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七·兰亭集序·王羲之

分享:杨老师 2024-08-16 阅读积累 问答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初,

《兰亭集序》:也作《兰亭序》、《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长期以来一直脍炙人口,此文的墨迹,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有摹本传世。岁在癸丑:古代用干支纪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五三)为癸丑年。暮春之初:这里指阴历三月三。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我们聚会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在一起做春禊洗礼。

指永和九年谢安、孙绰、王羲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郡山阴县兰亭宴聚修禊一事。修禊():古代风俗,每年阴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人们去水边祭拜、洗濯,以消除不祥,称为修禊。因在春天,也称为春禊。曹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许多贤人都到了,年轻的年老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岭,有高高的树木和茂盛的竹林,

修:长。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又有清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辉映环绕在左右,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激湍:水流急。映带:萦绕。左右:两旁。流觞(shānɡ):修禊时的一种活动,用耳杯盛酒放在溪水上游的水面,任其顺水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就持杯饮酒。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大家列坐在曲水之旁,虽然没有弦乐和管乐演奏的热闹,但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也足以畅快地抒发心中的深情。

列坐其次:列坐在弯曲的溪水旁边。次,处所、地方。幽情:发自内心的感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一天呀,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平和舒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观看天地的广大,低头审察物类的繁盛,这样来纵目流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呢。

品类:物类,指万物。游目:放眼远望。骋怀:敞开胸怀。 极:尽。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人们相处在一块儿,低头抬头之间吐诉着人生。或者抒发自己的抱负,相聚畅谈在室内;或者寄情于山水,放纵无羁地生活。

相与:相互交往。俯仰世:一低头一抬头间一生就过去了,喻时间短暂。诸:之于的合音。怀抱:胸怀抱负,指内心的感受。晤言:会晤谈话。因:凭借。指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虽然取舍有差别,性情有安静和好动的不同,而当他高兴地接触所遇到的事物,自己暂时得到了满足,就感到高兴和知足,竟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

万殊:千差万别。静躁:性格的安静和躁动。  暂得于己:自己内心暂时得到满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生了。

所之既倦:(对)所经历的事物已经厌倦。到达。厌倦。系:随着。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所喜爱的事物,顷刻之间已经成为陈迹,还不能不因此发生感慨;

以之兴怀:因此引起感慨。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自然的变化,终于要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哩。岂不令人悲痛吗!

修短随化:生命的长短随着自然的造化。终期于尽:最后都归于消亡。死生亦大矣: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语出《庄子·德充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常常看见古人发生感慨的原因,就像符契一样相合,未尝不面对古人的文章而悲叹,心里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

兴感之由:产生感慨的原因。若合一契:古代契有左右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 临文:写文章之时。 喻之于怀:自己心里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现在才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原来。一死生:将死生看成一样。虚诞:虚妄的话。 齐:等同。彭:彭祖,帝尧时人,传说他活了八百岁。殇:夭折短命的人。妄作:胡说。一死生齐彭殇,语出《庄子·齐物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后代的人看今天的人,就像今天的人看从前的人一样,想起来真可悲啊!所以,这里一个一个地记叙当时参与兰亭集会的人,记录他们所著述的诗篇。

列叙时人:逐个地记录参与宴游的人。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然时代不同事情相异,但所以发生感慨,其情致是一样的。

其致一也:引起感慨的情景是一样的。致,情致。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代的读者,也会从这些诗文中引起感慨。


本篇简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流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与会者饮酒赋诗,各抒怀抱,王羲之为这次兰亭集会赋诗诗集写了这篇序,记下了宴会盛况和观感。 文章着眼于如何看待生死这一主题逐步展开论述。

作者从“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观点出发,自然地引出对死生这一大事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之中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哲学观点,在感慨悲歌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本文清新俊逸,文如其人、其字。

 吴楚材、吴调候评这篇文章:“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本篇名句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现在才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七·兰亭集序·王羲之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