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十二·五人墓碑记·张溥

分享:杨老师 2024-08-17 阅读积累 问答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这五个人是在蓼洲周公被捕时激于义愤而被杀害的。

✦张溥(一六零二~一六四一):明代散文家。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崇祯年间进士,授庶吉士。“复社”创始人之一,文章朴实豪爽,曾编《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等。✦蓼洲周公:即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万历进士,明熹宗时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后辞官回家。为人刚直,不畏权贵,反对魏忠贤专权,被捕下狱,受酷刑死。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直到今天,府城的著名士绅向当地官长申请,就清理已经拆毁的魏监忠贤的废祠的地基来安葬他们,而且在他们的墓道上竖了一块碑,来表彰他们的功绩。

✦当道:这里指当地长官。✦除:整治修理。✦魏阉:魏忠贤,因他是宦官,故称。✦废祠:废弃的生祠。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在各地为他修建生祠,苏州生祠建于虎丘山塘,祠未成而魏死,祠废。✦旌:表彰。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唉!这也算荣耀了啊!这五个人的被害,距离今天造坟安葬他们,为时只有十一个月罢了。

✦去:距离。✦墓而葬:修墓安葬。墓,用为动词。✦止:只。✦十有一月:即十一个月。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在这十一个月的中间,一切富贵的人,扬扬得意的一类人物,他们因病而死,死后就默默无闻、不值得提起的,也很多了,何况那些乡间的没有名气的人呢?

✦疾病:得重病。✦湮(yān)没:埋没。✦不足道:不值得提起。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惟独这五个人名声显赫,这是什么道理呢?我还记得周公之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皦皦(jiǎojiǎo):洁白光亮这里指五人死得光明。✦丁卯:明熹宗天启七年(一六二七)。✦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我们社中的品行可以做读书人先驱的,为他声张正义,募集了盘缠来送他出行,哭声震动天地。

✦吾社:指复社。张博等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党为号召,故称。✦行为士先者:指行为可作士人的表率。✦声义:声张正义。✦敛赀财:募集财物。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那些捕人的禁卫差役拿着剑走到前边来问:“放声大哭的是谁?”大家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上。

✦缇骑:(tíjì):代指锦衣卫中魏忠贤派来捕人的爪牙。✦谁为哀者:你们为谁痛哭?✦抶(chì):答击鞭打。✦仆:倒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这时候,用大中丞这一官衔在苏州做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的被捕就是他主使的。

✦大中丞:指魏忠贤的党羽江苏巡抚毛一鹭。大中丞:右副都御史的别称。明代巡抚都带右副都御史衔。✦私人:私党。✦所由使也:就是由他主使的。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苏州的百姓正痛恨他,因此乘他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喊着追他,中丞逃到厕所里躲起来才混过去。

✦厉声以呵:犹大声喝叱。✦呵(hē),怒斥。✦匿:躲藏。✦溷(hùn)藩:厕所。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不久,他就用捏造的苏州人反叛的罪名向朝廷申报,追究处死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今一起安葬在坟墓里的。

✦按诛:问罪斩首。✦傫然(lěi)然:聚集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然而,这五个人在就义的时候,意气扬扬,高呼中丞的名字责骂他,从容谈笑着死去。断头挂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儿改变。

✦当刑:临刑。✦扬扬:昂然自若。✦詈(lì):骂。✦不少变:一点也不改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有几位贤明的士绅拿出五十金买了这五个人的头把他装在棺木里,最后同尸体合在一块。所以现在的坟墓中,是完整的五个人。

✦发:捐献。✦脰(dòu):脖颈,这里代指人头。✦函:用为动词,用匣子装起来。✦卒:终于。✦全:指尸身齐全。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唉!在大宦官制造灾难的时候,大小官员中能够不改变自己的意志的,天下这样的大,有多少人呢?

✦缙绅:古代做官的人经常把笏版插在腰带里,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缙:插。绅:即腰带。✦不易其志:不改变他的志向。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但是,这五个人在平民家庭里出生,向来没有听到过经书上的教导,却能够激昂慷慨,大义凛然,明知走向死亡也不返顾,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编伍:平民。古时户籍制度以五户编为一伍。✦诗书:泛指儒家经典。✦训:教诲。✦蹈死:身履死地,即冒着生命危险。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而且当时假造的圣旨纷纷出笼,搜寻东林党的大逮捕遍及天下,终究由于我们苏州人的奋起一击,不敢再搞株连根治,魏监也犹豫起来,害怕公正舆论的指责,篡国的阴谋难以突然发动,

✦矫诏:假托皇帝之名发布的诏书。✦钩党:相互牵连为同党。✦株治:株连惩办。✦逡(qūn)巡:有所顾虑而退缩。✦非常之谋:大阴谋,这里指弑君篡位的阴谋。✦猝发:立即发动。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等待圣天子出来,他就在路上吊死,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力量啊。

✦圣人之出:此指明思宗朱由检即位。✦投缳道路:在半路自缢而死。指魏忠贤被贬凤阳,自知难免死罪,自缢之事。✦缳(huán),绳套。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从这看来,那么如今身居高官要职的人,一旦要判他们应得的罪,有的脱身潜逃,不能被远近的人容留;还有削发为僧、闭门不出、假装疯狂、不晓得逃到哪里去的。

✦抵罪:根据罪行加以惩治。✦剪发:削发为僧。✦杜门:闭门不出。✦佯狂:假装疯了。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他们的可耻的人格和卑贱的行径,对照这五个人的从容就义,轻重究竟怎样呢?因此蓼洲周公忠义的品行在朝堂上显示出来了,当今皇上追赠他美好光荣的谥号,在死后获得了荣誉。

✦“视五人”二句意思是:和这五人的死相比,谁轻谁重呢?✦暴(pù):显露。✦赠谥(shì):死后追赠的封号。✦美显:犹美好。✦身后:死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重建他们的坟墓,在大堤的上面刻上一排他们的姓名,凡是从四面八方来的人,没有哪一个经过这里不行礼致敬而且落泪的,这当然是百世难逢的盛事啊。

✦加其土封:在他们的坟上添土。✦百世之遇:百代难逢的遭遇。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否则,倘使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头颅,而在家里平安地活到老,就这样度过他们的一生,人们能够把他们当作奴仆使唤,哪里能够使英雄们低头,在坟墓前表示激动、惋惜,发抒那种志士仁人的悲痛感情呢?

✦首领:头颅代指性命。✦户牖(yǒu):门窗,代指家中。✦隶使:当奴仆使唤。✦屈豪杰之流:使豪杰之流屈尊。屈,使动用法。✦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悲愤惋惜。✦墓道:墓前的甬道。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都可惜这座墓前仅有那块空白的石碑,我就写了这篇记,也想用它来说明死和生的大,老百姓的死有时也能对国家起重大作用。

✦徒有:仅仅只有。✦匹夫:寻常人。✦有重于社稷:对国家的安危起到了重要作用。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上面讲的几位贤明士绅,是太仆寺卿因之吴公、翰林文起文公和孟长姚公。

✦冏(jiǒnɡ)卿:官名,太仆寺卿的别称。✦因之吴公:吴因之,名默,明吴江人,曾官太仆寺卿。✦大史:古官名,明清两朝借指翰林。✦文起文公:文文起,名孟震,明吴县人,曾官翰林编修。✦孟长姚公:姚孟长,名希孟,明长洲(江苏苏州)人,曾官翰林院检讨。


本篇简介

《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年)创作的一篇碑文。文章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作者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他们网罗党羽,排斥异己,欺压人民,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当时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他们多次上疏弹劾魏忠贤,斗争非常激烈。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又派人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作者于崇祯元年(1628年)写下这篇文章。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十二·五人墓碑记·张溥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