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部分解析

分享:杨老师 06-20 诗歌鉴赏 下载支付:1.00点

1.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róng)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主旨】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手法】

①虚实交错,将渴望向往已久与如愿以偿的欣喜交错,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②对比,将自己的孤寂渺小与洞庭湖的汪洋浩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抒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2.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chéng)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ù)。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màn jiē)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是王安石出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王安石第一次出知江宁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词人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兴起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人生之苦辛、家国之忧患涌凝笔端,遂写就了这首词。

金陵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主旨】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归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作者在金陵之所想,以“念”字为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描写和历史兴亡的感喟,抒发了作者对金陵晚秋壮丽美景的赞美之情,对六朝统治者生活奢靡终致亡国的批判之情和对朝代盛衰无常的感叹之情,对当朝统治者重蹈覆辙的批判和对其居安思危,奋起变革,不要重蹈覆辙的劝勉之情。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手法】

①比喻。“干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一句,把澄江比作白练、翠峰比作簇,生动形象写出了水的清澈山的青翠、峭拔,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

②动静结合。白鹭、酒旗、船只是动景,长江、山峰是静景,动静结合,画面灵动。

③远近交错。先远写澄江、翠峰,再近写酒旗、征帆再远写彩舟、白鹭,远近交替,层次分明。

④用典。运用典故(化用历史故事、化用诗句)的手法,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感叹。

⑤借古讽今。“至今“时时”这种情况仍然存在,告诫统治者要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xiào),不知今夕何夕!

【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创作背景】

人们比较熟悉辛弃疾与苏轼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时近中秋,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主旨】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表露出自己为官高洁却被谗落职的怨愤和超然物外、不恋官场的旷达,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手法】

①比喻,“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②夸张,“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以西江之水为酒,以北斗星为杯,写出了词人的豪情。

③想象,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④情景交融,作者描写了广阔的湖面、澄澈的湖水、素洁的月光,营造了幽谧、寥廓的意境,烘托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和坦荡旷达的胸襟。

 

4.游园(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yuán)。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译文】

原来这姹紫嫣红的繁花开遍,似只能交给这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的良辰美景却让人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谁家才有呢?朝飞暮卷的楼阁,云霞掩映中的翠轩,蒙蒙细雨,微微春风,烟波中的画船,深闺人也太把这美好时光看的卑贱!

【创作背景】

汤显祖晚年辞官,回到家乡临川的乡村闲居。他在生活中耳闻目睹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的写作。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惊梦·皂罗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主旨】

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

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

【手法】

①对比,“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写出了少女心中的期望与失落,惊惧和无奈。

②用典,“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典出晋宋时代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世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

③运用以乐衬哀的手法,衬托杜丽娘的伤感。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雕樑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更反衬了杜丽娘深闺的寂寞和怅惘。

阅读全文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部分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