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十·范增论·苏轼

分享:杨老师 2024-08-17 阅读积累 问答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汉王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的君臣。项羽疑心范增跟汉王有秘密关系,渐渐地夺去他的权柄。

“汉用陈平计”二句:公元前二零四年,项羽与范增围攻荥(xínɡ)阳(今河南荥阳县),刘邦使用离间计:“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佯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语出《史记·项羽本纪》。陈平:原为楚项部下,后投靠刘邦,为刘得力谋臣。间疏:离间,疏远。楚君臣:指项羽和范增。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范增大为恼火,说:“天下的事情已经定局了,君王自己去治理它吧!希望赏给我一具完整的尸骨退伍回去。”

“增大怒”七句:引自《史记·项羽本纪》。愿赐骸骨:恳请准予辞官回家。骸骨:指身体。归卒伍:返乡。

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范增回家乡去,还没有到彭城,背上的恶疮溃散,就此死去。苏子说:范增的离开是完全正确的。假使范增不离开,项羽一定会杀死他;只不过恨他不早些离开罢了。

彭城:古县名,今江苏徐州市。疽(jū):毒疮。去:离去。指范增辞官归乡之事。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

那么范增应当借什么事情离开呢?范增曾经劝项羽杀掉刘邦,项羽不听,终于因此失去天下,应该在这时候离开吗?我说:不对!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增劝羽杀沛公”三句:在鸿门宴上,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不听,反让刘邦逃走,范增气愤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事见《史记·项羽本纪》。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

范增要杀刘邦,是臣子的本分;项羽不杀刘邦,还有君主的宽宏度量。

人臣:臣下。分:本分。君人:君王。度:度量。

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

范增为什么要借这件事离开呢?《易经》上说:“能够从极微小的苗头知道事物的变化,这大概就是所谓神明吧!”

曷:通“何”。曷为:何为,为何。知几:预知事物之几微。

《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诗经》上说:“看那快要下大雪的时候,先落下来的是一阵小雪珠。”范增的离开,应当是在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的时候。

“相彼雨雪”二句:引文出自《诗经·小雅·頍弁》。集:落下。霰:雪珠。卿子冠军:指宋义卿子为尊称。《史记·项羽本纪》:“(楚怀)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冠军:上将。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

陈涉得到百姓的拥护,是因为假托自己的部队是项燕和公子扶苏的部队。项家的发迹,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义帝;

“陈涉之得民”二句:陈胜、吴广起义之初,曾用项燕的旗号来吸引民众参加。事见《史记·陈涉世家》。扶苏:秦始皇长子,秦始皇死后为秦二世所杀。项燕:战国末楚之名将,项羽的祖父。“项氏之兴”二句:项梁、项羽起义时,范增为之献计,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亦称怀王,以号召南方人民。事见《史记·项羽本纪》。

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诸侯背叛项羽,是因为他谋害了义帝。再说,义帝的拥立,范增是定计的首要人物;

以弑义帝:因为杀害了义帝。公元前二零六年,项羽尊怀王为义帝,但不久却暗中将他杀死。怀王死后,次年,刘邦以此号召各诸侯国讨伐项羽。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义帝的生存或者死亡,难道仅仅是楚国的兴旺或者衰败吗?也是同范增的祸福相关联的。

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没有义帝死了范增却独能长久生存的情理。项羽杀宋义,是谋害义帝的预兆。他谋害义帝,就是疑心范增的根子。

“羽之杀卿子冠军”二句:项羽擅自杀掉怀王信任的宋义,说明他不把怀王(义帝)放在眼里。

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

难道一定要等待陈平用计吗?东西一定要先腐烂,蛆虫这才能生出来;人一定要先有疑心,然后人家才进谗言。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陈平虽然聪明机智,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我曾经评论过义帝,认为他是天下贤明的君主。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

他单派刘邦进函谷关攻咸阳,不派项羽;在许多人的中间赏识宋义,把他提拔起来做大将。不贤明能够这样吗?

独遣沛公入关:关:函谷关。公元前二零七年,项羽欲与刘邦争着人关,攻战关中要地。此事为怀王众部下反对,最后怀王决定独派刘邦入关。事见《史记·高祖本纪》。稠(chóu)人:众人。擢(zhúo):提拔。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项羽既然假造义帝命令杀死宋义,义帝必定不能忍受。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是项羽杀死义帝,就是义帝杀死项羽,用不着等待聪明的人也能知道的啊。

矫:假托。这里指假借奉怀王的命令。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范增起初劝项梁拥立义帝,各国侯王因此服从;中途杀掉他,决不是范增的意思。这不但不是他的意思,而且一定经过力争却得不到项羽的听从啊。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不听从他的话,杀掉他建议拥立的义帝,项羽的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所立:指怀王(义帝)。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当项羽杀死宋义时,范增和项羽肩并肩侍奉义帝,君臣的名分还没有确定。

比肩:并肩。指项羽、范增同时义帝臣子。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替范增设想,这时的力量上能够杀掉项羽,就杀掉他;不能够,就离开他。岂不是一位坚定果断的大人物吗?

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范增年纪已经七十,假使同项羽合得来就留下,合不来就离开,不在这个时候明白地作出离开或者留下的抉择,却想依附项羽来成就自己的功名,见识太浅薄了!

合:指政治主张相同。去就:离开或留下。陋:见识浅薄。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虽然这样,但他毕竟是刘邦畏惧的人。范增不离开,项羽不会灭亡。哎哟!范增也算是英雄豪杰了啊!


本篇简介

范增(公元前二七七年~前二零四年),项羽谋士,居魆(今安徽桐城南)人。先后为项梁、项羽的重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本文通过项羽中刘邦反间计,疏远范增,范增最后愤而离去这件事而引申发挥,认为范增早被项羽怀疑,早该离开项羽,甚至于可为义帝早早杀了项羽,而不应幼稚地可以依靠项羽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范增不明此点,可谓见识短浅。作为史论,本文认识独特,颇有惊人之论,似有翻案之笔。作者评论古人,不作偏颇之语,而能从历史角度分析,作全面之论,故有较强说服力。对与此文谢枋得作如下评价:“此是东坡海外文字,一句一字增减不得,句句有法,字字尽心。后生只熟读暗记此一篇,义理融明,音律谐和,下笔作论,必惊世绝俗。此论最好处在方羽杀卿子冠军时,增与羽比肩事义帝一段,当与《晁错论》并观。”


本篇名句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

难道一定要等待陈平用计吗?东西一定要先腐烂,蛆虫这才能生出来;人一定要先有疑心,然后人家才进谗言。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十·范增论·苏轼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