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诗歌典型例题汇编
《插秧歌》
1.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
2.诗歌的尾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农人形象?
尾联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你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这两句极富生活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3. 全诗紧扣一个“忙”字着力描绘,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首联采用白描,四个人物,四个动词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
颔联是环境刻画,通过对雨具和劳者淋雨情形的描写,运用两个比喻衬托出一个“忙”字:即使下雨也不能停歇。反映了插秧的紧张和艰苦。
颈联通过对农家夫妇的对话时的情态描写,表现插秧的紧张和农事的繁杂,进而从侧面表现农家的勤劳。
尾联写农夫不但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先去回家照看一下家鹅和雏鸡。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劳苦和忙碌全都表现了出来。
《短歌行》
1. “忧”是这首诗的“诗眼”,曹操为何而“忧”?请结合诗歌分析。
①人生苦短之忧。 “忧”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②贤才难求之忧。 “忧”贤才难得,“忧”的是贤才不能投奔自己这个贤主。③功业未成之忧。诗人此时一统天下的大业尚未完成,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大业需更多的贤才相助。
2. 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
①“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作者这里借以指酒,寓指借酒浇愁。
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君”,这里指所思慕的贤才。“沉吟”,就是沉思吟味,用沉思吟味表示思念和倾慕贤人。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出自《管子》,表达了作者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愿望。
④“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周公广纳贤才,正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把食物一吐就赶紧去接见。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
《归园田居》
1.本诗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是如何描写田园美景的?
运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意境。
描写手法:①远近结合。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是近景,远村、炊烟是远景。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整体的画面是静的,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等表现出了乡村的宁静祥和之美。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是动景,让乡居图生动活跃。③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白如话。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一个“梦”字,作用有三:一点题目之“梦”,二言“梦”之所由,三述“梦”之所向。一个“飞”字,既写出了诗人梦翔月夜的飘逸之态,也表现了诗人梦游天姥的急切之心。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找出并赏析。
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运用反问,写自己不能卑躬屈膝侍奉权贵,而要开开心心,展露笑颜。点明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对权贵的蔑视和抗争。这反映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保持人格独立的性格。结构上总结全诗。
3. 评论者认为李白此诗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原因在于善用夸张,想象丰富。请结合天姥山和梦境的相关描写作具体分析。
李白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具有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现实中的天姥山不如五岳,李白却写的比五岳更高大,连赤城山都遮掩了。有名的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已经很夸张了,可它也好像要拜倒在天姥山脚下。 表现出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诗人用夸张和想象描摹梦中的神妙世界,表现出浪漫主义风格。他写熊咆龙吟,雷电霹雳,空中楼阁,霓衣风马……夸大其词,大胆想象,营造出了瑰奇仙境,令人惊心动魄。诗人用想象世界的美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象世界中纵情游历的举动,表示不肯与现实中的权贵们同流合污。
《登高》
1.诗歌颔联为千古名句,请鉴赏此联。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此联意象选择苍凉阔大,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沉郁悲凉。视听结合,俯仰结合,以哀景写哀情,情景交融。
2.本诗颈联哪些字眼富有表现力?
①“万”字,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字,表明了流落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抒发了羁旅之愁。“百年”,有迟暮之感。“独”字,表明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②颈联蕴含了作者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悲凉之情。
3.《登高》这首诗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然而更多的评论家激赏前六句,对尾联则有些轻视,清代学者沈德潜更给尾联下了“结句意尽语竭,不必曲为之讳”的定评。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观点一)赞同。①前两联景象苍凉阔大、气势雄浑。②颈联,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前两联的写景中,情景交融。③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生活困苦,鬓如霜白,困顿衰颓,狼狈失意,以至需要停杯,给人的感觉是无话可说了,软绵无力。
(观点二)不赞同。诗人的生活状态因“艰难”而“潦倒”。用“苦”修饰,使“艰”“难”与“恨”情绪更浓厚。“繁”“停”二字写出诗人无处宣泄的愁绪只能郁积心头,不得抒发,导致生命在积重难返的痛苦中快速衰竭。 所以结句并非意尽语竭,而是情感推进一层。
《琵琶行》
1. 琵琶女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讲述自己身世的?作者是如何写琵琶女形象的?
①琵琶女首先叙述了她年轻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接着讲了自己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
②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作者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昔日的年轻貌美反衬如今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门庭若市反衬如今的门庭冷落,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如今的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2.《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人评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相同的: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而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④两人前程未ト,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
由于这几方面的相同,尽管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地位相距甚远,诗人仍然把对方引为同道,由此可体会到作者贬谪江州、牢骚困顿、郁郁寡欢的心情,也反映出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以上这些正契合了全诗主旨。
3、都说“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你能明白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吗?
①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②风物的感伤,湓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③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④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⑤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念奴娇∙赤壁怀古》
1.赏析描写赤壁美景的诗句。
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了如画江山。运用夸张、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表现出石壁险怪、高峭,江水汹涌;浪花四溅、奔腾起伏的情形,勾勒了一幅奇险雄伟的赤壁美景图,并暗含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及风流豪杰雄姿英发。表达了作者无限热爱如画江山以及仰慕英雄功立业的豪迈奔放之情。
②“穿”“拍”“卷”几个字写的妙。“穿”化静为动,写出山石的高峭,“拍”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石相搏的场面,“卷”极具动感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形貌。
2.这首词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
这首词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年轻儒雅,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周瑜的意气风发年轻有为,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作者写周瑜,一是为了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二是用周瑜衬托对比出自己的“早生华发”,壮志难酬。
3.本词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请结合全词赏析。
①借景抒情。词的上片勾勒了一幅奇险雄伟的赤壁美景图,并暗含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及风流豪杰雄姿英发。表达了作者无限热爱如画江山以及仰慕英雄功立业的豪迈奔放之情。
②借史咏怀。词的下片怀古,通过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和自己的壮志难酬。
这首词融景物、史事、哲理于一体,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请在文中找出典故,并指出这些典故的作用。
①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表现了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②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③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 。作者借鉴历史,委婉劝诫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④拓跋焘反击刘宋,兵锋南下,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⑤《史记》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同‘屎’)矣。” 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实现,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①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④用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
《声声慢》
1.《声声慢》开篇使用了多处叠词,请简要分析这些叠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情感的。
“寻寻觅觅”写动作,写出了寻觅无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环境,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写心理 ,写出了内心的沉痛凄厉。由外在环境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层层递进地表现出词人由国破、家散、夫亡带来的剧痛、哀伤以及孤独寂寞、茫然无措的情感。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2.《声声慢》因外物触发愁绪,如何渲染这种愁绪的?
①通过叠词、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例如,通过叠词和口语化的表达,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空虚和六神无主的精神状态。②通过乍暖还寒的气候,酒、风、雁过、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来渲染烘托。③通过词人的心理和感觉描写来表达。例如:淡、过、正伤心、独自怎生得黑、点点滴滴、堆积,憔悴损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法自拔的境地。④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达。例如,“怎敌他,晚来风急,到黄昏”这一句,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表现了作者面对外部压力和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力感。
《静女》
1.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追求爱情的大胆、直率。
2. 思考“彤管”(即“荑”)这类美好事物的象征作用。
彤管指红色的管状物。①红色的彤管象征着红火的爱情。②初生时的红色的管状的草也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因此,彤管也象征着二人的爱情必将这初生的彤管一样茁壮成长,长久且甜蜜。③象征这个女子就如同这株柔嫩的荑草,带着生活的泥土气息,他们的爱情因荑草而愈显朴实健康。
3. 《静女》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①“赋”: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城隅”相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②“比”: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③“兴”:男主人公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对静女的喜欢,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
《涉江采芙蓉》
1.诗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意境营造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 诗歌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闺妇?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观点一:主人公为男子。理由①女子采莲,男子还顾。女子采莲是想象,男子还顾是实写,男子通过想象心爱的女子在采莲,来表达自己对女子的思念之情。理由②男子涉江,男子还顾。男子涉江和采莲都是实写,男子在游宦的途中,看中一片美丽的荷塘,真的是投身其中,采下荷花想要赠送给思念的人儿,这让我们体会到了男子炽热的柔情。游子自己采莲欲赠之,却只能是可望不可归的无奈。 因此可以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男子,此诗主题为:游子思亲。
观点二:主人公为女子。理由:女子采莲,男子还顾。主人公是一名思妇,女子采莲是实写,男子还顾是女主人想象的画面,主人公所思念的人是离家在外的游子。因此可以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此诗主题为:思妇怀远。
《虞美人》
1.李煜这首绝命词情绪极其复杂,幽深难言的情感借助通过虚词来表达。请找出你觉得力逾千钧的虚词,并加以鉴赏。
“又”,重复、继续、再一次义,囚徒生活又重复了一年,点名时间变化,加重语气,强调煎熬的痛苦。
“应”,应该、应当义,按道理雕栏玉砌应该在。这是词人的想象,是虚写,寄托了词人奢望昔日繁华生活,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
“只是”,仅仅是,说明李煜除了朱颜改变以外已经一无所有,写出亡国奴的凄惨。“只是”还含有轻微转折,即使雕栏玉砌仍在,但是容易已改、美好不再,更何况故国家园呢,“只是”加重了丧国之痛。
“恰”,恰好,刚刚好,愁情太浓,无法宣泄,用一江春水作比刚刚好。
2.诗中表现了李煜哪些情感?
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
《鹊桥仙》
1.你认为词中哪些字用得好?请挑一两个进行分析。(提示:从动词和形容词入手)
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
传:同样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牛郎织女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做起了信使的角色。它们也被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
恨: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过美好的生活,心生憾恨。
迢迢: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感情深沉,突出了相思之苦。
“金”与“玉”:冰清玉洁的背景,象征着爱侣心灵的高尚纯洁他们的爱情坚贞不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不衰。
忍:千回百转,无限辛酸,把难舍难分的情景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弄:拟人化手法,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为女主人的一年一度的相会,感到高兴。
2.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①拟人。“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弄巧”,流星也来“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
②对比。“金风玉露一相逢”与“人间无数”,“久长” 与“朝朝暮暮”,赞美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③比喻。“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