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十·辨奸论·苏洵

分享:杨老师 2024-08-17 阅读积累 问答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事情有必然会到这个地步的,道理有本来是这样的。只有天下有修养的人,才能够在事物微小而不明显的萌芽时期就知道它的发展趋势和明显的结果。

✦理有固然:道理有本来是这样的。✦固,本来。然,如此。✦乃:才。见微而知著:《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大意是:即从事物微小的变化当中预见到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微,小,指刚露出一点苗头。著,明显。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月亮周围起了晕就会刮风,柱子的基石潮湿了就会下雨,这是人人都晓得的事情。

✦月晕而风: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会刮风。晕,围绕日、月的光圈。风,刮风。✦础润而雨:柱子的基石潮湿了就会下雨。础,柱子下部的石礅。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人事的逐步变更,情势的互相因袭,那些迂阔难以知道的,变化不能测度的,哪里比得上天地阴阳的事情?✦相因:互相转换。因,因循转换。✦疏阔:疏远,广阔。此指茫然捉摸不定。✦孰与:与……比,哪一个。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可是贤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那是什么缘故呢?是爱憎搅乱了他们的思想,利害动摇了他们的行为啊。

✦其故何也:那是什么缘故呢?其,那。✦好恶(hàowù):喜好和憎恶。✦中:内心深处。✦夺其外:动摇了他们的行为。夺,使之丧失,耽误。这里指动摇。指外在行为。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

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就说:“将来祸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

✦昔者:从前。者,用在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山巨源:晋人山涛,字巨源,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县)人。曾任史部尚书等职。“竹林七贤”之一。✦王衍:字夷甫,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据《晋书》记载,王衍小时,山涛见到他,对人说:“以后贻害天下的,恐怕就是这个人”。

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郭汾阳见到卢杞,就说:“这个人如果得意,我的子孙就会被他杀得一个不留。”根据今天的情况来谈,那道理本来是可以预见到的。

✦郭汾阳:即郭子仪,唐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著名将领,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卢杞:字子良,唐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唐德宗时任宰相,为人奸诈,残害忠良。据《新唐书》记载,郭子仪每次在家会见宾客时并不屏退婢妾。只有卢杞来见,郭子仪叫婢妾回避。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郭子仪回答说:卢杞外貌丑陋,内心险恶,婢妾见他一定要笑,他会怀恨在心,一旦他掌权,就会报复,把我全族人杀光。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按照我的看法,王衍的为人,外貌好,会说话,固然是蒙骗世人盗窃名誉的本钱,

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然而他不妒忌,不妄求,随着大流进退,倘使晋朝没有痴呆的惠帝,只是一个中等的君主,就是有成百上千的王衍,从哪儿下手来搅乱天下呢?

✦不忮(zhì)不求:不忌恨不苛求。忮,忌恨。✦使:倘使,假使。✦惠帝:名衷,晋武帝(司马炎)之子,性痴呆。二九零年~三零六年在位,历史上出名的昏庸而愚蠢的国君。✦中主:平庸的君主。✦虽:即便,就是,纵使。

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卢杞的奸邪,固然足够断送一个国家,然而他不读圣贤书,没有文才,面容不能够使人动心,说话不能够迷惑世人,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从哪一点看中他、信用他呢?

✦败国:使国家衰亡。✦眩(xuàn)世:迷惑世人。眩,迷惑。✦德宗:唐德宗李适(kuò)。✦鄙暗:鄙陋昏昧。

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从这些道理上说来,山巨源、郭汾阳对这两个人的预料,也可能未必会有这样的结果啊。

✦二公:指山巨源和郭汾阳。✦二子:指卢杞和王衍。✦容:或许,可能。✦然:这样如此。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

今天,有这样一个人,嘴里诵读孔子、老子的词句,亲身实践伯夷、叔齐的行为,招致一批好名气的士人或者不得意的人,

✦孔、老:即孔子和老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老子:即李耳,字聃(dān),春秋时的思想家。✦身履:亲身实践。身,亲自。✦夷、齐:伯夷和叔齐。相传他们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以相互让位不食周粟等行为受到后代儒家学者的推崇。

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共同制造谎言,暗地起名号,自以为是颜渊、孟轲再生;可是他阴险狠毒,和一般人有不同的旨趣。

✦相与:共同,一道。造作言语:制造舆论。✦颜渊:孔子的学生,名回。✦孟轲(kē):战国时的思想家,字子舆。儒家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异趣:志趣不同。

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烷,此人之至情也。

这是王衍、卢杞合并成为一个人,那将来的祸害难道还用细说吗?面孔肮脏了不忘擦洗,衣服龌龊了不忘洗涤,这是人之常情啊。

✦岂:难道。✦胜(shēnɡ):尽。✦哉:吗。✦垢(ɡòu):肮脏。✦浣(huàn):洗。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

如今他却不是如此,穿囚犯穿的衣服,吃猪狗吃的食品,像犯人那样的头发,像守孝那样的脸面,却大谈圣贤的经书,这难道是一个人的真实性情吗?

✦衣(yì)臣虏之衣:穿囚犯穿的服饰。✦臣虏:俘虏。这里指被俘后拘禁起来的囚犯。✦食犬彘(zhì)之食:吃猪狗吃的食物。彘,猪。✦囚首:像犯人一样头发蓬乱。✦丧面:面孔像居丧守孝一样。✦诗书:即《诗经》和《尚书》。✦此岂其情也哉:这难道是人的真实性情吗?也哉,“也”和“哉”连用,表示反问之中带有感叹语气,相当于“吗”。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一切行为不近人情的人,极少有不做大坏事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样的人。

✦鲜(xiǎn):很少。✦奸慝(tè):奸邪。慝,恶念。✦竖刁、易牙、✦开方:三人都是春秋时期齐恒公的佞臣。恒公死后,三人作乱,齐国由此衰落。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

凭借他的誉满天下的好名气,来促成他的还不曾形成的祸患。虽然有希望治好国家的君主,爱好罗致人才的宰相,还会提拔他,而且信用他,那么他将成为天下的祸患,

✦以:凭借。✦盖世:(才能、功绩等)高出当代任何人。✦济:促成,助成。✦未形:没有形成。

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肯定是这样而毫无疑问的,这就不是王衍、卢杞二人所能比拟的了。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并没有显赫的功勋。”

✦非特:不只。✦孙子:孙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

倘使这个人不被重用,那么我的话是错了,这个人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谁知道祸害会到达这个地步呢?

✦斯人:这个人。斯,此,这。✦至于:到。

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假如不是这样,那么天下人要蒙受他的祸害,我却能够博取有预见的名气,那就太可悲了!

✦被其祸:遭受他的祸害。✦夫(fú):用在句尾,表示感叹语气。


本篇简介

此文据前人考证,是南宋道学家为攻击王安石而假托苏洵之名而写的,但是其真伪,一直没有定论。文中对王安石进行丑化,反映了苏洵思想的局限性。但是就其艺术特色来说,却有许多地方可值得借鉴。虽然本文从一个人的衣着、生活习惯的“不近人情”,就断定将来必为大奸,有点牵强附会,甚至毫无道理了。但“见微知著”,从某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来说,的确有一定道理。后人对这方面也作评价:“介甫名始盛时,老苏作《辨奸论》,讥其不近人情。厥后新法烦苛,流毒寰宇。见微知著,可为千古观人之法。”(见[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


本篇名句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事情有必然会到这个地步的,道理有本来是这样的。只有天下有修养的人,才能够在事物微小而不明显的萌芽时期就知道它的发展趋势和明显的结果。月亮周围起了晕就会刮风,柱子的基石潮湿了就会下雨,这是人人都晓得的事情。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十·辨奸论·苏洵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