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

《古文观止》卷一 ·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分享:杨老师 2024-08-16 阅读积累 问答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赏:赐有功也。✦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介之推:亦从亡之臣。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

✦置:立。✦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诬:欺骗。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下面的臣子将这种罪当做正义,上面的国君对这种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真叫人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义:善也。✦奸:伪也。✦蒙:欺骗。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盍:何不。✦怼(duì):怨恨。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回答说:“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

✦尤:罪过。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文:花纹,装饰。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田:祭田。✦ 志:记载。✦旌:表彰。


文章简介

这是一个历代流传很广的故事。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内乱出奔到国外,一路辛苦流离,饿得奄奄一息。随行的介之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熟了给重耳吃,救了他一命。内乱平定后,重耳回国,荣登皇帝的宝座,就是晋文公,即文中所称晋侯。他登基之后大行封赏功臣,却偏偏忘了救命恩人介之推。这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于是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

      文公知道后派人去请,而介之推执意不肯出来。传说来人纵火烧山,想将母子逼下山,介之推和母亲合抱一棵大树,就这样被烧死在山上。烧山的那一天正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为了悼念介之推,从此人们便定每年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清明,“寒食”是断火冷食的意思。这一天举国都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食。据说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故事还没有完。介之推被烧死后,文公很悲伤,他砍下那棵大树,制成木屐穿上。叹息着说:“悲乎,足下!”据说这又成了“足下”这一典故的出处。


本篇名句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下面把这种罪恶说成正义,上面又厚赏这种奸诈的行径,上下互相蒙蔽,真叫人难以相处呀。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卷一 ·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