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分类

分享:杨老师 10-11 诗歌鉴赏 下载支付:1.00点

1.怀人思乡类

(1)月——思乡的代名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笔法,还可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①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③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柳

①“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 留恋、伤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

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

“船”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2.赠友送别类

(1)夕阳、日暮、月夜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

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又如: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①长亭

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②劳劳亭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我国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诗句之意。

即描写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被迫分离,两人恋恋不舍而送别。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如: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③谢亭

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如: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李白《谢公亭》。

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④灞陵亭

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如: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⑤南浦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

如: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楚辞•九歌•河伯》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3)杨柳,草,酒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其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如: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歌》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草总是离别相思怀人联系在一起,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如: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李白《送殷溆》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4)劳歌、离歌、骊歌、阳关三叠

劳歌。本指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成为送别的代称。

骊歌。即离歌,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在诗歌中常寄予思乡及离别的情感。

(5)此外,寒蝉、阳关、古道、西风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3.咏史怀古类

(1)临古地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秦苑、汉宫、隋宫等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2)咏史诗常见题材

勾践灭吴,乌江自刎,昭君出塞,赤壁之战,李杨爱情等

4.边塞征战类

(1)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2)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黑河、楼兰、安西、天山、阴山、关山、受降城、阳关、玉门关、凉州、楼兰

(3)民族:胡、羌、羯

(4)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5)音乐:羌管、羌笛、芦笛、芦管、胡笳、胡琴、琵琶、角、鼓、《折柳曲》《梅花落》、《阳关曲》

5.山水田园类

(1)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6.托物言志类

(1)菊花:代表坚强、清高、超凡脱俗。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2)梅花:代表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孤高、高洁的品格。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牡丹:富贵、雍容华贵。

(4)莲花:高洁、坚守节操。

(5)松柏:歌颂坚贞不屈、孤直坚强的人格。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6)竹:代表清高、正直、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7)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冰雪: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10)采薇:坚守节操、隐居。

(11)南山:归隐田园、淡泊。

阅读全文
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分类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