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史记》70列传·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1】

分享:杨老师 2024-08-19 阅读积累 问答

范雎者【范雎(ju):雎,也作“睢”(sui)。,魏人也【魏:战国时国名。原都安邑(故城在今山西夏县北)。魏惠王时,徙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事:侍奉。】,家贫无以自资【无以自资:自己没有活动经费。自资:自己拿出资金。】,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中大夫:官名。当时大夫有上、中、下三级。】

范睢是魏国人,字叔。他曾周游列国希图那里的国君接受自己的主张而有所作为,但没有成功,便回到魏国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混事。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报:答复。这两句是说:他们在齐逗留了几个月,没有得到答复。】。齐襄王闻雎辩口【齐襄王:即田法章。辩口:能言善辩。】,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牛酒:牛肉美酒。】,雎辞谢不敢受。

有一次,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睢也跟着去了。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当时齐襄王得知范睢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睢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睢一再推辞不敢接受。

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持魏国阴事告齐:把魏国的秘密事情告诉了齐国。】,故得此馈【馈(kui):赠送。此指赠品。】,令雎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

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认为范睢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所以才得到这种馈赠,于是他让范睢收下牛肉美酒之类的食品,而把黄金送回去。回到魏国后,须贾心里恼怒嫉恨范睢,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宰相。

魏相,魏之诸公子【魏之诸公子:是说魏国的相是魏王的公子。诸:众多。公子:诸侯王之子,除正妻所生的长子叫世子或太子外,其余的叫公子,也称庶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舍人:指门下宾客派有职事的人。笞(chi):用杖、竹板抽打。】,折胁摺齿【折:打断。胁(xie):肋骨。摺(la):打断,打落。】。雎详死【详:通“佯”,假装。】,即卷以箦【卷以箦(ze):用席子把范雎卷起。箦:竹席。】,置厕中。

魏国的宰相是魏国公子之一,叫魏齐。魏齐听了后大怒,就命令左右近臣用板子、荆条抽打范睢,打得范睢胁折齿断。当时范睢假装死去,魏齐就派人用席子把他卷了卷,扔在厕所里。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更(geng):交替,连续。溺(niao):同“尿”,此指向范雎身上撒尿。】,故僇辱以惩后【僇(lu):侮辱。惩:警戒。】,令无妄言者【令无妄言者:使其他人不敢再胡说乱道。】。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公:对别人的敬称。出我:放我出去。】,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

又让宴饮的宾客喝醉了,轮番往范睢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借以惩一警百,让别人不准再乱说。卷在席里的范睢还活着就对看守说:“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后必定重重地谢您。”看守有意放走范睢就向魏齐请示把席子里的死人扔掉算了。

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召求之:搜寻范雎。】。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操:带着。亡:逃走。伏匿:躲藏起来。】,更名姓曰张禄。

可巧魏齐喝得酩酊大醉,就顺口答应说:“可以吧。”范睢因而得以逃脱。后来魏齐后悔把范睢当死人扔掉,又派人去搜索范睢。魏国人郑安平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就带着范睢一起逃跑了,他们隐藏起来,范睢更改了姓名叫张禄。

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谒者:主管接待、传达的官。】。郑安平诈为卒【诈为卒:假扮作仆役。】,侍王稽。

在这个时候,秦昭王派出使臣王稽正到魏国。郑安平就假装当差役,侍候王稽。

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俱:一同。西游:指西去秦国。】”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臣:谦称自己。里:民户居处。】,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有仇:有仇人。】,不敢昼见。

王稽问他:“魏国有贤能的人士可愿跟我一起到西边去吗?”郑安平回答说:“我的乡里有位张禄先生,想求见您,谈谈天下大事。不过,他有仇人,不敢白天出来。”

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究:尽,完毕。】,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三亭:冈名。在今河南尉氏西南。】”与私约而去【私约:暗中约好。】

王稽说:“夜里你跟他一起来好了。”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两个人的话还没谈完,王稽就发现范睢是个贤才,便对他说:“先生请在三亭冈的南边等着我。”范睢与王稽暗中约好见面时间就离去了。

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过指经过约定的地点。载:载着。】。至湖【湖:古县名,在函谷关西侧,今河南灵宝境内。】,望见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彼来者为谁【彼:那,那个】”王稽曰:“秦相穰侯东行县邑【穰(rang)侯:即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异父弟。封地在穰(今河南邓县),号穰侯。行:巡视。】

王稽辞别魏国上路后,经过三亭冈南边时,载上范睢便很快进入了秦国国境。车到湖邑时,远远望见有一队车马从西边奔驰而来。范睢便问:“那边过来的是谁?”王稽答道:“那是秦国国相穰侯去东边巡行视察县邑。”

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恶(wu):讨厌。内:通“纳”,接纳。诸侯客:从其他诸侯国来的说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宁:宁可。且:暂且。】”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劳(lao):慰问。】,因立车而语曰:“关东有何变【立车:停车。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各国。变:变化。】”曰:“无有。”又

范睢一听是穰侯便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最讨厌收纳各国的说客,这样见面恐怕要侮辱我的,我宁可暂在车里躲藏一下。”不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向王稽道过问候,便停下车询问说:“关东的局势有什么变化?”王稽答道:“没有。”

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谒君:对王稽的敬称王稽官谒者。客子:客人。】?无益,徒乱人国耳。”王稽曰:“不敢。”即别去。

穰侯又对王稽说:“使臣先生该不会带着那般说客一起来吧?这种人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王稽赶快回答说:“臣下不敢。”两人随即告别而去。

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见事迟:遇事反应慢。迟:迟钝。或解为“迟疑”、“猜疑”,亦通。】,乡者疑车中有人【乡者:刚才。乡:通“向”。】,忘索之【索:搜查。】

范睢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处理事情多有疑惑,刚才他怀疑车中藏着人,可是忘记搜查了。”

于是范雎下车走,曰:“此必悔之【此必悔之:他对此定会感到后悔。】”行十馀里,果使骑还索车中【骑(ji):骑兵】,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咸阳:秦国都城。故址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于是范睢就跳下车来奔走,说:“这件事穰侯不会甘休必定后悔没有搜查车子。”大约走了十几里路,穰侯果然派骑兵追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人,这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睢进了咸阳

【段意】:写范雎早年在魏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闻雎能言善辩,便赐给他金子和牛酒,须贾以此认为范雎通齐。归国后,须贾将其事告诉魏相魏齐,魏齐笞击雎,雎佯死得以逃脱,并得到魏人郑安平的帮助,乃易姓名叫张禄,后随秦使王稽到了秦国。

已报使【已报使:已向秦王报告出使的情况后。,因言曰:“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曰:他(指张禄)说。累卵:堆垒起来的蛋,极易垮塌打碎。比喻情况危险。】,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

王稽向秦王报告了出使情况后,趁机进言道:“魏国有个张禄先生,此人是天下难得的能言善辩之士。他说‘秦王的国家处境危险已到了层层堆蛋的地步,能采用我的方略便可安全。但需面谈不能用书信传达’。我所以把他载到秦国来。”

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舍:安置在客舍。食草具:吃粗劣的食物。】。待命岁余。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三十六年:秦昭王三十六年,即公元前270年。】

秦王不相信这套话,只让范睢住在客舍,给他粗劣的饭食吃。就这样,范睢等待秦王接见有一年多。当时,秦昭王已经即位三十六年了。

南拔楚之鄢、郢【拔:攻取。鄢(yan)、郢(ying):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二十八年,秦将白起攻楚,取鄢(在今湖北宜城南)。二十九年,白起又攻楚,取郢(大今湖北江陵西北)。】,楚怀王幽死于秦【幽死:被拘禁而死。据《史记·楚世家》载,楚怀王三十年(即秦昭王八年),秦约怀王人秦相会。怀王一去即被扣留,三年后死于秦。】。秦东破齐【东破齐: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二十二年、二十三年先后伐齐,击败齐师。】,湣王尝称帝【湣(min)王尝称帝:秦昭王十九年,昭王与齐湣王皆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不久又去帝号。】,后去之。

秦国在南面夺取了楚国的鄢、郢重镇,楚怀王已在秦国被囚禁而死。在东面攻破了齐国。此前齐湣王曾经自称东帝,不久又取消了这个帝号。

数困三晋【数(shuo):多次。困:使处于困境。三晋:指瓜分晋国后而建立的韩、赵、魏三国。】。厌天下辩士,无所信【无所信:不相信那些人。】

还曾多次围攻韩、赵、魏三国,扩张了领土。昭王武功赫赫,因而讨厌那些说客,从不听信他们。

穰侯、华阳君【华(hua)阳君:名芈(mǐ)戎,宣太后的同父异母弟,封于华阳(今陕西商县地),号华阳君。】,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宣太后:秦惠文王妃,昭王母,楚人,姓芈,号宣太后。】;而泾阳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泾阳君:嬴市。封于泾阳(在今甘肃平凉西),号泾阳君。高陵君:嬴悝。封于高陵(在今陕西高陵西南),号高陵君。】。穰侯相,三人者更将【更(geng)将:轮流担任将军。更:交替。】,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于王室【私家富:私人的财富。重:多。王室:帝王之家,朝廷。】

穰侯、华阳君是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而泾阳君、高陵君都是昭王的同胞弟弟。穰侯担任国相,华阳君、泾阳君和高陵君更番担任将军,他们都有封赐的领地,由于宣太后庇护的缘故,他们私家的富有甚至超过了国家。

及穰侯为秦将,且欲越韩、魏而伐齐纲、寿【越:越过。纲寿:纲也作刚,刚、寿均为齐邑,刚邑在今山东宁阳东北;寿邑在今山东东平西南。】,欲以广其陶封【广其陶封: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穰侯封于穰,复益封陶。陶:定陶,在今山东定陶西北。】。范雎乃上书曰:

等到穰侯担任了秦国将军,他又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想借此扩大他的陶邑封地。为此,范睢就上书启奏秦王说:

臣闻明主立政【立政:推行政事。】,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官:给官做。】,劳大者其禄厚【禄:俸禄。官吏的薪水。】,功多者其爵尊【爵:爵位,官吏的品级。】,能治众者其官大。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推行政事,有功劳的不可以不给奖赏,有才能的不可以不授官职,劳苦大的俸禄多,功绩多的爵位高,能管众多事务的官职大。

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当职:任职。】,有能者亦不得蔽隐【蔽隐:埋没。】。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益利其道【使:假若。行:推行。益:愈加。道:治国之道。这两句意思是:假如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便希望加以推行,以便更有利于治理好国家。】;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无为:无作用。】

所以没有才能的不敢担当官职,有才能的也不会被埋没。假使您认为我的话可用,希望您推行并进一步使这种主张得以实现;如果认为我的话不可用,那么长久留我在这里也没有意义。

语曰【语曰:俗话说,常言说。】“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而刑必断于有罪【断:判给。】

俗话说:“庸碌的君主奖赏他宠爱的人而惩罚他厌恶的人;圣明的君主就不这样,奖赏一定施给有功的人,刑罚一定判在有罪人的身上。”

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椹(zhen)质:亦作“砧领”,古代杀人时放在身下的垫板。这句是说我的胸部不能抵住刑具。】,而要不足以待斧钺【要:古“腰”字。待:对付。钺(yue):状如大斧,用以杀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哉【疑事:无把握之事。尝试于王:尝试大王的刑罚。】!虽以臣为贱人而轻辱,独不重任臣者之无反复于王邪【。]虽:即使。轻:轻慢。独:难道。任臣者:任用推荐我的人。指王稽。无反复:没有反复无常,即很忠诚。这两句意思是:即使大王认为我是卑贱的人而轻视,难道不看重保举我的人对大王是一片忠心吗?】

如今我的胸膛耐不住铡刀和砧板,我的腰也承受不了小斧和大斧,怎么敢用毫无根据疑惑不定的主张来试探大王呢?即使您认为我是个微贱的人而加以轻蔑,难道就不重视推荐我的人对您的担保吗?

且臣闻周有砥砨【砥砨(e):也作“砥厄”,宝玉名。】,宋有结绿,梁有县藜【结绿:美玉名。【县(xuan)藜:美玉名。】,楚有和朴【和朴:也作“和璞”、“和璧”,春秋时楚人卞和所得的宝玉。】,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失:失误。名器:名贵宝物。这两句说:被高明的玉匠所遗弃,而都成为闻名的宝物。】。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厚:有益。】

况且我听说周室有砥砨,宋国有结缘,魏国有县藜,楚国有和氏璞玉,这四件宝玉,产于土中,而著名的工匠却误认为是石头,但它们终究成为天下的名贵器物。既然如此,那么圣明君主所抛弃的人,难道就不能够使国家强大吗?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取之于诸侯:从其他各国取得自己所需要的。】。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者【擅厚:独占利益(包括垄断贤才)。】,何也?为其割荣也【割荣:分出荣誉让他人享受。谓明主能分荣与人,故他国贤才得为己所用。】

我听说善于中饱私囊的大夫,是从诸侯国中取利;善于使一国富足的诸侯,是从其他诸侯国中取利。而天下有了圣明的君主那么诸侯就不得独自豪富,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它们会削割国家而使自我显贵。

良医知病人之死生,而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疑则少尝之:没有把握的就稍微试一试。少:稍。尝:尝试。】,虽舜、禹复生,弗能改已【弗能改已:不能改变这种道理。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高明的医生能知道病人的生死,圣明的君主能洞察国事的成败,认为于国家有利的就实行,有害的就舍弃,有疑惑的就稍加试验,即使舜和禹死而复生,也不能改变这种方略。

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语之至者:最深切的话。暗指宣太后和穰侯、华阳君等得势,昭王大权旁落。浅者:浅薄的话。这三句是说:至关重要的话,我不敢写在书面上,那些不重要的话又不值得大王一听。】。意者臣愚而不概于王心邪【意者句:想来是我愚笨而不合大王的心意么?意:猜想。概:称心。】?亡其言臣者贱而不可用乎【亡(wu)其:还是,抑或。言臣者:介绍我的人。指王稽。贱:地位不高。】

要说的至深话语,我不敢写在书信上,一些浅露的话又不值得您一听。想来是我愚笨而不符合大王的心意吧?还是推荐我的人人贱言微而不值得听信呢?

自非然者,臣愿得少赐游观之间,望见颜色【自:假如。间(jian):空隙。颜色:指昭王的容颜。这三句是说:如果不是这样,便希望大王把游览观赏的空隙时间稍微赏点给我,让我得睹威仪。】。一语无效【一语无效:一次谈话不见效果。】,请伏斧质【请伏斧质:愿伏罪受死。斧质:斧子和砧板。古代杀人的刑具。】

如果不是这样,我希望您赐给少许游览观赏的空闲时间,让我拜见您一次。如果一次谈话没有效果,我请求伏罪受死刑。

于是秦昭王大说【说:通“悦”。】,乃谢王稽【谢:感谢。】,使以传车召范雎【传(zhuan)车:载宾客的车。】

读了这封书信,秦昭王心中大喜,便向王稽表示了歉意,派他用专车去接范睢

【段意】:写范雎入秦后,虽得到王稽的推荐,但秦昭王不相信一班游说之士,故未获任用。一年以后,恰值穰侯准备攻齐以扩大自己的封地,雎乃上书陈述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昭王见书后十分高兴,决定召见范雎。

于是范雎乃得见于离宫【离宫:正式宫殿外的其他宫室。,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详:通“佯”,假装。永巷:宫中长巷。这里用以代指王宫。。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怒:因宦官见有生人闯入宫中,故大为恼怒。之:指范雎。】,曰:“王至!”

这样,范睢才得以去离宫拜见秦昭王,到了宫门口,他假装不知道是内宫的通道,就往里走。这时恰巧秦昭王出来,宦官发了怒,驱赶范睢,喝斥道:“大王来了!”

范雎缪为曰【缪(miu)为:即谬谓,故意乱说。缪:通“谬”。为:通“谓”。】“秦安得王【秦安得王:秦国哪里有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感怒:激怒。】。昭王至,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延迎:迎接进去。延:引进。】,谢曰:

范睢故意乱嚷着说:“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他想用这些话激怒秦昭王。昭王走过来,听到范睢正在与宦官争吵,便上前去迎接范睢,并向他道歉说:

“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谢:道歉。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自谦之词。受命:受教,领教。】,会义渠之事急【会:恰逢。义渠之事:义渠:古西戎国名,在今甘肃陇东地区。据《史记·匈奴列传》载,秦昭王时,义渠王与宣太后淫乱,生二子。后宣太后杀了义渠王,秦遂起兵灭其国。】,寡人旦暮自请太后【请:请示。】;今义渠之事已【已:结束。】,寡人乃得受命。窃闵然不敏【窃:谦指自己,私下。闵然:昏昧糊涂的样子。】,敬执宾主之礼【敬执宾主之礼:让我恭敬地行宾主之礼。执:执行。】

“我本该早就向您请教了,正遇到处理义渠事件很紧迫,我早晚都要向太后请示,现在义渠事件已经处理完毕,我才得机会向您请教。我这个人很糊涂、不聪敏,让我向您敬行一礼。”

范雎辞让。是日观范雎之见者【见:指被秦王接见。】,群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洒然:肃然起敬的样子。变色易容:因肃敬而改变常态。】

范睢客气地还了礼。这一天凡是看到范睢谒见昭王情况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是肃然起敬的。

秦王屏左右【屏左右:让左右的人退下。屏:退避。】,宫中虚无人。秦王跽而请曰【跽(ji):古人席地而坐,臀压腿和脚跟,“跽”是指上身挺直,股离腿和脚跟,成跪状。这里表示恭敬。】“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幸:敬词。表示对方赐教使自己感到庆幸。】”范雎曰:“唯唯【唯唯(weiwei):应答词。这里只是答应而不谈具体看法。】

秦昭王喝退了左右近臣,宫中没有别的人。这时秦昭王长跪着向范睢请求说:“先生怎么赐教我?”范睢说:“嗯嗯。”

有间【有间:过一会儿。】,秦王复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

停了一会,秦昭王又长跪着向范睢请求说:“先生怎么赐教我?”范睢说:“嗯嗯。”像这样询问连续三次。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终究也不赐教我了吗?”

范雎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吕尚:即姜尚,尚字子牙。因前代封邑在吕,又叫吕尚。】,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渭滨:渭水边。渭:渭河。源出甘肃,东南流入陕西境,至潼关入黄河。】。若是者,交疏也【交疏:交情不深。】

范睢说:“不敢这样。我听说从前吕尚遇到周文王时,他只是个渭水边上钓鱼的渔夫罢了。像他们这种关系,就属于交情生疏。

已说而立为太师【已说而立为太师:文王对吕尚的话既已悦服,就拜他为太师。说:通“悦”。太师:周代始置,为辅佐国君的高级官员。】,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其言深:因吕尚的话深切中肯。】。故文王遂收功于吕尚而卒王天下【收功:得力。王(wang):做……的王。】

但文王听完他的一席话便立他为太师,并立即用车载着他一起回宫,就是因为他的这番话说到了文王的心坎里。因此文王便得到吕尚的辅佐而终于统一了天下。

乡使文王疏吕尚而不与深言【乡使:假使。乡:通“向”。】,是周无天子之德【无天子之德:不会有做天子的福分。】,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业也【无与成其王业:无人与他共谋去成就帝王事业。】

假使当初文王疏远吕尚而不与他深谈,这样周朝就没有做天子的德望,而文王、武王也就无人辅佐来成就他们统一天下的大业了。

今臣羁旅之臣也【羁(ji)旅:寄居作客。】,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陈:陈述。匡:扶正,辅助。】,处人骨肉之间【处人骨肉之间:处身在大王亲人之间。骨肉:指昭王与宣太后、穰侯乃骨肉至亲。】,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效:献出。愚忠:愚昧的忠心。谦词。】。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

如今我是个寄居异国他乡的臣子,与大王交情生疏,而我所希望陈述的都是匡扶补正国君的大事,我处在大王与亲人的骨肉关系之间来谈这些大事,本愿进献我的一片愚诚的忠心可不知大王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大王连续三次询问我而我不敢回答的原因。

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伏诛:受死刑。】,然臣不敢避也。大王信行臣之言【信:诚,真正。】,死不足以为臣患【患:担心。】,亡不足以为臣忧【亡:流放。】,漆身为厉被发为狂不足以为臣耻【漆身为厉(lai):以漆涂身使生癞疮。厉:通“癞”。被发为狂:披头散发成了疯子。被:通“披”。此皆为避人耳目,不得已而改形、装疯。】

我并不是害怕什么而不敢说出来。我明知今天向您陈述主张明天就可能伏罪受死,可是我决不想逃避。大王果真照我的话办了,受死不值得我忧患,流亡不值得我苦恼,就是漆身生癞,披发装疯我也不会感到羞耻。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五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其说不一。《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三王之仁焉而死【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一说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武王。】,五伯之贤焉而死【五伯(ba):即五霸。说法不一,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乌获、任鄙之力焉而死【乌获、任鄙:皆战国时秦国的力士。】,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之勇焉而死【成荆:春秋时齐国的勇士。孟贲(ben):古代勇士。王庆忌:庆忌是春秋时吴王僚之子,以勇力出名。夏育:周时卫国勇士。】

况且,像五帝那样的圣明终不免死去,三王那样的仁爱也不免死去,春秋五霸那样的贤能都死了,乌获、任鄙那样力大无比难免一死,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那样勇猛威武也一个个死去了。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处必然之势:处于必死的形势之下。】,可以少有补于秦【少:稍。】,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

由此可见,死亡这是每个人必不可免的。处于明了必然死去的形势下,能够对秦国有少许补益,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我又担忧什么呢!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伍子胥:春秋时楚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所害,便逃往吴国。橐(tuo)载:载在袋子里。橐:布袋。昭关:楚关名,当吴、楚交界处,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夜行昼伏,至于陵水【陵水:水名,即溧水。在江苏溧阳。】,无以糊其口【糊其口:犹言谋求生活。】,膝行蒲伏【蒲伏:即“匍匐”,爬行。】,稽首肉袒【稽(qi)首肉袒(tan):赤身露体向人叩头。稽首:叩头至地。肉袒:脱衣露体。】,鼓腹吹箎【鼓腹吹箎(chi):鼓着肚皮吹箎。箎:古时管乐器,像笛子。】,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阖闾:也作“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国君。为伯:成为霸主。伯:通“霸”。】

过去伍子胥被装在口袋里逃出了昭关,路上夜里行走,白天隐藏,走到陵水,连饭也吃不上了,只好爬着行走,裸出上身,叩着响头,鼓起肚皮吹笛子,在吴国街市上到处行乞讨饭,可后来终于振兴了吴国,使阖闾成为霸主。

使臣得尽谋如伍子胥【尽谋:尽力施展计谋。】,加之以幽囚【加之以幽囚:再把我囚禁起来。加:施加。】,终身不复见,是臣之说行也【臣之说行:我的主张已被施行。】,臣又何忧?箕子、接舆漆身为厉【箕子:纣王的叔父,因进谏不听,乃披发佯狂。接舆:春秋时楚人,假装糊涂,避世隐居。】,被发为狂,无益于主。

假使我能像伍子胥一样极尽智谋效忠秦国,就是再把我囚禁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这样我的主张实行了,我又担忧什么呢?过去箕子、接舆漆身生癞,披发装疯,可是对君主毫无益处。

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同行:同样行为。指用装疯的行动以使君主醒悟。】,可以有补于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有何耻?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杜口:闭口不说。裹足:停步不肯前来。】,莫肯乡秦耳【乡:通“向”,向着,向往。】

假使我也跟箕子有同样的遭遇披发装疯,可是能够对我认为贤能的君主有所补益,这是我的最大荣幸,我又有什么耻辱的?我所担忧的,只是怕我死后,天下人看见我为君主尽忠反而遭到死罪,因此闭口停步,没有谁肯向秦国来罢了。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足下:古代下对上或同辈间的敬称。】,下惑于奸臣之态【惑:迷惑。态:指谄媚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阿(e)保:即保母,古代宫廷里管抚养子女的妇女。或说“阿保”指“近臣”。】,终身迷惑,无与昭奸【昭奸:辨明奸邪。】

现在您在上面害怕太后的威严,在下面被奸佞臣子的惺惺作态所迷惑,自己身居深宫禁院,离不开左右近臣的把持,终身迷惑不清,也没人帮助您辨出邪恶。

大者宗庙灭覆【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这里用以代指王室、国家。】,小者身以孤危【孤危:孤立危险。】,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若夫:至于。穷辱:困顿耻辱。】,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臣死而秦治,是臣死贤于生【贤:胜过。】

长此下去,从大处说国家覆亡,从小处说您孤立无援岌岌可危,这是我所担忧的,只此而已。至于说困穷、屈辱一类的事情,处死、流亡之类的忧患,我是从不害怕的。如果我死了而秦国得以大治,这是我死了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辟远【辟:通“僻”,偏僻。】,寡人愚不肖【不肖:不才。】,先生乃幸辱至于此,是天以寡人恩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慁(hun):打扰。】

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这是怎么说呢!秦国偏僻远处一隅,我本人愚笨无能,先生竟屈尊光临此地,这是上天恩准我烦劳先生来保存我的先王的遗业啊。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是天所以幸先王【幸:赐福。】,而不弃其孤也【孤:遗孤。昭王自指。】。先生奈何而言若是!事无小大,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拜:作揖。表恭敬的一种礼节。】,秦王亦拜。

我能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正是上天恩赐我的先王,而不抛弃他们的这个后代啊。先生怎么说这样的话呢!从这以后,事情无论大小,上至太后,下到大臣,有关问题希望先生毫无保留地给我以指教,不要再怀疑我了。”范睢听了后打躬行礼,秦昭王也连忙还礼。

范雎曰:“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四塞(sai):国境四边险要。塞:险要之处。】,北有甘泉、谷口【甘泉:山名。在今陕西醴泉东北。】,南带泾、渭【带:围绕。泾:水名。渭水的支流。】,右陇、蜀【右:古时西方称右。陇: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在今陕西陇县至甘肃平凉一带。蜀:指蜀地的高山峻岭。】,左关、阪【关: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南。阪(ban):指崤山,有东西二坂,地势险要,在今河南陕县东。】,奋击百万【奋击:指勇敢的士兵。】,战车千乘【乘(sheng):车辆叫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范睢说:“大王的国家,四面都是坚固的要塞,北面有甘泉高山、谷口险隘,南面环绕着泾、渭二水,右边是陇山、蜀道,左边是函谷关、殽阪山,雄师百万,战车千辆,有利就进攻,不利就退守,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好地方啊。

民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不敢为私事相斗。公战:为公而战。】,此王者之民也。王并此二者而有之【并:兼。二者:指地势、人力。】。夫以秦卒之勇,车骑之众,以治诸侯【治:对付。】,譬若施韩卢而搏蹇兔也【施:用。韩卢:韩国良犬名。蹇(jian)兔:跛脚兔子。】,霸王之业可致也【致:取得。】,而群臣莫当其位【莫当其位:都不称职。当:相称。】

百姓不敢因私事而争斗,却勇敢地为国家去作战,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好百姓啊。现在大王同时兼有地利、人和这两种有利条件。凭着秦国士兵的勇猛,战车的众多,去制伏诸侯,就如同放出韩国壮犬去捕捉跛足的兔子那样容易,建立霸王的事业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可是您的臣子们却都不称职。

至今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窥兵:观兵,检阅军队而向人示威。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其他六国。】,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秦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

秦国到现今闭关固守已经十五年,之所以不敢伺机向崤山以东进兵,这都是因为穰侯为秦国出谋划策不肯竭尽忠心,而大王的计策也有失误之处啊,”秦昭王长跪着说:“我愿意听一听我的失策之处。”

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恐,未敢言内【内:内部之事。指太后、穰侯擅权。】,先言外事【外事:指穰侯对外的失策。】,以观秦王之俯仰【俯仰:低头和抬头。这里有态度、动向的意思。】。因进曰:

可是范睢发觉谈话时周围有不少偷听的人,心里惶惑不安,不敢谈宫廷内部太后专权的事,就先谈穰侯对诸侯国的外交谋略,借以观察一下秦王的态度。于是凑向昭王面前说:

“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非计:失策。】。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意:猜想。计:打算。】,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也【悉韩、魏之兵:让韩国、魏国出动全部军队。悉:全部出动。】,则不义矣【不义:不合宜。】

“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纲寿,这不是个好计策。出兵少就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反会损害秦国自己。我猜想大王的计策,是想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尽遣兵力来协同秦国,这就违背情理了。

今见与国之不亲也【与国:友好国家。不亲:并不亲密。】,越人之国而攻,可乎?其于计疏矣【疏:粗疏,粗心大意。】。且昔齐湣王南攻楚【齐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曾为韩、魏攻楚(见《史记·孟尝君列传》)。】,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形势:指当时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现在已经看出这两个友国实际并不真正亲善,您却要越过他们的国境去进攻齐国,合适吗?这在计策上考虑太欠周密了。况且曾有过这种失算的先例,先前齐湣王向南攻打楚国,杀楚军、斩楚将,开辟了千里之遥的领土,可是最后齐国连寸尺大小的土地也没得到,难道是不想得到土地吗,是形势迫使它不可能占有啊。

诸侯见齐之罢弊【罢(pi)弊:衰颓疲困。罢:通“疲”。】,君臣之不和也,兴兵而伐齐,大破之【大破之: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载,燕昭王二十八年(即秦昭王二十三年),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士辱兵顿【士辱兵顿:士兵受到挫伤和侮辱。顿:困厄。】,皆咎其王【咎:归罪。】,曰:‘谁为此计者乎?’

各诸侯国看到齐国已经疲惫困顿国力大衰,国君与臣属又不和,便发兵进攻齐国,结果大败齐国。齐国将士受辱溃不成军,上下一片责怪齐王之声,说:‘策划攻打楚国的是谁?’

王曰:‘文子为之【文子:指孟尝君田文。】’大臣作乱,文子出走【出走: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载,田文出走在乐毅破齐之前。这里或许是范雎为自圆其说而有意不顾史实。】。故齐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肥韩、魏:齐出兵帮韩、魏攻楚,取得大片土地,被韩、魏所得。见《史记·孟尝君列传》。肥:给好处。】

齐王说:‘是田文策划的。’于是齐国大臣发动叛乱,田文被迫逃亡出走。由此可见齐国大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耗尽兵力攻打远方的楚国反而使韩、魏两国从中获得厚利。

此所谓借贼兵而赍盗粮者也【借贼兵:把武器借给贼人。兵:武器。赍(ji)盗粮:把粮食送给强盗。赍:给与。】。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释:放弃。】,不亦缪乎【缪:通“谬”。】

这就叫做把兵器借给强盗,把粮食送给窃贼啊。大王不如结交远邦而攻伐近国,这样攻取一寸土地就成为您的一寸土地,攻取一尺土地也就成为您的一尺土地。如今放弃近国而攻打远邦,不也太荒谬了吗?

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中山:国名。地在今河北定县、唐县一带。为赵武灵王所灭。】,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附:归。】,天下莫之能害也【莫之能害:谁也不能奈何他。害:妨害,损伤。】

再说,过去中山国领土有方圆五百里,赵国独自把它吞并了,功业建成,名声高杨,利益到手,天下没有谁能侵害它。

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中国之处:地处中原。中国:指中原地区。天下之枢:为天下的中心,重要地带。枢:门上的转轴。】,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亲中国:与中原之国相亲近。为天下枢:作为控制天下的枢纽。】,以威楚、赵【威:威胁。】

现在韩、魏两国,地处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部位,大王如果打算称霸天下,就必须先亲近中原国家把它作为掌握天下的关键,以此威胁楚国、赵国。

楚强则附赵【楚强则附赵:意谓若楚国强大,则使赵国归附秦国去对付楚国。】,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卑辞:谦卑的言辞,即低声下气。重币:丰厚的财礼。】。齐附而韩、魏因可虏也【虏:俘虏,占领。】

楚国强大您就亲近赵国,赵国强大您就亲近楚国,楚国、赵国都亲附您,齐国必然恐惧了。齐国恐惧,必定低声下气拿出丰厚财礼来奉事秦国。齐国亲附了秦国,那么韩、魏两国便乘势可以收服了。

昭王曰:“吾欲亲魏久矣,而魏多变之国也【多变:反复无常。】,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对曰:“王卑词重币以事之;不可,则割地而赂之【赂:行贿收买。】;不可,因举兵而伐之。

昭王说:“我早就想亲近魏国了,可是魏国是个翻云覆雨变化无常的国家,我无法同它亲近。请问怎么才能亲近魏国?”范睢回答道:“大王可以先说好话送厚礼来靠拢它,不行的话,就割让土地收买它;再不行,寻找机会发兵攻打它。”

王曰:“寡人敬闻命矣。”乃拜范雎为客卿【客卿:卿是当时官名,位在大夫之上。别国的人在本国为卿,称客卿。】,谋兵事【谋兵事:商议军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五大夫:秦爵位名。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绾(wan):人名。】,拔怀【拔:攻占。怀:魏邑。故城在今河南武陟西南。攻占怀邑在秦昭王三十九年。】。后二岁,拔邢丘【邢丘:魏邑。故城在今河南温县东。】

昭王说:“我就恭候您的指教了。”于是授给范睢客卿官职,同他一起谋划军事。终于听从了范睢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段意】:写范雎被秦昭王召见,雎谈古论今,表明自己愿竭忠尽智,希昭王能听取善言以完成统一大业。又针对秦国在处理外事上的失误,建议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先控制韩、魏以威胁其他各国。昭王乃拜范雎为客卿,并用其谋加兵于魏。

解读~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本篇是战国末期秦国两位国相范睢和蔡泽的合传。

范睢和蔡泽同是辩士出身,在任秦相之前都曾走过一段坎坷的道路。范睢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蔡泽游说诸侯四处碰壁,但他们并不因此而气馁,后来“羁旅入秦”,凭着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终于成为秦相。范睢任相后在外交上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秦国历史上有一定功绩。但他的致命弱点是“每饭之德必赏,眦睚之怨必报”,感情用事,因小失大,以致害死名将白起,又任用亲信,造成恶果。蔡泽说服范睢让位后被命为国相,他的志向是个人长享富贵,因而一旦得到满足便不再进取,所以难有大的作为。作者全面地记述了他们的事迹,而为其立传的主旨则取“能忍訽于魏齐,而信威于强秦”这一角度,颂扬他们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的精神,这或许是“太史公寓主意于客位”(刘熙载《艺概》)吧。

这是一篇相当生动,富于艺术魅力的传记作品,它的写法几乎近于小说。首先,叙事波澜起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如写范睢脱险一节,由范睢遭到毒打到他佯装死去,再到他被抛到荒野,最后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情节一波三折,而范睢顽强、机智的性格便在情节的展开中刻画出来。再如,写范睢入秦巧避穰侯,以及他乔装引诱须贾入宫等也都极尽曲折之妙,读来引人入胜。其次,运用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形象。如唐举为蔡泽看相,戏言其貌不扬,寥寥几笔一副朝天鼻,凸额头,塌鼻梁,端肩膀,罗圈腿的容貌体态便漫画般地活现在读者面前。再如,范睢与蔡泽互相辩难,各自揣摩对方心理,你来我往,争长论短,从中不难看出范睢故意狡辩以逞其强,而蔡泽胸有成竹必欲战而胜之的各自心态。读它简直无异于读一篇小说。


阅读全文
《史记》70列传·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1】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