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五·管晏列传 《史记》

分享:杨老师 2024-08-16 阅读积累 问答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有才干。

✦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又名管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 ✦颍(yǐnɡ)上:地名,在今安徽颍上带。✦游:交游,来往。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管仲家里贫穷,经常要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待他,不因为管仲占便宜而说他的闲话。

✦欺:此意为占便宜。指下文“分财利多自与。”✦遇:待。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立为齐国的国君桓公时,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

✦此句背景:齐襄公立,政令无常,数欺大臣,又淫于妇人,诛杀屡不当,鲍叔担心齐国将大乱。为避难,管仲、召忽奉襄公弟公子纠出奔鲁国,鲍叔奉襄公弟小白出奔莒国。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左传·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襄公被杀。前685年,鲁国派兵保护公子纠赶回齐国争夺王位,先由管仲领兵扼守莒、齐要道,以防小白先行入齐争位。两相遭遇,管仲射中小白带钩。小白佯死,使鲁国延误了公子纠的行程。小白率先入齐,立为桓公。桓公以军拒鲁,大败鲁军。鲁国被迫杀死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请囚。详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

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鲍叔牙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多次召集各国的诸侯,一举整顿了天下,这都是依靠管仲的计谋。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管仲说:“我当初穷困时,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我自己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贫穷。

✦尝:曾经。✦贾:作买卖。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使他处境很困难,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利和不利。

✦穷困:困厄,窘迫。

吾尝三仕三见逐子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遇到好时遇。

✦三:泛指多次。✦见逐:被辞退。见:被。✦遭:遇,逢。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

✦走:逃跑。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因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懂得耻辱,他知道我不为小节而羞辱,而耻于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

✦耻:以……为耻。✦羞:以……为羞。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呀。”鲍叔牙已经推荐管仲做宰相,自己甘愿做管仲的下属。

✦以身下之:使自身居人之下。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管仲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当上了有名的大夫。

✦世禄:世代享受俸禄。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牙能够了解人。

✦多:推重,赞美。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管仲在齐国当宰相掌权,凭着小小的齐国在海边的条件,沟通货物往来,积蓄钱财,富国强兵,办事与百姓同好恶

✦相:出任国相。✦俗:指百姓。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所以他自己说:“谷仓充实了才知道礼节,衣食充足了才知道荣辱,君主遵循法度才会使父母兄弟妻子和睦团结。

✦其称曰:“他自己称述说。以下引语是对《管子·牧民》篇有关论述的节录,其“仓廪实”三句和“四维不张”两句见于“国颂”一节,“下令如流水之原”两句见于“士经”一节。✦上:国君。一说居上位者。✦服:行,施行。✦度:节度。或特指礼度、制度。✦六亲:《管子·牧民》有“六亲五法”一节,刘向注云:“‘以家为家’,一亲也。‘以乡为乡’,二亲也。‘以国为国’,三亲也。‘以天下为天下’,四亲也。‘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五亲也。‘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六亲也;天地日月,取其耀临,言人君亲下,当如天地日月之无私也。”由此可知,这里所谓“六亲”,非指一般意义的六亲,即非《正义》所云外祖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子,亦非王弼所云父、母、兄、弟、妻、子,或其他各种指谓。✦固:安固,稳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礼、义、廉、耻不发扬,国家就会灭亡。下命令就像流水的源头,命令要顺从民心,

✦四维:《管子·牧民·四维》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维,纲,即网上的总绳,此引申为纲要、原则。✦原:通“源”,水的源头。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这样命令的内容浅显而容易实行。符合百姓愿望的,就采用实行;不符合百姓愿望的,就抛弃废止。

✦论卑:指政令平易符合下边的民情。✦去:废除。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管仲掌管政治,善于把坏事转变为好事,把失败转变为成功,重视区分事物的轻重缓急,谨慎地对事物进行衡量比较。

✦轻重:“轻重”一语原是《管子》中的一个特殊经济概念,是管子经济思想、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问题,是用货币和谷物来调节、控制国家经济。但从本段所举史实来看,太史公不是谈管子的经济思想。所以“轻重”一语还应理解为通常意义的“轻重”,即事物的轻重缓急。✦权衡:比较利弊得失。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齐桓公实际上是怀恨蔡国嫁了少姬,所以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乘机讨伐楚国,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

✦“桓公实怒”二句:是说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左传·僖公三年》(伐蔡在“僖公四年”)。✦“管仲”二句:《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伐楚,使管仲责之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古代祭祀,用裹束成捆的菁茅过滤去渣。✦包:裹束。✦茅;菁茅。按: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事又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齐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而管仲就乘便命令燕国修复召公时候的政治。

✦“桓公实北征”两句: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送桓公进入齐境。桓公说:“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与燕,并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治西方,甚得兆民和。”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齐桓公与鲁国在柯地会盟,后来桓公想背弃和鲁国的曹沫盟约,管仲因此劝桓公坚守信用不要背约,各国诸侯因此归附齐国。

✦“于柯之会”四句:齐桓公五年(前681),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所以说:“认识到给是为了取,这是为政的一个法宝。”

✦“知与之为取”二句:语出《管子·牧民》。✦与,给予。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的财富可以和王公大臣相比,有三归台和反爵之坫,齐国人不认为他奢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令办事,常常比其他诸侯国强盛。一百多年以后,齐国又出了个晏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晏平仲,名婴,是莱地的夷维人。他侍奉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和身体力行受到齐国人的敬重。

✦力行:努力工作。✦重:重视。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

他当了齐国的宰相,每顿饭不吃两种肉菜,他的妾也不穿丝织品的衣服。他在朝廷上,国君有话问他,他就直言相告;

✦重肉:两味肉食。✦衣:穿。✦语及之:问到他。✦危言:正直地陈述己见。危,高耸貌。引申为正真。

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国君没有话告诉他,他就正直行事。国君讲道理,他就遵照命令办事;国君不讲道理,他就要对命令考虑以后再办。因此,晏子在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办事都扬名于各国诸侯。

✦危行:谓正直行事。✦顺命:服从命令去做。✦衡命:斟酌命令的情况去做。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越石父是齐国的一个贤人,犯了法被拘捕。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左边驾车的马赎他,让他一同坐车回去。

✦缧绁(léi xiè):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涂:同“途”。✦骖(cān):古代一车三马或四马,左右两旁的马叫骖。

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

晏子没有向他辞别,进入内室很久,越石父就请求绝交。晏子大吃一惊,赶紧整理衣冠道歉说:

✦谢:道歉。✦闺:内室。✦戄(jué)然:惶遽的样子。✦摄(shè):整理。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我虽然没有仁义,但是我也帮助你脱离了困境,为什么你这么迅速地要求和我绝交呢?”

✦厄(é):灾难。

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石父说:“不是这样。我听说君子受屈于不了解他的人,而伸冤于了解他的人。刚才我被拘捕,是他们不了解我。

✦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伸张。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您已经感到这一点而赎了我,就是了解我的人,了解我而对我无礼,倒不如让我仍在拘禁之中。”晏子因此请他进去作为上客。

✦感寤(wù):感动醒悟。寤,通“悟”。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当了齐国的宰相,乘车外出,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偷地看她的丈夫。

✦御:车夫。✦门间:门缝。✦窥:暗中偷看。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她的丈夫替宰相驾车,支起大的车盖,赶着四匹马,意气扬扬,显得非常得意。

✦御:驾车。✦拥:遮、障。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后来这个车夫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请求离去。丈夫问她是什么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长不到六尺,身为齐国的宰相,名扬诸侯,

✦去:离开。此指离婚。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刚才我看他外出,思想沉着,常有自居人下的样子。

✦志念:志向、抱负。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现在你身长八尺,竟替人当车夫,可是看你的意气,却自以为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从此以后,她的丈夫就自己谦虚谨慎起来。晏子对他这种态度的改变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如实地回答了晏子,晏子便推荐他当了大夫。

✦抑损:谦恭、退让。抑,谦下。损,退损。✦怪:感到奇怪。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他们的言论已记载得很详细了。

✦《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都是《管子》篇名。✦《晏子春秋》:旧题春秋齐晏婴撰,实际上是后人依托并采缀晏子言行而作。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已经看见他们著的书,还想看看他们的事迹,所以给他们编写传记。

✦次:编次、编列。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他们著的书,世上有很多,因此不再讲述,只讲述他们的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可是孔子瞧不起他。

✦小之:认为他器量狭小。《论语·八佾》有“管仲之器小哉”的话。✦语引自《孝经·事君》。✦将顺:顺势助成。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难道这是因为在周朝的统治衰落时,齐桓公既然贤明,而管仲却不勉励他实行王道,竟帮助他称霸吗?

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古话说:“帮助他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所以上下能够互相亲近。”这岂不是讲管仲的吗?

✦匡救:纠正、挽救。✦上下:指君臣百姓。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耶?

当晏子伏在庄公的尸体上痛哭,完成了哀悼的礼节而后离去的时候,岂不是孔子说的“见义不为就是没有勇气”的人吗?

✦此句背景;:齐国大夫崔杼因齐庄公与他新娶棠公的寡妻私通,设谋杀死庄公。晏婴到崔家,枕庄公尸而哭之,完成君臣之礼而去。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

至于他进行劝谏,敢于冒犯君颜,这就是所谓“在朝当官就想着尽忠,退职回家就想着补过”的人吗!

✦犯:冒犯。✦颜:面容、脸色。✦引语出自《孝经·事君》。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就是替他执鞭赶车,也是很羡慕的呀。

✦忻(xīn):同“欣”。✦慕:羡慕,向往


本篇介绍

《管晏列传》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司马迁描写这两位春秋中后期齐国国相,能抓住其特点,并选取典型细节加以生动地表现,如写管仲,着重写其同鲍叔牙的交往,以及任政相齐、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谋略,写晏婴则通过对重用越石父和御者的典型事例的详细叙述来突出其“贤”。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比如对管、鲍之间的真挚友谊及晏子任用御者缘起的叙述极为详细,而对管仲生活的奢侈等不太重要的方面则一笔带过。传记之末“太史公曰”以后的简短议论与评价更是深化了对管、鲍二人的认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篇名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谷仓充实了才知道礼节,衣食充足了才知道荣辱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五·管晏列传 《史记》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