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史记》70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2】

分享:杨老师 2024-08-19 阅读积累 问答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屩檐簦说赵孝成王【蹑屩(jue):穿着草鞋。檐簦:顶着长柄笠。檐,通“担”。】。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

虞卿,是个善于游说的有才之士,他脚穿草鞋,肩搭雨伞,远道而来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拜见赵王,赵王便赐给他黄金百镒,白璧一对;第二次拜见赵王,就当上了赵国的上卿,所以称他为虞卿。

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束甲而趋之:整军开赴前线再战。】,何如?

秦、赵两国在长平交战,赵国初战不利,损失一员都尉。赵王召来楼昌和虞卿计议说:“我军初战不利,都尉战死,我要卷甲赴敌与秦军决战,你们看怎么样?”

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制媾者在秦:讲和的主动权掌握在秦国。】。且王之论秦也【论:这里是认为的意思。】,欲破赵之军乎?不邪?

楼昌说:“没有好处,不如派重要使臣去求和。”虞卿说:“楼昌主张求和的原因,是认为不求和我军必败。可是控制和谈主动权在秦国一方。而且大王您估计一下秦国的作战意图,是要击败赵国军队呢,还是不要呢?”

王曰:“秦不遗馀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内(na):通“纳”。】。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

赵王回答说:“秦国已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了,必定将要击败赵军。”虞卿接着说:“大王听从我的话,派出使臣拿上贵重的珍宝去联合楚、魏两国,楚、魏两国想得到大王的贵重珍宝,一定接纳我们的使臣。赵国使臣进入楚、魏两国,秦国必定怀疑天下诸侯联合抗秦,而且必定恐慌。这样,和谈才能进行。”

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平阳君: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豹。】,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以为奚如【奚如:何如。】

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与平阳君赵豹议妥求和,就派出郑朱先到秦国联系。秦国接纳了郑朱。赵王又召见虞卿说:“我派平阳君到秦国求和,秦国已经接纳郑朱了,您认为怎么样?”

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秦王:秦昭王。应侯:范雎。】。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

虞卿回答说:“大王的和谈不能成功,赵军必定被击败。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都在秦国了。郑朱是个显贵之人,他进入秦国,秦王和应侯一定把郑朱来到秦国这件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看。楚、魏两国认为赵国到秦国求和,必定不会救援大王。秦国知道天下诸侯不救援大王,那么和谈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

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

应侯果然把郑朱来到秦国这件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们看,终究不肯和谈。赵军在长平大败,于是邯郸被围困,被天下人耻笑

【段意】:写虞卿对赵与秦媾和意见的正确。赵与秦在长平之战中失利,赵王准备整军再战。楼昌主张与秦媾和,虞卿认为,要先拉拢楚、魏,媾和方能成功。赵王不听,按楼昌意见仓促与秦媾和,结果遭到惨败。

秦既解邯郸围【秦国解除对邯郸的包围,因素很多,如赵国坚持抵抗,楚、魏相助,秦国内部斗争等。,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使赵郝句:派赵郝到秦商讨议和事。,割六县而媾。

秦国解除了邯郸的包围之后,而赵王却准备到秦国拜访秦王,就派赵郝到秦国去订约结交,割出六个县而讲和。虞

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倦:疲惫。】?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卿对赵王说:“大王您看,秦国进攻大王,是因为打得疲顿了才撤回呢?还是它能够进攻,由于怜惜大王而不再进攻呢?”赵王回答说:“秦国进攻我,是毫不保留竭尽全力了,一定是因为打得疲惫了才撤回的。”

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

虞卿说:“秦国用它的全部力量进攻它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结果打得疲顿而回,可是大王又把秦国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白白送给秦国,这等于帮助秦国进攻自己啊。明年秦国再进攻大王,大王就无法自救了。”赵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赵郝。

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虞卿诚句:虞卿确实知道秦国的力量已经耗尽了吗?】?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弹丸之地:像弹丸那样大小的地方。】,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无割其内句:难道不割让内地与秦议和吗?】

赵郝说:“虞卿真能摸清秦国兵力的底细吗?果真知道秦国兵力今年不能进攻了,这么一块弹丸之地不给它,让秦国明年再来进攻大王,那时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给它来求和吗?”

王曰:“请听子割矣。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任:负责,保证。】。他日三晋之交于秦【三晋:晋,古代侯国。后被其大夫韩、赵、魏一分为三。三晋,即指韩、赵、魏三国。】,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

赵王说:“我听从你的意见割让六县了,你能一定让秦国明年不再进攻我吗?”赵郝回答说:“这个可不是我所敢承担的事情。过去韩、赵、魏三国与秦国交往,互相亲善。现在秦国对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大王,看来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一定是不如韩、魏两国了。

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负亲之攻:背叛盟国而招致的进攻。负亲,背叛亲交,指赵国接受韩国上党地,发兵抗秦的事。详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开关通币,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现在我替您解除因背弃与秦国亲善关系而招致的进攻,开启关卡,互通贸易,与秦国的交好程度同韩、魏两国一样,若到了明年大王独自招来秦国的进攻,这一定是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又落在韩、魏两国的后面了。所以说,这不是我所敢承担的事情。

王以告虞卿,虞卿对曰:“郝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必:肯定。】。今虽割六城,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

赵王把赵郝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回答说:“赵郝说‘不讲和,明年秦国再来进攻大王,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给它来求和吗’。现在讲和,赵郝又认为不能保证秦国不再进攻。那么现在即使割让六个城邑,又有什么好处!明年再来进攻,又把它的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割让给它来求和。这是自取灭亡的办法,所以不如不讲和。

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县;赵虽不能守,终不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自弱以强秦哉【吾国尚利二句:这样有利于我国,哪里是用割地的办法来削弱自己而壮大秦国可以相比的呢?】

秦国即使善于进攻,也不能轻易地夺取六个县;赵国即使不能防守,终归也不会丧失六座城。秦国疲顿而撤兵,军队必然疲软。我用六座城来收拢天下诸侯去进攻疲软的秦军,这是我在天下诸侯那里失去六座城而在秦国那里得到补偿。我国还可得到好处,这与白白地割让土地,使自己削弱而使秦国强大相比,哪样好呢?

今郝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城尽。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与之乎?弗与,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

现在赵郝说‘秦国与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赵国的原因,一定是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不如韩、魏两国’,这是让大王每年拿出六座城来事奉秦国,也就是白白地把城邑送光。明年秦国又要求割地,大王将给它吗?不给,这是抛弃了原来割让土地所换取的成果而挑起秦国进攻的兵祸;给它,也就无地可给了。

语曰:‘强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不弊:不疲惫,即不费多大力气。】,是强秦而弱赵也。

俗话说:‘强大的善于进攻,弱小的不能防守’。现在平白地听任秦国摆布,秦国军队毫不费力便可多得土地,这是使秦国更加强大而使赵国更加削弱啊。

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故不止矣【其计句:指年年割地,没有个完。】。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让越来越强大的秦国来割取越来越弱小的赵国,秦国年年谋取赵国土地的打算因而就不会停止了。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要求无限,拿有限的赵国土地去应付无限的秦国要求,那势必不会再有赵国了。

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楼缓:赵臣中的亲秦派。】,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如:和,与。】,孰吉?”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

赵王的想法还没确定下来,楼缓从秦国回到赵国,赵王与楼缓商议这个问题,说:“给秦国土地与不给,哪种作法好?”楼缓推让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言公之私:谈谈你的个人见解。】”楼缓对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鲁定公的大夫,季康子从父昆弟,名歇,其母即敬姜。】?公甫文伯仕于鲁,病死,女子为自杀于房中者二人【女子:此指婢妾。自杀:殉情。】。其母闻之,弗哭也。

赵王说:“虽然这么说,也不妨试着谈谈你个人的意见。”楼缓便回答说:“大王也听说过那个公甫文伯母亲的事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病死了,妻妾中为他在卧房中自杀的有两个人。他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居然不哭一声。

其相室曰【相室:帮助料理家务的人。】‘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而是人不随也【是人:此人,指公甫文伯。】

公甫文伯家的保姆说:‘哪里有儿子死了而母亲不哭的呢?’他的母亲说:‘孔子是个大贤人,被鲁国驱逐了,可是他这个人却不跟随孔子了。

今死而妇人为之自杀者二人,若是者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也。’故从母言之,是为贤母;从妻言之,是必不免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故其言二句:所以同样一句话,说话的人不同,用心也不一样。】

现在他死了而妻妾为他自杀的有两人,像这样的情况一定是他对尊长的人情义淡薄而对妻妾的情义深厚。’所以由母亲说出这样的话,这是个贤良的母亲,若由妻子说出这样的话,这一定免不了是个嫉妒的妻子。所以说的话虽然都一样,但由于说话人的立场不同,人的用意也就跟着变化了。

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

现在我刚刚从秦国来,如果说不给,那不是上策;如果说给它,恐怕大王会认为我是替秦国帮忙:所以我不敢回答。假使我能够替大王考虑,不如给它好。”赵王听后说:“嗯”。

虞卿闻之,入见王曰:“此饰说也【饰说:虚伪、奸狡的说法。】,王慎勿予【慎勿:决不。】”楼缓闻之,往见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对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

虞卿听到这件事,入宫拜见赵王说:“这是虚伪的辩说,大王切切不要给秦国六个县!”楼缓听说了,就去拜见赵王。赵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说:“不对,虞卿知其一,不知其二。

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构难:结怨,交恶。】,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因强乘弱:凭靠强者,欺压弱者。】。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

秦、赵两国结下怨仇引起兵祸而天下诸侯都很高兴,这是为什么?说‘我们将借强国来欺弱国’。如今赵国军队被秦国围困,天下诸侯祝贺获胜的人必定都在秦国了。

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何秦之图乎:能把秦国的图谋怎样?】?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愿王以此决之,勿复计也。

所以不如赶快割让土地讲和,来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经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不然的话,天下诸侯将借着秦国的怨怒,趁着赵国的疲困,瓜分赵国。赵国将要灭亡,还图谋什么秦国呢?所以说虞卿知其一,不知其二。希望大王从这些方面考虑决定给它吧,不要再盘算了。

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危哉句:楼缓为秦国说话,太可怕了。】!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独不言句:他唯独不说他向天下暴露了赵国衰弱的形势。】

虞卿听到这番议论后,去拜见赵王说:“危险了,楼缓就是为秦国帮忙的,这只是越发让天下诸侯怀疑我们了,又怎么能抚慰秦国呢?他为什么偏偏不说这么做就是向天下诸侯昭示赵国软弱可欺呢?

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非固勿予而已:并不是只考虑不割地给秦这一点。意即还有别的考虑。】。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

再说我所主张不给秦国土地,并不是坚决不给土地就算了。秦国向大王索取六个城邑,而大王则把这六个城邑送给齐国。

齐,秦之深仇也【齐,秦之深仇:齐、秦,当时最强大的两诸侯国,争霸最激烈,故仇深。】,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不待辞之毕:不等话说完。】。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仇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

齐国,是秦国的死对头,得到大王的六个城邑,就可以与我们合力攻打秦国,齐王倾听大王的计谋,不用等话说完,就会同意。这就是大王虽然在齐国方面失去六个城邑却在秦国方面得到补偿。这样做,齐国、赵国的深仇大恨都可以报复了,而且又向天下诸侯显示赵王是有作为的。

王以此发声【发声:放出消息。即进行宣传。】,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敬重。】;重王,必出重宝以先于王【先:争先。】

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的事声扬出去,我们的军队不必到边境侦察,我就会看到秦国的贵重财礼送到赵国来而反过来向大王求和了。一旦跟秦王讲和,韩、魏两国听到消息,必定尽力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贵的宝物争先向大王致意。

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三国:指齐、魏、韩三国。】,而与秦易道也【与秦易道:改变赵与秦国的地位。】”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齐王:田建。齐国末代国君。】,与之谋秦。

这样大王的一个举动可以与韩、魏、齐三国结交亲善,从而与秦国改换了处事的位置。”赵王听后说:“好极了。”就派虞卿向东去拜见齐王,与齐王商议攻打秦国的问题。

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于是封虞卿以一城。

虞卿还没返回齐国,秦国的使臣已经在赵国了。楼缓得知这个消息,立即逃跑了。赵王于是把一座城邑封给了虞卿

【段意】:写虞卿在对秦媾和问题上的主张被赵王采纳,并获得了胜利。秦国解除了对赵都邯郸的包围,赵王打算割让六县与秦王议和,赵郝、楼缓都赞成这样做。但虞卿认为,割地给秦国,并不能满足秦王的贪心,保证秦不再犯。不如将地送给齐国,联齐抗秦。赵王接受虞卿的主张,委派虞卿前往齐国,与齐商讨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在虞卿尚未回到赵国之前,秦国的使者早已到赵国来主动求和了。

居顷之,而魏请为从【为从:订“纵约”。。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平原君【过:拜访。本段以下几个“过”,意皆为“错”。】,平原君曰:“愿卿之论从也【愿卿之句:可以听听虞卿对合纵的看法。】”虞卿入见王。

过了不久,魏国请求与赵国合纵盟约。赵孝成王就召虞卿来商议这件事。虞卿先去拜访平原君,平原君说:“希望听您论述一下合纵之道。”虞卿入宫拜见赵王。

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王曰:“寡人固未之许。”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终:终究,到底。】

赵王说:“魏国请求合纵盟约。”虞卿说:“魏国错了。”赵王说:“我本来也没答应它。”虞卿说:“大王错了。”赵王说:“魏国请求合纵,您说魏国错了;我没有答应它,您又说我错了。既然这样,那么合纵盟约是终归不可以了吗?”

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祸。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便:恰当,有利。】”王曰:“善。”乃合魏为从。

虞卿回答说:“我听说小国跟大国一起办事,有好处就由大国享用成果,有坏处就由小国承担灾祸。现在的情况是魏国以小国的地位情愿担当灾祸,而您是以大国的地位辞却享用成果。我所以说大王错了,魏国也错了。我私下认为合纵盟约有利。”赵王说:“好。”于是就同魏国合纵盟约

【段意】:写虞卿对魏国要求与赵国结盟的独到见解,认为魏国主动要求结盟和赵国拒绝结盟都是不对的。

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以魏齐之故:魏齐原为魏相,曾经毒打过范雎。后来范雎任秦相,依仗秦国势力,向魏国索取魏齐。魏齐逃到赵国,躲在平原君家。秦王又向赵王索取,赵王害怕,欲拘捕魏齐。魏齐连夜逃跑,去见虞卿。虞卿丢弃相印,与魏齐一道投奔信陵君。信陵君不肯见,魏齐自杀,虞卿也因此被困大梁。详见《范雎列传》。,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间行:犹微行,言行动隐秘。,卒去赵,困于梁。

虞卿因为魏国宰相魏齐的缘故,宁愿抛弃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与魏齐一起从小路逃走,最后离开赵国,在魏国大梁遭到困厄。

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虞氏春秋:《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五篇,是一部讲历史兴亡的书,已亡佚。清朝马国翰辑有《虞氏春秋》一卷。】

魏齐死后,虞卿更加不得意,就著书立说,采集《春秋》的史实,观察近代的世情,写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共八篇。用来批评国家政治的成功与失败,世上流传,称为《虞氏春秋》

【段意】:写虞卿的结局。虞卿因救魏齐弃官,落得穷愁潦倒。从此发愤著书,颇有成效。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翩翩句:喻平原君有风度,超凡脱俗。】,然未睹大体【未睹大体:不识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利令智昏:见到利益,就神智昏迷。】,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平原君三句: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韩国割让上党地区予秦。上党守将冯亭不想归顺秦国,而愿降赵,派使者向赵王游说。平原君贪利主张接受,并亲往受地。赵接受上党以后,秦发兵攻下上党,并把赵将赵括围困在长平。赵括战死,赵军四十万皆降,为秦将白起坑杀。继而秦军又包围了赵都邯郸。】

太史公说:平原君,是个乱世之中风采翩翩有才气的公子,但是不能识大局。俗话说:“贪图私利便丧失理智”,平原君相信冯亭的邪说,贪图他献出的上党,致使赵国兵败长平,赵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

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工:工巧,细致。】!及不忍魏齐,卒困于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虞卿分析事理推测情势,为赵国出谋划策,是多么周密巧妙啊!到后来不忍心看着魏齐被人追杀,终于在大梁遭到困厄,平常人尚且知道不能这么做,何况贤能的人呢?但是虞卿若不是穷困忧愁,也就不能著书立说而使自己的名声表露于世,流传后代了

【段意】:总评平原君与虞卿。惜平原君不识大体,赞虞卿料事工巧及发愤著书立说。


阅读全文
《史记》70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2】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