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常见的诗歌题材 (二)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特征 | 内涵 |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等情感的诗。 |
标志 | ①标志中多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称。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西楼、高楼、流水、井等。 | |
内容 情感 | 内容 |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
情感 | ①官海沉浮 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年华老去的悲伤之感。 ②流离孤苦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③节日思亲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与自己的孤独之情。 ④久戍思归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 |
常用 手法 | ①抒情手法——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寓情于景 ②描写手法 虚实结合、视听结合。 对写法(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 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③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抑扬等 | |
教材 链接 | 杜甫《登高》、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 |
代表 作品 | 杜甫《月夜忆舍弟》、韦应物《闻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晏几道《鹧鸪天》、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
【典例精析】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学常识]
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玄宗开元初为荥阳主簿。马怀素请校正群籍,王湾参与集部的编撰工作。书成后因功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诗作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 对偶点题。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照应。 |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通过对偶修辞,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哲理句。“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诗人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
主旨 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 | |
译文: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城边。 |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案] “阔”表现出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案] (示例一)“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简要分析“正”“悬”两字的妙处。
[答案]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 在描写景物、节令中,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等;“生”“入”比拟手法的运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表现了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7.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即可。
【课后练习】
【题1】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绮丽。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B.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情怀。
C.“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D.“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2.“小谢诗云:‘天际识归舟。’屯田用其语,而加‘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试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晴
孟浩然
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
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
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描写了傍晚雨后赶路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明白晓畅,所写之景如在目前。
B.颔联描写雨收天开、树影横斜、山峦初现、晚云低垂的景象,气象宏大,视野开阔。
C.颈联描写芳草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急雨冲成的小水流淌入小溪,尽写初晴之景象。
D.诗歌虚实有致,有云开雨霁之实景,也有诗人想象中明月当空的虚景,变化自如。
2.有人评此诗“苍幽合作,无一恒笔”,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换而变化。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语言雄健绮丽”错误。雄健绮丽形容一种既具有强大的力量感和阳刚之气,又兼具美丽、华丽特质的事物,给人以刚柔并济、雄浑与绚烂并存的独特感受。此词语言婉约细腻,通俗自然。如“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语言婉约而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的捕捉,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语言简洁明快,如同日常话语。可见并非雄健绮丽。故选A。
2.“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是词人从对方着笔,想像家中的妻子在妆楼上翘首以盼,写出了两地想念之苦,与上篇寂寞凄清之景照应。“天际识归舟”虽然是借用来的,但加上“误几回”三字,更显得生动、自然、真切,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大意是“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
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象。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俳侧动人。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树影横斜”错误,“斜景”为傍晚的阳光。故选B。
4.①首联既有躲过雨期的庆幸,也有犹逢“蜀坂泥”道途坎坷的低落;(也有又遇到泥泞道路的低落)②颔联诗人因见雨收天晴,云霞满天,山峦初现之景而喜悦;③颈联在清新明丽之中,“馀”“残”似有萧瑟落寞之感;④尾联联想今宵明月当空,不禁又生出思乡凄凉之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景关系的能力。
“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换而变化”即是分析怎么样的景表现了怎样的情,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首联,“已失”“犹逢”透露出自然环境对作者心情的影响,“已失”指躲过雨期,暗含庆幸,而“犹逢”“蜀坂泥”则因道途坎坷而情绪低落;
颔联,天开山出,有“景”有“云”,诗人因见雨收天晴,云霞满天,山峦初现之景而喜悦;
颈联,在清新明丽之中,“馀湿”“残流”又含有萧瑟落寞之感;
尾联,关键词“明月”“乡思”不由让人想到“明月千里寄相思”,联想今宵明月当空,作者不禁又生出思乡凄凉之叹。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