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头条(必修上大单元)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 教学设计+配套课件

单元主题:生命的诗意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大任务:撰写以“致诗歌背后的你”为主题的文化散文阅读任务:1、组织一次班级诗歌朗诵会。2、诗歌鉴赏交流。写作任务:1、学写文学短评:

  • 赛教竞技
  • 赛教课例
  • 班级管理
  • 校本研修
  • 教研论文
  • 教育教改
  • 办公技巧
【县级示范课】《探究古人生存智慧  学会阐述自我观点》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之危机联读推荐

【县级示范课】《探究古人生存智慧 学会阐述自我观点》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之危机联读

【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素养目标】1、分析解决危机的方法。2、学会运用语言技巧,阐述自我观点。3、学会在生活中勇敢面对

阅读更多
《与妻书》同课异构(5份课件)推荐

《与妻书》同课异构(5份课件)

《与妻书》同课异构(5份课件)

阅读更多
《直面挫折,向阳而生》主题班会(教学设计+PPT)推荐

《直面挫折,向阳而生》主题班会(教学设计+PPT)

《直面挫折,向阳而生》主题班会设计选自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统编的《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第12课“做生活的强者——面对挫折”。人生难免遇到挫折。面对挫折,或积极应对,或消极回避,两种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将对人的一生有不同的影响。本班会课将进一步让孩子们认识在人生的旅途中,特别是在高三的旅途中难以避免困难、挫折和逆境,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阅读更多
部编教材中的“人文主题”推荐

部编教材中的“人文主题”

部编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就是“立德树人”中“德”的具体体现。可以“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四大主题为主线,系统梳理高中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28个单元

阅读更多
以“从词赋中品析苏轼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为课例  浅析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推荐

以“从词赋中品析苏轼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为课例 浅析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

以“从词赋中品析苏轼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为课例浅析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提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随着学习任务群的提出,群文阅读作为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学新思

阅读更多
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推荐

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讨论的问题很多,归纳一下,就是两句话: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老师必须先当好读书种子。——温儒敏 温儒敏,教授,博士生导师,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

阅读更多
  • 必修上册
  • 必修下册
  • 选必修上册
  • 选必修中册
  • 选必修下册
  • 现代文阅读I
  • 现代文阅读Ⅱ
  • 文言阅读
  • 诗歌鉴赏
  • 语言运用
  • 阅读积累
  • 教学资料
  • 高考信息类文本选择题备考策略

    【考情透视】1.选文考查形式呈现多样化。既有单一文本(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也有复合文本(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2024年新课标Ⅰ卷、2024年新课标Ⅱ卷);复合文本一般给出两则材

  • 信息类文本阅读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信息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

  • 信息类文本阅读 (5)论述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论点论点是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如下特点:  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

  • 信息类文本阅读 (4)论述类:分析文章的论证特点

    【考点概述】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分析题作为高考热点题型,主要分为论据判定题和行文思路分析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中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把握能力和对

  • 信息类文本阅读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概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所谓“筛选信息

  • 信息类文本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概述】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

  • 信息类文本阅读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概述】 理解信息类文本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

  •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文本步骤或方式

    必备文体知识一:1.论述文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

  • 高考散文知识梳理:赏析作品的语言

    1.修辞表达效果①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繁冗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②

  • 高考小说答题模版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 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后一课》:上学

  • 散文 (10)探究意蕴

    【考情简述】散文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读者角度来说,理解

  • 散文 (9)分析标题

    【考情简述】关于散文标题分析类题目在高考中频频出现,有的是对标题的艺术及作用的分析,有的是对标题内涵的理解,有的是对标题意蕴的分析或探究,有的是对标题优劣的比较。标题是

  • 散文 (8)鉴赏语言特色

    【考情简述】本考点侧重从欣赏的角度来品味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命题者一般会选择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或段落),往往一题三考,即含义、作用、赏析。这类题目又分两种,一是侧重语言

  • 散文 (7)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考情简述】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就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语句。“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

  • 散文 (6)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考情简述】本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每年在不同试卷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考查。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

  • 散文 (5)鉴赏表达技巧

    【考情简述】“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考试说明》要求能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其实所指的就是表达技巧。这里的

  •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

    C.地理常识古代地理知识,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城市村镇名、山川关隘名等。(一)地区名1.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2.江东:指长江以东的地区。

  •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上)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而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因此,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下面从七个方面对古代文化常识加以介绍。A.姓名和称谓(一

  • 高考常考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

  • 新教材试卷及课外阅读字词积累

    江苏卷交游:①交往②游览③游学、游官长老:年长德高的人委:①委托交付②丢弃、放弃。例:“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③卸落治:①惩处、判罪②处理(人)诿:推卸笃行:①施行②品行敦

  • 高考必考文言虚词积累

    【而】(一)用作连词并列项“换序意不变”。1.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且”,“并且”。①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

  • 新教材语气助词(句首/中/末)

    乃:代词①二、三人称 ②此,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副 词 ① 是 ② 才 ③ 就 ④ 竟 然之:代词①人,事,物,时,地②我: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你,您④这,此若:代词①你(的):若毒之乎?

  • 新教材文言一词多义积累

    爱:①爱护,关爱②喜好,爱好③吝惜 ④爱慕,欣赏 ⑤恩惠:古之遗爱也。 ⑥ 通“菱”,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安:①稳固②安适,安闲③安全,安稳④养生:衣食所安。 ⑤安抚:则宜抚

  • 文言四大句式规则

    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

  • 十类常用常考成语+对点强化训练(下)

    06.方法策略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进行学习。集思

  • 十类常用常考成语+对点强化训练(上)

    01.形貌品性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年轻

  • 高考语文常考病句分析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病句知识,着重考查六类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 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一、考点链接辨识及修改病句需要运用诸如语法、修

  • 常考成语积累

    移花接木:通过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耸人听闻:故意言过其实,使人听了为之震惊。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先后依次做的几项工作一次完成,成败寄托在一次行动上。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求

  • 高考语用题中常考的300个成语辨析241-300(下)

    (9)241.不容置喙:置,安放;喙,嘴。不许插嘴。242.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为人不拘小节,后来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243.不易之论:易,更

  • 高考语用题中常考的300个成语辨析121-240(中)

    (5)121.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褒义词。122.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123.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 高考语用题中常考的300个成语辨析1-120(上)

    (1)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

  • 高考语用题10种常见修辞手法精要讲解(下)

    八、设问和反问【知识点讲解】(一)设问1.定义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2.种类(1)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只问不

  • 《古文观止》卷三 · 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传》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不是国家而说灭,这是看重夏阳。虞国的军队不足一个师,《春秋》说是师,为什么呢?✦虞:周文王时就已建立的姬姓小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晋

  • 《古文观止》卷四 · 范雎说秦王《战国策·秦策五》

    范雎至秦,王庭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恭敬地执行宾主的礼节。范雎表示辞让。✦庭:指宫廷。旧本《古文观止》此句作“王庭迎范雎”。按原文

  • 《古文观止》卷二 · 周文  王孙满对楚子《左传》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来到洛河,陈兵于周王室境内。✦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对:回答。✦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

  • 《史记》整本书阅读

    【12本纪】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秦始皇本纪第六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吕太后本纪第九孝文本纪第十孝景本纪第十一孝武本纪第十二 【10

  • 《古文观止》整本书阅读

    目录卷一· 周文1.古文观止丨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2.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周郑交质》3.古文观止丨左丘明《石碏谏宠州吁》4.古文观止丨左丘明《臧僖伯谏观鱼》5.古文观止丨

  • 《史记》30世家·三王世家第三十【2】

    三王世家第三十【2】太史公曰:古人有言曰“爱之欲其富,亲之欲其贵”。故王者疆土建国,封立子弟,所以褒亲亲,序骨肉,尊先祖,贵支体,广同姓于天下也。太史公说:古人有句话说:“爱他就希

  • 《史记》30世家·三王世家第三十【1】

    三王世家第三十【1】“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大司马:职官名。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西汉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此处未兼将

  • 《史记》30世家·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孝景皇帝的儿子共有十三人受封为王,这十三人分别由五位母亲所生,同一母亲所生的为宗亲。栗姬子曰荣、德、阏于【阏于:《汉书》作

  • 语文常备知识点总结

    一.语文知识点20条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

  • 周国平《孔子的洒脱》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

  • 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诗歌典型例题汇编

    《登岳阳楼》1.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①怀才不遇的孤寂之情。诗人面对汪洋浩渺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多年来到处漂泊流徒,亲朋远离,音信

  •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诗歌典型例题汇编

    《插秧歌》1.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主体考点:人物通讯与新闻评论阅读与写作1、人物通讯阅读与写作:具体事件+人物精神+作者立场 2、新闻评论阅读与写作3、细节描写赏析:手法/用词特点+形象/精神品质4、颁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考点梳理

    篇目:《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1、形象: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曹操、陶渊明、

  • 梁衡《把栏杆拍遍——辛弃疾》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惟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在我看到的资料里

  • 粱衡《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

  • 整本书阅读
  • 课文教考衔接
  • 单元写作任务
  • 高考考点专题
  • 单元主题
  • 写作技巧
  • 写作素材
  • 范文美文
  • 高考作文
  • 学生作品
  • 推荐试题
  • 专题训练
  • 周测试题
  • 月考试题
  • 阅读试题
  • 高考真题

热门标签