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十一·六国论·苏辙

分享:杨老师 2024-08-17 阅读积累 问答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我曾经读过《史记》上的六国世家,私下以为,天下的这些国君,凭着五倍的土地,十倍的军民,决心向西进兵,去攻打崤山以西不过千里大的秦国,却免不了被消灭。

✦六国:齐、楚、燕、赵、韩、魏。✦世家:《史记》记述诸侯王的传记称为世家(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儒家创始人孔丘也被列人世家,此属例外)。“六国世家”,即六国诸侯王的传记。✦窃:私下,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五倍之地、十倍之众:谓六国与秦相比,有其五倍的土地、十倍的人口。✦山西: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期,通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这里指崤山以西。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我时常为他们而深入地思考,认为他们必定有可以保全自己的办法。因而不得不责备当时的那些谋,考虑祸患的疏忽,看待利害的短浅,并且不了解天下的大势。

✦咎:怪罪。✦疏:粗忽。✦势:大势、形势。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

当时秦国同六国争夺天下的要害地方,不是在齐、楚、燕、赵四国的广大地区,而是在韩、魏二国的郊野;

✦不在齐、楚、燕、赵:这四国皆远离位于西部的秦国,不与其接壤,故云。✦而在韩、魏之郊:韩国疆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秦、楚、魏三国之间,为军事上必争之地。故云秦吞六国,首先战事当发生在“韩、魏之郊”。郊,邑外为郊野。周制,离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泛指城外、野外。与下句“韩、魏之野”,的“野”,同义,都是田野、国土的意思。

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六国同秦国争夺天下的关键地方,也不是在齐、楚、燕、赵四国的广大地区,而是在韩、魏二国的郊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秦国对韩、魏二国的存在,好比人有腹心的疾病一样。韩、魏二国挡住了秦国的要道,遮蔽着崤山以东的四国,所以那时天下的最重要的地方,没有哪里赶得上韩、魏二国了。

✦塞:阻塞,挡住。✦冲:要冲,军事要道。✦蔽山东之诸侯:遮蔽了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后就主张收服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后就建议制伏魏国。秦昭王还没有得到韩、魏二国的真心降服,就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块地方,范雎为这事担忧;那么,秦国最忌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来了。

✦范雎:字叔,战国时魏人。后入秦说秦昭王,他曾劝说昭王:“天下无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王不如收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收韩,收服韩国。✦商鞅:也叫卫鞅,卫国贵族,公孙氏。后入秦,劝说孝王伐魏,“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鞍将而伐魏······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史记·商君列传》)故云“用于秦而收魏”。✦刚:故刚城,今山东省宁阳县。✦寿:今山东省郓城县。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秦国出兵到燕、赵二国去,是秦国冒险的事情。因为秦国越过韩、魏二国去攻打别人的国都,燕、赵二国在前面抗拒它,韩、魏二国乘机在后面截击它,这在军事上是冒险的做法。

✦乘:乘势攻击。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然而秦国在攻打燕、赵二国的时候,不曾有韩、魏二国从后面袭击的忧患,那就是韩、魏二国归附秦国的缘故。

✦附:依附。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

韩、魏二国是其他国家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它们中间随便出入,这难道可以说那些谋士是了解天下大势的吗?

✦障:屏璋。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抛弃小小的韩、魏二国,让它们独自去抵挡强暴得像虎狼那样的秦国,它们怎么能够不折转身去投入秦国怀抱呢?

✦委:托付。✦区区:小,少。✦当:抵当。✦折:损折。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韩、魏二国折转身去投入秦国怀抱,这样,秦国人就能够在二国通过他的部队到达崤山以东的各国,从而使天下普遍遭受它的灾祸。

✦东诸侯:山东的诸侯,这里指齐、楚、燕、赵。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知厚韩、亲魏以摈秦,

韩、魏二国是不能够独自抵挡秦国的,天下的诸侯却依靠它们能够挡住那来自西方的侵略,所以不如团结亲近韩国和魏国,来断绝同秦国的关系。

✦摈(ìn):排除。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这样,秦国人就不敢越过韩、魏二国来窥伺齐、楚、燕、赵这些国家,齐、楚、燕、赵这些国家也就能够从这中间自己保全自己了。

✦完:全,这里指保全国家的完整。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如果拿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去帮助面对敌人的韩、魏二国,使韩、魏二国没有来自东面的后顾之忧,他们就能够为天下挺身而出,去抵挡秦国军队。

✦寇:敌寇,侵略者,这里指秦国。✦出身:献身。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用两个国家的兵力去对付秦国,四个国家在内部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两个国家的危急。假如这样,就可以没完没了地应付下去,那秦国还能干什么呢?

✦阴助:暗中帮助。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不知道作出这样的安排,却贪图边境上的尺寸土地的利益,背弃誓言,撕毁协定,而且在自己营垒里互相屠杀、吞并。秦国兵还没有出来,天下各国却已经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了。

✦疆埸(yì):边界。✦背盟败约:即“背败盟约。背,背弃。败,破坏。✦自相屠灭:指六国间自相残杀。

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结果使得秦国人能够利用这个机会,来夺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伤吗!

✦伺其隙:窥侧着六国疲困的可乘之机。


本篇简介


六国,指战国时韩、赵、魏、齐、楚、燕六国。作者分析了六国先后被秦灭亡的历史,指出六国决策者目光短浅,不识“天下之势”,相互之间“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导致“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从而自食恶果,相继灭亡。全文紧扣“天下之势”,纵论六国与秦争天下中的成败得失,层层推进。而笔又一气呵成。正如金圣叹所评:“看得透,写得快。笔如骏马下坂,云腾风卷,只为留足不住故也。”(见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本篇名句

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贪图边境上的尺寸土地的利益,背弃誓言,撕毁协定,而且在自己营垒里互相屠杀、吞并。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十一·六国论·苏辙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