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已通过实名认证!

教学E网

列传

  •  《史记》70列传·太史公自序第七十【3】

    《史记》70列传·太史公自序第七十【3】

    维三代尚矣【尚:年代久远。】,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谱牒:记载世系谥号的书册。旧闻:古代文献。】,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夏、商、周三代太久远了,具体年代已不

  •  《史记》70列传·太史公自序第七十【2】

    《史记》70列传·太史公自序第七十【2】

    上大夫壶遂曰【壶遂:天文学家,曾参与制定太初历,其事又见于《韩长孺列传》。】:“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董生:即董仲舒。】:‘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

  •  《史记》70列传·太史公自序第七十【1】

    《史记》70列传·太史公自序第七十【1】

    昔在颛顼【颛顼(zhuanxu):五帝之一,黄帝之孙,名高阳。事见《五帝本纪》。】,命南正重以司天【南正:上古天官,职掌天文。重:人名。】,北正黎以司地【北正:上古地官,职掌农事。黎:人名。

  •  《史记》70列传·货殖列传第六十九【2】

    《史记》70列传·货殖列传第六十九【2】

    越、楚则有三俗【越、楚:即越国、楚国。三俗:东、西、南三个区域的风俗。】。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沛:汉郡名,郡治相县,在今安徽濉溪市西北。陈:汉县名,县治在今河南淮阳。

  •  《史记》70列传·货殖列传第六十九【1】

    《史记》70列传·货殖列传第六十九【1】

    老子曰【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后退隐,著有《老子》一书,为道家经典著作。

  •  《史记》70列传·龟策列传第六十八【4】

    《史记》70列传·龟策列传第六十八【4】

    命曰首仰足开有内。以占病者,死。系者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不得。行者行。来者来。击盗行不见盗。闻盗来不来。一种兆象名为首仰足开有内。卜得此兆的问病情。将要死。问被囚

  •  《史记》70列传·龟策列传第六十八【3】

    《史记》70列传·龟策列传第六十八【3】

    三月 二月 正月十二月 十一月 中关内高外下 【《正义》认为,这里列月分,是说龟腹下有十二个黑点。是表示十二个月。循十二个黑点,自左向右转读,可读成三月、二月、正月等一直到

  •  《史记》70列传·龟策列传第六十八【2】

    《史记》70列传·龟策列传第六十八【2】

    卫平对曰:“不然。臣闻盛德不报【臣闻:臣听说。古代凡说“我闻”、“吾闻之”、“臣闻”时,其后所述往往是古人的话或经传上的话。盛德不报:所受的恩德太大,因无法报答,所以干脆不

  •  《史记》70列传·龟策列传第六十八【1】

    《史记》70列传·龟策列传第六十八【1】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受命:承受上天之命。意为他们是接受上天之命而为人间帝王。】,兴动事业【兴动:兴举。兴,建立,起来做。动,行动,举办。】,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这句谓哪

  •  《史记》70列传·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史记》70列传·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自古受命而王【受命而王:受天帝之命而为帝王。这是古代帝王托神权自重之辞。受:接受,承受。命,天命。迷信的人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

  •  《史记》70列传·滑稽列传第六十六【2】

    《史记》70列传·滑稽列传第六十六【2】

    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备:全面了解。】。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禽:同“擒”。】,并为十二国【十二国:苏秦、张仪

  •  《史记》70列传·滑稽列传第六十六【1】

    《史记》70列传·滑稽列传第六十六【1】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六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学生,并以之治理国家的六本书,即下文写到的《礼》、《乐》、《书》、《诗》、《易》、《春秋》。】。《礼》以节人【节人:节

  •  《史记》70列传·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史记》70列传·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谚曰【谚(yan):俗话。】:“力田不如逢年【力田:努力耕田。逢年:遇到好的年景。】,善仕不如遇合【善仕:会做官。遇合:此指巧合的际遇,得到君王的赏识。】”,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

  •  《史记》70列传·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史记》70列传·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韩子曰【韩子:即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一书。】:“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二句:语出《韩非子·五蠹》,意思是:儒生往往以繁文缛礼扰乱国家的法律,而侠士又往往因

  •  《史记》70列传·大宛列传第六十三【2】

    《史记》70列传·大宛列传第六十三【2】

    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往,听其言,予节,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天子为其绝远句:天子认为外国道

  • 《史记》70列传·大宛列传第六十三【1】

    《史记》70列传·大宛列传第六十三【1】

    大宛之迹【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大宛这个地方,是张骞开始发现的。大宛(yuan),古西域国名,属邑七十余,领地相当于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王治贵山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卡散赛);张骞(?—前1

  • 《史记》70列传·酷吏列传第六十二【2】

    《史记》70列传·酷吏列传第六十二【2】

    会浑邪等降,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本指天子,后以县官为国家、朝廷的代号。皆仰给:谓流亡的百姓都盼望朝廷发赈济。】,县官空虚。正巧赶上匈奴浑邪王等

  • 《史记》70列传·酷吏列传第六十二【1】

    《史记》70列传·酷吏列传第六十二【1】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语出《论语·为政》。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免于罪过,却没廉耻之心。如果

  • 《史记》70列传·儒林列传第六十一【2】

    《史记》70列传·儒林列传第六十一【2】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师:指浮丘伯。鲁南宫:鲁城内的泮宫。后世称学馆为泮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刘郢:汉楚元王刘交之子

  • 《史记》70列传·儒林列传第六十一【1】

    《史记》70列传·儒林列传第六十一【1】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功令:功,考核学习的成绩。功令即考试学生成绩的法规。】,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广厉学官:厉,同“励”。学官,即太学里设的博士。元朔五年(前124)

  • 《史记》70列传·汲郑列传第六十【2】

    《史记》70列传·汲郑列传第六十【2】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亢礼:亢,同“抗”。黯与卫青平等相见,只作揖不拜。】。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人或说(shui):说,用话劝说使人听从己意。欲群臣下

  • 《史记》70列传·汲郑列传第六十【1】

    《史记》70列传·汲郑列传第六十【1】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濮阳:郡、国名。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古为卫国都城。】。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其先:汲黯的祖先:卫君:卫国在六国时已沦为附庸,故只

  • 《史记》70列传·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史记》70列传·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奸:指邪恶、罪行。全句说,法令是用它来教导百姓为善的,刑罚是用它来禁止百姓作奸犯科的。】。文武不备【文武:文指法令,武指刑罚。】,良民

  • 《史记》70列传·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3】

    《史记》70列传·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3】

    王欲发国中兵,恐其相、二千石不听。王乃与伍被谋,先杀相、二千石;伪失火宫中,相、二千石救火,至即杀之。淮南王想要发动国中的军队,又恐怕自己的国相和大臣们不听命。他就和伍被密

  • 《史记》70列传·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2】

    《史记》70列传·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2】

    元朔五年,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闻郎中雷被巧:听说郎中雷被(剑术)很精。】,乃召与戏【戏:比武。】。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太子怒,被恐。元朔五年(前124),太子学习

 154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