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史记》70列传·张仪列传第十【1】

分享:杨老师 2024-08-18 阅读积累 问答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亡璧丢失了玉璧。璧古时一种形状平圆、正中有孔的玉器为贵族的装饰物。,门下意张仪门下意张仪楚相的食客怀疑张仪。门下指食客。意怀疑。,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相君对丞相的尊称。”共执张仪,掠笞数百掠笞拷打。,不服,释之。

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张仪始终没有承认,只好释放了他。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fou)“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他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段意】:写张仪从鬼谷子学术成后,游说诸侯至楚,楚相遗失玉璧,其食客怀疑张仪为窃贼,将其毒打。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败约后负毁掉合纵之约而后使其归于失败。负失败。,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微感暗中影响。

那时,苏秦已经说服了赵王而得以去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可是他害怕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派人暗中引导张仪说:

“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当路掌权执政。,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通子之愿陈述你的愿望。通表达陈述。”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

“您当初和苏秦感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用以实现功成名就的愿望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通知传达。数让多次设辞责备。,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苏秦就告诫门下的人不给张仪通报,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这时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吾宁句我难道不能为你说话使你富贵吗?】,子不足收也不足收不够取得我这样做的资格。收取。”谢去之告辞。

还屡次责备他说:“凭着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苦赵使赵受到困苦。,乃遂入秦。

张仪来投奔苏秦,自己认为都是老朋友了,能够求得好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生气,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谁值得侍奉,只有秦国能侵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舍人战国至汉初为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于王公贵族者通称为舍人。“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大概。。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用秦柄指掌握秦国的决策权力。,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阴奉之暗中给予张仪车马金钱。

不久苏秦对他左右亲近的人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如今,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然而,他很贫穷,没有进身之阶。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把他召来羞辱他,用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惠王以为客卿据《资治通鉴》张仪人秦为客卿事在秦惠王五年(前333年)。,与谋伐诸侯。

苏秦禀明赵王,发给他金钱、财物和车马,派人暗中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逐渐地接近他,还以车马金钱奉送他,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于是张仪才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策划攻打诸侯的计划。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赖子之显依靠您方才得以显贵。,方且报德,何故去也

这时,苏秦派来的门客要告辞离去,张仪说:“依靠您鼎力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走呢?”

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

门客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激怒先生,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都是苏先生谋划的策略。如今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仪宁渠能乎我难道能够迅速地同苏秦的才能相比吗难道。渠“遽”迅疾。

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

张仪既相秦相秦据《史记·六国年表》张仪于秦惠王十年(前328年)首次拜相。,为文檄告楚相曰为文檄写了一封申讨的书信。“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不盗而璧没有偷窃你的玉璧。而“尔”你。下文“而”同。,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我顾且盗而城视也意为发誓。意谓发誓将出兵讨伐攻城掠地。

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宰相说:“当初我陪着你喝酒,我并没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

【段意】:写张仪不被用于六国,苏秦以计使其入秦。苏秦既已说赵王同意合纵,又忧虑合纵可能受到秦国的破坏,故使计将张仪激怒,使其西入秦,以便为己所用。张仪为秦卿后,苏秦舍人这才说明事情原委,是苏秦希望张仪掌秦柄后,能暗中协助苏秦使合纵成功。

苴蜀相攻击苴蜀相攻击《华阳国志·蜀志》记云“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苴蜀相攻击”即指此。,各来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

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到秦国告急。秦惠王要出动军队讨伐蜀国,又认为道路艰险狭窄,不容易到达。这时韩国又来侵犯秦国。

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惠王之前司马错秦人官为司马后遂以官为氏。,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其说您的见解。

秦惠王要先攻打韩国,然后再讨伐蜀国,恐怕有所不利;要先攻打蜀国,又恐怕韩国趁着久战疲惫之机来偷袭,犹豫不能决断。司马错和张仪在惠王面前争论不休,司马错主张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先讨伐韩国。”惠王说:“我愿听听你们的理由。”

仪曰:“亲魏善楚亲魏善楚同魏、楚两国亲善。按当时韩国正在侵袭秦国同魏、楚亲善则可割断魏、楚两国对韩的援救从而可以专心致力于伐韩。,下兵三川下兵三川向三川出击。下兵出兵。三川韩国所置郡名以境内有黄河、伊河、洛河三水而得名。,塞什谷之口塞什谷之口阻断什谷的山口。什谷一作“寻谷”盖什、寻声相近而造成名相异。什谷在今河南巩县、登封一带。本句《战国策》作“塞轘辕、缑氏之口”“轘辕、缑氏之口”同“什谷之口”地相近。,当屯留之道当屯留之道拦阻住屯留的通道。屯留韩地故址在今山西屯留县东南十里当时属上党地。按拦阻住屯留的通道即可截断屯留的救援。

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相亲,与楚国友好,然后进军三川,堵绝什谷的隘口,挡住屯留的要道。

魏绝南阳魏绝南阳魏国断绝韩国经南阳出援之路。南阳韩地指今河南济源、孟县沁阳一带同魏国接壤处。,楚临南郑楚临南郑楚国兵临南郑。南郑古郑地故址在今河南郑县西二十五里当时为韩国都城。,秦攻新城、宜阳秦攻新城、宜阳秦兵再攻击新城和宜阳。新城故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宜阳故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新城和宜阳当时均为韩地。,以临二周之郊临二周之郊兵临西周和东周的郊野。按秦秋末期周敬王由王城(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迁都成周(故址传说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白马寺之东)。至战国前期周考王封其弟揭于王城遂称之为西周。至战国中期周惠王又封其少子班于巩(故址即今河南巩县)号为东周。东周和西周战国时仅是两个小国。,诛周王之罪申讨。,侵楚、魏之地渐进指影响和势力逐渐扩大。

这样,使魏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让楚国出兵逼近南郑,秦军进击新城和宜阳,径直逼近西周和东周的城郊,讨伐周王的罪恶,再攻占楚、魏的土地。

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九鼎宝器《史记·武帝纪》记云“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以象九州。后世遂把九鼎看作国家权力的象征而称之为宝器。。据九鼎,案图籍案图籍掌握地图和户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周王自己知道没办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传国的九鼎宝物。秦国占有了九鼎之宝,依照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制着周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各国没有谁敢不听从的。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啊!

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戎翟之伦古时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为戎。翟“狄”古时我国北部地区民族名。此以戎翟之伦蔑称巴蜀等国为野蛮落后之国。,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使将士疲惫让百姓辛劳却又不足以成就霸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的落后民族,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也不能够扬名天下,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实际的好处。

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回顾此处作“相反”解。,去王业远矣。

我听说追求名位的人要到朝廷去,追求利益的人要到市场去。如今,三川、周室,如同朝廷和市场,大王却不到那里去争夺,反而到戎狄一类的落后地区去争夺,这离帝王的功业就太远了。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专心致力。,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三资三项基本条件指上文所言广地、富民、博德。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

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酋长。,有桀、纣之乱有桀、纣之乱谓蜀国之政治局面有如夏桀、殷纣时一样的残暴昏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缮兵修制兵器。,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如今,大王的疆土还狭小,百姓还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容易办到的事情。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已经发生了类似夏桀、商纣的祸乱。出动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让豺狼去驱赶羊群一样。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用不着损兵折将,他们就已经屈服了。

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利尽西海全部得到蜀国之利。西海指蜀国。,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名实附名和实均归附得到犹言名实双收。名“不贪”、“不暴”。实指得蜀国之地和蜀地之财。,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胁迫。,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不义指韩国无罪而讨伐。,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

攻克一个国家,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把西方的全部财富取尽,天下人不认为我们贪婪,我们这一出动军队,使得声望、实利都有增益,还能享有禁止暴乱的好名声。如今去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很坏的名声,未必就能得到好处,还负有不义的丑名,而又是天下人所不希望攻打的国家,那就危险了。

臣请谒其故禀告。:周,天下之宗室也天下之宗室天下诸国的大宗之家。按周代宗法制以始祖之嫡长子为大宗其所分封之诸国为小宗故周天子则为大宗之家是天下所分封的诸国的宗室。齐,韩之与国也与国相互友好之国。

请让我陈述一下理由:周王,是天下共有的宗主;是和齐、韩交往密切的国家。

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依靠齐、赵两国的力量并同楚、魏两国求得和解。,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完全之策。

周王自己知道要失掉传国的九鼎,韩国自己知道将会失去三川,这二国必将通力合谋,依靠齐国和赵国的力量,与楚国、魏国谋求和解。如果他们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说的危险所在,所以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完满。

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十月取之据《史记·六国年表》秦灭蜀在秦惠王二十二年(前316年)。十月一说为秦惠王二十二年十月。一说为时历十个月。,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陈庄秦臣。。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惠王说:“说的好,我听您的。”终于出兵讨伐蜀国。当年十月攻占了蜀国。于是,平定了蜀国的暴乱,贬谪蜀王,改封号为蜀侯,派遣陈庄出任宰相。蜀国归秦国后,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足,更加轻视其他诸侯了

【段意】:写张仪同司马错于秦惠王前论争伐韩、伐蜀之利弊。张仪力主伐韩,以为伐韩可成王业,而伐蜀不足以成就霸名。司马错针锋相对,以为秦国的扩展方向在蜀不在韩,力主伐蜀,以为伐蜀可名实双收,又有禁暴止乱之美名而伐韩劫天子,不利不义,自陷孤立。秦惠王以司马错之论为是,遂起兵伐蜀而灭之。

秦惠王十年秦惠王十年即公元前328年。秦灭蜀在秦惠王二十二年故此乃另起笔倒叙。,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公子华《史记·六国年表》作“公子桑”。蒲阳魏地即蒲坂故址在今山西永济县西。,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作为人质派往别国以作抵押。

惠王十年,派遣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的蒲阳,降服了它。张仪趁机又劝说秦王把它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

仪因说魏王曰:“秦王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魏因入上郡、少梁入上郡、少梁以上郡、少梁之地纳入秦国版图。上郡魏郡名郡治肤施故址在今陕西榆林南。少梁原魏地秦更名为夏阳故址在今陕西韩城县南。,谢秦惠王谢秦惠王向秦惠王致歉。。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名少梁曰夏阳。

张仪又趁机劝说魏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相报。”魏国因此就把上郡、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秦惠王。惠王就任用张仪为国相,把少梁改名叫夏阳。

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立惠王为王秦惠王称王在其即位后十三年(前325年)。。居一岁居一岁犹言次年。,为秦将,取陕取陕夺取陕。陕魏地故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据《史记·六国年表》张仪将兵取陕在秦惠王十四年(前324年)。。筑上郡塞。

张仪出任秦国国相四年,正式拥戴惠王为王。过了一年,张仪担任秦国的将军,夺取了陕邑,修筑了上郡要塞。

其后二年,使与齐、楚之相会啮桑其后两句据《史记·六国年表》秦、齐、楚啮桑盟会事在秦惠王十五年(前323年)即张仪为秦将取陕之次年“其后二年”当指秦惠王称王后之二年。啮桑故址在今江苏沛县西南。按据《史记》之《楚世家》等史料啮桑之会除秦、齐、楚三国外魏也参加了盟会。。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东还两句据《史记·六国年表》张仪免秦相及为魏相事在啮桑会后之次年(前322年)。,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

此后二年,秦王派张仪和齐、楚两国的国相在啮桑会谈。他从东方归来,被免去国相的职务,为了秦国的利益,他去魏国担任国相,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侍秦国而让其它诸侯国效法它。

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曲沃、平周当时均为魏地。曲沃故址即今河南陕县曲沃镇。平周故址在今山西介休县境内。,复阴厚张仪益甚阴厚暗中厚待。。张仪惭,无以归报。

魏王不肯接受张仪的建议,秦王大发雷霆,立刻出动军队攻克了魏国的曲沃、平周,暗中给张仪的待遇更加优厚。张仪觉得很惭愧,感到没有什么可以回敬来报答秦王。

留魏四岁而魏襄王卒,哀王立留魏两句这两句所记有误。张仪“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事在公元前322年即魏惠王后元十三年“留魏四岁”则应为公元前318年。是年魏惠王卒魏襄王立。。张仪复说哀王,哀王不听。于是张仪阴令秦伐魏。魏与秦战,败指魏为秦所败。据《史记·六国年表》是次秦伐魏事在秦惠王二十年(前318年)参战者除魏外又有助魏战秦之韩、赵、楚、燕四国。

他留任魏国四年,魏襄侯去世,哀王即位。张仪又劝说哀王,哀王也不听从。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和秦国交战,失败了。

明年,齐又来败魏于观津观津据《史记·六国年表》齐败魏在秦惠王二十一年(前317年)地点为“观泽”“观泽”是。观泽故址在今河南清丰县东。。秦复欲攻魏,先败韩申差军败韩申差军申差韩将军。秦败韩申差军事在齐败魏之同年稍后。,斩首八万,诸侯震恐。而张仪复说魏王曰:

第二年,齐国又在观津打败了魏军。秦国想要再次攻打魏国,先打败了韩国申差的部队,杀死了八万官兵,使得诸侯们震惊慌恐。张仪再次游说魏王说:

“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辐凑四通辐凑四方道路通达有如车轮之辐条聚集在车轴上一样。辐车之条辐。凑“辏”车轴。,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馀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不待力而至不须费多少气力就能到达大梁。

“魏国土地纵横不到一千里,士兵超不过三十万。四周地势平坦,像车轴的中心,可以畅通四方的诸侯国,又没有名山大川的隔绝。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战车飞驰,士兵奔跑,没等用多少力气就已经到了。

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卒戍四方谓魏国无高山大川以作屏障只好以士卒戍守疆界。,守亭鄣者不下十万亭障古时边塞之地的城垒。。梁之地势,固战场也。

魏国的南边和楚国接境,西边和韩国接境,北边和赵国接境,东边和齐国接境,士兵驻守四面边疆,光是防守边塞堡垒的人就不少于十万。魏国的地势,本来就是个战场。

梁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假如魏国向南与楚国友善而不和齐国友善,那么齐国就会攻打你的东面;向东与齐国友善而不和赵国友善,那么赵国就会攻打你的北面;与韩国不合,那么韩国攻打你的西面;不亲附楚国,那么楚国就会攻打你的南面;这就叫做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势啊。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将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今从者一天下一天下天下诸侯成为一个整体。,约为昆弟,刑白马以盟洹水之上刑白马句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魏攻下赵都邯郸。齐、楚等国救赵击败魏军魏被迫于周显王十八年归还赵都邯郸并同赵盟于漳水。此句所云当即指此。刑宰、杀。刑白马为盟誓的仪式之一。洹水《史记》之《六国年表》、《魏世家》、《赵世家》均作“漳水”。洹水即今安阳河源出今山西黎城县流经今河南林虑山伏流经安阳至内黄入卫河。,以相坚也。

“况且,各国诸侯缔结合纵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凭靠它使国家安宁,君主尊崇,军队强大,名声显赫。如今,那些主张合纵的人,想使天下联合为一体,相约为兄弟手足,在洹水边上杀白马,歃血为盟,彼此表示信守盟约的坚定信念。

而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而欲句想依靠欺诈虚伪反覆无常的苏秦的余谋。余谋时苏秦已死故称苏秦合纵之谋为余谋。,其不可成亦明矣。

然而,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您还打算凭借着苏秦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那必将遭到失败是很明显的了。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燕、酸枣卷、衍、[燕.]、酸棗四地均在今河南境内的黄河南岸。卷故址在今原阳县西。衍故址在今郑州市北。燕故址在今延津县东北。酸棗故址在今延津县西。,劫卫取阳晋劫卫取阳晋攻打卫国夺取阳晋。劫夺取。阳晋卫邑故址在今山东郓城西。,则赵不南,赵不南而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南北的通道。,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假如大王不奉事秦国,秦国出兵攻打河外、占领卷地、衍地、燕地、酸枣,劫持卫国夺取阳晋,那么赵国的军队就不能南下支援魏国,赵国的军队不能南下而魏国的军队不能北上,魏军不能北上,合纵联盟的通道就被断绝了。合纵联盟的道路断绝,那么,大王的国家想不遭受危难,就办不到了。

秦折韩而攻梁折韩使韩屈服。,韩怯于秦,秦韩为一,梁之亡可立而须也立而须站着就能等到极言时间短促。须等待。。此臣之所为大王患也。

秦国使韩国屈服,进而攻打魏国,韩国害怕秦国,秦、韩合为一体,那么魏国的灭亡,快的简直来不及坐下来等待啊。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啊。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我替大王着想,不如奉事秦国。如果您奉事秦国,那么楚国、韩国一定不敢轻举妄动;没有楚国、韩国的外患,那么大王就可以垫高了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国家一定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事了。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轻走易北轻率地就逃跑容易败北。,不能坚战。

“况且,秦国想要削弱的莫过于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魏国。楚国即使有富足强大的名声,而实际很空虚;它的士兵即使很多,然而总是轻易地逃跑溃散,不能够艰苦奋战。

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胜之必矣。割楚而益梁,亏楚而适秦适秦使秦国满意。适悦。,嫁祸安国嫁祸安国转嫁祸患使国家安宁。,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下甲士而东伐,虽欲事秦,不可得矣。

假如魏国发动所有军队向南面攻打楚国,胜利是肯定的。宰割楚国使魏国得到好处,使楚国亏损而归服秦国,转嫁灾祸,使自己的国家安宁,这是好事啊。假如大王不听从我的建议,秦国出动精锐部队向东进攻,那时即使您想要臣侍秦国,恐怕也来不及了。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少可信从人多奋辞主张合纵之人大都夸大其辞。奋辞猶言说大话。,说一诸侯而成封侯,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扼腕瞋目切齿紧握手腕眼睛怒视咬紧牙齿。三个动作均为情绪激动时所有。,以说人主。人主贤其辩而牵其说,岂得无眩哉牵其说为其言辞所牵动。眩昏惑。

“况且,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大多只会讲大话,唱高调,很少让人信任。他们只想游说一个国君达到封侯的目的,所以天下游说之士,没有不日夜激动地紧握手腕,瞪大眼睛,磨牙鼓舌,大谈合纵的好处,用以劝说各国的国君。国君赞赏他们的口才,被他们的游说迷惑,难道这不是糊涂吗?

“臣闻之,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群轻折轴众多的很轻之物也会使车轴被压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众口”两句众口所发出的诽谤之辞可使金属都熔化可把骨头都销毁。两句极言合纵之士的言论影响之烈。。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赐骸骨辟魏辟通“避”。辞官避开魏地。旧时称臣子全身都为君主尽事故盼君主赐骸骨则指辞官。”哀王于是乃倍从约而因仪请成于秦。

“我听说,羽毛虽轻,集聚多了,可以使船沉没;货物虽轻,但装载多了也可以折断车轴;众口所毁,就是金石也可以销熔;谗言诽谤多了,即使是骨肉之亲也会销灭。所以我希望大王审慎地拟订正确的策略,并且请准许我乞身引退,离开魏国。”于是,哀王背弃了合纵盟约,依靠张仪请求和秦国和解。

张仪归,复相秦复相秦据《史记·六国年表》张仪复相秦也在秦惠王二十一年。。三岁而魏复背秦为从。秦攻魏,取曲沃三岁两句据《史记·六国年表》秦攻魏取曲沃事在秦惠王二十四年(前314年)。。明年,魏复事秦。

张仪回到秦国,重新出任国相。三年后,魏国又背弃了秦国加入合纵盟约。秦国就出兵攻打魏国,夺取了曲沃。第二年,魏国再次臣事秦国

【段意】:写张仪说魏哀王连横于秦。秦惠王用恩威并施手段,使魏与秦。啮桑之会后,张仪相魏为秦,欲使魏同秦连横,然久无成效。魏哀王继位后,张仪利用秦大破韩国申差军斩首八万、诸侯震恐的有利时机,再次说魏王以连横之利与合纵之弊,哀王为其言辞所动,遂背纵约而连横于秦。


阅读全文
《史记》70列传·张仪列传第十【1】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