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 (四)语言风格(必备知识+典例练习)

分享:杨老师 10-23 诗歌鉴赏 下载支付:1.00点

【必备知识】

一、什么是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凝结的艺术产物,是具有恒定性的、有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不追求对个别词句的赏析,而是要对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特色)进行概括。这既要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又要运用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沉郁顿挫、浑厚雄壮、辞藻华丽、华美绚丽、委婉含蓄、明快浅显、明白如话、朴实无华、简洁洗练、明白晓畅等。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时,一要关注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二要关联作者所有作品的一贯语言特色,三要关注此诗本身的语言特点,四要注意题干的核心词语提示。

 

二、语言风格常用术语

二字:清新、明快、平淡、自然、含蓄、绚丽、豪放、悲慨、沉郁、缠绵……

四字: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三、语言风格分类详述

1.清新

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山居秋暝

杜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2.平淡

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3.绚丽

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4.明快

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提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明快简洁。

5.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相关术语清新自然、多用口语。

7.豪放

其特点语言奔放、有气势,境界宏大,气势恢弘,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情感豪迈奔放。代表作苏轼、辛弃疾的词。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8.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相关术语悲壮慷慨。

9.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术语沉郁顿挫。

10.缠绵

诗作婉约,感情缠绵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如: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相关术语缠绵哀怨、婉约缠绵。

11.工丽

“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如: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相关术语对仗工整、精致华丽。

12.生动

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写出了春日枝头、红花盛开的景象,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热闹。“闹”字使用得相当生动。又如: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相关术语简练生动、生动形象。

四、方法点拨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二)题型分类

语言风格类试题就题干指向的显、隐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直接分析类

就是直接告诉考生出题材料的风格,要求考生阐释分析。

例: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这类题型考查到的“风格术语”考生不太常见,故分析有难度。这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阐释、印证“新丽”,而“新丽”考生较生疏。

2.辨析类

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生指出命题材料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例: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3.综合类

把风格与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

如: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这里的“特色”指的是语言风格。

(三)答题步骤

(1)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或结合全诗分析。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解题技巧

辨别诗歌语言风格我们有哪些途径?

(1)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2)诗歌语言风格和题材有关;

(3)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4)此外,还应重视注释,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我们还可以考虑到作品朝代和文风。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步骤(明特色):语言清新、自然、质朴;

步骤二(列例证):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不作雕饰,自然成句,生活意味十足;

步骤三(析感情):表达了作者恬淡闲适的心情。

【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淮上雪①

王以宁

天工何意,碎琼珰五佩,书空千尺。箬笠蓑翁扁舟下,淮口烟林如织。飞观嶙峋,子亭突兀,影浸澄淮碧。纶巾鹤氅,是谁独笑携策?

遥想易水燕山,有人方醉赏,六花如席。云重天低酣歌罢,胆壮乾坤犹窄。射雉归来,铁鳞十万,踏碎千山白。紫箫声断,唤回春满南陌。

【注】①此词作于宋徽宗宜和六年(1124年),词人任职于淮南发运司。②书空:形容雪在空中飞舞如书写字画。③六花:指雪花。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对点练习】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豪迈奔放的创作风格,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火后问舍至城南有感①

陈与义

魂伤瓦砾旧曾游,尚想奔烟万马道。

遂替胡儿作正月,绝知回禄相巴丘。

书生性命惊频试,客子茅茨费屡谋。

唯有君山故窈窕,一眉晴绿向人浮。

【注】①靖康之变爆发后陈与义开始了“避地湘、汉,转徙湖、湘间,逾岭峤”的生活,时诗人借住王粹翁的君子亭。②正月,匈奴习俗,每年正月各级官长会于单于王庭,举行春季祭祀。③回禄,相传本为火神之名。

【对点练习】学者董秋月认为,在靖康之变之后,陈与义的诗歌总体风格就是雄浑悲壮。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陈与义诗歌的这种风格。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西山寻辛谔

孟浩然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

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纤徐。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

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

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对点练习】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称孟浩然作品为逸品,宋人蔡传以字概括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孟浩然的在本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意境宏大开阔。诗人写雪,由眼前的淮南写到北方的易水燕山,纵横南北,勾连虚实古今,营造宏大开阔的意境。②情感豪迈奔放。“天工何意”“胆壮乾坤犹窄”直抒胸臆,表达词人赏雪时豪迈奔放的感情。③形象英勇无畏。词人赏雪时“独笑携策”,表明其孤傲和无畏;词人想象自己在北方率领十万大军狩猎,并放言“踏碎千山白”“唤回春满南陌”,表明词人有迎难而上、扭转乾坤之志。④热切深沉的家国情怀。词人咏雪不止于赞美景物,更有对北方形势的关切和保家卫国的赤诚。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创作风格的能力。

(1)诗人前三句就勾勒宏大开阔的意境。诗人选择晶莹与盛大的雪景,如“碎琼珰五佩,书空千尺”,打碎了琼珠玉佩白屑纷飞,在千尺高空狂书飞舞。境界开阔。再写“淮口烟林如织……逸想易水燕山”,由眼前的淮南写到北方的易水燕山,由实到虚,南北纵横,古今连接,营造宏大开阔的意境。

(2)上阕开篇以“天工何意”句发问起势,诗人直接发问:不知天上的工匠是何用意?然后通过描写雪——“碎琼珰五佩,书空千尺”,赞美雪的晶莹与盛大,抒发了词人欣赏雪景的豪迈之情;下阕中,“胆壮乾坤犹窄”,意为:我觉得胆大无边世界小。词人直抒胸臆,表达词人赏雪时豪迈奔放的感情。

(3)“纶巾鹤氅,是谁独笑携策”,意为:是何人笑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独自拄一根拐杖。词人赏雪时“独笑携策”,表明其孤傲和无畏;“射雉归来,铁鳞十万,踏碎千山白。紫箫声断,唤回春满南陌”,意为:打猎射雉归来,随从铁骑十万,踏碎了千山雪道。吹断的紫箫,声声催唤着春光回到南陌青草。词人想象自己在北方率领十万大军狩猎,塑造了词人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表明了词人有迎难而上、扭转乾坤之志。

(4)热切深沉的家国情怀。该词的上阕描写自己欣赏宏大开阔的雪景,下阕想象燕山雪景以及自己在北方率领十万大军狩猎的场景。词人咏雪,并不止于赞美景物,更有对北方形势的关切和保家卫国的赤诚。

2.①诗歌思想内容充实、深厚,诗人在写自己艰辛的流落生活的同时,也有着对国家战乱的感慨,境界宏大。②诗歌首联,写诗人面临已被烧成瓦砾的房舍,将火烧时的情景比作万马奔腾,悲伤中不乏豪壮之情。③尾联反衬,以君山风景的冷漠反衬诗人内心的苍凉,落寞中不乏淡然之情,可见其心胸豁达。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雄浑悲壮”指诗歌风格雄壮浑厚,悲伤豪壮,境界宏大。

①诗歌思想内容充实、深厚。诗歌道尽了诗人流落生活的艰辛:“书生性命惊频试”,写出了诗人避难时的惊惧和艰难的情状,写出了自己艰辛的流落生活;“客子茅茨费屡谋”体现了诗人的困顿与客居他乡的心酸。同时,面对着火后的瓦砾,诗人“魂伤”不已,甚至想象到火烧时的情形,可见诗人有着对国家战乱的感慨,境界宏大。

②诗歌首联“魂伤瓦砾旧曾游”,写诗人面临已被烧成瓦砾的房舍“魂伤”,书写其悲伤之情;而“尚想奔烟万马道”将火烧时的情景比作万马奔腾,境界宏大,悲伤中不乏豪壮之情。

③尾联“唯有君山故窈窕,一眉晴绿向人浮”,写君山“故窈窕”“晴绿”之态,语含贬义,君山不管人间疾苦,依然苍翠窈窕,以君山的冷漠反衬诗人内心的苍凉,落寞中不乏淡然之情,可见其心胸豁达。

3.①写景自然灵动。“落日清川”“石潭”“沙岸”等景物描写清新自然。②人物飘逸洒脱,都是内心闲适,他们安贫乐道。③情怀隐逸舒乐、人生志趣的清雅,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赏析孟浩然这首诗“逸”的诗歌风格要从意象、内容和情感着手。

(1)从意象上,“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是诗人在探望老朋友的途中所见之景。夕阳西下,清澈的河流,潭水清澈透底可以看见潭底的石头,沙岸曲折绵延。看见有人在生长茂密竹林的小岛上垂钓,茅草房里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句中,诗人选择“落日”“清川”“石潭”“竹屿”“茅斋”等意象,加之看见“垂钓”“读书”等事情,画风简朴,情趣清淡,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

(2)从内容(人物形象)上,开篇两句“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是叙事,诗人叙述自己泛舟顺水而行,拜访老朋友的事情。“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这两句也是叙事,诗人写自己与友人恳切地交谈,忘记时间的流逝的事情。从诗人叙述的与朋友间交谈的事情上可知,诗歌中所写人物飘逸洒脱,都是内心闲适,安贫乐道,体现了“逸”的诗歌风格。

(3)从情感上,“谁言独羡鱼”是说谁说我只是羡慕鱼。“清兴属凉初”是说清雅的谈兴正适合在这有些凉意的秋天,表现了诗人超脱、闲适的心境。诗的最后两句是“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诗人借用颜回的典故,表达恬淡闲适之情。可见,情怀隐逸舒乐、人生志趣清雅,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逸”的诗歌风


阅读全文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 (四)语言风格(必备知识+典例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