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十一·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

分享:杨老师 2024-08-17 阅读积累 问答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

臣等凭着空虚浅薄的才学,在翰林讲读人员中充个数目。皇上的聪明智慧是上天赋予的,学问天天更新。

✦猥:鄙贱。谦词。✦空疏:才识浅薄。✦备员:犹言充数、凑数。✦天纵:天禀,常用作对帝王溢美之辞。《论语·子罕》:“固天纵之将圣。”

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小臣等才学有限,可是圣贤之道没有穷尽,心里想讲清楚,口头却不能表达。因此自觉惭愧,不知道怎么办。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小臣等私下认为,臣子敬纳忠言,譬如医生使用药物。药物虽然从医生手里取得,药方却多数是由古人传下来的;

✦纳忠:进献忠言。

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假使已经在社会上经过实践确有疗效,就不一定都要从自己手里创造出来。臣等听说,唐朝宰相陆贽,才能本来是帝王的辅佐,学识可以做帝王的师傅。

✦效:效验。✦伏见:私下认为,敬词。✦陆贽:字敬舆,唐德宗时官至宰相。为人正直,办事干练。后受人诬陷而被贬废。他写有很多奏疏,存留有《陆宣公奏议》。✦王佐:帝王的辅佐。✦帝师:皇帝的老师。

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

他的议论很切合事理人情,语言从不离开圣贤的道德。智慧像张良,文才却胜过张良;口才象贾谊,方法却并不粗疏。

✦子房,即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封留侯。他善于智谋。然无文章传世。陆贽则有《陆宣公翰苑集》二十卷传世。✦贾谊:西汉初年年轻有为的政论家,曾献《治安策》,但未获重用,抑郁而死。✦术:方法、手段。✦疏:疏阔。这句话说陆贽有贾谊辩才。而治国之术则比贾谊更切实际。

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

上可以纠正君王想法的错误,下可以开导天下百姓的思想。不过他很不幸,出来做官没有碰上适当的时候。

✦格:纠正。✦通:通晓。✦志:愿望。

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

唐德宗把苛细深刻当作自己的本事,陆贽却拿忠实仁厚来规劝他;德宗把猜疑嫉忌当作看待人的方法,陆贽却拿赤诚相见来规劝他;

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

德宗喜欢出兵打仗,陆贽却认为消除战争是目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德宗喜欢搜刮钱财,陆贽却认为散发钱物给天下臣民是当前的急务。

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

至于任用人才、倾听意见的方法,治理边地、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自己来收拾人心,改正过错来顺应天象,罢斥奸臣来消除百姓的隐患,珍惜爵位和车服仪制来等待有功之臣。

✦“罪己”句:《新唐书·陆贽传》:贽“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昔成汤罪己以兴;楚昭王出奔,以一言善复国。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谢天下,使臣持笔无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

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像这一类的合理建议,是不容易完全举出来的。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针治了危害身体的重病。倘使德宗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那么“贞观之治”就有可能再次出现。

✦药石:治病的药物。✦针:古时治病的砭石针。✦膏盲:膏,心下。盲,膈。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神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

小臣等每次从西阁下来,就私下相互谈论,认为皇上天赋聪明,一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皇上这样的圣主和陆贽那样的贤臣意见相合,那就如同圣主、贤臣处在同一个时代了。

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叹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

过去,冯唐评论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为不能使用他们而长长地叹气;魏相分别陈述了晁错;董仲舒回答当时皇帝的言论,汉宣帝就用这些意见获得中兴。

✦冯唐:西汉文帝时任中郎署长。✦颇、牧:指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和李牧。廉颇智勇过人,屡次战胜齐、魏军队;李牧忠勇双全,坚守边境,抗击东胡、林胡、匈奴的侵扰。冯唐曾在文帝面前称道廉、李二将,汉文帝听后连连叹息,为得不到这样的名将以抵御匈奴而惋惜。✦魏相:西汉定陶(今属山东)人,举贤良,历任州县官,宣帝时官至宰相,经常引用西汉前期著名政治家董仲舒、晁错、贾谊等人的言论,整顿吏治,使西汉后期的政局,有所好转,史称“宣帝中兴。”

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假如皇上能够自己找寻师傅,那就不如近一点从唐朝选取陆贽。从前的六部经书和三部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并非没有可以效法的,而且都能够用它来治理国家。

✦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三史:指《史记》、《汉书》和《后汉书》。

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

不过圣人的言论精深奥妙,后人的注释却支离破碎,好比山海的高大深广,很难凭一、二个方面来选择那些有用的东西。

✦末学:儒学之外的诸子杂家学问。✦支离:残缺,分散。

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

像陆贽的议论,一打开书就清清楚楚的。它汇集了从古到今政见的精华,确实是国家治乱的很好借鉴。小臣等想选取他的建议,稍微加以校正,抄写一部献上。

✦精英:精华。✦龟鉴:借鉴。龟:古代用龟甲占卜。鉴:镜。

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

希望皇上把它放在坐位的旁边,如同亲见陆贽的面一样;反复熟读它,好像同陆贽谈话一般。

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这样,它一定能够启发皇上神明的天资,在短时间内完成太平盛世的崇高事业。小臣等说不尽愚笨的心意,请决定用或者不用!

✦区区:忠爱,诚挚。✦取进止:公文用语。意思是说这件事该如何办,请指示,以便行动。取:听取。进止:进退。


本篇简介

宋哲宗即位不久,旧党上台,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旧党之争激烈,国无宁日。苏轼在这个时候写了这篇文章进奏,乞校正陆贽奏议,并建议哲宗反复熟读,从中得到治国的启发。作者认为“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当时宋朝形势与中唐颓势有某些相似之处,陆贽的札子虽当世不为德宗所用,但已是如“经效于世间”的良药,为“世乱之龟鉴”,哲宗若能熟读,“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文章采用骈体写法,行文整饬,对偶工整,比喻贴切。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十一·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