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七·原道·韩愈

分享:杨老师 2024-08-16 阅读积累 问答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泛爱大众叫做仁,做事适宜叫做义,沿着仁义的路走叫做道,自己的心中充满仁义而不求之于外叫做德。

博爱:泛爱。 宜:合乎理义。由是而之:指遵循博爱仁义的标准去立身行事。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仁和义是由具体内容定名的,道和德则是不大具体的虚名。

定名:固定的道德原则。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的分别,德有凶德和吉德的不同。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老子的轻视仁义,不是毁谤仁义,是他所看见的仁义很渺小。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这就像是坐在天井中观天,说天很小,其实并不是天很小。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老子把施小惠当作仁,把做小事当作义,他轻视仁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煦煦(xǔ):和蔼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孑孑(jié洁):琐屑细小的样子。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他所说的道,是讲他的道,不是我所说的道;他所说的德,是讲他的德,不是我所说的德。

德其所德:指追求其所遵循的道德。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凡是我所说的道德,包括了仁和义在内,这是天下的公论。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老子所说的道德,去掉了仁和义的内容,这是他一个人的偏见。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周道衰微,孔子死了,秦焚诗书,黄、老之学盛行于汉,佛教盛行于晋、魏、梁,隋之间。

黄、老于汉:指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汉代文帝景帝时十分流行。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于是那些讲仁义道德的人,不是归附杨朱,就是归附墨翟;不是归附于老庄,就是归附于佛教。

✦杨:杨朱,战国时哲学家,主张“轻物重生”、“为我”。墨:墨翟,战国初年的思想家,主张“兼爱”、“薄葬”。《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归附于那家,必定要排斥另一家。归附那家就把它看作是主人,排斥这家就把它看作是奴仆;归附那家就加以吹捧,排斥这家就加以污蔑。

✦污 (wū污):污蔑,诋毁。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唉!后世的人想知道仁义道德的学说,到底听从谁的呢?

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崇奉老子学说的人说:孔子是我的老师的弟子。崇奉佛教的人说:孔子是我的老师的弟子。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信奉孔子学说的人,听惯了这些说法,喜欢这些怪诞的说法而轻视自己,也说:我们的老师是曾经向老子、佛教学习呢。

✦诞:荒诞。✦自小:自己轻视自己。✦云尔:语助词,相当于“等等”。关于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及《孔子家语·观周》都有记载。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不但说在嘴上,而且写在书上。唉!后世的人虽然想听到仁义道德的学说,他们从谁那里去求得呢?

举:称述。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太厉害了!人们的爱好怪诞之说,不探求它的开端,不讯问它的结果,只要是怪诞之说就听信。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古时候的百姓只有四种,现在的百姓有六种;古时候教民者只有儒家,现在的教民者有儒释道三家。

✦四:指士、农、工、商四类。✦六:指士、农、工、商,加上和尚、道士。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农民只有一家,而吃粮食的有六家;工匠只有一家,而使用器具的有六家;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商人只有一家,而需要物资的有六家。这样,怎么能使百姓不穷困而去偷盗啊! 古时候,害人的事物很多。

资焉:依赖于此。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有圣人出来,然后教给人生养的办法,做他们的君长,做他们的老师,替他们驱走虫、蛇、禽兽而定居在中原。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身上寒冷然后给他们做衣服,腹中饥饿然后给他们食物吃。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

宿在树上怕他们掉下来,住在穴中怕他们生病,然后给他们建造房屋。

✦宫室:泛指房屋。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

教他们做工以供给使用器具,教他们做买卖以互通有无,教他们用药治病以挽救夭亡,教他们葬埋、祭祀以增长恩爱,

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教他们礼节以排列先后,教他们音乐以抒发心中的忧郁,给他们进行政治管理以带动怠惰的人,给他们设立刑法以诛戮强横的人。.

✦宣:宣泄。✦湮(yān烟)郁:郁闷。✦强梗:强暴之徒。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人们互相欺骗,就给他们做符玺、斗斛、权衡共同遵守;人们互相攻夺,就给他们筑城墙、制武器来防守。

✦符:古代一种凭证,以竹、木、玉、铜等制成,刻有文字,双方各执一半,合以验真伪。✦玺(xī西):玉制的印章。✦斗斛:量器。✦权衡:秤锤及秤杆。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祸害将到来圣人给他们先作了准备,患难将发生而圣人给他们先作了预防。

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现在《老子》的书上说:圣人如果不死,大盗就不会终止。打碎了斗斛,折断了秤杆,老百姓就不会争夺。

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唉!这都是没有仔细思想罢了!如果古时候没有圣人,人类早已消灭了。

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类没有羽毛、鳞甲可以抵御寒热,没有爪牙去争夺食物。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所以,君长是发布命令的,臣子是奉行君长的命令而施行到百姓身上的,

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百姓是生产粟米麻丝、制作器皿、沟通货物钱财来事奉统治者的。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

君长不发布命令,就失去了他做君长的职责;臣子不奉行君长的命令而施行到百姓,就失去了他做臣子的职责;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百姓不生产粟米麻丝、制作器皿、沟通货物钱财来事奉上面的统治者,就要诛戮。

诛:责罚。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现在的佛法说:一定要抛弃和禁止君臣父子的生养之道,以此来求得所谓的清净、寂灭。

✦“清净寂灭”:佛家以离开一切恶行烦扰为清净。《俱舍论》卷十六:“诸身语意三种妙行,名身语意三种清净,暂永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 ✦寂灭:梵语“湼盘”的意译。指本体寂静,离一切诸相(现实世界)。✦《无量寿经》:“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唉!他们幸而出于夏、商、周三代之后,没有被夏禹、商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圣人所贬斥。

✦三代:指夏、商、周三朝。✦黜(chù处)贬斥。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他们也不幸,而没有出于夏、商、周三代之前,没有被夏禹、商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圣人所纠正。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五帝和三王,他们的名号虽然不同,他们所以成为圣人是一样的。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殊,其所以为智一也。

夏天穿粗麻布衣服,冬天穿皮袄,口渴了就饮水,肚子饿了就吃饭,这些事情虽然不同,这些事情做得很聪明是一样的。

葛:麻布衣服。

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

现在《老子》说:为什么不像太古时代那样无为而治呢?说这种话,就好像是指责冬天穿皮袄的人说:

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

为什么不像夏天穿粗麻布衣服那样简单容易呢?这也就好像是指责肚子饿了要吃饭的人说:为什么不像口渴时饮水那样简单容易呢?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礼记》说:古时候想表现大德于天下的人,先要治理他的国家;想治理他的国家的人,先要整理他的家庭,

✦传(zhuàn撰):解释儒家经典的书称“传”。这里的引文出自《礼记·大学》。✦齐:整治。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想整理他的家庭的人,先要修养他自身;想修养他自身的人,先要端正他的思想;想端正他的思想的人,他先要有诚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因此,古时候所谓端正思想而有诚意的人,是将要有所作为哩。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

现在崇奉佛教、老子学说的人,也想整治他们的思想,可是他们抛弃天下国家的事情,消灭他们的天伦;

✦天常:天性。

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儿子不把他的父亲当父亲,臣子不把他的国君当国君,百姓不从事他们所应做的事情。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孔子写作《春秋》,诸侯使用外族的礼节就把他们当作外族看待,外族人用中国的礼节就把他们当中国人看待。

进于中国:指夷人服膺汉族礼俗。✦夷:中国古代汉族对其他民族的通称。✦进:同化。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论语》说:夷狄之人有国君,不如中国的没有国君。

✦经:指儒家经典。二句出自《论语·八佾》。✦戎狄:古代西北方的少数民族。

《诗》曰:戎狄是膺,荆楚是惩

《诗经》说:要攻击夷狄,要惩罚荆舒。

膺:攻击。✦荆舒:古代指东南方的少数民族。

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现在却把夷狄的办法,加在先王的教导之上,这岂不是大家都差不多要变成夷人了吗?

✦几何:差不多。✦胥:沦落。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所谓先王的教导,是什么呢?泛爱大众叫做仁,做事适宜叫做义,沿着仁义的路走叫做道,自己的心中充满仁义而不求之于外叫做德。

其文,《诗》、《书》、《易》、《春秋》。

先王之教的文字是《诗经》、《书经》、《易经》、《春秋》,

其法,礼、乐、刑、政。

治国的办法是礼节、音乐、刑法、政治,

其民,士、农、工、贾。

百姓是士人、农人、工人、商人,

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

名位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

其服,麻丝。其居,宫室。

衣服是麻布和丝绸,住宅是宫室,

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食物是小米、大米、瓜果、蔬菜、鱼肉。先王的道理容易明白,先王的教导容易实行。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

因此,用来治己,就和顺而吉祥;用来治人,就仁爱而公正;

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用来治心,就和平而舒畅;用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什么事情处理不恰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

因此,人活着就能够顺他的情意生活,人死时就可以享尽他的天年,祭天神就使天神感动,祭祖庙就使祖宗享受。

郊:祭天。假:通,到,来。✦庙:祭祖。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有人问:这种道,是什么道啊?我说:这就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前面说的老子和佛教的道。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尧以此道传给舜,舜以此道传给禹,禹以此道传给汤,汤以此道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

✦文:周文王姬昌。✦武: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孟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孔子再传弟子,被后来的儒家称为“亚圣”。

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此道就没有传下来。

荀与扬,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荀卿和扬雄,选择得不精细,说明得不详细。

✦荀:荀子,名况,又称荀卿、孙卿。战国末年思想家、教育家。✦扬:扬雄(约前五十三——公元十八),字子云,西汉末年文学家、思想家。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

从周公以上的圣人,在上做君长,所以他们能够得位以行道;

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从周公以下的圣人,在下做臣子,所以他们只能立言以明道。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那么,怎样做才可以呢?我说:不堵塞住佛、老之道,圣人之道就不流,不止住佛、老之道,圣人之道就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应该使僧道还俗,焚烧他们的书,把寺观改作民房,阐明先王之道以教导他们。

✦庐:这里作动词。✦其居:指佛寺、道观。✦人其人:使他们成为人。指让僧尼道士一类还俗。

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鳏夫、寡妇、孤儿、年老无依靠者、残废和患病的人都得到抚养。这样做下去大概也就可以了吧!

✦鳏(guān关):老而无妻。✦独:老而无子。✦庶乎:差不多、大概。


本篇简介

《原道》是体现韩愈政治思想和文风特点的代表作之一。

原道,意为探求道之本原,作者意图是要为儒家“仁义”之道正名,并以此来排斥佛老之道。中唐时期,佛道两教盛行,脱离生产的宗教徒大量增加,他们享有免租、免役等特权,占有大量土地,成为有用阶级中的一部分。崇儒学、辟佛老,是韩愈一生志事所在。本文系统地阐述所谓“先王之教”,即封建的伦理、教化和等级制度,以与道家去仁与义、返于“太古无事”,佛家治心而“外天下国家”之说进行斗争,并抨击当时宗教活动严重地影响到国计民生,有其现实意义和进步作用。作者博古通今,说理雄浑,气势磅礴,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本篇名句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泛爱大众叫做仁,做事适宜叫做义,沿着仁义的路走叫做道,自己的心中充满仁义而不求之于外叫做德。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七·原道·韩愈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