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十·贾谊论·苏轼

分享:杨老师 2024-08-17 阅读积累 问答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自其才也

并不是具有才能难,而是自己怎样使用自己的才能的确很难。可惜呀!贾生有宰相的才能,却不善于使用自己的才能。

“非才”句:人人有才并不难,如何发挥出来才实在难。贾生:即贾谊。西汉初年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人。生为古代对读书人的通称。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一个有本领的人追求的目标深远,就必须有所等待;要干的事业伟大,就必须有所忍耐。

所取者:所求取的东西,指功绩。远:远大。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古时候的贤人都有能够成就功业的才能,但是有些人终究不能施展他的才能的万分之一,这不一定都是当时的君主的过失,也可能是他自己招致的。

致:达到。卒:终于。时君:当时的君主。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我看贾生的议论,照他说的去做,即使是夏、商、周三朝,有什么来远远地超过他的设想呢?碰到的君主象汉文帝那样贤明,尚且因为得不到重用忧郁而死,

虽:即使。三代:指夏、商、周。远过:胜过,超过。汉文:汉文帝刘恒。公元前一八零年至一五七年在位。以不用死:因为不被皇帝重用忧闷而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

那么,是不是天下没有尧、舜,就始终不能有所作为呢?孔仲尼是个圣人,还在天下各国中一个一个地去尝试;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为:作为。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历试于天下:指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周游列国。

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如果不是极其无道的国家,都想勉强扶植,希望也许有一天能够实现他的政治主张。

苟非:除非,如果不是。苟,如果。庶几一日:庶几,表示可能和期望。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他将要到楚国去,先叫冉求去了解情况,再叫卜子夏去进一步了解情况。君子想得到他可以辅助的君主,是这样地辛勤呀。

“将之”句:语出《礼记·檀弓上》。引文与原文有出入。之荆:到楚国。荆,楚国的别称。冉有:孔子的学生。子夏:姓卜名商,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到楚国去之前,他先派冉有去表明自己的意思,又派子夏去重申这个意思。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孟子离开齐国时,在临淄地住了三夜才走,还说:“大王也许要召我回去吧!”君子不忍抛弃他的君主,感情是这样地深厚呀。

“孟子”句:事见《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见齐王不采其主张,便辞去在齐国的官职,但其却在齐国的临淄停留了三天,等待齐王改悔,重新召他回去。三宿(xiù):三个夜晚。昼:地名,在今山东省临淄县。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

公孙丑问道:“老师为什么不快活?”孟子说:“当今天下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人,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活?”

“公孙”句:《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孟子的弟子)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公孙丑:孟子学生。豫:喜悦。

君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君子爱惜他自身,是这样地得当呀。做到这样还不被君主信用,这才知道天下的君主果真不能够跟他们有所作为,回去隐居,那就可以没有遗憾了。

其:同“岂”,哪还有。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像贾谊这个人,并非汉文帝不能用他,而是他不能效力于汉文帝。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

绛侯是亲手拿皇帝玉玺把它交给汉文帝的;灌婴是联合了几十万军队,来决定刘、吕两姓胜败的,又都是汉高祖的旧时将领。

“夫绛侯”句:汉文帝刘恒,初封代王,周勃平定诸吕叛乱,率群臣拥立代王为天子。《史记·孝文本记》:“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周勃)乃跪上天子玺符。”绛侯:即周勃,封绛侯。其事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灌婴: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封颍阴侯。连兵数十万:事见《史记·灌婴列传》:“太后崩,吕禄等以赵王自置为将军,军长安,为乱。齐哀王(刘襄)闻之,举兵西,且入诛不当为王者。上将军吕禄等闻之,乃遣婴为大将,将军往击之。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绛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亦罢兵自荥阳归,与绛侯、陈平共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孝文皇帝于是益封婴三千户,赐黄金千斤,拜为太尉。”雌雄:胜负。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这样,他们君臣之间相互交好的情分,难道仅仅是像父子兄弟之间那样的骨肉关系吗?贾生不过是一个洛阳地方的年轻人,想使汉文帝在一天之间,完全抛弃他的旧人,来请教自己这个新人,也太困难了。

“岂特”句:难道只是父子、兄弟等骨肉之情吗?指绛、灌等旧臣同皇帝的关系比父子、兄弟还亲。特:只。“贾生”句:贾谊的资历、威望比绛、灌差得很远。他想要短期内便改革旧法,推行他的新主张,是很困难的。

而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作为贾生,应该设法在上面获得皇帝的信任,在下面获得那些大臣——象绛侯、灌婴这类人的称赞,从容悠闲地逐渐深入地同他们交往,使皇帝不疑心,大臣不猜忌,

优游:从容不迫的样子。浸渍:逐渐渗透。

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这样,才能使整个国家只听从他的安排,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不超过十年,就可以如愿。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怎么能在谈话才开始的很短时间内,迫不及待地向人家痛哭呢?看他后来过湘水时,写了一篇赋去悼念屈原,文章纡回曲折地抒发了郁闷的心情,急切地有远走高飞的意思。

遽(jù)为人痛哭哉:贾谊《治安策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遽,突然。“过湘为赋”句:贾谊因受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滴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萦(yínɡ)纡(yū):曲折盘绕。此处比喻心绪烦乱,不安宁。趯(yuè)然:跳跃的样子。远举:高飞,此指“隐退”。

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打那以来,终于因为自己过度悲伤,经常哭泣,弄到短命死去,这也是个不善于应付恶劣环境的人啊。

“其后”句:文帝封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堕马而死,贾谊伤心而死。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计谋一次不被采纳,怎么就知道始终不再被采纳呢?不知道沉着地去等待事态的变化发展,却自己摧残自己到这个地步。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唉!贾生志愿宏大,可惜气量狭小;才能有馀,可惜见识不足啊。

量:器量,胸怀。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古代人如果有了高出世人的才能,就必定有鄙弃世俗的毛病。

遗俗:不合时宜,见弃于人。累:忧虑。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因此,不是聪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地使用他。

智:智慧通达。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其旧臣而与之谋

从古到今,人们盛赞苻坚能在乡下平民之中识拔王猛,一下子全部罢斥了那些原来的大臣,去同他商议国家大事。

苻坚:晋时前秦皇帝。王猛:字景略,少年倜傥有大志,隐居华山,后被苻坚重用,官至丞相。草茅:比喻在野。斥:贬退。旧臣:指仇腾、席宝等人。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苻坚是个普通的人,却占有天下一半的地方,可能就因为这个缘故吧!我深深地悲伤贾生志愿的不能实现,所以详细地评论他,

匹夫,指苻坚。略:夺取。天下之半;苻坚在三七○年灭前燕,三七六年灭前凉,灭代,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对抗。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猖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好使君主碰到了像贾生那样的臣子,知道他有洁身自好的情操,如果一次不被任用,就会忧愁悲哀,走下坡路,不能再振作;而像贾生那样的人,也应当谨慎对待自己的所做所为啊!

狷介:孤高,洁身自好。病沮(jǔ):困败,颓丧。发:发言。这里泛指立身处世


本篇简介

这是嘉祐元年(年),苏轼应制科考试所献二十五篇《进论》之一。贾谊(前二零零年~前二六八),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世称贾生。本文一反常人认为贾谊不得志主要是汉文帝不能用人的成论,认为贾谊不为汉文帝重用,是自己“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力不足,而希图一次谋划就被重用,郁闷早逝。作者深致惋惜之意。作者论贾谊,一是告诫有志之士应胸怀开阔,学会等待和利用时机,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二在提醒为人君者对贾谊这样的人重用。本文论述贾谊一生造成悲剧的原因,归结到他不能自用其才,不能“忍”和“待”,是有一定道理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环境所造成的。所以作者认识不免有一定局限性。对此我们应用批判的眼光对待。


本篇名句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一个有本领的人追求的目标深远,就必须有所等待;要干的事业伟大,就必须有所忍耐。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十·贾谊论·苏轼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