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十二·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分享:杨老师 2024-08-17 阅读积累 问答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蔺相如替赵国保全了和氏璧,人人都称赞他,我却不敢以为这是可信的。

✦王世贞(一五二六~一五九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文学上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模似的风气,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赵惠文王时,秦国骗赵国说愿用十五城交换和氏璧,他奉璧入秦,当廷力争,使原璧归赵。✦信:信实。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秦国用十五座城换璧的空话,欺骗赵国,胁逼赵国交出那块和氏璧。这时候,秦国说要骗取和氏璧倒是实情,并不是想利用它来乘机侵略赵国。

✦是时:当时。✦情:真情,实情。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如果赵国了解它的实情就不给,不了解它的实情就给;如果了解它的实情而怕它就给,了解它的实情却不怕它就不给。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这不过两句话就可以决定,怎么既怕它而又挑动它的怒火呢?再说,秦国想要赵国的和氏璧,赵国不给它和氏璧,双方都无所谓理亏或者理直。

✦两言:三言两语。✦决:决定。✦奈之何:为什么。✦挑:撩拨逗引。✦曲直:是非。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假如和氏璧送到秦国,秦国却不给赵国十五座城,理亏就在秦国;相反,秦国拿出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却把和氏璧送回去,理亏就在赵国。要使理亏在秦国,那就不如丢弃和氏璧,如果恐怕丧失和氏璧,那就不如干脆不给。

✦入璧:交给人家璧。✦出城:拿出城市。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现在秦王已经按照地图来给赵国十五座城,而且举行有九宾的隆重仪式,自己斋戒了五天才来接受和氏璧,那形势是不能不给赵国城的。

✦九宾:即《周礼》中的九仪,是一种很隆重的仪式。✦斋: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其他典礼前清心洁身,以示庄敬。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王大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

万一和氏璧交给秦王后,秦王却不给赵国城,相如就可以向前申述说:“外臣本来料到大王是不会把十五座城给赵国的。那块和氏璧不是赵国的宝物吗?十五座城却是秦国的宝物。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现在假使大王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丧失了十五座城,十五座城的百姓,都会深深地怨恨大王,认为大王抛弃自己如同抛弃一根小草那样。

✦亡:通“无”,失去。✦厚怨:深恨。✦章芥:草和芥,比喻轻贱。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假使大王不给赵国十五座城,却骗得了赵国的璧,那么大王因为一块璧的缘故,就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了信用。外臣愿意为国就死,来显示大王的言而无信。”这样,秦王不一定不肯归还和氏璧。

✦绐(dài):骗取。✦就死:赴死。✦明:使动用法,使之彰明。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如今,怎么派门客把璧藏在怀里逃归赵国,从而把理直的一方推给秦国?幸而这时秦王的意图还不想同赵国断绝关系。

✦舍人:指手下随从的人。✦绝:绝裂。

令秦王怒,而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倘使秦王发怒,把蔺相如拉到市上去处死,派武安君统率十万大军进逼邯郸,责问关于璧和失信的问题。这样,如果秦国一次得胜,蔺相如就会被灭族;二次得胜,和氏璧就终于落入秦王的手中了。

✦令:假使,如果。✦武安君:即白起,秦国名将,封为武安君,故称。✦邯郸:赵国国都,今河北省邯郸市。✦责:责问。✦信:信义。✦族:灭族。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所以我说,蔺相如能够保全和氏璧是天意。

✦获全:得以保全。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至于后来他在渑池会上坚强不屈,在国内温和地对待廉颇,那是他的计谋愈出愈奇,而且在运用时愈来愈巧妙了。他能够保卫赵国的原因,原来是天在委曲成全他啊!

✦若其:至于那,表示另言他事。✦劲:强劲。✦渑池:蔺相如随从赵惠文王与秦昭王会于渑池。秦王请赵王鼓瑟,相如亦强请秦王击筑。✦柔廉颇:蔺相如因口舌之功,官封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屡欲凌侮相加,但相如以国事为重,对廉颇多次退让回避,致使廉颇深受感动,负荆请罪。✦愈出愈妙于用:越发做得巧妙、高明。✦完赵:保全赵国。✦曲全:委屈成全。


本篇简介


这是一篇翻案文章,作者否定了世人对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赞誉,认为蔺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之所以能成功,乃是出于天意。文章角度新颖、结构紧凑。作者设身处地为蔺相如筹策,制定保国保身的万全之策,虽然不一定符合当时的实际,显得有些迂阔,但也很有道理,不失为一家之说。清蔡铸《蔡氏古文评注补正全集》评此文:“力翻成说,自出新意,真觉石破天惊。此与郭子章管蔡论可称双璧。凤洲先生在明季与李攀龙先后主文盟,海内士大夫均为折服。其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所为文由藻饰而造平淡。观此论,洗尽铅华,清言娓娓,殆晚所造乎?先生为有明钜子,不可不一读其文也。”


本篇名句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蔺相如替赵国保全了和氏璧,人人都称赞他,我却不敢以为这是可信的。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十二·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