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分享:杨老师 11-05 诗歌鉴赏 下载支付:1.00点


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题型1 鉴赏人物形象

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

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

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

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

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1. 概括形象。

即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清高脱俗等。

2. 分析文本。

即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形象特征的体现。

3. 指明作用。

即指出形象的意义或寄寓的情感。

题型2 鉴赏景物形象

一、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答题步骤  

1. 筛选诗歌中的典型形象(意象)。筛选的标准一般是能够体现诗歌整体风貌或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2. 根据意象里的修饰词,概括画面的特点、营造的氛围。

3. 根据相关字词和句子,概括季节(时间)、事物、人物等画面内容。

4. 根据意象特点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画面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答题步骤

1. 找出主要意象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场景、画面。

2. 概括出这种画面呈现的特点。

3. 分析作用,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题型3 鉴赏物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物象答题技巧

1.鉴赏方法:因物寻志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2.审题、答题规范:关注提问方式,答题紧扣“物”“志”

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图)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 

 

考点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题型

题型1品味关键词(炼字)古代诗歌炼字答题步骤

(1)释本义。即解释关键字词的含义,辨清词性,分清虚实,理解关键字词的本来意思。

(2)描景象。即将关键字词放在诗(词)句中,联系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展开想象再现诗(词)句描绘的情景或景象。  

(3)点作用。即分析关键字词的使用对表现对象所起的作用,或产生的艺术效果。

(4)表感情。即分析关键字词表达了作者或人物形象怎样的情感。

题型2 赏析炼句

一、赏析炼句答题技巧

1. 从内容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考生在赏析诗歌句子时要注重对句子中关键字词的理解,把握句子的内容。通过句子表现的意境或情境,发掘句子的深层内涵。

2. 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句子。

有的句子是倒装句,体现错位的美;有的句子是对仗句,体现整饬的美;有的句子是互文句,体现开合的美。另外,还有的句子使用了精练的动词、形容词及叠词,让诗歌在表情达意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3.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句子。

在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时,要指出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分析其作用,指出其效果。

4. 从所在位置的角度赏析句子。

首句一般有开篇点题,引领全文,奠定基调等作用;中间句的作用一般是承前启后,渲染氛围等;尾句有总结诗歌,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达情感等作用。

二、赏析炼句答题步骤

1. 分析诗(词)句的意思或描写的意境,把握其内容、情感。

2. 抓住突出的一点(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等)进行简析,分析表达效果。

3. 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题型3 鉴赏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答题技巧

1. 整体感知。

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而不是只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

2. 联系主旨。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3. 多角度入手。

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

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常用来表现语言特色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雄浑豪放、委婉含蓄、简练生动……)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型

题型1修辞手法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1.明手法。

古代诗歌使用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等,而诗(词)句中往往有些词语具有暗示作用,要注意由此出发,来判断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 

2.析运用。结合具体诗(词)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词)句中是怎样具体运用的。

3.赏效果。

从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情感的表达等方面分析其表达效果。

题型2 表达方式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步骤

1. 明技巧。

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特点。(重点关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等艺术手法)

2. 释运用。

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表达技巧是如何运用的。

3. 析作用。

简析该表达技巧对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题型3 表现手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答题步骤

1.明手法。

通读整首诗(词),把握关键语句,找出这首诗(词)使用的表现手法。

2.释运用。

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析作用。

答出该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产生的效果。    

题型4 构思立意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构思立意答题技巧

1. 明确思考问题的角度。

对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①线索的设置;

②顺序的安排(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某种感情的变化为顺序等);

③过渡照应;

④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铺垫照应等);

⑤结构特点(倒叙、先抑后扬、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

2. 掌握一般规律性的知识。

例如问开篇诗歌句子的作用,一般可回答:总领全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的内容构成对比等。

问诗歌中句子的作用,一般可回答:承上启下、呼应前面内容等。

问诗歌结尾的作用,一般可回答: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构思立意答题步骤

1.明技巧。

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铺垫、照应、以景作结、先抑后扬、卒章显志等)。

2.释运用。

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3.析作用。

点明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考点4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

题型1 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

题型2 比较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比较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答题要点

1.内容方面 

①人、事、物的类型、特点的异同。

②营造的情境、意境的异同。

2.情感

①情感类型的异同,如伤感和乐观。

②抒发情感的载体的异同,是借景还是借物,借以抒情的景、物是否相同。③情感数量的异同,是多种情感还是单一情感。

题型3 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要知人论世。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体悟要深入。

作者写诗歌一般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前提条件。

3.分析要细致。

第一,要紧扣诗歌的内容。对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诗歌中的相关语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诗歌泛泛而谈。

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

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4.归纳要全面。

有的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考生在分析概括时要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5.评价要恰当。

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狭隘。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中猛虎闻军声吼叫,水中鱼龙因战火发怒,借想象中动物的强烈反应突出了战事之激烈。

B.“一鼓困曹瞒”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都借曹操的大败来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C.面对美景却无心观赏,而是感伤时世,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作者应生活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南宋。

D.词中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情、景、理有机统一,水乳交融。

2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请从手法与用意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

1.B【解析】“都借曹操的大败来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错误,本词用曹操来正衬周瑜,但“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没有衬托周瑜之意,而是借英雄均埋没在时光长河中来抒发人生感悟。故选B。

2.答案:手法:①正面描写的方式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使用了外貌、神态描写,“羽扇纶巾”“谈笑”形象地展现了周瑜的儒雅;《满江红•赤壁怀古》则总括性地点明周瑜气度不凡。②侧面衬托的媒介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用美人小乔初嫁来衬托周瑜的英雄风度;《满江红•赤壁怀古》则主要用战场情形、曹操被困来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用意:《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表达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就的苦闷;《满江红•赤壁怀古》则借周瑜昔日气概不凡、功业卓著而今英雄不在来表达对时世的感伤。  

【解析】手法上,本词写“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意思是: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借用赤壁之战困住曹操的事实来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意气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则说“想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借美人初嫁来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两首词均有直接描写,本词说“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是概括性地写周瑜少年壮志,雄心勃勃;而《念奴娇》中则描写了周瑜的外貌和神态,“羽扇纶巾,谈笑间”展现出周瑜儒将风采,有着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用意上,本词说“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当年建立起丰功伟绩的周瑜,如今又怎么样呢?显然是感慨世事变迁,即使是再伟大的英雄,也不免随时光而淹没,表达的是对人世沧桑变化的感伤。《念奴娇》中则通过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早生华发”,却依然功业难成的对比,表达的是自己功业难就的苦闷。

阅读全文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