已完全屈服了。

另外,本传几乎囊括了李斯大部分重要文章,这些文章除了具有其自身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之外,主要对揭示李斯其人的性格、心理和整个为人有重要作用。例如《谏逐客书》,表现了李斯的才华、智慧和真知灼见,而《上书对二世》,则表现了他贪图禄位而阿顺苟合的性格特点。

总而言之,尽管作者对李斯的为人是不赞成的,但对他的描写和评论却是客观、公正的。


阅读全文
《史记》70列传·李斯列传第二十七【1】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