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卷七·杂说(四)·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伯乐:秦穆公时人,善于相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名马,只是辱没在普通的马夫手里,和一般的马同死在马厩之中,不被人称为千里马。
✦辱:委屈。✦奴隶人:低贱的人,这里指马夫。✦骈:两马相并日骈。✦骈死:和一般马一起死去。✦枥:马棚。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马之中能日行千里的,一顿有时要吃完一石小米,饲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不喂饱它。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匹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没有吃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显露出来,甚至想和普通的马相等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驾驭它不能掌握它的特性,饲养它不能满足它的食量,吆喝它不能了解它的心意,拿着马鞭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
✦策:马鞭,这里指驾驭。✦通其意:指了解知晓千里马鸣叫的意思。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好马呢!
本篇简介
这篇随感性的小品文与《杂说一》一样也是通篇设喻,以伯乐借喻当路者,以千里马喻有才能之士,表达的主题则与《获麟解》基本一致。 开篇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尽千古人才之谜,为后人引用不已。韩愈少年时曾多次投书于当道而未获知遇,踏入仕途,又屡受压抑。文中作者以千里马自视抒发了落寞失意的感叹。 《杂说四》通篇仅百字,气势却雄长,波澜跌宕,读来让人感觉回肠荡气,由此足见韩文之造诣。
本篇名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