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诗经·卫风》)(选择性必修下)标星:☆☆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情感】本诗叙述一位劳动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她善良多情,追求幸福的婚姻,不料却受到了“氓“的欺骗,最后竟遭遗弃。她悔恨交加,异常痛苦。全诗深刻地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是对礼教提出的强烈抗议。
【手法】(一)赋比兴手法:
①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叶新鲜润泽比女子的青春年华、恋爱及新婚的甜美。以斑鸠比女子,以桑葚比爱情,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比女子,以桑叶枯黄凋零比女子年长色衰爱情的消逝,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③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二)对比手法:
①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对爱情和幸福充满了渴望。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受尽屈辱,作为人妻,却遭到遗弃,既后悔又令人伤心。当初的渴望变成了失望。但性格刚烈,认知清醒。终于认清了男子的真实面目,变得刚强起来。
②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对人一副笑嘻嘻、老实忠厚的样子。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婚前婚后,判若两人。
③“我”与“氓”对爱情态度的对比。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我”对爱情态度专一,为了婚姻日夜操劳;“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对爱情极其不专一,三心二意,无情无义。这些对比鲜明生动,分别表现了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性格特点以及感情的变化。
(三)借代修辞:用氓住的地方“复关”代表氓,用“总角”代表幼年。
(四)顶真修辞:“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诗中的顶真句。蝉联词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加强诗的音乐性。
《离骚(节选)》屈原(选择性必修下)标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赶着我的马车缓缓的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情感】(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洞晓当时形势,提出“美政”理想,但遭奸人排挤打击,楚王又不信任他。他的诗中,以死殉国,集中、鲜明地体现着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小人,他痛加指斥。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手法】(一)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二)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
《孔雀东南飞并序》(选择性必修下)标星:☆☆☆
【情感】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情节曲平交错,跌宕起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手法】①使用了赋、比兴和浪漫手法来烘托渲染人物。
②赋:刘兰芝第一次亮相即用了赋的手法,“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颂诗书。”一个多才多艺,性情娴雅的大家闺秀如在目前。兰芝辞行一段,人物描写由足至头、腰、耳、指、口、步,浓墨重彩的铺陈排比不但刻画了人物的形象美,更透射出人格魅力美,美在沉着、镇定、不卑不亢。
③比兴:诗歌开头使用了比兴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隐喻刘焦二人缠绵悱恻的爱情,为全诗奠定抒情氛围。
《蜀道难》李白(选择性必修下)标星:☆☆☆☆☆
【情感】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手法】(一)语言奇崛——《蜀道难》采用七言歌行体,以七言为主,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灵活多变的句式,加入“之、乎、也、哉”等不常用于诗的语助词,短者仅三字,长者十一字,长短错落,时而散漫,时而整齐,完全是散文的自由笔法。
(二)手法多样——夸张是《蜀道难》最显著的艺术手法,诗中事物往往被夸张到极度,如“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等,夸说蜀道高耸难越,以“使人听此凋朱颜”显示蜀道奇险可怖,以“四万八千岁”强调秦蜀交通阻隔久远,以“百步九折”突出青泥岭山路盘曲,虽不符合实际却有力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和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此外,还引用神话传说,摹写神情动作,化用诗句,正侧相衬,动静结合,声色相辅,寥寥数语即描绘出高险奇绝的蜀道场景和惶恐惊惧的行走情态,形成了多种手法交融的艺术特色。
(三)抒情强烈——开头连用三个惊叹语“噫吁嚱”“危乎”“高哉”,直接抒发对蜀道之高峻的惊愕和感慨,为全诗奠下咏叹的感情基调;而后在诗的开篇、中间和结尾,反复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直泻奔腾、激荡的感情,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使得整首诗前后呼应,绵连一体。
(四)想象奇特——从开国、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蜀道现实,从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冲波逆折之“回川”,既展现“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等蜀道之图景,又激荡“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等蜀道之音响,甚而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感受;凭借奇特想象描绘出具体的蜀道面貌,渲染出幽森的蜀地氛围,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浪漫气息。
《蜀相》杜甫(选择性必修下)标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情感】这首七律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手法】①设问:“丞相祠堂何处寻”为问,“锦官城外柏森森”为答,开篇设问,设置悬念,直接点题,渲染气氛。
②借景抒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③用典:“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及诸葛亮开创和辅佐刘备和刘禅两代,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望海潮》柳永(选择性必修下)标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情感】这首词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表现了钱塘(今浙江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种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另一方面歌颂了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手法】①词风豪放,巧用夸张。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苏轼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将大都市的兴盛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工于铺叙,善用白描。开头三句,一说地理位置,二说政治地位,三说历史,俯仰古今,总括全局,为下文张目。“烟柳”二句,前写环境,后写居宅,继以“参差”一句总结。接着写江,对“东南形胜”作进一步的交代;继而又写市场、人家,对“繁华”作进一步的描写。下片写西湖景象,从环境写到生活,从风景写到人事,最后称颂孙何,在应酬歌颂中不离杭州,呼应开头。全篇以铺叙见长,但又非平铺直叙,尤其是开端、结尾处都以白描为主。
③善用点染,富有层次感。上片中“东南……”是点,点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风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采。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水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扬州慢》姜夔(选择性必修下)标星:☆☆☆☆☆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情感】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
【手法】①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景象。下阕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②虚实结合: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选择性必修下 古诗词诵读)标星:☆☆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情感】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手法】①“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运用了比兴,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②“安能行叹复坐愁”是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有不平,提出不言愁。
③“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的句式,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客至》杜甫(选择性必修下 古诗词诵读)标星:☆☆☆☆☆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为崔明府的探望而感到高兴,草堂前后都被春水环绕,只见群鸥日日结队飞来。不曾为客扫过长满花草的小路,今天才为您扫;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集市太远,盘中的饭菜实在简单;家境贫寒,只有陈年浊酒招待你。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就隔着篱笆叫他过来一起喝完余下来的酒。
【情感】全诗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
【手法】①首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描绘了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的草堂景象,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穿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做了铺垫。
②互文、细节描写。颔联写花径、蓬门两种景物,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真实,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登快阁》黄庭坚 (选择性必修下 古诗词诵读)标星:☆☆☆☆☆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千山叶落,天空方显辽远阔大,新月映照,澄江更显空明澄澈。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我真想驾一叶扁舟,吹着悠扬的长笛,返回遥远的家乡,去过那悠闲忘我的生活,我这个心愿啊,早跟白鸥订好盟约了。
【情感】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①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
②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
③归隐情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手法】①诗中多处用典。“朱弦”、“青眼”不仅用事贴切,而且善敷色彩;“落木”、“鸥盟”等已化用无痕,如从己出。
②善炼字面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倚晚晴”的“倚”,写其逍遥自得的神情,“美酒横”的“横”写出诗人坚持自我及兀然傲世的姿态。“已为”、“聊因”、“吾与”等词组的使用,使诗歌显出情致的跌宕变化。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选择性必修下 古诗词诵读)标星:☆☆☆☆☆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情感】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
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手法】恬淡静雅之中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深。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怀难酬、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又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③。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④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这首词作于陆游镇江通判任上,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宴游,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徐州:这里指镇江,东晋南渡,曾以徐州治镇江。③貔貅:猛兽,喻指勇猛的战士。④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由“江左”而“古徐州”,由“连山”而“危楼”,词人的笔触由近到远,最后点题。
B.下片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词人从历史过渡到了现实的生活情景,叙写这次宴游。
C.“古愁”启“襄阳登览”,“今愁”慨言当前。古今之愁纷至,词人心有不平却并不灰心。
D.词人借羊祜的典故劝勉同来登楼的镇江知府,希望他及早为北伐做好部署,建万世之功勋。
2.本词与姜夔《扬州慢》开篇同样是从地理形势写起的,但两首词在气象和情韵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①本词开篇由广阔空间着笔,滚滚长江,莽莽群山,一片苍莽,气象宏大;《扬州慢》开篇用笔从容平缓,追溯扬州昔日的盛况。②本词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昂扬慷慨;《扬州慢》则用扬州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凄凉,萦绕着伤悲气息。③本词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在悲壮中蕴含着雄健之气;而《扬州慢》通过今昔盛衰的对比表达了黍离之悲。
【解析】1.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词人的笔触由近到远”错,应是由远及近。故选A。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本词开篇“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前四句从广阔的空间范围、地理方位着笔,由江左而徐州,由群山而北固,然后落在高高的多景楼上。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如画山峰相连,历历尽收眼底,四周云雾缥缈,恍若置身仙境。由广阔空间着笔,滚滚长江,莽莽群山,一片苍莽,气象宏大。《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开篇用笔从容平缓,追溯扬州昔日的盛况。
②本词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往事忆孙刘”由如画连山为背景,联想三国时的孙权和刘备,昂扬慵慨。《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与“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③本词“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像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在悲壮中蕴含着雄健之气。而《扬州慢》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的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通过今昔盛衰的对比表达了黍离之悲。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